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时跟踪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史料记载:“所有土地,唯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材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 B个体农耕C石器锄耕 D铁犁牛耕解析:材料关键信息是“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由此判断这是原始的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答案:A2如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解析:随着土地的集中,汉代出现了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田庄,农事图体现的正是汉代大地主的田
2、庄上多人共同劳作的情景,故D项符合题意。个体农户劳动力有限,不会出现农事图中多人共同劳作的情景,故A项错误;农事图体现的是多人共同劳作,无法说明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故B项错误;汉代不存在土地公有制,故C项错误。答案:D3(2018北京卷)南宋年初“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A BC D解析:南宋初期,由于北方战乱,北
3、方人民大量南迁,北方人民喜吃面食,因此推动南方小麦的种植,南宋时期中国经济中心南移完成,南方逐渐形成了稻麦轮作制度,促进了南方小麦的发展,故B项正确;农政全书是明代的著作;曲辕犁适用于南方水田的耕作,不是从北方引入的,故A、C、D三项错误。答案:B4(2019江苏卷)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A井田制度松动 B世袭制度解体C抑商政策弱化 D礼乐制度崩坏解析:根据材料“用13块耕地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可知,土地成为可以交换的私有物品,这说明土地私有制出现,
4、土地国有的井田制度松动,故选A项。材料主要反映了矩和裘卫之间的交易,没有涉及世袭制度的变化,也没有体现对商业的抑制,故排除B、C两项。矩和裘卫之间的交易和礼乐制度无直接关系,故排除D项。答案:A5(2019全国卷)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解析: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国力不断增强,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国家,国家组织能力强,能够集中物力、财力和人力办大事,故答案为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公田制)走向瓦解,故A项错误。战
5、国后期铁制生产工具普及,对修建大型水利工程起了重要作用,但起决定作用的是人,而不是物(工具),故B项错误。当时的交通落后,故C项排除。答案:D6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积达300余顷;东晋宰相谢安占有水陆地265顷,含带两山;明朝皇庄的土地面积达37 000多顷。这种现象的根源是()A土地兼并的盛行 B豪强地主强占土地C国家授田制的推行 D土地私有制的存在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土地兼并现象的盛行,这种现象的根源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土地可以买卖,故答案为D项;A项是现象,不是根源,排除;B、C两项是导致这种现象的因素之一,不是根源,排除。答案:D7(2019全国卷)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
6、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解析:根据材料中“皆委之佃户”“余皆佃农”等信息可知,当时江南个体农耕经济普遍,故C正确。答案:C8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下列图片说明了()A水患治理的不断进步B经营方式的个体化C水利设施的广泛修筑D灌溉工具的多样化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图片信息可以看出,戽斗、手摇翻车、脚踏翻车、高转筒车为我国古代的灌溉工具,说明了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反映了我国古代灌溉工具的不断
7、演进和多样化。故正确答案是D。答案:D二、非选择题(18分)9(2019湖南创新中学月考)阅读以下材料,从中提取两项有关汉、唐时期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唐朝灌溉工程数量简表解析:本题考查汉唐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可知,图片中汉代的灌溉区主要集中在北方的黄河流域,尤其是黄河中下游地区;从表格信息分析可知到了唐代长江流域的灌溉工程数量大幅度增加,这说明了从汉代到唐代政府对农业的重视,也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答案:示例一:信息:汉代的灌区主要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中期以后江南的灌溉工程数量大幅增长。说明:从汉到唐随着江南的开发,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封建经济不断发展。示例二:信息:从汉到唐灌溉水利事业不断发展。说明:农耕经济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政府高度重视农田水利事业,精耕细作水平不断提高,封建经济不断发展。示例三:信息:中唐前后江北和江南灌溉工程数量变化对比明显。说明:中唐以后北方政局混乱,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南方相对安定,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