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在线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卷1至9页,第卷9至14页。温馨提示:疫情期间,受时间和地域限制,此次考试采用线上测试方式,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拍照上传部分的试题按要求,拍照清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上传。特殊时期,请各位考生珍惜实战演练机会,独立作答!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2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2、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下称哪吒)炒热了冷寂的暑期档,成为了全网吹爆的“国漫之光”。哪吒的成功,除了精良的制作,关键还是胜在“新瓶装旧酒”。它将_的传统神话故事进行了创造性改编,让观众喜欢上了这个画着“烟熏妆”的丑哪吒。中国神话传说,一直是国产动漫取之不尽的巨大素材库。那些神话故事,历经千年而流传不衰,是超越时空、经得起考验的经典,而动漫,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可以使它直观地体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从这个角度看,或许不是动漫选择了神话,而是神话需要动漫。源于道教神仙谱系、“封神榜”传说的哪吒的成功,让人看到了
3、另一种可能:中国动漫或许不需要_,而是在千百年一次次讲述的基础上,打造具有中国文化内核的“封神宇宙”。当然,构建一个“封神宇宙”,必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因为()。这不但要有对原著的情怀式“守护”,而且要有_的创新性“再造”。但唯其艰难,才更显出其意义和价值。“不信命是哪吒的命”,也是中国动漫人的命。中国动漫能否以中国的故事改变世界的文化生产版图?让我们_。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耳熟能详另起炉灶孜孜不倦拭目以待B. 耳熟能详另辟蹊径谆谆不倦拭目以待C. 耳濡目染另起炉灶谆谆不倦翘足而待D. 耳濡目染另辟蹊径孜孜不倦翘足而待2. 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
4、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可以直观地体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B. 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可以使它直观地展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C. 可以使它直观地体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D. 可以直观地展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3.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它不只是需要臻于至善的美术与技术,更是需要对人物和故事再挖掘B. 它不光是免费“拿来”,还是一种创造性转化C. 它既需要臻于至善的美术与技术,还需要对人
5、物和故事再挖掘D. 它不是免费“拿来”,而是一种创造性转化【答案】1. A 2. D 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第一空: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见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根据前文的“旧酒”语境,可知此处重在强调“熟悉”,而不是强调“受影响”,故用“耳熟能详”。第二空:另起炉灶,比喻重新做起,或比喻另立门户或另搞一套;另辟蹊径,另外开辟一条路,比喻另创一种新风格或另找一个新途径、新方法。根据
6、前文的“新瓶装旧酒”和后文的“在千百年一次次讲述的基础上,打造具有中国文化内核的封神宇宙”,可知中国动漫不需要“另起炉灶”,而只需要“另辟蹊径”。因本句语境是“不需要”,故用“另起炉灶”。第三空: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谆谆不倦,恳切耐心地教诲,不知疲倦。此处并不是强调“创新性再造”要恳切、有耐心,而重在“勤奋不知疲倦”,故用“孜孜不倦”。第四空:拭目以待,擦亮眼睛等待着,形容殷切期望或密切关注事态的动向及结果;翘足而待,一抬脚的短时间内即可等到,指很快就会实现。此处是说我们对“中国动漫改变世界的文化生产版图”充满了期待,而不是说很快就能实现,故用“拭目以待”。故选A。【2题详解】此题考
7、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本题,原句有三处语病:“体现”与“人物形象”“场景”搭配不当;“可以使它”表意不明,因“它”的所指不确定而致“谁可以使谁”的语义不明;根据事理逻辑,先说展现人物和场景,再总说它是最适合的形式。据此可以排除ABC三项。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择。本题属于选填衔接句,根据后文的“这”字,指代出上文需要填写与“情怀式守护”和“创新性再造”相关的内容,而“臻于至善的美
8、术与技术”并不是“对原著的情怀式守护”,排除A、C;根据上文“神话传说是国漫取之不尽的素材库”,根据下文“要有对原著的情怀式守护”可知,动漫是可以将神话“免费拿来”的,只是不能光“拿来”而不“创新”,故排除D。故选B。【点睛】辨析近义词要坚持“同中求异”的基本原则,可以从以下10个方面分析:一、词义轻重不同:有些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表现词义的轻重不同。二、范围大小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涵盖范围大小不同。三、适用对象不同:有些近义词所表示的概念相同,但适用对象不同,有上下、内外等之分。四、语体色彩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体现出的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不同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
9、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五、感情色彩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附带的表现为感情上的某种倾向、情调不同。六、搭配关系不同:有些近义词基本义相同,但搭配有别,不能混用。七、语法功能不同:有些近义词的差别表现在句法功能的不同上。八、词义侧重点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侧重点不同。九、主动和被动不同:有些近义词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施事者与受事者不同十、整体概念与个体概念:有些近义词适用整体概念与个体概念不同。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我们为什么需要科幻?科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也许有人会脱口而答“预言未来”,但预测具体事件和技术,并非科幻的目的。也许有人会回答“激发想象力”或者“激励人类探索未
