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一地理试题考试说明:本卷共8页2到大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围绕着40亿光年外的类太阳恒星巨蟹座55A运行的“超级地球巨蟹座55e”,它的直径是地球的2倍,质量是地球的10倍,没有自转运动,公转周期18小时。昼半球的最高温度将近2426.8摄氏度,昼夜半球的温差高达1300摄氏度。完成问题。1. 该“超级地球”可能位于( )A. 地月系B. 太阳系C. 银河系D. 河外星系2. 该“超级地球”温度高的原因最可能是( )A. 质量庞大
2、B. 距恒星近C. 公转周期短D. 没有大气层【答案】1. D 2. B【解析】【1题详解】“超级地球”-巨蟹座 55e位于银河系之外,距地球约40 亿光年,银河系半径约4万光年。该“超级地球”可能位于河外星系,D对,C错。太阳系、地月系属于银河系,AB错。故选D。【2题详解】该“超级地球”昼半球的最高温度将近 2426.8 摄氏度, 昼夜半球的温差高达 1300 摄氏度。温度高的原因最可能是距恒星近,B对。夜晚温度超过1000摄氏度,可能有大气层,D错。公转周期 18 小时,质量是地球的10倍,公转周期短,质量庞大,但不是气温高的原因,AC错。故选B。赫罗图(下图)是恒星的光谱类型与光度关系
3、示意图,纵轴是光度与绝对星等,横轴是恒星的表面温度,其中太阳光度为1。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表示太阳的是A. B. C. D. 4. 根据判断太阳表面温度约为A. 4000KB. 10000KC. 6000KD. 3000K【答案】3. B 4.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地理图表信息的判读能力和提取能力。【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结合赫罗图纵轴是光度与绝对星等,横轴是恒星的表面温度,纵坐标为光度且题中说明太阳光度为1,因此通过坐标可以读出为太阳。B正确,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通过上题判断为太阳,对应横坐标判读太阳表面温度为6000K。C正确,故选C。自
4、古以来我国既有不同时节赏月的习俗。北京时间2016年11月14日晚,地球迎来21时节以来月球距离地球最近的一次“超级月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 月球所属的天体类型是A. 星云B. 恒星C. 行星D. 卫星6. 在北京观赏“超级月亮”时,最应景的诗句是A. 春分时节月初惊山鸟,时鸣春涧中B. 小雪时节满月广天汉,长风响树枝C. 秋分时节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D. 谷雨时节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然【答案】5. D 6. B【解析】本题考查天体类型的判断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5题详解】本题考查天体类型的判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月球为围绕地球运动的天体,由于地球属于行星,因此月球为卫星,D正确,AB
5、C错误,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地球的公转的地理意义,据此材料可知,北京时间2016年11月14日晚地球迎来“超级月亮”,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最接近小雪时节,故最应景的诗句是满月光天汉,长风响树枝。B正确,春分是3月分、秋分是9月份,谷雨是4月份。 ACD错误,故选B。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下图)。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 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和板块边界分别为张裂作用 碰撞挤压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A. B. C. D. 8. 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A. 阿尔卑斯山的形成B
6、. 日本福岛地震的发生C. 青藏高原的隆起D. 东非裂谷带的形成【答案】7. A 8. D【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板块运动,根据海绵向二侧运动,属于板块的张裂运动,是生长边界正确。故选A【8题详解】阿尔卑斯山是板块碰撞形成,A不符合题意;日本的地震发生在板块的消亡边界,B不符合题意;青藏高原的隆起是板块挤压形成的,在板块的消亡边界,C不符合题意;东非大裂谷是由于板块张裂形成的,D正确故选D。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 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A. 爬行类B. 鸟类C. 两栖类D. 鱼类10. 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
7、代是A. 古生代B. 中生代C. 元古代D. 新生代【答案】9. D 10. B【解析】【9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动物这几个类群出现的先后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鸟类,由此可见,最早出现的是鱼类,最晚出现的是鸟类。故AB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故选D。【10题详解】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从图中可以看出,爬行动物从古生代末期开始出现,到了中生代大量繁殖,横向宽度最大,种类和数量最多,所以有人也把中生代称为爬行动物时代。故ACD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故选B。地球表面的陨石易风化和发生化学成分变化,南极大陆却因环境特殊保存了大量陨石,被称为“陨石宝库”。下图为南极冰流域和陨石富集区
