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06839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PT 页数:112 大小:2.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77页
第77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78页
第78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79页
第79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80页
第80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81页
第81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82页
第82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83页
第83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84页
第84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85页
第85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86页
第86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87页
第87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88页
第88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89页
第89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90页
第90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91页
第91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92页
第92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93页
第93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94页
第94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95页
第95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96页
第96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97页
第97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98页
第98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99页
第99页 / 共112页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 通史整合三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ppt_第100页
第100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通史整合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隋唐、宋元时期 01020403目 录05史况是什么 串点成线 史况怎么样 织线成面 高考考什么 教材拓展 高考怎么考 考向聚集 课时跟踪检测 返回01 史况是什么串点成线 返回返回科技:四大发明及其外传;文化:唐诗、宋词、元曲和反映市民生活的风俗画各具时代特色;思想:程朱理学的发展 思想文化 隋唐时期,南方经济政策调整,生产工具改进,交通发达,农业、手工业繁荣,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经济 隋唐时期,典章制度发达,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在此基础上,宋元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2、基本上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政治 返回02 史况怎么样织线成面 返回(1)思想:隋唐时,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的主张,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2)科技:唐朝时,出现了雕版印刷术,火药开始用于军事。(3)文学:诗歌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诗体完备,内容丰富,风格多样。(4)书法:唐朝的张旭、怀素都是草书大家;唐代楷书步入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分别被称为欧体、颜体和柳体,唐朝颜真卿的行书备受世人喜爱。(5)绘画:展子虔的游春图、阎立本的步辇图、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等都是传世佳作(1)农业:江东地区出现了可以调节犁耕深度的曲辕犁;创制了灌溉工具筒车。(2)手工业:陶瓷业形成

3、“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瓷器远销欧洲、非洲;丝织业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3)商业:柜坊、飞钱相继问世;广州成为重要的贸易港口,政府在此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1)中枢机构:形成了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2)选官制度:隋炀帝时科举制正式形成;唐朝继承并完善。(3)地方制度: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隋唐(581907年)文化 经济 政治 阶段 返回(1)思想:程朱理学:以北宋二程和南宋朱熹为代表,主张“理”是万物本原,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要求“格物致知”。陆九渊的心学主张“心即理也”,求理方法是“发明本心”。(2)科技: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

4、术;宋朝在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元朝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历法。(3)文学:宋代文学以词为代表;元代以散曲为代表;宋元时期出现话本。(4)书法: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的书法备受世人喜爱。(5)绘画:北宋风俗画的代表作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元代文人画的代表作是王冕的墨梅图。(6)戏曲: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1)农业:宋朝以后,经济重心转移到江浙地区;宋朝出现了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2)手工业:宋朝时,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织锦吸收了花鸟画的写实风格。元朝时,黄道婆改进了棉纺织技术。(3)商业: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时空界限被打破;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5、“交子”。元朝时,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1)宋朝:加强中央集权:兵权收归中央,充实禁军;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权收归中央。分割相权: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别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继续完善科举制。(2)元朝: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在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设宣政院管理边远民族地区 宋元(9601368年)文化 经济 政治 阶段 返回03 高考考什么教材拓展 返回(一)隋唐时期的政治封建盛世的制度创新;相对公平的科举取士;“以礼入法”的思想演变;藩镇割据的动荡局面 素养热词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藩镇割据、节度使

6、隐性时空 返回1(2019山东聊城二模)唐朝沿用隋制,国家政令的下达,都经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的程序。后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针对这一状况,唐统治者设政事堂()A加强中书省权力 B协调三省关系C强化对三省监督D增加文官人数解析:三省长官仍然各负其责,其权力并没有加强,故 A 项错误;政事堂的设立主要是由于中书门下两省各逞意气,相互推诿,导致办事效率低下所致,两个部门合署办公有利于协调三省关系,提高行政效率,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强化对三省监督的问题,故 C 项错误;材料无法得出增加文官人数的结论,故 D 项错误。答案:B 牛刀小试 返回2贞观年间,唐太宗曾签署

7、一份向未满十八岁强壮男子征兵的敕书,但门下省给事中魏徵不肯签署,导致该敕书最后作废。这表明当时()A官僚体制尚可制约皇权B三公制度发展到达巅峰C门下省掌控最高决策权D科举制提升了官员素质解析:据材料“唐太宗曾签署一份导致该敕书最后作废”可知门下省对皇权形成制约,故 A 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太宗时期,没有与其他时期形成对比,无法得出发展到顶峰的结论,故 B 项错误;门下省负责审议,故 C 项错误;材料与科举制无关,故 D 项错误。答案:A 返回3(2019广东肇庆三模)在唐初以前,政府专设机构管理族谱编修,侧重追溯各家祖宗荣耀。北宋开始,以儒士为主的普通家族积极编纂族谱,多记录当世族人荣耀。这一变