10、知”。的确,在这些方面,科幻的作用显赫一时。早在公元2世纪,被认为是第一部科幻作品的古希腊语小说真实的故事中,就已出现关于星际旅行、外星生命、星际殖民等内容。美国“科技狂人”埃隆马斯克坦言,正是经典科幻小说激发自己去探索未知世界。但科幻的作用又不仅如此,好的科幻作品仍然聚焦于“人”。在西方,科幻作品开始盛行的年代,正是人类最初进入太空的时代,也是人类开始逐渐意识到地球正面临环境、资源等种种严峻挑战的时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越来越多的科幻作品开始提出一系列“如果”的问题。比如,如果人类或者你本人在真实世界面临这样的境况,会如何选择?也因此,美国著名科幻作家帕梅拉萨金特将科幻定义为“思想文学”。纽
11、约时报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电影流浪地球改编自刘慈欣的小说,讲述一个“拯救人类免于灭亡的奋力一搏”的故事。东方和西方不少科幻名作拥有共通之处,那就是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忧思,对人类情感的描摹。科幻的“硬核”,并非预言乌托邦或者反乌托邦,而是帮助人们以全新角度审视自身环境和处境,警示人类在技术、文化、伦理等众多领域可能面临问题,并提出“另类”解决方案。而从荧幕回归现实,科幻同样提醒人们用另一种视角去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种种选择和挑战。(摘编自新华社的文章)材料二:科幻文学一般分为软硬两类。科学技术深度参与到情节发展中,故事发展受科学规律制约的作品,则属于硬科幻。人们对硬科幻有两种误解:一种是只要不符合现有技
12、术,就是伪科学。另一种误解是只要是科幻,随便怎么“幻”,都是可以的。把科幻的“科”,等同于现有技术,这会压抑科幻的空间。而把科幻的“幻”当作了奇幻的幻,又会降低硬科幻的质量与魅力。“科”与“幻”应有边界,遵循一定的范式,从而达到逻辑上的合理与自洽。幻想的对象可以是新发现、新技术、新规律。除了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之外,也可以对社会、经济领域进行幻想。幻想不必符合现有科学原理,但却要整体自洽,符合文学作品的整体世界观。硬科幻,不但有作为“幻”的构想的新技术,还有作为“科”的技术推理过程,后者是硬科幻文学独具的审美魅力所在。科学上要合理,不等于一定不脱离现有技术,但如果技术过程是已知原理主导的,则
13、要求过程有科学上的合理性。比如,在三体中,用核弹推动光帆飞船,虽然人类的技术现在达不到,但对于其中光压、冲量等科学原理的阐释是合理的。当然,科幻文学毕竟不是论文,自洽与合理都可以有例外。“科”范畴的推理过程,可以退而求其次,达到“接近合理”即可。所谓接近合理,即需要查资料、动笔推算,才能发现瑕疵,这是可以接受的。但一望即知的低级错误,硬科幻文学应该尽量避免。“科”范畴的技术设定作为基础框架,可以免于审视。比如,时间穿越这个技术设定,作为科幻文学作品的初始逻辑基础,应该免于审视,否则,多数作品都无法成立。影片流浪地球最主要的框架是行星发动机推动地球,这也存在地球地质结构经受不住、发动机推力不足等
14、问题,但这属于小说的基础框架、逻辑起点,应该免于审视。作为背景的经济、社会设定是可以忽略的。如流浪地球的超级工程是否会引发经济的崩溃,抽签是否符合道德等议题,就可以免于审视。刘慈欣说:“所谓科幻的思维方式,是指要把整个世界构建在一定的科技层次之上,这个世界是自洽的,是有一套自我逻辑的。”他的小说对硬科幻的原则遵循得非常好,既恢弘瑰丽,又充满各种奇思妙想的技术细节,已经是世界顶尖水平。可以想见的是,未来这些作品改编成电影,在“幻”的自洽性与“科”的合理性上,都会有值得期待的表现。材料三:流浪地球是一部硬科幻电影,也是一个纯粹的中国故事,它表现的亲情观念、英雄观念、故土家国情怀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
15、影片故事中,因为太阳加速老化,将要吞没地球,于是地球上建起了许多行星发动机,将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飞出太阳系。“为什么不建造飞船飞离地球?”无论是原著小说中的人物,还是现实中的海外电影人,都有这样的疑问。影片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既关乎科学设定,也反映出中国文化对家园的理解。导演郭帆说,将地球带走,“带着家园流浪”的想法表现了中国人对故土的情感。正是这样的人文内核,撑起了与好莱坞不一样的属于中国的科幻大片。对故土的眷恋,在影片中通过一家祖孙三代在灾难面前的选择体现出来。吴孟达扮演的姥爷看上去谨慎得有些懦弱,却为了外孙、孙女牺牲了自己。吴京扮演的航天员父亲为了任务十多年没有见到儿子,倔强的他和叛逆的儿
16、子之间似乎没有什么话可说,却最终两代人合力完成了保住地球家园的使命。在飞出太阳系的科幻背景下,传达的是中国人最熟悉也最刻骨铭心的主题回家。观众会发现,在这些平时含蓄而内敛的家庭成员之间,有着东方式亲情的默契他们彼此依赖却并不表现出来,小心地保有着一份温度。这样的温度激发了对家国责任的热度,灾难面前,没有超级英雄,每个平凡人都是英雄。对于科幻类型片而言,流浪地球的走红,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思考维度硬科幻为根本,用本土文化意义讲述属于我们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展现我们对未来和世界的思考,才能突破好莱坞式科幻的既有审美,才能以中国气派打开新的科幻空间。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17、正确的一项是( )A. 科幻的真正目的,不是预测具体事件和技术,而是激发人类去探索未知世界。B. 科幻不符合现有的科学原理,但却要整体自洽,符合文学作品的整体世界观。C. 材料二认为刘慈欣的小说是世界顶尖水平,所以对硬科幻原则遵循得非常好。D. 材料三说流浪地球的亲情观念、英雄观念和故土家国情怀是中国特色的。5.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东方和西方所有的科幻小说拥有共通之处,就是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忧思,对人类情感的描摹。B. 若从电影回归现实,那么科幻也提醒人类用另一种视角去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种种选择和挑战。C. 无论把科幻的“科”等同于现有技术,还是把“幻”当作了奇
18、幻的幻,都是对硬科幻的误解。D. 硬科幻为根本,用本土文化意义讲述中国人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以中国气派打开新的科幻空间。6. 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 海底两万里是根据一些科学道理加以幻想,有些猜想后来变成了真的,有些猜想则被证明是错误的。B. 超人系列中有一情节,超人的女友死了,超人为救女友,倒转地球,使时间倒流,终于将女友复活。C. 科幻小说在当代西方世界是最受人欢迎的通俗读物之一,其影响和销售量,仅次于惊险小说和侦探小说。D. 科幻小说是西方近代文学一种新体裁,很多不错的科幻小说背后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想像力也值得称道。【答案】4. D 5. A 6. C
19、【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科幻的目的是激发人类去探索未知世界”说法错误,原文只说“正是经典科幻小说激发自己去探索未知世界。但科幻的作用又不仅如此,好的科幻作品仍然聚焦于人”。 B项,“科幻不符合现有的科学原理”偷换概念,说法绝对。原文说“幻想不必符合现有科学原理”,不是“不符合现有的科学原理”。 C项,“刘慈欣的小说是世界顶尖水平,所以对硬科幻原则遵循得非常好”因果倒置,原文说“他的小说对硬科幻的原则遵循得非常好,既恢弘瑰丽,又充满各种奇思妙想的