8、分布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1. 陨石富集于图示地区的原因是( )A. 天体撞击B. 冰川作用C. 流水沉积D. 板块运动12. 相对于其它地区,南极陨石科考价值较高的原因是( )A. 气候湿润,陨石不易风化B. 冰雪覆盖,保存年代久远C. 环境洁净,对陨石污染小D. 臭氧层薄,坠落的陨石多13. 全球变暖对南极陨石富集区的影响可能是( )A. 陨石类型减少B. 陨石风化减弱C. 出露数量增加D. 陨石埋藏加深【答案】11. B 12. B 13. C【解析】【11题详解】A. 因为天体撞击形成的陨石应该是均匀的分布在地球表面,而不是相对富集在地球某一个区域,A错;B. 冰川作用能够把
9、地球历史上若干亿万年形成的陨石很好地保存下来,陨石在冰雪覆盖下,风化的速度很慢,其化学成分变化很小,因此南极大陆因冰雪环境保存了大量陨石,B对;C. 陨石经过流水的作用,最后沉积下来的陨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而且南极洲气温很低,流水作用很弱,外力作用以冰川作用为主,C错;D. 板块运动属于内力作用,而陨石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D错。故选B。【12题详解】A. 气候湿润,陨石更易风化,A错;B. 冰雪覆盖,外部有良好的保护层,且气温低,各种外力作用都较弱,使陨石保存年代久远,B对;C. 陨石科考价值高低主要取决于陨石自身保存完好程度,环境洁净程度的高低对其影响很小,C错;D. 不是
10、因为南极的臭氧层薄,而主要是南极的大气层较薄,陨石进入大气层,与大气摩擦燃烧更少,坠落到地面的陨石较多,D错。故选B。【13题详解】全球变暖使南极地区的冰川大量融化,南极陨石失去了冰雪的保护,陨石数量会减少,而不是种类减少,A错;全球变暖,使陨石风化增强而不是减弱,B错;冰雪减少,出露数量会增加,C对;冰雪减少,陨石埋藏变浅而不是加深,D错。故选C。近年来,山东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下图为玻璃温室生产蔬菜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A. 光照太强B. 日温差较小C. 热量不足D. 年温差较小15. 冬
11、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其原理是A. 增大大气逆辐射B. 增强地面辐射C. 增强大气辐射D. 增强太阳辐射【答案】14. B 15. A【解析】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14题详解】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塑料大棚使得晚上大棚内的温度不会太低,日较差相对较小,而晚上温度高,蔬菜的呼吸作用比较强,消耗的能量比较多,不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故B正确,C错误,而由于塑料大棚的遮挡,进入大棚内的太阳辐射比自然状态下的较弱,A错误;大棚内的年较差大小对蔬菜的质量影响不大,D错误;ACD错误。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在大棚内洒水,增加空气湿度,有利于空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尽
12、量减少地面辐射向棚外损失,从而达到保温效果,地面辐射的强度由地面温度决定,该措施是在晚上,晚上无太阳辐射,对太阳辐射的强弱没影响,据此判断A正确,BCD错误,故选A。霜是水汽在温度很低时产生的一种凝华现象,冻结附着在草木和其他物体上形成冰雪美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6. 左图所示可能发生霜冻的日期是( )A. 20-21日B. 21-22日C. 22-23日D. 24-25日17. 图示期间过境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A. B. C. D. 【答案】16. D 17. B【解析】【16题详解】霜是水汽在温度很低时产生的一种凝华现象,一般发生在晴朗的早晨温度较低时;图中24-25日早晨温度最低接近
13、0,易发生霜冻。选D正确。【17题详解】图示天气系统过时,气温下降。伴随降水出现;过境后气温下降,天气转晴,判断是冷锋天气过程,对应图中的B;A图是暖锋,C是气旋,D是反气旋。选B正确。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登月,是地球人类首次探访月球“背面”。“月宫一号”是我国建立的空间基地生命保障综合实验装置。该装置构建了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物质,如氧气、水和食物,可以在系统内循环再生。下图为“月宫一号”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8. 图中字母a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 )植物蒸腾 水汽输送 蒸发 地表径流A. B. C. D. 19. 图中与自然界水循环的
14、“降水”环节类似的是( )A. 水处理B. 低压蒸馏C. 饮用水储存D. 营养液配制【答案】18. B 19. D【解析】本题组以“月宫一号”空间基地生命保障综合实验装置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水循环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水循环各环节的理解程度。【18题详解】从图中信息可知,字母a由“植物生长”产生的、需要“冷凝”的水,应属植物蒸腾和蒸发产生的水汽,因此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和。所以选B。【19题详解】自然界水循环中的降水,为植物提供生命必须的水分,而图中植物生长的水分来自于营养液配制箱,因此图中与自然界水循环的“降水”环节类似的是营养液配制,即D符合题意。所以选D。“此树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