8、化反映了()A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为纽带B科举制度发展推动阶层流动C商品经济发展需要宗族认同D理学修身齐家理念成为主流解析:由材料“侧重追溯各家祖宗荣耀”可知唐初以前更强调血缘关系为纽带,故 A 项错误;科举制打破了原来阶层的限制,据材料可知,以儒士为主的普通家族的地位提高,故 B项正确;材料“以儒士为主的普通家族”与商品经济无关,故C 项错误;理学成为官方统治思想是在南宋,故 D 项错误。答案:B 返回一、隋唐时期政治、军事制度的创新深化认知 即征兵制,是国家以雇佣的形式招募士兵的一种军事制度。唐朝时建立,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封建国家得以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募兵制 即府兵

9、平时耕种土地,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其最大特点是“兵农合一”。南北朝时期确立,隋唐时期对其进行调整和健全,有利于巩固边防和加强中央集权 府兵制 军事制度 三省六部制是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封建官僚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科举制抑制了门阀势力,使官吏选拔权集于皇帝手中,加强了中央集权,也有利于教育及文学艺术的发展 政治制度 返回二、古代政治思想由“礼治”到“以礼入法”的演变1过程(1)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以礼入法”便成为儒家伦理道德对中国传统法律渗透的萌芽。主要表现是用儒家的观点来解释法律,改变法律条文的意义和内容。(2)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以礼入法继续深化。这一时期的

10、法典为儒家所制订,他们尽量将儒家思想的核心“礼”渗入法典,改变了法家所制订的法律内容、精神,使法律儒家化。(3)以礼入法在隋唐时期成为中国法律的正统,一直沿用到清末。唐律在以礼注释经典、完善司法原则与制度方面将法律儒家化巩固了下来,由此唐律亦被称为“一准乎礼”。返回2以礼入法的核心思想(1)礼不仅是立法的指导思想,也是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2)法律重视身份的差别。主张人与人之间有贵贱之别,将贵族及官吏划为特权阶层,将庶人划分为非特权阶层。(3)强调义务与责任,维护君权、父权、夫权。三纲五常是古代法律的指导原则。(4)以刑法为主。儒家认为“刑人之本,禁暴恶恶,且征其未也”。法律以刑法为主,重在惩

11、罚和报应,兼有警告预防的作用。返回(二)隋唐时期的经济空前繁荣的农业经济;开放包容的经济政策;贸易繁华的商业都市;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 素养热词 曲辕犁、唐三彩、秘色瓷、南青北白、大运河、“扬一益二”、坊市制度、飞钱、柜坊 隐性时空 返回1(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唐玄宗曾下诏:“马牛驴皆能任重致远,济人使用,先有处分,不令宰杀”,并派出御史专门“纠察”。这反映了唐代()A重农抑商政策得到了强化 B对地方事务管理相当严格C刑罚严苛且涉及领域广泛 D统治者对社会生产的重视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对牲畜的管理,没有体现重视农业轻视商业,A、B、C 三项内容不符合题意,均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唐代不允许民间

12、随意宰杀马牛驴,主要原因是利用马牛驴辅助农业生产,体现了统治者对社会生产的重视,故 D 项正确。答案:D 牛刀小试 返回2(2019四川德阳一模)据元和郡县图志载:“730 年吴郡(江苏苏州)户 6 万 8 千,洪州(江西南昌)户 5 万 5 千。到 810年,两地分别增加到 10 万户与 9 万户”。据此,可推知()A南方人口总量超过了北方B南方经济发展速度加快C江东地区经济发展最迅速D藩镇割据威胁中央权力解析:题干只是提及了吴郡和洪州的户数猛增,未比较南方户数与北方户数情况,故 A 项错误;题干中吴郡和洪州的户数到 810 年即唐朝中后期猛增,结合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南移继续的史实,故 B

13、项正确;C、D 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答案:B 返回3晚唐诗人李绅在宿扬州中写道:“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这反映扬州()A成为国际大都会 B成为经济政治中心C商品经济的繁荣D开始出现娱乐场所解析:A、B 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材料“夜桥灯火连星汉”和“市朝风俗变”说明扬州繁华,商品经济发达,故 C 项正确;据材料“不须开口问迷楼”说明娱乐场所此前已经出现,故 D 项错误。答案:C 返回深化认知 一、隋唐经济制度的变革1土地制度的变化隋朝和唐朝前期继续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保证了农民得到土地,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生产的恢复。但唐后期,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