20、技术细节,已经是世界顶尖水平”。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东方和西方所有的科幻小说拥有共通之处”偷换概念,由原文“东方和西方不少科幻名作拥有共通之处,那就是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忧思,对人类情感的描摹。”可知,把“不少科幻名作”说成“所有的科幻小说”,太绝对,故错误。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
21、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项,主要是说科幻小说比较受欢迎,所以其影响和销售量都很大,材料二的观点为“科与幻应有边界,遵循一定的范式,从而达到逻辑上的合理与自洽。”因此,该内容和材料二的观点毫无关系。故选C。【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
22、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三、(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房玄龄,字乔,齐州临淄人。父彦谦,仕隋,历司隶刺史。玄龄幼警敏,贯综坟籍,善属文,书兼草隶。开皇中,皆谓隋祚方永,玄龄密白父曰:“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彦谦惊曰:“无妄言!”年十八,举进士。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日:“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但恨不见其耸壑昂霄云。”太宗以燉煌公徇渭北,玄龄杖策上谒军门,一见如旧。公为秦王,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
23、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居府出入十年,军符府檄,或驻马即办,文约理尽,初不著稿。高祖曰“若人机识,是宜委任。每为吾儿陈事,千里外犹对面语。”隐太子与王有隙,王召玄龄与计,对曰:“国难世有,惟圣人克之。大王功盖天下,非特人谋,神且相之。”乃引杜如晦协判大计。故太子忌二人者,奇谮于帝,皆斥逐还第。太子将有变,王召二人以方士服入,夜计事。事平,王为皇太子,擢右庶子。太子即位,为中书令。第功班赏,功第一,食邑千三百户。淮安王神通曰:“义师起,臣兵最先至,今玄龄以刀笔吏居第一,臣所未喻。”帝曰:“叔父兵诚先至,然未尝躬行阵劳。今玄龄有决胜帷幄、定社稷功,此萧何所以先诸将也。”进尚书左仆射。帝
24、曰:“公为仆射,当助朕广耳目,访贤材。比闻阅牒讼日数百,岂暇求人哉?”乃敕细务属左右丞,大事关仆射。会诏大臣世袭,授宋州刺史,徙国梁,遂为梁国公。未几,加太子少师。始诣东宫,皇太子欲拜之,玄龄让不敢谒,乃止。居宰相积十五年,自以权宠隆极,累表辞位,诏不听。帝遣使谓曰:“让,诚美德也。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毋多让!”其年继母世,玄龄丁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未几,起复本官。太宗亲征伐辽,留守京师。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 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至二十年,书成,凡一百三十卷,诏藏于秘府,颁赐加级各有差。晚
25、节多病,玄龄顾诸子曰:“今天下事无不得,惟讨高丽未止,上含怒意决,群臣莫敢谏,吾而不言,抱愧没地矣!”遂上疏,帝得疏,曰:“是已危慑,尚能忧吾国事乎!”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无媢忌,闻人善,若已有之。明达吏治,议法处令,务为宽平。不以己长望人,取人不求备,虽卑贱皆得尽所能。治家有法度,常恐诸子骄侈,乃集古今家诫,书为屏风,令各取一具,曰:“留意于此,足以保躬矣!汉袁氏累叶忠节,吾心所尚,尔宜师之。”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
26、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别,悲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选编自新唐书房玄龄传)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皆谓隋祚方永 祚:君主的位置。B. 非特人谋 特:仅仅。C. 第功班赏 第:排名。D. 比闻阅牒讼日数百 比:比较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今玄龄以刀笔吏居第一 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B. 公当萧何之任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C. 吾而不言,抱愧没地矣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 闻人善,若已有之 若知我不降明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
27、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B. 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C. 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D. 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10. 下列各项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明经和进士两科是唐代科考的两个科目。明经考时务策与经义,进士科考时务策和诗赋文章。B
28、. 丁忧:朝廷官员的父母亲如若死去,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丧二十七个月。C. 薨:古时不同朝代不同级别的人的死有不同说法,唐书百官制:“凡丧,二品以上称薨,五品以上称卒”。清代皇室成员中,皇帝皇后死称“薨”。D. 晋书: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房玄龄深得太宗信任。太宗巡行渭北时,房玄龄与太宗就一见如故;后来凡有战事房玄龄就一定跟随。B. 房玄龄为国尽心竭力。他不爱奇珍异宝,一心广揽贤才,为国效力;即使病重,也
29、不忘为国事上书进言。C. 房玄龄才能卓尔不群。年轻时就被高祖誉为国家的栋梁;在秦王府任职达十年之久,展现了他的才华。D. 房玄龄注重家风建设。房玄龄注重自身修养,见贤思齐,宽以待人;收集古今家训,警示子女遵守法度。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但恨不见其耸壑昂霄云。(2)让,诚美德也。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毋多让!(3)汉袁氏累叶忠节,吾心所尚,尔宜师之。13. 文中唐太宗两次把房玄龄比作汉朝名相萧何,各有怎样的目的?【答案】7. D 8. A 9. B 10. C 11. A 12. (1)我观察过的人很多了,没有见过像这个人的,必定能