15、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铮铮铁骨千年铸,不屈品质万年颂”, 这就是胡杨。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20. 图片反映的地理环境特征是A. 砂质土壤,疏松肥沃B. 降水丰富,四季常青C. 气候干旱,黄沙漫漫D. 水源丰富,植被茂密21. 在我国能看到此景观的地区是A. 北方地区B. 南方地区C. 青藏地区D. 西北地区22. 由北京到该景观所在地自然环境的变化体现的自然地理分异规律是A. 垂直分异规律B. 干湿度分异规律C. 地方性分异规律D.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答案】20. C 21. D 22. B【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特征的判断,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20题详解】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
16、的分析。结合材料,“一千年不死,一千年不倒”说的是胡杨林,结合右图判断,该树根系很发达,胡杨树的生长主要靠吸收地下水,进而说明当地水资源短缺,气候干旱, C符合题意,ABD错。故选C。21题详解】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种树分布在气候干旱、黄沙漫漫的地区,说明该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植被稀疏,这符合西北地区的特点,故D符合题意,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植被丰富,AB错误,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自然环境突出的特征为高寒,C错误,故选D。【22题详解】考查地域分异规律。从北京到西北内陆地区,距海越来越远,受海洋影响越来越小,降水越来越少,因而属于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故B符合题
17、意,ACD错。故选B。阿特拉斯山脉(下图),非洲最广大的褶皱断裂山脉,位于非洲西北部,横跨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三国,把地中海西南岸与撒哈拉沙漠分开,最高峰图卜卡勒山峰海拔4167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3. 图卜卡勒峰高山冰雪带的分布类似于A. B. C. D. 24. 图中M、N两地自然环境差异巨大,主要影响因素是A. 热量B. 水分C. 土壤D. 河流【答案】23. A 24. B【解析】本题考查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及气候特点分布。【23题详解】本考查影响自然带(冰雪带)分布的因素,根据该图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该地受降水主要受西风的影响,由于该山脉大致为东北-西南走向,因此山
18、脉西北部处于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因此雪线较低,高山冰雪带分布的海拔较低;东南坡位于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雪线较高,因此高山冰雪带分布的海拔较高。据此判断四个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24题详解】本题实质是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根据该图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该地受西风的影响,且N地位于西风的迎风坡,靠近海洋,降水较多,M地受阿特拉斯山脉的阻挡位于西风的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加上受副高影响,降水少,气候干旱,自然环境以干旱为主,据此判断B正确,故选B。根据剡录山水志载:“四明山境四周八百余里东为惊浪之山,西拒奔牛之垄,南则屈羊之势,北起走蛇之峭。”四明山多峰,但若以高度来确定,当以海拔1
19、021米的覆船山为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5. 在四明山区,交通运输线以公路为主,主要原因是A. 公路运输速度快B. 公路运输量大C. 公路建造难度较小D. 公路运输价格低26. 在四明山去,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主要是为了A. 降低公路坡度B. 发展山区旅游C. 经过更多山村D. 增加公路密度【答案】25. C 26. A【解析】【25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交通线路建设的主要因素。在四明山区,地势起伏较大,交通建设的难度较大,而公路对自然条件的要求不高,因此在山区、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建造公路的难度最小,故在山区可以优先发展公路交通。故答案选C项。【26题详解】本题考查交通线路弯曲作用,在
20、四明山区,地势起伏较大,公路常常建造成“之” 字形,主要原因是为了降低线路坡度,保证线路运行的安全。故答案选A项。【点睛】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自然方面:(1)地形: 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 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 c河流滿急:不利航运(2)地质: a.喀斯特地貌:防場陷、渗漏; 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3)气候:a.公路、铁路:防裊雨、洪涝,冻土、泥石流; 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社会经济方面:(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适用于 :地方公路)(2)里程和
