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创优课堂》2016秋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1113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优课堂》2016秋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创优课堂》2016秋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创优课堂》2016秋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创优课堂》2016秋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创优课堂》2016秋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创优课堂》2016秋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创优课堂》2016秋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创优课堂》2016秋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创优课堂》2016秋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创优课堂》2016秋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随堂作业练双基一、选择题知识点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1979年1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这是对台工作和两岸关系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标志着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也揭开了两岸关系发展新的历史篇章。”这主要是因为它()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C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D倡议国共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答案:A解析: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及一系列政策主张,A项正确。B项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C项发生

2、在1992年,D项出自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的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故排除B、C、D三项。2“为了尽早结束中华民族陷于分裂的不幸局面,我们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双方可先派人接触,充分交换意见。”这段文字应出自()A1937年国共合作宣言B双十协定C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D“九二共识”答案:C解析:A项与台湾问题无关,B项是解放战争期间国共两党所签署的关于和平建国的协议,与材料无关;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

3、建议举行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故本题选C项;D项是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共同达成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与材料不符。3中共十八大报告强调:“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求同存异”中“异”的本质内涵是()A不同的民族性格B不同的社会制度C不同的经济水平 D不同的生活习惯答案:B解析:海峡两岸人民都属于中华民族,排除A项;材料说“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这说明“同”指的是“一国”,“异”指的是“两制”,故B项正确;虽然海峡两岸经

4、济发展水平与生活习惯不同,但这并不是影响海峡两岸关系的主要差异,排除C、D两项。知识点二香港、澳门的回归4香港、澳门的归属问题已经解决。中国政府同有关国家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主要方式或途径是()A外交谈判 B军事威胁C大国插手斡旋 D全国公决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和归纳能力。中国同英国、葡萄牙通过领导人会谈、外交官员谈判协商,最终达成了协议,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5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赵朴初曾就新中国历史上某一重大事件作词:“澄波似镜长圆,如今正合林公语。贩毒蕃航,收向天边去。远略精思,光焰辉千古。紫荆花长伴五星旗,教重洋翘首观吾土。”这一事件应为()A开国大典 B颁布1954年宪法C香港回归

5、 D澳门回归答案:C解析:“紫荆花”指的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因此这一事件为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故本题选C。62014年12月20日,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十五周年大会上,习近平说:“此时此刻,让我们共同回忆15年前的今天。从此,澳门回到祖国怀抱,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这是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开辟了澳门发展新纪元。”对“新纪元”理解错误的是()A开创“一国两制”事业的新局面B实现了“澳人治澳”、完全自治C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D澳门的发展有了新的机遇和空间答案:B解析: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开创了“一国两制”

6、事业的新局面,A项理解正确;“一国两制”下实行“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而不是完全自治,B项理解错误,符合题意;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摆脱了葡萄牙的殖民统治,C项理解正确;在祖国全方位的支持下,贯彻落实“一国两制”和执行基本法,为澳门提供了创造美好明天的重要制度保障,D项理解正确。7下图是当年演唱七子之歌的小女孩容韵琳,如今已是一位大姑娘。说到澳门回归十年来自己的生活,容韵琳表示“越来越好了”。容韵琳生活“越来越好了”的感觉主要得益于()A社会制度的优越B因演唱得来的名气C国家政策的成功实践D澳门深厚的文化底蕴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生

7、活越来越好了”主要得益于“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故选C。知识点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8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指出:“时至今日,种种条件都对统一有利,可谓万事俱备,任何人都不应当拂逆民族的意志,违背历史的潮流。”当时有利于统一的条件有()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一国两制”方针的推动大陆安定团结,实行改革开放台湾当局对大陆部分开放A BC 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全面分析历史背景并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就国内看,“文革”“左”倾错误已经结束,中国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就国际看,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以来,只有一个中国原则已经为世界普遍接受,故正确。“一国两制”方针是邓小

8、平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排除;虽然大陆对台政策自1979年元旦发生改变,但台湾地区直到1987年才被迫采取了一些对大陆的开放措施,排除。9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台湾老兵高秉涵曾把多位老兵的骨灰带回祖国大陆,使他们魂归故里。高秉涵老人当选的主要原因是()A达成了“九二共识”B推动了“一国两制”C消除了两岸之间的隔阂D彰显了中华民族亲情答案:D解析:“九二共识”是1992年由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的,排除A项;B、C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高秉涵把老兵的骨灰带回祖国大陆,使他们魂归故里,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亲情,满足了两岸人民共同的情感需求。答案为D项。101980年,第41届广州春季

9、交易会规定可同来自港澳地区和旅居海外的华商洽谈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贸易。其直接背景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C台湾当局采取一些开放措施D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发表答案:B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没有涉及台湾问题,排除A项;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表明了大陆对台湾的经济往来的政策,B项符合题意;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与题干时间“1980年”不符,排除C项;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与题干时间“1980年”不符,排除D项。11据统计,从1992年到1997年,台商在祖国大陆