30、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只是遗憾不能见到他耸立霄云中的情景。(2)让位确实是美德。但国家靠您辅治已久,一旦失去良佐,如同失去左膀右臂。您看起来筋力未衰,不要谦让了!(3)汉朝袁氏几代忠诚守节,我内心很崇尚,你们也应该效法学习他们。 13. 第一次是为了突出房玄龄的功绩,第二次是为了突出房玄龄的才能,由此可见唐太宗对房玄龄的器重和信任。【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现象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D项,“比:比较”解释错误,比:近来 。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考生应结合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31、。此类题,需要考生平时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注意一词多义的积累与辨别。A项,都是介词,凭借的意思。B项,助词,的/动词,去。C项,表示假设,如果/表递进,并且。D项,副词,好像/代词,你。故选A。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本题,“无功德”是动宾结构,没有功德的意思,所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长久计”是偏正结构,长远的打算,
32、“计”是打算的意思,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C项,“皇帝皇后死称薨”说法错误,皇帝的死称“崩”,皇贵妃以下到嫔的死称“薨”。给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
33、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后来凡有战事房玄龄就一定跟随”错,由原文“太宗亲征伐辽,留守京师。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忧矣可知,太宗亲征伐辽时,房玄龄留守京师。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本题,第一句关键点:“仆”:“我”;“如此”:“像这样”;“国器”:“国家的栋梁之材”。第二句关键点:“诚”:“确实”;“弼”:“辅佐”;“亡”:“失去”
34、。第三句关键点:“累叶”:“累世”;“尚”:“崇尚”;“师”:“名词用作动词,学习”。参考翻译:(1)我观察过的人很多了,没有见过像这个人的,必定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只是遗憾不能见到他耸立霄云中的情景。(2)让位确实是美德。但国家靠您辅治已久,一旦失去良佐,如同失去左膀右臂。您看起来筋力未衰,不要谦让了!(3)汉朝袁氏几代忠诚守节,我内心很崇尚,你们也应该效法学习他们。【13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根据题干的要求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归纳概括,分条作答。本题,首先在文中分别找到两次把房玄龄比作汉朝名相
35、萧何,然后联系上下文分析目的。第一次“帝曰:叔父兵诚先至,然未尝躬行阵劳。今玄龄有决胜帷幄、定社稷功,此萧何所以先诸将也。”通过叔父与房玄龄的对比,突出了房玄龄对江山社稷功不可没;第二次“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忧矣。”意思为有房玄龄坐镇朝中,自己就无后顾之忧,充分肯定了其突出的能力。【点睛】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补
36、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参考译文:房玄龄,字乔,齐州临淄县人。父亲房彦谦,出仕隋朝,历任司隶刺史。玄龄幼时机警敏捷,贯通经籍,擅长写作文章,书法兼通草书和隶书。开皇年间,人人都认为隋朝将会长治久安,玄龄暗自告诉父亲说:“皇上本无功德,只是因为是周室近亲,妄自诛杀大臣,夺取帝位而据为己有,又不替子孙做长远打算,混淆嫡庶之位,竞崇奢侈之俗,相互倾轧争吵,最终必会内部自相诛灭。”彦谦大惊说:“不要胡说!”十八岁那年,应举于进士科。吏部侍郎高孝基以善于了解人而
37、知名,对裴矩说:“我观察过的人很多了,没有见过像这个人的,必定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只是遗憾不能见到他耸立霄云中的情景。”太宗攻占渭水北边的土地,玄龄驱马到军门求见。太宗一见他,就像老朋友一样为秦王,征战各方我未尝不跟随,众人都争相获取奇珍异宝,房玄龄我只招纳人才到我的帐中,和众位大将私下里偷偷地诚心畅谈结为友好关系,人都愿意为您竭尽全力。房玄龄在秦王府任职十年,下达军令发布文书,有时驻马立成,文字简约道理详尽,并不需要先打草稿。高祖说:“这人深识机宜,应当委以重任。每次为我儿陈述事情,千里之外如同对面讲话一样。”隐太子与秦王有矛盾,秦王召房玄龄商议。他回答说:“国家患难,何世不有,唯有圣人能
38、够(平定祸乱)。大王您功盖天下,不仅仅凭借人谋,神明也将相助。”便引荐杜如晦同谋大计。由此隐太子忌恨房杜二人,尤其在高祖面前说他们的坏话,(二人都被)放逐还家。太子将起事图变,秦王征召二人穿上方士的服装潜入秦王府,深夜议事。事平之后,秦王成为皇太子,玄龄升任为右庶子。太子即位后,担任中书令。按功封赏,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功居第一。进爵为邗国公,赐予食邑一千三百户。淮安王李神通说:“义军初起时,臣领兵最先到达,如今玄龄等人凭着文字功居第一, 我不明白原因?”太宗说:“叔父兵马确实先到,但未曾亲历军阵中。如今房玄龄等人有决胜于军帐中的谋略并立下安定国家之功,如同汉代萧何论功行要先于
39、诸将一样。”后来进升为尚书左仆射,太宗说:“您为仆射,应当辅助我增广耳目,搜访贤才。近来闻知您审阅牒讼每天达数百件,哪有闲暇访求人才呢?”便命玄龄将细务交给左右丞处理,大事才由仆射过目。后逢下诏大臣世袭,授职为宋州刺史,徙封为梁国公,不久。加衔为太子少师。初次前往东宫,皇太子想行拜礼,玄龄推让而不敢见,方才作罢。居宰相之位达十五年之久,自认为权力恩宠到达极点,多次上表请求辞职。诏书不准。太宗派遣使者对他说:“让位确实是美德。但国家靠您辅治已久,一旦失去良佐,如同失去左膀右臂。您看起来筋力未衰,不要谦让了!”当年,继母去世,房玄龄因此离任,皇帝下诏把昭陵葬地赐予他。不久,官复原职。太宗将伐辽东,
40、命玄龄留守京师。下诏说:“有您担当萧何的责任,我就没有西顾之忧了。”但凡粮草器械的调集输送,部队的调动留止,全听玄龄总揽。玄龄多次上书劝谏太宗。希望不要轻敌,尤其应该戒骄戒躁,谨慎而行。不久和中书侍郎褚遂良一起重新编纂晋书。到了二十年,书籍编撰完成,一共一百三十卷,皇帝下诏,藏在秘府中,颁赐的级别各不相同。晚年多病,玄龄便对诸子说:“当今天下之事无不得宜,唯有讨伐高勾丽不止,皇上含怒未决,群臣无人敢谏,我如而不言,就会抱愧入地了!”便上疏。太宗接到表疏说:“他自己已经很令人担心,还在为我国事担忧啊!”房玄龄在任期间,夙兴夜寐,勤俭国强,全心全意做事,不(想)让事情有任何差错。从不妒忌别人,听说
41、了别人的好处,好像是说自己一样高兴。贤明通达,治理有方,建议法令,追求宽容公平。房玄龄不拿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比,用人的时候不求全责备,即使是地位低的一般人都可用尽其所能。治理家室有法有度,经常担心孩子们骄奢,于是收集古今的家训,写在屏风上,让他们各自选择,说:“对这些多加用心留意,就能够保全自身了!汉朝袁氏几代忠诚守节,我内心很崇尚,你们也应该效法学习他们。”贞观二十三年,皇上驾临玉华宫,当时玄龄老病复发,皇上下诏令他睡在总留台。到他渐渐病重,玄龄追赴玉华宫,坐偏轿入殿,将近到皇帝御座才下轿。太宗对他流泪,玄龄也感伤悲咽得不能自我控制。下诏派名医救治,掌管皇帝膳食的官员每天对他供应御膳。如果他
