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乐山2015届高二期末统一考试历 史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第一部分1至4页,第二部分5至8页,共10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选择题 48分)注意事项:1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2本部分共24小题,每小题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近日来,针对图1反映的社会问题,我国很多地方展开了“光盘”行动。下列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与该行动最为吻合的是 图1 舌尖上的浪费A.
2、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答案】C考点:战国百家思想。材料中光盘行动体现的是节俭、节用,这是墨家思想,故选C。根据所学知识,ABD项都无法体现该内容。2.文物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对象。下列对图2所示文物的解读,正确的是 A反映儒家经典备受汉代学校教育的重视 B说明开始打破学在官府的教育格局 C表明理学出现并走向成熟 D反映五经成为当时考试选拔官员的重要内容 图2 成都西汉文翁石室讲授五经图【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的思想与教育。B项错误,孔子春秋时期办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C项错误,宋明理学是在西汉时期并未体现,是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D项错误,四书五经作为考试的内容是在南宋之后。故选A
3、。3.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A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君权神授”思想C与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主张如出一辙D排斥其他学说,树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答案】B考点:董仲舒的思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善出性中”是性善论,是孟子的人性论;材料中“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所以答案选B。4.南朝吴均在齐春秋中记载:“有
4、病邪者,以问欢(人名)。欢曰君家有书乎?曰:惟有孝经三篇。欢曰:可取置病人枕边,恭敬之,当自瘥(治愈)。如其言,果愈。后问其故,欢曰:善禳祸,正胜邪,故尔。”这则故事反映了A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B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趋势C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圣化D儒学影响中医治疗方法【答案】C考点:儒家思想的影响。本题主要学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由已学史实可知儒学在汉代确立了正统地位;唐宋之际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材料阐述的是儒家经典能治病,是神圣儒家思想的意思,和我国中医没有关系。因此ABD表述均不合题意。材料记载了顾欢以孝经去病的故事,体现了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经典被神圣化。故选C
5、。5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后,对推动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是A火药 B造纸术 C印刷术 D指南针 【答案】D考点:科技成就。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A C两项最早出现在唐代,B项在我国汉代既已出现,D项在宋代应用于航海并传入欧洲,所以选D。6.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使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C宋词、唐诗、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文学知识。材料的文学作品体现的是宋代的
6、词、唐代的诗和屈原的作品,楚辞内容,故选C。7.图35是小宇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一组图片。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 图3 杂剧俑 图4 京剧脸谱 图5 京剧花旦A古代舞蹈艺术的演变 B京剧由元杂剧直接发展而来C古代市民生活的演变 D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答案】D考点:古代戏曲的发展。A项明显错误,材料中图片并未强调的是古代的舞蹈的情况;B项错误,京剧是在昆曲的基础上融合兼通而成;C项材料无法体现;故选D。8下列对图6的解读,正确的是图6 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B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D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发展停滞【
7、答案】B考点:中西方科技发展成就对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从图中曲线的走势可以看出A说法错误,公元前后西方科技略微领先中国,B说法正确,15世纪后中国科技开始衰落而西方科技迅速发展,C说法错误,15世纪前后中国古代科技达到顶峰,D错误,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发展呈下降趋势,故答案选B。9“张颠没(殁)在二十年,谓言草圣无人传。零陵沙门继其后,新书大字大如斗。”要学习诗中“零陵沙门”的书法,应选择的书体是 A B C D【答案】D考点:由所学可知,材料讲的是唐代书法,“张颠”指的是草书圣手张旭,“零陵沙门”指的是在草书方面有巨大造诣的怀素和尚,“沙门”即为出家修道者的统称
8、。故选D。10.图7所示为1904年驻日大使杨枢的一则奏折(部分)。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奴才现查各学校共有中国学生一千三百余人,其中学文科者一千一百余人。学武二百余人,其数不为不多。清杨枢奏陈兼管学务情形折图7A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一向重道轻器,重人伦轻科技B日本近代化起步时间短,科技不如欧美发达 C甲午战争后,国人的救国思潮由物质层面转向制度层面 D甲午战败后,国人救国求速成,学习文科较易入门【答案】C考点: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的渐进过程。题干的奏折中说“各学校共有中国学生一千三百余人,其中学文科者一千一百余人。”说明先进
9、中国人已经认识到仅学习西方的科技不能救中国,开始转向社会科学领域,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选C。 11.徐明同学设计的历史手抄报,选取了图810三个人物和他们的代表著作(刊物)。下列为该手抄报设计的主题,恰当的是 图8 魏源海国图志 图9严复天演论 图10 陈独秀新青年A.师夷长技、尊孔复古 B.优胜劣汰、民主科学C.思想解放、救国图强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答案】C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A项错误,师夷长技的思想只是符合魏源的情况;B项只是符合严复和陈独秀的思想;D项则是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故选C。12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指出:“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