21、运营时间:尽量修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以节省运营时间;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适用于:国道)(3)其他:尽量远离重要文物古迹、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图中屋顶的黑色“硅板”,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7. 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A. 生物的出现B. 水体的运动C. 风的形成D. 火山的喷发28. 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A. 上海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B. 上海人口众多,能源需求量大C. 太阳能资源清洁、可
22、再生、能量集中D. 上海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答案】27. D 28. B【解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27题详解】本题考查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植物的生长能量来自太阳辐射,大气和水体的运动能量也来自太阳辐射,煤炭、石油是在地质历史时期储存下来的太阳辐射能,火山的喷发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没有关系。据此分析本题选择D。【28题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主要原因是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所以B正确。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位于青藏高原,A错误;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分散,C错误;上海经济发达,能源短缺,D错误,综合分析本题选择B。下图为某年6月25日长江
23、流域主要汛区水情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9. 防汛任务最艰巨的地点是A. 吉安B. 都昌C. 南昌D. 仙桃30. 图中长江干流段容易发生大洪水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A. 人口、城市密集B. 支流众多,河道平直C. 流域内降水集中且多暴雨D. 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答案】29. A 30. C【解析】【29题详解】根据图例中警戒水位和实时水位,超过警戒水位,防汛任务最艰巨,图中防汛任务最艰巨的地点是吉安,A对。都昌超过警戒水位较少,南昌、仙桃低于警戒水位,防汛任务较轻,B、C、D错。【30题详解】图中长江干流段容易发生大洪水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流域内降水集中且多暴雨,C对。人口、城市密集、中上
24、游植被破坏严重属于人为原因,A、D错。长江中游河道弯曲,B错。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31.下图为东非草原上动物迁徙路线图及气候资料。读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读图 b 中降水柱状图,乙地的气候类型是_。(2)如图 a 所示时,大约是_月(选择)。A. 1 月 B. 7 月 C. 9 月 D. 11 月此时图b中_(甲、乙)地草木枯萎,原因是受到_带控制;该区域的野生动物已经迁移到_(南、北)方。(3)可见,造成野生动物每年周期性迁徙的根本原因是_(选择) A. 人类的游牧活动 B. 开发旅游的需求C.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D. 温室效应的结果(4)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山
25、脚为郁郁葱葱的森林,而山顶却终年积雪,这属于_地带性现象。全球气候变暖对该山地及其周边地区的影响是_(多项选择)。A. 引起地壳运动加剧 B. 导致山地雪线上升C. 影响当地生态环境 D. 缓解气候寒冷程度(5)气候的变化使当地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反映出地理环境的_。【答案】 (1). 热带草原气候 (2). B (3). 乙 (4). (东南)信风 (5). 北 (6). C (7). 垂直 (8). BC (9). 整体性【解析】【分析】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详解】(1)从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可以看出,乙地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年雨量700毫米左右,多集中在湿季,为热
26、带草原气候。(2)根据图中的气压带分布,图中的北半球的30的副热带高压带移动到30以北,所以是北半球的夏季,B正确。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南半球的草原带受信风带影响干燥少雨,草原枯黄,动物迁往北半球。(3)食草动物主要是逐水草而居。非洲的热带草原气候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的草原多雨草原茂盛,动物迁往北半球;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北半球的草原枯黄,动物南迁到南半球。造成东非高原野生动物大迁徙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的公转形成的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C正确。(4)从山脚到山顶的变化属于垂直地带性。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山顶积雪减少,导致雪线上升,B正确;当地动植物生存环境变化,生态环境改变,