42、的病略能减轻,太宗就高兴得露出喜色;如果听说病情加重,就变得满面凄怆。后病情加重,就凿开宫墙开门,多次派宦官问候。皇上又亲自光临,握手叙别,悲不能忍。皇太子也去跟他诀别。不久去世,享年七十。朝廷三日不上朝。第卷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本卷共12题,共117分。四、(25分)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陆游我昔学诗未有得,残余未免从人乞。力孱气馁心自知,妄取虚名有惭色。四十从戎驻南郑,酣宴军中夜连日。打球筑场一千步,阅马列厩三万匹。华灯纵博声满楼,宝钗艳舞光照席。琵琶弦急冰雹乱,羯鼓手匀风雨疾。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
43、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世间才杰固不乏,秋毫未合天地隔。放翁老死何足论,广陵散绝还堪惜。注:这首诗写于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六十八岁闲居家乡山阴时,诗人夜读自编的剑南诗稿,总结他中期诗歌创作发展经验。三昧,佛经语,要领,真谛。天机云锦:指古代神话传说中天上织女所用的织机和她织成的上有云彩的锦缎。(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四句叙中带议,写从军南郑以前的诗歌还未能很好地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是自谦之词,为说明下段诗歌转变的重要性作铺垫。B.五至十二句具体描写在南郑的军旅生活。“酣宴”的“夜连日”运用夸张手法再现了当年军中生活场景。“一千步”、“三万匹”极言声势的浩
44、大。C.“纵博”指夜晚军幕中的博弈,“声满楼”写场面,“宝钗艳舞”写人物,“冰雹乱”表现弦声的急促响亮,“风雨疾”突出鼓手技法的熟练。这四句诗意境清新明丽。D.最后四句从描写转向议论。他指出自己的实践体会,还未必为其他“才杰”所认识,又对自己经验体会的大力肯定,以感慨语气出之。感情转向深沉,语言极为精练。(2)本诗作者总结诗歌创作经验,请结合诗句分析其悟出怎样的“诗家三昧”?(3)有人评价此诗“大量用典用事,但诗意晓畅明白,无板滞生涩之感。”你是否同意此人观点,并说明理由。【答案】(1)C(2)诗歌来源于生活。诗人领悟到自己的诗歌创作同屈原贾谊一样来源于生活。诗歌创作重在巧妙构思,并非单纯依循
45、做诗的法度。(3)“学诗未有得”“乞人残余”,叙述自己写诗缺乏自得之妙,还要在别人的诗作中讨生活,向别人取材,向别人学技巧,叙事明白晓畅。以“华灯”与“光照席”、“声满楼”写场面,以“宝钗艳舞”写人物,极为壮丽。“琵琶”一联写乐声和鼓声,这一联用典、比喻恰切,形象生动。【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
46、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C项,“意境清新而明丽”错。首先提取相关文句,确定思考区域第五和第六两句:华灯纵博声满楼,宝钗艳舞光照席。其次翻译理解诗句含义,字斟句酌,力求全面准确无误:华灯亮,忘情博,喝彩声灌满了整座楼面,美女艳,歌舞欢,流光溢彩辉映着我们的盛筵;最后品味赏析抒情主人的主旨情感,以及诗歌的语言、修辞等风格特色,并与选项相对应,确定答案的是非对错。写军幕中晚上的“博弈”、歌舞;以“华灯”写“光照席”、“声满楼”写军中繁盛热闹的场面,以“宝钗艳舞”写华丽妩媚的人物,光彩照人,美艳动心,极为炫目壮丽。视听结合,对仗工整,盛况空前,壮观大气至极,诗风是豪放不
47、羁的。可见,意境特点应是“华美壮丽”。故选C。(2)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并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此类题首先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相关内容,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概括,分点作答。本题,该诗先写从军南郑以前的诗歌的特点,再写从军南郑后诗境的改变,最后感叹自己的经验未必被他人理解。诗人总结创作经验、回顾创作历程,并由此得出:诗歌来源于生活,诗才、诗艺也只有在表现生活、反映现实的创作活动中才能获得。(3)本题考查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此类题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同意还是不同意,然后根据诗歌内容具体阐述理由,一般而言如果时名家的评论都是有道理的,只要结合文本具体分析,给出理由即可。本题,结合“大量用
48、典用事,但诗意晓畅明白,无板滞生涩之感。”该评价具体分析:起句“学诗未有得”,是说缺乏自得之妙。第二句,申明“未有得”的表现意思是还要在别人的诗作中讨生活,向别人取材,向别人学技巧。三四句说当时在创作上虽然已“妄取”一点“虚名”,但对诗笔“力孱气馁”,未造雄劲,还有“自知”之明,回顾不免惭愧。中间十二句为第二段,写从军南郑后诗境的改变,是全诗的重点。段中起结两联用散句,其余三联全用对偶。“四十”两句承上转接,为下文总冒。“四十”岁是举整数;军中连日盛筵带有夸张,与其志趣密切相关。“打球”一联写校场、球场的广阔,检阅时兵马的众多。“华灯”一联则是写军幕中晚上的“博弈”、歌舞;以“华灯”与“光照席
49、”、“声满楼”写场面,以“宝钗艳舞”写人物,极为壮丽。“琵琶”一联写乐声和鼓声,也是写晚上,承上歌舞而来。最后四句为第三段,感叹自己的经验未必被他人理解,从描写转向议论和抒情。【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15.按序号在对应横线上补写空缺部分。(1)淇则有岸,_。 (诗经卫风氓)(2)舞幽壑之潜蛟,_。 (苏轼赤壁赋(3)
50、_,锦官城外柏森森。 (杜甫蜀相)(4)_,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5)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是“学”与“思”的关系,关于“学”与“思”在荀子劝学中也有论述:“_,_。(6)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比孟子的“_,_”更深刻、更生动、更凝练、更富有诗意,因而也就更加响亮而有名。诗文里点化与模仿、因袭不同,它具有“点铁成金”之妙。【答案】 (1). 隰则有泮 (2). 泣孤舟之嫠妇 (3). 丞相祠堂何处寻 (4). 岩扉松径长寂寥 (5). 吾尝终日而思矣 (6).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8).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解析】【详解】
51、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隰”“嫠”“彘”“检”“殍”,理解字义去记忆。【点睛】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者查字无默写,情景式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定的技巧。理解性背诵是基础,要
52、想做对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题,首先要下大功夫苦功夫,把原文要求背诵的段落背会。把握语境审好题是关键,高考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要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题。五、(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是谁扼杀了哀愁?迟子建现代人一提“哀愁”二字,多带有鄙夷之色。好像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了,哀愁就得像旧时代的长工一样,卷起铺盖走人。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张扬各种世俗欲望的生活图景,人们好像是卸下了禁锢自己千百年的镣铐,忘我地跳着、叫着,有如踏上了人性自由的乐土,显得那么亢奋。哀愁如潮水一样渐渐回落了。没了哀愁,人们连梦想也没有了。缺乏了梦想的