10、的投资项目约20 125个,投资额约110. 34亿美元,年平均项目3 354个,年平均投资额18. 39亿美元。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两岸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停火B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开始被打破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识的达成D两岸实现了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答案:C解析:A项出现在1979年,与题干时间不符;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B项与题干时间不符;1992年两岸达成“九二共识”,这对促进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符合材料中“从1992年到1997年”的时间限定,C项正确

11、;D项错误,2008年两岸才实现“三通”。12右图漫画形象直接地说明两岸关系()A合则两利B分则两伤C没有分歧D和平统一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的能力。图片形象地说明陈江会谈对于两岸共同应对经济危机,共渡时艰具有很大的意义。这直接说明两岸关系的走向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合则两利。因此,选A。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香港问题的成功解决,这个事例可能为国际上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有益的线索。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材料一中刊论发表的目的是什么?表明中央人民政府对台湾

12、的政策有何转变?(2)材料二中的“新办法”是什么,地位如何?(3)“新办法”是怎样得到实践的,有何意义?答案:(1)目的: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政策转变:由武力统一转变到和平统一祖国。(2)“新办法”指“一国两制”;地位: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3)实践: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意义:香港、澳门顺利回归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翻开了香港、澳门新的一页,为国际社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表明海峡两岸关系变化趋势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九二共识

13、”指什么?(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海峡两岸关系取得哪些新的发展成就,原因是什么?答案:(1)趋势:海峡两岸由军事对峙到和平统一。(2)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3)成就:海峡两岸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两岸民间往来、经济贸易合作、文化交流、旅游不断加强,实现“通邮、通航、通商”。原因:“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两岸人民血脉相连;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港澳顺利回归、平稳发展的影响。课后作业提能力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79年1月1日,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

14、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此言论()A推动海峡两岸实行“一国两制”B发布后两岸即实现了通航和通商C证实了和平收复香港和澳门的可能性D从实际出发,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为“1979年1月1日”,“一国两制”构想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A项错误。B项错误,海峡两岸通航和通商的实现是在2008年。C项说法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1979年中国政府从实际出发主动缓和两岸关系,提倡合作,有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答案为D项。2在厦门曾经流传着这么一副对联“厦门金门门对门,大炮小炮炮轰炮”。对联中的局面直到告台湾同胞书的出台才结束。关于这部文献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解决台湾

15、问题的纲领性文件B标志着祖国大陆对台政策的重大发展C结束了海峡两岸长期的对峙状态D成为反对和遏制台独的法律依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台海关系。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的内容是统一中国,并提出了结束两岸军事对峙、开放“两岸三通”、扩大两岸交流等方针。标志着祖国大陆对台政策的重大发展。3“一国两制”构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一国两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首次成功运用于解决澳门问题B是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确定的方针C20世纪50年代得到了系统阐述D20世纪60年代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基本国策答案:B4观察下面两幅关于“台湾”话题的图片,图1到图2的转变可以说明()A解

16、决台湾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B中国政府统一台湾的方式没有改变C中国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D中国政府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答案:C解析:图1的主题是武力解放台湾,图2反映的是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中国政府对台湾政策的调整并不代表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排除A项;从图1的武力解放到图2的和平统一,说明中国政府统一台湾的方式有所调整,排除B项;中国政府从未承诺过放弃使用武力,故排除D项。C项符合题意。5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们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而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注意的问题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国际社会都想干涉

17、中国收回香港B国际社会一致认可“一国两制”C“一国两制”方案在联合国得以通过D“一国两制”对解决领土争端有借鉴作用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构想”而非“实践”,且“都想干涉”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B项中“一致认可”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联合国从来没有通过“一国两制”方案,排除C项;世界上有很多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一国两制”能为国际上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故答案为D项。6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共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所作出的努力有()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签署中英、中葡联合声明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A BC 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

18、生对基本史实的识记与辨析能力。解题时应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制,史实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史实符合题目要求。7“一国两制”既充分尊重了中国的文化精神和政体传统,又吸纳了联邦制的包容性优点,从而具备了一般单一制国家结构模式所没有的柔性特征。这充分说明“一国两制”()A吸收了联邦制所有的优点B整合了中西政体和文化精神C发展了联邦政体的柔性特征D继承了传统政体和文化精神答案:B解析:A项中的“所有的优点”与材料中的说法不符,排除;由材料“既充分尊重了中国的文化精神和政体传统,又吸纳了联邦制的包容性优点”可知,“一国两制”整合了中西政体和文化精神,B项符合题意;C、D两项都只体现了材料的一个方面。8有学

