收藏 分享(赏)

《名校推荐》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二轮预习案_第一板块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秦到元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17093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推荐》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二轮预习案_第一板块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秦到元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名校推荐》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二轮预习案_第一板块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秦到元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名校推荐》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二轮预习案_第一板块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秦到元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名校推荐》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二轮预习案_第一板块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秦到元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名校推荐》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二轮预习案_第一板块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秦到元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名校推荐》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二轮预习案_第一板块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秦到元 .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秦到元【考纲考点】1.掌握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2.掌握汉到元农业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的变化、手工业、商业和城市的发展;3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古代科技文化成就;【重点回顾】1. 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选官制度,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对中国政治上,拓宽了政府选拔人才的范围,打破了士族垄断仕途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思想上,科举考试大都以儒家经典作为考查内容,巩固了儒学的独尊地位,统一了士人的思想。文化上,科举考试有益于社会形成重学风尚,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批

2、文学巨匠,这是唐诗、宋词繁荣的重要原因。(2)对世界:古代东亚的日本、朝鲜均曾效法中国举行科举。近代的欧美文官制度来自中国的科举制度。中国的科举制度在欧洲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 认识科举制(1)围绕一个核心:维护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2)突出两个特点:人才择优原则;制度化、专业化原则。(3)体现三个趋势:选官标准由注重世家门第逐渐发展到注重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选拔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3.直接影响宋元时期文化发展变化的因素政治中央集权的加强宋元时期,理学兴起,并逐渐成为官方哲学,适应了中央集权政治发展的需要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宋朝知识分子地位

3、较高,促进了宋朝文化的全面繁荣;元朝知识分子地位较低,促进了元曲的形成与繁荣国家的分裂和统一宋朝国家分裂,两宋文学家多忧世之作,影响了两宋诗歌、词赋的创作风格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适应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科技印刷术的发展印刷术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和传播【复习任务】自主梳理秦到元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变化的基本史实;一、从秦到元政治制度1.中央集权制的形成、演变;形成巩固发展加强2选官制度的变化及不同的选拔标准3监察及谏议制度4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内容影响5王安石变法背景内容评价二、从汉到元的经济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原因表现影响2从汉到元手工业生产部门及成就

4、3唐宋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及概况隋唐时期宋元时期4从秦汉到宋元城市发展变迁的概况三、从汉到元的文化A、思想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原因内容影响2.程朱理学 形成背景 观点、主张3.陆九渊“心学”的观点4.宋明理学的影响B、科技1.四大发明及传播和影响2.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原因、特点、明清落后原因【自主检测】1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2. 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

5、,在富阳境内被县民蒋泽等人捉到。经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一百八十二匹。蒋泽等人因此获得赏钱。这说明( )A官府重视商税收入 B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C江南商业环境恶劣 D农本商末观念根深蒂固3. 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 )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4. 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 王阳明心学是对儒

6、学的叛逆A B C D5. 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 )A小篆 B隶书 C行书 D草书6. 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7.“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 ( )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 对仗工稳、句

7、式齐整,适于言志和述怀 能合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A B C D8. 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 ( )A瓦解宗法体系 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 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9. 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急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这表明中书省 ( )A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 B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C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 D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10“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 ) 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