53、夜晚是那么的混沌,缺乏了梦想的黎明是那么的苍白。也许因为我特殊的生活经历吧,我是那么的喜欢哀愁。我从来没有把哀愁看做颓废、腐朽的代名词。相反,真正的哀愁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可以让人生长智慧、增长力量的。哀愁的生长是需要土壤的,而我的土壤就是那片苍茫的冻土。是那种人烟寂寥处的几缕鸡鸣,是映照在白雪地上的一束月光。哀愁在这样的环境中,悄然飘入我的心灵。我熟悉的一个擅长讲鬼怪故事的老人在春光中说没就没了,可他抽过的烟锅还在,怎不使人哀愁;雷电和狂风摧折了一片像蜡烛一样明亮的白桦林,从此那里的野花开得就少了,怎不令人哀愁;我期盼了一夏天的园田中的瓜果,在它即将成熟的时候,却被早霜断送了生命,怎不让
54、人哀愁;雪来了,江封了,船停航了,我要有多半年的时光看不到轮船驶入码头,怎不叫人哀愁!我所耳闻目睹的民间传奇故事、苍凉世事以及风云变幻的大自然,它们就像三股弦。它们扭结在一起,奏出了“哀愁”的旋律。所以创作伊始,我的笔触就自然而然地伸向了这片哀愁的天空,我也格外欣赏那些散发着哀愁之气的作品。我发现哀愁特别喜欢在俄罗斯落脚,那里的森林和草原似乎散发着一股酵母的气息,能把庸碌的生活发酵了,呈现出动人的诗意光泽,从而洞穿人的心灵世界。他们的美术、音乐和文学,无不洋溢着哀愁之气。比如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艾托玛托夫的白轮船、屠格涅夫的白净草原、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等等,它们博大
55、幽深、苍凉辽阔,如远古的牧歌,凛冽而温暖。所以当我听到苏联解体的消息,当全世界很多人为这个民族的前途而担忧的时候,我曾对人讲,俄罗斯是不死的,它会复苏的!理由就是:这是一个拥有了伟大哀愁的民族啊。人的怜悯之心是裹挟在哀愁之中的,而缺乏了怜悯的艺术是不会有生命力的。哀愁是花朵上的露珠,是撒在水上的一片湿润而灿烂的夕照,是情到深处的一声知足的叹息。可是在这个时代,充斥在生活中的要么是欲望膨胀的嚎叫,要么是麻木不仁的冷漠。此时的哀愁就像丧家犬一样流落着。生活似乎在日新月异发生着变化,新信息纷至沓来,几达爆炸的程度,人们生怕被扣上落伍和守旧的帽子,疲于认知新事物,应付新潮流。于是,我们的脚步在不断拔起
56、的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间变得机械和迟缓,我们的目光在形形色色的庆典的焰火中变得干涩和贫乏,我们的心灵在第一时间获知了发生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新闻时却变得茫然和焦渴。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不会哀愁了。密集的生活挤压了我们的梦想,求新的狗把我们追得疲于奔逃。我们实现了物质的梦想,获得了令人眩晕的所谓精神享受,可我们的心却像一枚在秋风中飘荡的果子,渐渐失去了水分和甜香气,干涩了、萎缩了。我们因为盲从而陷入精神的困境,丧失了自我,把自己囚禁在牢笼中,捆绑在尸床上。那种散发着哀愁之气的艺术的生活已经别我们而去了。是谁扼杀了哀愁呢?是那一声连着一声的市井的叫卖声呢,还是让星光暗淡的闪烁的霓虹灯?是越来越
57、眩目的高科技产品所散发的迷幻之气呢,还是大自然蒙难后产生出的滚滚沙尘?我们被阻隔在了青山绿水之外,不闻清风鸟语,不见明月彩云,哀愁的土壤就这样寸寸流失。我们所创造的那些被标榜为艺术的作品,要么言之无物、空洞乏味,要么迷离傥荡、装神弄鬼。那些自诩为切近底层生活的貌似饱满的东西,散发的却是一股雄赳赳的粗鄙之气。我们的心中不再有哀愁了,所以说尽管我们过得很热闹,但内心是空虚的;我们看似生活富足,可我们捧在手中的,不过是一只自慰的空碗罢了。16.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文中写现代人对“哀愁”多带有鄙夷之色,将之看作是禁锢自己的镣铐急于挣脱和抛弃,明确指出现代人在追求物
58、质欲望时完全失去了天性。B. 作者从切身的人世体验出发,以看似零散随意的意象和极富诗意的笔调描述了“哀愁”的诸种面貌,证明了哀愁是人心中最为温润的东西。C. 第段提到苏联解体的事情,是为告诉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不仅个人不会哀愁了,而且民族缺乏哀愁,从而缺乏凝聚力。D. 全文多在对比中凸显“哀愁”的价值与意义,用哲思的笔调追思了一种远逝的情怀,表现了对缺乏哀愁感的现代文明的深刻反思。E. 作者说自己格外欣赏那些散发着哀愁之气的作品,但现实中许多艺术作品却显得粗鄙乏味,不能真正地切近生活,不能展现生活的本来面貌。17. 在作者认为,真正的哀愁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章分条概括。18. 结合文章回答下
59、面的问题。(1)简要赏析文末画线语句的含义。文章以“是谁扼杀了哀愁”为题有什么好处?19. 作者为什么说“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不会哀愁了”?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6. AC 17. 哀愁不是颓废、腐朽的代名词,真正的哀愁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可以让人生长智慧、增长力量的。 哀愁可以使艺术更有生命力。哀愁可以使民族振兴与复苏。哀愁可以使我们保持自我,精神充实,内心富足。 18. (1)“生活富足”是指物质生活热闹富裕,“自慰的空碗”是比喻现代人精神空虚。(1分)这句话形象生动地揭示出全文主旨:我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要保留人性中那份悲天悯人的
60、情怀,保留对精神的追求。(2)运用设问修辞,向着充满了各种世俗欲望的现代生活发出了追问,一反流俗,发人深省,表明作者敏锐地意识到了“哀愁回落”所隐含的现代人的精神危机。 19. 因为我们在现代生活环境下疲于认知新事物,应付新潮流,沉迷于物质财富的追求,而忽视了精神追求,缺少了悲天悯人的情怀,所以我们不会哀愁了。(或答:人情的淡薄,人性的缺失,良知的泯灭)作者在文中列举了一连串的典型现代文明符号,展现了现代文明对“哀愁”的扼杀以及现代生活中人们追求物质丰裕的同时精神陷于贫困、茫然焦渴的状态,由表及里地揭示了现代人精神世界的空洞乏味、迷离傥荡乃至不可遏抑的粗鄙实质。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如此。我们不能
61、够迷失在物欲的海洋里,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一定要有精神上的追求,保持自我内心充实与富足。(或:改变人类精神的困窘,人文精神的失落状态)。【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A项,“完全失去了天性”错。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知道,只是失去了天性中所具有的细腻情感,对身边事物感情逐渐淡化以至于麻木冷漠。并非“完全失去了天性”。C项,“民族缺乏哀愁,
