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4、诗经 1、了解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2、了解“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3氓艺术手法: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例如,汉魏乐府中的焦仲卿妻,诗歌除开头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外,其后基本上是直言诗,也就是运用了赋的“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写法。又如,诗歌木兰诗,这首诗除最后四句
2、“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外,诗人也是运用了赋的“直言叙事”的手法。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情感变化,女子容颜变化;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于士耽。”4采薇艺术特征: 首先,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生活图景。比如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车、战马,写象弭、鱼服,写劳累奔波,写饥渴难当,但通过这些描写可以想见战争的残酷。 其次是情景交融。 诗末章首四句,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
3、霏霏”,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 再次,旋律协调,音节和谐。 诗的前三章开头句式相似,反复吟唱,一方面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另一方面也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之美。 5氓理解性默写 1.写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的句子是 , 。 2. 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 , 。3. .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 , 。 4. 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 , 。 5. 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 , 。 6. 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 , 。7. 写女子在断墙上眺望心上人,见到心上人后前后行为差异的句子 , , , 。 8. 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
4、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是 , 。9. 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 , 。 10. 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 , 。 5 离骚 一、 文化常识(1)屈原的作品,据汉书艺文志所记25篇,具体篇目,据王逸楚辞章句为: 离骚 九歌(11篇) 九章 (9篇) 天问 远游卜居渔父等。其中,晚年创作的离骚是楚辞中的名篇,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离骚代表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中国古代 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全诗373句, 2490字,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 诗人
5、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喻、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举贤任能”、“修明法度”的“美政”思想。 (2)“风、骚”泛指文学,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它们分别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传统的源头。 (3)离骚全诗主要以主人公“余”的内心独白构成。它采用比兴和象征手法。二、 关于文章 以六字句为基本句式,加上虚字“兮”,参差变化,舒展自如;双句押韵,节奏铿锵而活泼变化,抒情淋漓酣畅,声情并茂;间以楚地方言,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屈原善于运用打比方来说理,如:“鸷鸟之不群兮”说明自己不同于世俗小人;“何方圆之能周兮”比 喻 君子与小人不同流合污;“ 偭规矩而改错”比喻“党人”破坏法
6、制等。三、 名句填空:1、 离骚节选的开篇两句“ ,”,表现了诗人极度苦闷、难以排解的心情,为下文情绪的抒发奠定了基调。它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样,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2、“ , 。 ,”四句写诗人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而原因竟然是诗人自己太注意修身了。对此,诗人坚定地表达:“ ,。” 3、君王糊涂,不解人心:“ ,。”小人造谣,重伤诗人:“ ,。” 4、诗人生活的环境恶劣,风气败坏,人们的行为没有准则,一味钻营取巧:“ , 。 , 。” 5、面对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诗人爆发出痛苦而无奈的浩叹:“ ,。”但诗人却不会因此而改变自己的节操,他声明:“
7、 , !”6、反映诗人和群小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四句是:“ , 。 ? ?” 7、诗人忍受着委屈和责骂,抑郁难平:“ ,。”但他又坚决以前贤为榜样,献身正义:“ ,。” 8、诗人痛定思痛,后悔当初自己没有作出合理的选择,准备趁着尚未迷失太远而抽身后退:“ , 。 ,。”9、诗人缓行于长满兰草的水畔,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 。 ,。” 10、具体表现诗人“修吾初服”的四句是:“ , 。 ,。”11、诗人慨叹,没有知己也不要紧,只要坚持本心美好:“ ,。”诗人又欣慰,质尚未污损:“ ,。” 12、诗人放眼四方, “ ,”,他身着缤纷服饰,芳香的气息彰显无余:“ ,。”13
8、、诗人再次表达修身自洁的理想,坚定信念,至死不渝:“ , 。 ,?” 四、翻译:1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译文:_2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译文:_3謇朝谇而夕替。()译文:_孔子轶事 1 公元前501年,五十一岁的孔子当了鲁国的中都宰。孔子做了一年,很有成绩。被提升为管理建设工程的司空;不久,转而为司寇,管司法工作。这样,孔子参与政治的抱负终于实现了。孔子五十六岁那年,又由大司寇,代理相国职务。他参与国政仅仅三个月,鲁国的风俗就大大变了样。孔子的成就使齐景公感到害怕,他特地挑了八十个美貌的女子,让她们穿上华丽的衣服,教她们学会舞蹈,加上一百二十匹骏马。一起送给贪图享乐的鲁
9、定公,以腐蚀他的意志;这一计果然奏效,鲁定公沉湎于歌舞淫乐之中,不再过问政事了。 孔子的学生子路见到这种情况,便对孔子说:“老师,我们可以离开这里了吧!” 孔子回答说:“鲁国现在就要在郊外祭祀,如果能按照礼法把典礼后的烤肉 分给大夫们那我还可以留下不走。” 结果,鲁定公违背常礼,没有把烤肉分给大夫们。于是,孔子离开鲁国,来到了卫国。卫灵公问孔子,他在鲁国得到的俸禄是多少。孔子回答说是俸米六万斗。于是,卫灵公也给他这个数的俸米。跟随孔子的学生们见有了安身之处,都很高兴。子路尤其高兴,问孔子道:“卫国的君主等待你去治理国政,你首先干些什么?”孔子略为思索了一下,说:“我以为首先要纠正名分。”子路不
10、客气他说:“老师未免太迂腐了,这有什么纠正的必要呢?” 孔子反驳说:“您真粗暴! 君子对他所不知道的只有疑在心中。名分不正,道理也就讲不通;道理不通,事情也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国家的礼乐教化也就兴办不起来;礼乐教化兴办不起来,刑罚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老百姓就会不知如何是好,连手脚都不晓得往何处摆了。所以君子用的名分,一定要有道理可以说得出来,讲出来的道理也一定要行得通。” 不久,有人向卫灵公说了孔子不少坏话,卫灵公就派人监视孔子的出入。孔子怕继续留在这里出事,在卫国只居住了十个月,就离开了。 2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
11、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想要事奉孔子。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他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12、3 众所周知,孔子是位大大的教育家,可他同时也是一位音乐家,既会唱歌,又会弹琴作曲。他在与人一同唱歌时,如果人家唱得好,他一定请再唱一遍,自已洗耳恭听,然后再和一遍。他的教育方针并不是培养一些死读书的呆子,而是一些全面发展的英才。 孔子曾跟师襄学琴,某天师襄交给他一首曲子,让他自已练习,他足足练了十来天,仍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师襄忍不住了,说“你可以换个曲子练练了。”孔子答到“我虽然已熟悉它的曲调,但还没有摸到它的规律”。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又说:“你已摸到它的规律了,可以换个曲子练了。”不料孔子回答“我还没有领悟到它的音乐形象哩。”如此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发现孔子神情庄重,四体通泰,好似变了人样。这次不待师襄发问,孔了就先说道:“我已经体会到音乐形象了,黑黝黝的,个儿高高的,目光深远,似有王者气概,此人非文王莫属也。”师襄听罢,大吃一惊,因为此曲正好名叫文王操,而他事先并未对孔子讲过。 孔子也可说是一流的音乐鉴赏家,韶相传是尧舜时的乐舞,孔子在鲁国一直没有机会听过,后在齐国的某次宫庭宴乐中终于欣赏到了,孔子完全被这庄严肃穆的音乐迷倒了,以至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