19、者认为,“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是中国未来统一的一种示范,一种模式或者一种标本。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同时香港也是把中国领向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的基地和桥梁”。据此,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不包括()A国家统一样本 B社会制度示范C文明交流枢纽 D经济发展标本答案:B解析:结合材料和“一国两制”的内涵可知A、C、D三项都属于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但不符合题意。香港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大陆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所以B项说法错误。9据台湾新闻网报道,台企联总会长郭山辉在2013年10月31日率领三十多位台商会长,一起喊话,希望台湾立法机构能尽速让延宕多时的服贸协议过关。他呼吁“立法院”放下争议,为了两岸和平、

20、台湾的经济与未来,朝野双方应共同携手,尽速通过服贸协议。由此可见()海峡两岸经贸往来日益频繁经济利益的驱动促成两岸政治对话岛内政治斗争影响经济交流台商拥护“一国两制”,推动两岸统一A BC D答案:A解析:台商呼吁台湾立法机构通过海峡两岸服贸协议表明海峡两岸经贸往来日益频繁,正确;材料中未涉及两岸政治对话,错误;材料中台商呼吁“立法院”放下争议尽速通过服贸协议,表明岛内的政治斗争影响到经济交流,正确;与材料无关。答案为A。101982年12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一规定说明()

21、A“一国两制”的实践有了宪法保障B各地可以自行决定实行何种制度C特别行政区可以单独制定任何法律D特别行政区能够行使独立主权答案:A解析:1982年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以法律规定”,这为“一国两制”的实践提供了宪法保障,A项正确。B项中的“自行决定”说法错误,排除。C项中的“单独制定任何法律”说法错误,排除。D项中的“行使独立主权”说法错误,排除。112015年1月17日,朱立伦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当晚,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向朱立伦发出贺电,其中表示:“巩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之共同政治基础,加强交流,增进互信,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继续前行”同日,

22、朱立伦复电表示:“贵我两党于过去六年多来,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下,积极推动各层面的交流合作”“期盼贵我两党在两岸关系未来的发展上,继续扩大交流,创造互利双赢,促进两岸永续的和平与繁荣”。这表明()A“九二共识”可以保证台湾顺利回归祖国B两党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C两岸都赞成“一国两制”D两岸永续的和平与繁荣没有障碍答案:B解析: A项说法显然错误,排除;从材料中的“坚持九二共识”“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下”可知,国共两党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一国两制”,排除C项;两岸关系发展受“台独”和外国势力干扰,排除D项。121980年,当时的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蒋经国在回答美国人士提问

23、时说:“大陆是中国领土,凡伤害中国同胞者,皆为中华民族敌人。”材料表明蒋经国()希望共同维护民族利益希望实现国家统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倾向于接受“一国两制”方针A BC D答案:C解析:蒋经国的言论体现了“海峡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的观点,体现了前三个方面,而没有任何内容说明其倾向于接受“一国两制”的方针。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材料

24、二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十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材料三数字澳门。材料四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中,“一国两制”方针也将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一国两制”方针实践上,香港走出第一步,许多困难是过去从未遇到的,这些经验都可以在交流交往中提供给台湾同胞,以便今后做得更好,设计得更好。访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梁爱诗(2011年)(1)据材料一,大陆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大陆对台湾问题设想有何发展?(3)据材料三、四,指出港澳在回归后取得

25、的成就说明了什么,指出“一国两制”构想与港澳问题、台湾问题之间的关系。(4)综合以上材料,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角度谈谈你对“一国两制”的认识。答案:(1)变化:由军事对峙到和平统一。(2)发展: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3)说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关系:“一国两制”方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首先在港澳问题上成功实践;港澳“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可以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借鉴。(4)认识:“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了港澳的回归;“一国两制”方针的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创新。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26、望我大陆。大陆不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于右任望大陆1962年1月材料二至于我在退休以后能不能到台湾去自由旅行,坦诚地讲,我愿意去,但是还得看条件。不过请你转达对台湾人民的问候。我想起了台湾割让以后,台中有一位诗人叫林朝崧。他曾经写过一句诗,叫“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我相信,只要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的大业一定能够实现,这是整个中国人的骄傲。2012年3月14日温家宝答中外记者(1)于右任的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怀,说明了什么?(2)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的现状是如何形成的?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3)从2005年连战开始,国民党

27、政要接连访问大陆。这些访问给两岸关系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4)你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温家宝的一席话?1987年以来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的发展有哪些突出表现?答案:(1)情怀:思念故乡,渴望祖国统一。说明:海峡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2)1949年国共两党的内战结束,国民党退守台湾,形成大陆与台湾暂时隔离的状态。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3)影响:国民党政要访问大陆有力地促进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4)理解:表达了温家宝对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及大陆对改善两岸关系的最大诚意。表现: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促进经济文化交流;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商谈达成“九二共识”;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2008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三通”(通商、通航、通邮)。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