62、从而缺乏凝聚力”错。提到苏联解体事情,是为说明,“哀愁”是由个人情感形态升华为某种民族共同心理,表现出强烈的感染力和凝聚力。故选AC。【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作者认为,真正的哀愁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章分条概括”,然后到文中找到“真正的哀愁”所在的语段,找到分析其作用的文字,再分点概括。首先浏览文章,找到“真正的哀愁”,然后把关于作用的句子圈划下来,最后根据要求“分条”列出来。第三段有“我从来没有把哀愁看做颓废、腐朽的代名词。相反,真正的哀愁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可以让人生长智慧、增长力量的”,第六段有“俄罗斯是不死的,它
63、会复苏的!理由就是:这是一个拥有了伟大哀愁的民族啊”,第七段有“人的怜悯之心是裹挟在哀愁之中的,而缺乏了怜悯的艺术是不会有生命力的”。找到这些句子,再分条概括即可。【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的能力。品味句子的含义主要有这几种方法:句子结构分析法、重点词语分析法、回归文本法等等。此题可以采取后两种。重点词是“生活富足”和“自慰的空碗”,同时句中又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回归文本可以知道,“生活富足”指的是物质生活富裕,“空碗”比喻我们的精神生活。句子含义答题的模式是:先解释重点词,再连缀起来,最后体现了什么感情,什么主旨。第二问是考查标题的好处。首先看运用了什么手法,然后分析手法的妙处,
64、同样要联系文章的主旨。标题是“是谁扼杀了哀愁”,文中给出了答案,手法上是使用设问的修辞,先回答设问本身的妙处,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然后结合主旨回答即可。【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的方向指向作者的观点态度。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作者为什么说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不会哀愁了?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然后找到引文,结合文本理解其含义,并谈自己对此的观点。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观点,赞同或反对,一般是顺着作者的意思表态。题干中给了提示“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不会哀愁了”“结合文章内容和现实生活”,先根据第一个提示
65、到文中确定区域(第七段的后半部分和第八段),再根据第二个提示“文章内容”到区域中圈划“不会哀愁”的原因。六、(11分)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垃圾分类是垃圾进行科学处理的前提,为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奠定基础。_。一是将易腐有机成分为主的厨房垃圾单独分类,为垃圾堆肥提供优质原料,生产出优质有机肥,有利于改善土壤肥力,减少化肥施用量;_,减少了垃圾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致病菌的含量,有利于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减少了垃圾处理的水、土壤、大气污染风险;三是提高了废品回收利用的比例,减少了原材料的需求,减少二
66、氧化碳的排放;四是_,提升全社会对环卫行业的认知,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难度,形成尊重、关心环卫工人的氛围。【答案】 (1). 那么,垃圾分类的好处有哪些呢? (2). 二是将有害垃圾分类出来 (3). 普及环保与垃圾分类的知识【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此题属于补写上下句题。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补写句子”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通过前语境确定中心话题为“垃圾分类”,根据后语境确定第空应该是总结下文的中心句,根据一、三、四的内容“为提供
67、,为奠定基础有利于减少了提升形成”分析出共性点为“垃圾分类的好处(或裨益)”,据此确定第空答案。根据上下文很容易判断出处应该是好处“二”,而且应该是对下文“减少了垃圾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致病菌的含量,有利于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减少了垃圾处理的水、土壤、大气污染风险”的总结,再参考另外三点,结构谋篇的思路也是先总结分类的角度,仔细分析所统领的部分“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致病菌”“无害化处理”,可以判断总结句的信息应该是针对“有害垃圾的处理”,所以第处应该填写“二是将有害垃圾分类出来”。第处方法同第处一样,先看统领部分的信息“提升全社会对环卫行业的认知”“形成尊重、关心环卫工人的氛围”,可见应该是
68、关于“怎么做”而谈,所以第空应该填“宣传或者普及垃圾分类(环保)的常识”【点睛】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综合起来,我们会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有些答案并不是唯一的,一句话百样说,意思对即可。21.根据要求,完成小题。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中,林黛玉曾用贾宝玉的名字开玩笑地诘问他:“宝玉,我问你:至贵者宝,至坚者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请依据原著,谈谈你对宝玉的“贵”与“坚”的理解。【答案】宝玉的“贵”是指“天地间,人为
69、贵。”宝玉对于女性的爱护,怜惜,都是他的可贵之处。宝玉的“坚”是指“情比金坚”,是黛玉所期望的情之坚贞与厚重。【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和积累的综合能力。该题意在指导学生去阅读文学名著。名著阅读需要积累大量的人物形象,这要靠我们平时的阅读积累。积累的方式主要是摘抄和理解分析。本题要求依据原著,谈谈你对宝玉的“贵”与“坚”的理解。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中,一进来黛玉便笑道:“宝玉,我问你,你又何贵?尔有何坚?”宝玉竟不能答。“天地间,人为贵。”宝玉对于女性的爱护,怜惜,都是他的可贵之处。此时的宝玉尚年少,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可贵之处,他只是凭着本性的善良与公平来处世而已 ,但是聪
70、慧过人的黛玉却看懂他的珍贵之处。所以,在她眼里宝玉至贵。这是黛玉眼里你有何贵的深意。是问宝玉,也是肯定宝玉。可惜,宝玉不能解。再来,尔有何坚?古人言道“情比金坚”,黛玉要的爱情是什么?孤标傲世携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此时的宝玉尚未成熟,他对黛玉的爱还没有上升到知己的层次。几千年的文化底蕴里始终鄙视女性。男人对女人的爱绝大多数都停留在门第之中,极难有人引以为知己。但黛玉自幼家学渊源,饱读诗书,她的思想境界远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的深远,此时的宝玉亦不能觉。正因为尚未觉,所以不能体会黛玉所期望的情之坚贞与厚重。【点睛】名著阅读积累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从学生备考的实际出发,可以积累以下方面的内容:1、作