27、C正确;对地壳运动没影响,A错误;现在属于暖季,D错误。故选BC。(5)随着季节变化草原随之发生变化,导致动物的迁徙,这反映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点睛】本题以动物迁徙为背景,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32.下图示意我国某内陆湖及周边区域。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甲地地貌名称是_,形成该地貌的地址作用是_,简述甲地地貌形成的过程_。(2)地层、形成时间最早的是_,最晚的是_。(3)根据图中信息推断湖泊的形成原因_。【答案】 (1). (山前)冲积扇 (2). 流水沉积 (3). 河流从山口流出,河床展宽,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山前冲积扇 (4). (5). (6). 由于岩层断裂下陷积水形成
28、【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貌形态的影响,要求学生能根据地质构造判断地质作用及地貌类型,同时,学会描述地貌的形成过程。【详解】(1)本题考查地貌类型的判断,甲地位于山前河流的出山口,为冲积扇;冲积扇的形成主要是当河流流出谷口时,由于地形变得平坦,河流的流速减慢,河流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在出山口处形成扇形堆积体-冲积扇。属于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2)地层、中,岩层切穿了岩层、,说明岩层形成的时间最晚,而在、岩层又为沉积岩,根据沉积顺序判断,形成的时间较早。(3)根据图中的地质构造进行判断,湖泊位于地堑处,因此该湖泊先由于断裂下陷,形成湖盆,后由流水不断汇聚,最终形成湖湖泊。33.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陕西省西安市某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日影测量当地经度,具体实验步骤如下:晴天,于上午某时刻选择校园内一块较空旷的地方,将一根细直木杆垂直插在地面上;以木杆所插的点(图14中O)为圆心,在地面上画一个半径略短于当时杆影的圆;当木杆的影端落在圆周上时,标记为A点,下午,当木杆的影端再次落在圆周上时,标记为B点,并将A、B两点连成直线,取中点C,将中点C与圆心连成直线OC.(1)我国海南岛做上述实验最后选择_(填冬、夏)半年;OA与OB的长度关系是_.(2)当杆影与OC重合时,所在地地方时为_时,记录此时刻的北京时间 。(3)说出地理兴趣小组计算当地经度的步骤。【答案】(1)冬
30、; 相等。(2)12(3)第一步:计算出西安市地方时12:00与记录的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的时间差;第二步:按照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算出两地的経度差;第三步:由于西安位于120E以西,用120减去两地経度差即得出当地的经度。【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方时的测量及计算,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详解】(1)根据海南岛位于我国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大致位于18N左右,同时根据图中影子坐在方位判断太阳正午时位于南侧,因此在海南岛做上述实验最后选择冬半年,此时太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满足该条件;结合材料可知,太阳从A点上午到运动
31、到正南方(地方时为12:00)再到B点的时间是相等的,因此OA=OB。(2)当杆影与OC重合时,说明此时太阳位于正南的天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此时的地方时为12:00,同时记录此时的北京时间。(3)本题考查地方时的计算:具体为已知地方时求经度的计算,具体步骤为:第一、计算时差,计算出北京时间与西安市地方时12:00的时间差;第二、将时间差转换为经度差:按照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算出两地的经度差;第三、计算经度: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进行计算,由于北京位于西安市的东侧,因此用120减去经度差便可得到西安市的经度。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聚落”一词古代指村落,如汉书沟洫志的记载:“
32、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近代泛指一切居民点。聚落约起源于旧石器时代中期,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逐渐演化。图15为某区域村落分布示意图。(1)概括图示区域村落的分布特点。(2)图示区域内A村的规模最大,试分析A村发展的有利条件。【答案】(1)集中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多沿河谷、铁路分布。(2)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可以满足生产生活用水;地形平坦开阔,便于修建房屋和布局道路;有铁路和河流经过,水陆交通便利;靠近湖泊,风景优美。【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详解】(1)阅读地图,图示地区村落都分布在河流沿岸及铁路沿岸,且主要集中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因此该地的村落主要分布平原地区,大致分布在河流和铁路沿岸。(2)本题考查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分析,主要从地形、水源、交通、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阅读地图,图示区域A村海拔位于200米以下,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为城市的扩张提供广阔的空间,且位于河流干支流交汇处,水源更充足,有铁路经过,交通更便利,所以其规模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