10、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A洋务自强的践行者 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C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D民主科学的倡导者【答案】C考点: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从这句话中可看出,有识之士的主张是要推翻帝制,应该为革命派的主张,即实行民主共和。故选C。A项维护的是封建制度;B项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政权,保留清政府;D项主张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因此ABD均不符合题意。13. 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说:“
11、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这表明陈独秀A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C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 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答案】B考点: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时期人物,认为“近代文明之特征”是“人权”、“生物进 化论”,可以看出陈独秀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正确选项是B 项。14图11是19171921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表文章的主题统计图表。该图表反映出 图11A.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C.为每周评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D.每周评
12、论和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答案】A考点:马克思主义传播;新文化运动。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这主要反映了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其它与材料不相符合。所以选A。15.1930年,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的关头脑与心腹。单兄弟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置他的最后死命。这一斩断统治阶级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的残酷争斗,主要是靠工人阶级的最后激烈斗争武装暴动。”这表明作者A是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发展B正确认识了当时国情C强调城市与
13、农村革命的均衡发展D实际否定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答案】D考点:土地革命。在1930年6月1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过李立三拟定的以武汉为中心的全国中心城市起义和集中全国红军攻打中心城市的冒险计划,从而使“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随后,成立了实施这个计划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行动委员会。这次“左”倾错误在党内统治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党却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9月下旬,由刚从莫斯科回国的周恩来、瞿秋白主持,党在上海召开扩大的六届三中全会,纠正了李立三等对革命形势的“左”倾估计。全会前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开始得到纠正,全党工作开始转到正常的轨道上来。16下列各组事物和现象,能反映中
14、国已然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的是A.两弹一星、“三下乡”活动、义务教育、股票B.上山下乡、扫盲教育、“双百”方针、互联网C.科教兴国、城镇化、载人航天、流行服饰D.股份制企业、样板戏、装修热、“教育大革命”【答案】C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近现代史的阶段特征。两弹一星、“三下乡”活动是建国初的,“双百”方针是建国初的,样板戏是文革时期的,结合选项,排除ABD.所以选择C.17普罗塔戈拉说:“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受。”下列主张,符合其观点的是A“美德即知识” B“天赋人权”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人生而平等”【答案】C考点: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
15、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人的感觉是判断一切事物存在和好坏的唯一标准和依据,即“人是万物的尺度”,答案选C,ABD三项更加强调的是知识或理性的重要性。18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B.将人们从宗教中解放出来C.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 D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答案】D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首先理解题干马丁路德这句话的意思,他强调了神或者说上帝的崇高地位,而否定了教会和教皇、教法教义的权威。并没有批判和反对宗教,所以A和B错误。同时也没有涉及宗教领域的人人平等问
16、题,其实际意义是不要迷信教会权威,它可能错误,强调的是人的独立性,答案为D。19.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的“高明”之处是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答案】D考点:东西方思想文化的比较。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对比分析能力,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打着复兴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来选出人文主义思想,而中国的维新运动的领袖们也为孔子披上了改革家的外衣,积极宣传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主张,所有二者的共同点是借助于各自的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不符合二者的史实,B项表
17、述正确,但手法并不“高明”,C项只符合维新变法运动的史实,故答案选D项。20康德认为,人在道德上是自主的,人的行为虽然受客观因果的限制,但是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人有道德上的自由能力,能超越因果,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据此可以得出A康德强调人的自由是有限的 B启蒙思想是以道德为核心的C理性主义是康德的核心思想 D德意志启蒙运动强调道德【答案】A考点:本题考查康德的思想主张。由题干中的“人有道德上的自由能力,能超越因果,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可知,康德强调人的自由要受到道德的制约,即说明人的自由在道德的范围内,由此可知,A为答案。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核心,B错误;C、D两项无法从材料中得以体