71、家作品常识,包括作家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2、作品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等。3、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4、作品的大致主旨。七、作文(60分)22.作文。居里夫人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0.1克镭;有的科学家从一块极小的陨石中努力寻找外太空的信息。以上材料对我们认识这个世界很有启发意义。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答案】小与大居里夫人在成吨矿渣中提炼出0.1克镭;有的科学家从一块极小的陨石中努力寻找外太空的信息。所以说,大与小有时只是一种表象,不存在什么对立,庞大芜杂中可能蕴含着精深细微,细微的事物里也可能
72、蕴藏着无穷的秘密。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一个人的力量很小,地球的质量很大,但在一定条件的转换下,小可以转换到大,大也可以转换到小。从山崖上滴下来的小水珠,正好滴在一块坚硬的石头上,它决心把石头滴穿。从此以后,小水珠对准石头的一个点,滴呀滴呀,不管刮风下雨,也不管白天黑夜,坚持不懈,辛勤地工作着。很多天过去了,小水滴终于把这块石头滴穿了,银色的小圆洞还透着光。小水滴每天的力量都很小,但就是因为这一点点小的力量的堆积,才有了最终滴穿石头的力量。大不可能瞬间产生,大的产生都源自于每天小的积累。人间也有这样一类人,在他们小小的身躯中隐藏着无限的“大”。就像邓亚萍,从一
73、米五到世界冠军,从abc到剑桥博士。个子小不是她的错,她也不想,被人嘲笑,她也难过。但她却从一米五的小个子登上了世界冠军的大奖台,从abc的初识者到大博士,完完全全的由“小人”变成了万人崇拜的“大人”。其实大与小是相等的,“小”又如何,它也一样能变“大”。大即是小,小即是大,大小有时是可以等同的,万事万物包括人与人之间皆有大小可分,那又如何?大小只是表象,若其本质相同,作用一样,皆可相同,此为大等于小,小等于大,二者皆可互等。学习中,力争向前当然是很重要的,但是一味的逼迫自己时时事事出人头地去干大事,这是不现实的。因为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出类拔萃,只要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每件小事,对我来说,这
74、就是最好的结果。不必苛求比别人更高,只求能超越昔日的自我,这就是人生的精彩。生活中,不必追求奢华而满足的生活,不必盼望生活温馨、浪漫、轰轰烈烈。对我而言,生活就如一杯烈酒,把你的生活描写的淋漓尽致。有时生活犹如一杯咖啡,苦涩中,透出一股清香。但更多的时候生活犹如一杯白开水,虽然平淡无味,但仍然过得有滋味有味。大与小不存在什么对立,任何事物都不存在对立。只要你想成功,再大的事,你也可以化为无物小事而做到;再小的事,你也可以做得很成功。【解析】【详解】审题: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所给材料非常简单:居里夫人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0.1克镭,有的科学家从一块极小的陨石中努力寻找外太空的信息。材料中
75、的两句话指向了多与少、大与小,“成吨的矿渣”数量非常多,“0.1克镭”数量极其少;“一块极小的陨石”是小的,可是“寻找外太空的信息”意义是大的。所以,这个世界小和大、多与少是相对的,小可以成就大,小亦可以毁掉大;少慢慢可以变多,多也可能会逐渐减少。居里夫人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0.1克镭,说明取得知识、经验、智慧可能要付出大量的艰辛,所以我们学习工作时要不断的努力,才可能有点滴的进步;有的科学家从一块极小的陨石中努力寻找外太空的信息,这就告诉我们小事物中可能蕴藏着大秘密,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对待每一个细小的环节,认真对待每一个貌似不起眼的事物。立意:1.大与小是相对的;2.认真对待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76、3.小事物蕴藏大秘密;4.不断学习,才能取得点滴进步。素材:1.柳比歇夫是前苏联的昆虫学家,到一九五五年的时候,柳比歇夫已搜集了三十五篇地蚤标本,共一万三千只。其中五千只公地蚤做了器官切片,总计三百种。这些地蚤都要鉴定、测量、做切片、制作标本,他收集的材料比动物研究所多五倍。他对跳甲属的分类,研究了一生。这需要特殊的深入钻研的才能,需要对这种工作有深刻的理解,理解其价值及其说不尽的新颖之处。2. 有人问到著名的组织学家聂佛梅瓦基,他怎么能一生都用来研究蠕虫的构造,他很惊奇:“蠕虫那么长,人生可是那么短!”3. 一位书记一位局长官很大,但有的对党和人民的贡献却很小,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是政治局委
77、员,官够大了,但却是一名贪官。一位科学家一位工程师官很小,但有的却对党和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一位研究员,官不大,但却解决了上亿人的吃饭问题。所以说,人不能看其官的大小,职位的高低,而要看他对社会贡献的大小。4.“骡子大马大值钱,人大不值钱”,这句俗话难听,但说得在理。你架子拿得越大,越抬高自己,突出自己,越让人瞧不起。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把自己当成学生,把别人当成先生,这架子摆得小,这位置放得对。董必武说他是块补补丁的布头,只要需要,把它补到哪里都行。董老是个大人物,却把自己看得这样“小”,这反而让人看出他的伟大。有道是“谦逊而光”,人越谦逊,越显得高尚。把自
78、己看得小一些,摆得低一些,把别人看得大一些,摆得高一些,不但掉不了自己的价,反而会赢得别人的尊重。5. 从山崖上滴下来的小水珠,正好滴在一块坚硬的石头上,它决心把石头滴穿。这件事让河中的大浪知道了,大浪便哈哈大笑,对小水珠说:“嘿!凭你那点力气,能把河边的石头滴穿,真是笑话!”小水珠说:“不信,我俩比比看,你把河边的石头打个洞,我滴穿这块石头,九百九十九天以后,看看是怎样的结果。“容易。容易!”大浪哈哈大笑,觉得小水珠小得可怜,九百九十九天肯定不会滴穿石头,而自己的力气大着哩,别说能给石头打个洞,就是把石头摧毁,也容易!大浪立即答应和小水珠赛一赛。从此以后,小水珠对准石头的一个点,滴呀滴呀,不
79、管刮风下雨,也不管白天黑夜,坚持不懈,辛勤地工作着,而大浪却不同,高兴时“哗”地冲一下,不高兴时就懒洋洋的。九百九十九天过去了,小水珠便来找大浪:“你快来看吧,我已经把这块石头滴穿了,银色的小圆洞还透光呢!”大浪一听,着急了,赶快使出全身的力气,“哗哗哗”连续几声,可是河边的石头仍然一动也不动。结构层次:小与大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文章首先援引材料,然后得出中心论点:大与小有时只是一种表象,不存在什么对立。文章引用阿基米德的名言,说出大与小的关系,然后列举水滴石穿的寓言故事,论证即使微小如水滴,只要不懈努力,终会达到自己的目的。文章又运用邓亚萍的事例,邓亚萍个子小,但是小小的身躯中隐藏着无限的“大”。作者联系到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强调不必刻意追求大、追求高、追求奢华,只求能超越昔日的自我,这就是人生的精彩。文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是一篇不错的考场作文。【点睛】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做本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