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二轮专题随堂演练:专题1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16096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二轮专题随堂演练:专题1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4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二轮专题随堂演练:专题1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4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二轮专题随堂演练:专题1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4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二轮专题随堂演练:专题1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4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二轮专题随堂演练:专题1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4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二轮专题随堂演练:专题1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一、选择题1.(2013嘉兴模拟)史载:西周的诸侯国“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这反映出()A.政治权力按血缘关系分配B.西周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C.周天子开始加强中央集权D.诸侯国的权力有等级差别解析:D由材料信息可知,西周在分封诸侯国时加强了对诸侯国的控制,诸侯对封国内卿的任命权有“大国”“次国”“小国”之分,等级有别。D项正确。A、B两项材料无体现,C项与史实不符。2.(2013汕头一模)在中央,皇位由私家世袭,地方由异姓非世袭官僚管理。这种制度是指()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B.三省六部制度C

2、.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D.科举选官制度解析:A材料中描述的政治制度涉及中央和地方两部分,B项仅仅是中央的政治制度,C项则是地方政治制度,D项则是选官制度,都是A项的一部分内容,因此,A项最为全面。3.观察如图汉代画砖犁耕图。它反映的信息是()A.汉代农业动力发生根本变化B.汉代耕犁便于调节耕作深度C.汉代精耕细作技术有了提高D.中国铁犁牛耕技术开始出现解析:C图片展示的是汉代的二牛一人犁耕法,显示了汉代铁犁牛耕技术的提高,故选C。春秋战国时期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农业动力发生了根本变化,排除A;唐代的曲辕犁便于调节耕作的深度,排除B;D项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可排除。4.(2013杭州质检)“威势之

3、可以禁暴,而厚德之不足以止乱。”下列观点中,与该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A.“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B.“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C.“权者,君之所独制也,人主失守则危”D.“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解析:C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思想重“威势”轻“厚德”,属于法家思想。A项语出庄子大意是有技巧的人劳累,聪明的人忧虑,而没有本事的人没有追求。B项强调“教化”的作用,是儒家思想的体现。D项是墨家思想,体现了“兼爱”。5.(2013杭州模拟)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

4、、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等共130篇,其中他把孔子写入“世家”而把韩非子写入“列传”,其背景是()A.孔子出身诸侯贵族B.韩非子思想在当时被统治者抛弃C.独尊儒术政策的实行D.韩非子出生晚于孔子解析:C史记中“本纪”“世家”“列传”是按所叙人物的地位和影响划分的,“世家”记载诸侯王国之事,司马迁将孔子列为“世家”是因为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汉武帝时独尊儒术,儒学地位上升,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思想领域影响巨大。6.(2013嘉兴二模)图中砖文内容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甲、乙同学分别从内容和字体判断这是秦砖,

5、丙同学则认为他们的判断依据均不妥当。丙同学理由最科学的解释是()A.甲同学依据的内容与秦朝史实不符B.乙同学依据的字体在秦朝以后一直使用C.甲乙同学对字砖年代判断的依据均过于单一D.对字砖年代的判断经仪器测定便可确认解析:C甲同学从内容判断该字砖为秦砖,史实不够充分。“海内皆臣”是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的特征,不能以此断定为指秦朝。乙同学从字体判断,该字体为小篆,秦朝以前已使用,秦朝建立后统一文字为小篆,西汉末年逐渐被隶书所取代。故解释理由最科学的是C项。二、非选择题7.(2013南京调研)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

6、于国,设庠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五年春,置五经博士。八月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举礼,以为天下先。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汉书武帝纪材料三董仲舒的教化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当时客观形势的正确反映。虽然,从本质上说,这一主张是为巩固汉政权的封建统治服务的,但从客观效果来看,它不仅对当时,而且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一、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的进步作用。高春菊董仲舒教化思想研究请回答:(1

7、)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针对教化提出的具体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倡导教化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重视儒学的主要措施,分析其作用。(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如何正确理解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历史影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董仲舒儒家思想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主张”直接提取材料信息“立太学”“设庠序(学校)”“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概括作答,“主要原因”则要结合当时形势从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儒家自身主张和教化的功能三个方面分析。第(2)问,“措施”可直接从材料中归纳,注意对材料的三个自然段分别进行概括。“作用”需结合所学知识从巩固统治、发展教育和儒学地位变化等角度分析回答。第(3)问,要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思考。答案:(1)主张:办学校;教化人民仁、义、礼。原因:适应统治的需要;儒家重教化的传统;教化本身的功能。(2)措施:设五经博士;起用儒学家参政;兴办学校,大力提倡儒学。作用:有利于巩固统治;初步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教育体系;儒学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3)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巩固封建思想统治(或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另一方面,使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更加巩固(或社会影响更加扩大),客观上对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束缚和阻碍作用。定的束缚和阻碍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