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林省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最早的甲骨文发现于( ) A二里头 B偃师商城 C郑州商城 D殷墟2.“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块纪功石刻说的是( )A. 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C. 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3.据史书记载:秦朝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4.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都与淝水之战有关,该战役的交战双方是( )A. 西晋和东晋 B.西晋和前秦 C.东晋和
2、前秦 D.东晋和陈5.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族 B.鲜卑族 C.契丹族 D.女真族6.东晋时期 ,博采众长 ,诸体兼精 ,尤擅草书、行书 ,被后代尊为“书圣”的书法家是( )A.柳公权 B.欧阳询 C.颜真卿 D.王羲之7.某同学对公元310世纪中国历史朝代更替进行整理,图中空白处应填的是( )A春秋战国 B五代十国C北朝、南朝 D辽、夏、金、北宋、南宋8.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开始于( )A孔子提出的儒家思想 B秦始皇焚书坑儒C汉武帝独尊儒术 D战国时期百家争鸣9.史料记载:“殷民六族”、“怀姓九宗”等原属于周王室的臣民,被分封给鲁、卫、晋等,成为诸侯的臣民,但同
3、时他们依然为周王臣民。原属诸侯、贵族之臣也普遍成为周王之臣。这改变了商代各地方国里的臣民只属于方伯所有,不为商王所拥有的局面。“王臣”范围的扩大( ) A有利于周王天下共主的形成B逐步巩固了周王臣民的地位C强化了西周的中央集权制度D扩大了诸侯国君的统治范围10.吕氏春秋慎势言: “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这表明宗法制的目的是( ) A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B保证各级贵族的特权C消除诸子矛盾 D只为了维护嫡长子利益。11.“太尉”始于秦朝,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是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长官,但秦朝实际上并没有人担任太尉。这表明( )A长期战争导致军事人才匮乏 B秦
4、朝执行“重文轻武”的政策C太尉在秦朝主要由皇帝担任 D太尉可能对皇权构成威胁12.荀子君道写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 (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推行郡县制度,加强地方控制 B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C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D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13.汉初,丞相有专用功臣列侯及其子弟的传统。汉武帝时,开始起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拜相后始封侯;武帝后期,丞相动辄因故免职、下狱。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 ) A皇帝集权下政务机关权力弱化B独尊儒术使儒学地位得到提高C功臣列侯的势力
5、开始遭到削弱D中央集权制度得到了有效加强14.西汉初,统治者尊崇黄老之学的原因是黄老之学( )A. 适应了经济恢复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B. 体现了统治者对黄帝和老子的敬仰C. 取代了已过时的儒学 D. 宣扬以法治国的思想15.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民族交融的趋势 ,我国古代“民族交融”一词的内涵是( )A.迁移、杂居、互通婚姻 B.统治者推行汉化政策C.各民族互相学习 ,扬长补短 D.各族人民共同进行反压迫斗争16.秦、隋是两个短命王朝 ,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A. 制定了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制度和政策 B.开辟了沟通南北经济交流的水上运输通道C.修筑了大规
6、模的军事防御工事 D.推行了以思想统一服务于政治统一的统治方法17.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的正确顺序是( )A.察举制科举制世官制 B.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C.科举制世官制察举制 D.世官制科举制察举制18.魏晋时期规定:“州、郡皆置中正,已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与察举制相比,这一制度 ( ) A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选官的随意性B提升社会文化水平C注重鉴别官员道德水准D促进社会阶层流动19.公元317年,司马睿(晋元帝)在名门望族琅琊王氏兄弟辅助下,优待江南士族,平定叛乱,建立东晋政权。当时,政治由王导主持,军事由王敦控制,晋元帝对王敦甚至有“请避贤路”的表示。东晋政治
7、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谓。该历史现象( )A说明晋元帝注重分权制衡以稳定政权 B反映出门阀政治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C沿袭前代“君弱臣强”的畸形政治统治结构 D是东晋君主专制统治强化的必然产物20.隋文帝的下列功绩和措施,对历史进程影响最大的是 ( ) A取代北周,建立隋朝 B结束分裂,统一全国C开创三省六部制度 D创立科举制21.唐朝诗人李敬方在汴河直进船诗中写道:“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该诗从侧面可以印证 ( ) A唐政府对东南百姓疯狂盘剥B东南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C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十分严重D诗人辩证地看待运河作用22.“四方丰稳 (丰收),城镇商铺林
8、立,客商如云。”这一材料描述了唐玄宗统治前期经济繁荣的景象。下列选项与此相关的是 (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23.“贞观十五年公主嫁到吐蕃,加强了中原与吐蕃的经济文化联系”,评述的是( ) A唐蕃和亲的意义 B宋夏议和的影响C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D土尔扈特部回归的原因24.黄巢起义爆发后 ,黄巢曾宣布要“洗涤朝廷”,该起义爆发的原因是( )藩镇割据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 连年灾荒,人民生活困苦重用宦官高力士,致使朝政腐败 中央权力衰微,无力控制藩镇A. B. C. D.25.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 A唐朝国家统一,社
9、会安定 B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 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26.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 45.5%,以北占到 55%;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 59.1%,以北则为 40.9%。这一变化 ( ) A导致丝绸之路的受阻B导致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C反映经济格局的变动D加剧人地矛盾的尖锐程度27.战国时期有思想家主张:“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反敝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而不知别亲疏。”以上主张 ( ) A体现了儒家建立礼乐文明社会的时代追求B反映了道家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