18、现。21如果说文艺复兴把神从人们的生活中驱逐出去;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把神从天文学中驱逐出去;17世纪的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那么19世纪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的是 A 达尔文 B 拉瓦锡 C 居里夫人 D 爱因斯坦【答案】A考点: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达尔文的进化论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说”,“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 22.“两个世纪前,1000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一个世纪以前,500个人当中没有一个穿袜子,现在1000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引自1831年机械的成绩),这段通俗的话,说明的本质问题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
19、人们的生活习惯B工业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C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答案】B考点:材料强调的是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只有A、B 两项适合,其中A 项中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1831 年”时间不符,应该选B 项。 23.20世纪50年代,埃及总统纳赛尔说:“的确,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还是文盲。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20年前少得多。收音机改变了一切。今天,人们在最偏远的乡村也能得知各地所发生的一切,并作出自己的判断。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这直接说明A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动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B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
20、C知识经济时代人民政治自觉性提高D人类政治文明往往领先于文化水平而发展【答案】A考点:现代信息技术。本题材料中指出“政治上的文盲”减少,因此应该是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加快了,而并非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材料中没有提及人民的政治自觉性以及政治文明与文化水平的发展先后问题。故本题选A。24.近代西方的一些画家“竭力回避尖锐敏感的社会政治问题,在自己身边的日常生活中追寻光和色的美,寄托自己敏锐的探索精神。”下列作品,能够体现上述思想的是A自由引导人民 B拾穗者 C日出印象 D格尔尼卡【答案】C考点:近代西方绘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一类画家“追求光和色的美,寄托自己敏锐的探索精神”,这是
21、印象派画作的特点,所列选项中日出印象是印象派画作。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画作;拾穗者是现实主义画作。格尔尼卡是现代主义画作。故选择C。第二部分卷(非选择题 共分)注意事项:1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2本卷共2个小题,共52分。25(24分)中国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孔子是私学教育的鼻祖,但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
22、家之犬”等。(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孔子在教育方面的成就,(4分)并分析当时“矮化”孔子的原因。(4分)材料二 (2)宋代书院是著名学者授徒讲学、培养人才的地方。根据材料二,说明白鹿洞书院在培养人才方面的特色。(4分) 材料三 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3)根据材料三,归纳康有为有关教育的主张 。 ( 4分)材料四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文章引述了毛泽东指
23、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随即在全国开展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动。对当时的知青来说,他们到农村去,是为了消灭“三大差别”,带有积极的理想主义色彩,邢燕子、侯隽、董加耕等一大批优秀青年,便是他们的典型代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特殊的历史为一代青年提供的一条特殊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有宝贵青春的荒废,有美好理想的破灭,有生活信心的动摇,更有一代知青的奋斗业绩。在国家最艰难的岁月,是他们同当地人民一起,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支撑着共和国大厦。较之后来的青年,他们更多一些对人生艰辛的领悟,更多具有吃苦耐劳的品格。“知青”二字已不是单纯字面上的含义,而是那段特殊经历赋予他
24、们的一种“资格”。 广州知青去海南农村落户 摘编自人民网1968年 2000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评析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8分)【答案】(1)成就:创办私学,打破了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彻到教育活动中;编订文化典籍,“五经”成为儒学的教材。(任2点4分)原因:当时百家争鸣,各学派之间相互攻诘;诸侯争霸,孔子思想不适合当时社会变革的需要。(4分)(2)特色:传播理学思想;注重人的内心修养,把做人与做学问结合起来。(4分)(3)主张:教育是社会福利(或义务教育);完整的教育体系;文化与职业技能并重。(4分)(4)评析:答案应包括
25、四个方面: 第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背景;(2分) 第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内容及其实施;(2分) 第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作用和影响;(2分) 第四,总体评价。(2分) 评析须史论结合,层次清楚败背景: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中国教育事业受到严重冲击(全国大中学校的招生工作基本处于停止状态)。(2分)实施:在政府的组织下(毛主席的号召下),上千万初、高中毕业生走向农村和边远地区,参加农业生产劳动。(2分)影响:使大批青年失去了在学校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造成了人才的断层;开发了边疆,磨练了意志。(2分)总体评价:是文化大革命中的一场政治运动,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
26、代化事业的发展(2分)考点:(1)此题主要是根据材料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在教育方面主张因材施教,主张有教无类,晚年编订史册,广收门徒,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孔子在当时就被矮化,主要原因是当时的百家争鸣的局面造成的,是思想的争鸣,是正常的情况。(2)根据白鹿洞书院的学规分析宋明理学的要求。如注重人的内心修养、知行合一等。(3)根据材料“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义务教育培养”、“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可以分析康有为的教育思想。(4)此题是论文性的题目,需要自己提炼观点,然后进行评说,言之有理即可。26(28分)探究性
27、学习是高中历史课程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某校高二1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围绕“东西方思想文明的对话”,开展如下主题探究活动。邀请你全程参与此次活动。主题一 东西方思想文明代表 材料一 荀子和彼特拉克的幸福观人物观点荀子国危则无乐君,国安则无忧民。乱则国危,治则国安。故百乐者,生于治国者也;忧患者,生于乱国者也。急逐乐而缓治国者,非知乐者也。彼特拉克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或把天国抱在怀抱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来说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1)材料一中荀子和彼特拉克的幸福观有何不同?(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分别反映的时代背景。(4分)主题二 东西方的启蒙思想材料
28、二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思想家主要思想黄宗羲(16101695)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主张“君臣平等”,顾炎武(16131682)提出“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主张“众治”的。王夫之(16191692)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材料三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一些主要思想家的观点思想家主要思想孟德斯鸠(16891755)主张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以维系国家的统一。伏尔泰(16941778年)倡导人人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认为最好的政治形式就是英国式的开明君主政治。卢 梭(1712177
29、8年)认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2)根据材料二,概括三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2分)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东西方两种思想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4分)主题三 西学东渐的思想文明 材料四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拉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4分)并列举中国新生资产阶级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3分)主题四 东西方思想文明的
30、交融和未来 材料五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文精神取得很大发展。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了这种马克思主义是活生生的,能够回答实际挑战,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 夏学銮中国人文精神的产生、发展及特征 (4)材料五中“现实马克思主义”指的是哪些理论?(3分)综观上述材料和问题,请谈谈你对东西方思想文明的认识。(4分)【答案】(1)不同:荀子强调个人幸福与国家幸福(或国家安危)统一;彼特拉克则强调个人的幸福与现世的幸福。(4分) 时代背景:荀子处在战国诸侯纷争的时代,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彼特拉克处于文艺复兴早期,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对基督教神学的束缚,要求个性的解放。(4分)(
31、2)主张:反对君主专制统治;(2分)影响:材料二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武器 (2分)材料三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为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2分) (3)条件:西方文化传人中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4分)社会实践: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3分)(4)现实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3分) 认识:东西方思想文明在交融中既有共性又有明显的差异性,呈现文明多元的特点;一定时期的思想文明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文明的反映。(采意给分,2点4分)考点:(1)考查了荀子和彼特拉克的思想主张及背景,要明确思想主张的不同与背景是有关联的;
32、(2)比较分析“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主张“君臣平等”“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人共治” “循天下之公共”即可得出他们的共同主张是“反对君主专制”, 从“东西方两种思想对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要抓住其中的答题点即“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人类总体趋势是由专制走向民主的,结合史实可以发现东西方这种思想都对各自这种历史发展趋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3)“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可知中国的近代思想是在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的基础上产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资本主义思想的发展,在这个思想的促使下,资产阶级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先有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戊戌变法,力求建立君主立宪制,又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民主共和而进行的辛亥革命,继而又有资产阶级为宣传科学与民主而发动的新文化运动。(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继续中国化的理论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二问是开放性的试题,回答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