10、向C表露出法家思想家维护专制政权的政治诉求D贯穿着墨家思想家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28.王国维认为:“商人无嫡庶之制,故不能有宗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商代没有实行分封制 B.嫡庶之别是宗法制的核心内容C.商王由贵族推举产生 D.商人地位低贱不能适用宗法制29.安史之乱造成唐朝北方地区 “人烟断绝 ,千里萧条”。下列关于安史之乱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对唐朝的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 B.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C.内地节度使的权势得到极大削弱 D.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30.促使唐诗空前繁荣的社会原因是( )繁荣、开放、文化多元的背景 科举制确立使中国下层文人自信乐观进取太平盛世为人们提
11、供闲适的生活环境 唐朝诗人富有想象力A. B. C. D.二、材料题(31题12分,32题12分,33题16分,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公元前 11 世纪,在牧野之战中周人战胜了曾经相当强大的商人,获得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权。为了能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内迅速建立并巩固自己的统治,他们推行了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李凤琴西周分封制与西欧中世纪分封制之比较材料二 分封制在联系制度上就已经决定了周天子的政权不稳,国家的动荡。面对众多力量强大且不受约束的诸侯,假使一家的实力真正成长到能够与天子抗衡,那么王朝的覆灭也就不远了。况且世袭制的延续性,就能够让一方诸侯持续的累积实力。
12、而郡县制联系于任免制而非世袭制。郡守与县长官均由中央皇帝直接任命,并且还设立监察使,行政、军事与司法三权分立,层层将权力集中到中央。这样,不仅减少了地方实力超越中央的可能,还将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大大推进了中央集权的程度。陈鑫高、刘红琪郡县制较于分封制优势分析与反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答分封制实施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历史影响。(6分)32.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
13、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气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材料二 (贞观年间) 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万,诏群臣议区处之宜彦博曰:“孔子曰:有教无类,若赦其死亡,授之生业 ( 谋生之业 ),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上卒用彦博策。资治通鉴(1) 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的是谁?(2分)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6分)(2) 材料二中的“上”
14、采取怎样的民族政策?除材料所述史实外,再举一例。(4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 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 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 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摘编自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材料二 江南自义熙十一年司马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 ( 百姓 )
15、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 ( 门上环钮 ) ,盖东西之极盛也。 摘自宋书材料三 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根据 1907 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等整理材料四 拓跋魏自北鄙之平城,迁都洛阳,兴学校,作均田,崇儒术,弃胡俗,而一切改从汉制, 实为魏之极盛时代诸族遂大受汉族之同化国中一切制度文物, 亦无一不仿南朝。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 摘自 1913 年共和国教科书 本国史:上卷和 1928 年初中本国史(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形
16、及其原因。(3分)(2)据材料一、二,概括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不得照抄材料 )。(3分)江南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古代经济格局的变化有何影响?(1分)(3)据材料三、四,归纳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5分)(4)简要说明材料三、四对孝文帝改革评价的不同。(4分)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 DBCCB 610 DCCAA1115 DCAAC 1620 ABABB2125BCABB 2630 CDBCD二材料题31.(1)历史背景:武王伐纣,西周建立;井田制的实施;宗法制的影响;为了扩大疆域、巩固统治。(6分)(2)分封制的影响: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森严的等级秩序(
17、结构);易形成割据势力,不利于权力的集中和统治的长期稳定。(3分)郡县制的影响: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3分)32.(1) 秦始皇 (或嬴政) 。(2分)政治:通过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等加强中央集权。(3分)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分)(2) 开明的民族政策(2分);如:文成公主入吐蕃等。(2分)33.(1)情形:北方少数民族移迁到中原地区;中原汉族南迁到南方地区。原因:北方地区寒冷出现得更早;北方汉人人口增加,南方土地肥沃。(3分)(2)原因: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补充了劳动力;兵役和徭役负担较轻;人口增加;社会安定。(3分)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1分)(3)内容: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改汉姓、穿汉服、说汉话、实行汉制、尊崇儒学、兴办教育、移风易俗等。(5分)(4)不同:材料三否定孝文帝改革,认为改革使北魏走向衰落。材料四肯定孝文帝改革,认为孝文帝改革使北魏走向强盛,对后世影响深远。(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