14、,土地兼并愈演愈烈,以国家掌握大量荒地为前提的均田制崩溃,地主庄园经济迅速发展。返回2赋税制度的变化在均田制基础上,隋唐政府也沿用了北魏的租调制,并发展为租庸调制(租即田租,调即户税,纳绢代役为庸),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有利于荒地的开垦,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随着唐后期均田制的破坏,唐政府开始以两税法代替租庸调制,由征收谷物、布匹等实物为主的租庸调法,改为征收金钱为主,依据土地和资财划分户等,一年分两次征税。这不仅拓宽了征税的广度,增加了财政收入,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广大贫苦人民的税收负担;同时简化了税目和手续。这对于解放生产力、促进当时社会经济的恢复发

15、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返回二、唐朝坊市制度从本质上来说,坊市制度束缚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反映出从政治中心、军事重镇而演变成城市的一些共同结构。因此,随着后来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由于经济原因而形成的城市的出现,必然将突破古代城市坊市分立的结构 主要评价 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城市结构逐步由封闭式的坊市结构向开放式的街市转变。中唐以后,市附近的里坊内开设店肆和作坊,至晚唐更出现了夜市,打破了宵禁的规定 渐趋松弛 坊市制主要表现为将住宅区(坊)和交易区(市)严格分开,并用法律和制度对交易的时间和地点严格控制。坊市制度将商业区和居住区分开,居住区内禁止经商。市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设市署和平准署管理市场交易

16、高度完善 返回三、唐代商品经济繁荣的特点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唐朝出现了新的统一的货币开元通宝;还出现了储蓄与支付钱币的柜坊,与柜坊同时出现的还有飞钱,这是我国最早的银行和汇兑制度 货币的统一和汇兑的出现 商人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外商和胡商云集 商人众多 特别是到了唐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交通便利、人口众多的大城市,而偏远的农村小镇也大行商业,草市更盛,有的竟发展成为新兴城镇 市场比较发达 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不仅是唐朝的大商业都市,当时的长安还是世界性的大都市。坊市分离,具有现代大都市的规划特点。唐朝中后期还出现了夜市 城市商业繁荣 不仅以运河、长江为主的水运便利,而且

17、从长安、登州、扬州、广州等地出发的对外交通也很发达;唐代在广州等地还设有市舶使,掌管海外贸易、关税等;一些交通要道上有接待客商的私家店肆邸店 交通发达 返回(三)隋唐时期的文化三教并存的思想;全面繁荣的文学;兼收并蓄的艺术;领先世界的科技 素养热词 韩愈“道统论”、三教合一、雕版印刷、火药、唐诗、传奇、楷书、草书盛行 隐性时空 返回牛刀小试 1(2019安徽合肥三模)唐朝把孝经作为学校的必修课。唐律疏议中涉及孝的有 58 条,约占全部条款的 11%,从不孝罪的论定、定刑、惩罚措施以及为官的丁亲原则、家族中的尊卑等级等,皆有细致的规定。这充分表明唐朝时期()A四书五经逐渐被冷落 B传统孝道受到重

18、视C儒家思想开始法制化D统治政策开明开放解析:材料主要说明孝经,不是“四书五经”,故 A 项错误;材料“唐朝把有 58 条”说明传统孝道受到重视,故 B 项正确;儒家思想开始法制化是汉朝,故 C 项错误;材料“为官的丁亲原则、家族中的尊卑等级”不能说明开明开放,故 D 项错误。答案:B 返回2一生在吴地走动的李白,雄豪浪漫,他的金陵怀古诗却呈现出力疲神软的迹象,多叹惋,也多伤感,没有了盛唐时期一飞冲天的豪气,也可以用“气骨顿衰”来形容。由材料可知李白的怀古诗()A反映了诗人风格的变化无常 B折射了唐朝的历史变迁C仅与诗人特殊人生经历相关 D预言唐朝由盛而衰的命运解析:浪漫主义风格可以反映在不同

19、的时期,只是其内容会有所不同,故 A 项错误;李白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但其诗却没有盛唐气概,原因是当时的唐朝正由盛而衰,这说明社会对诗人的创作有很大影响,故 B 项正确;C 项表述过于绝对,故 C 项错误;怀古诗着重于怀古,其叹惋、伤感的原因是否是唐朝由盛转衰,从材料信息中不得而知,故 D 项错误。答案:B 返回3(2019四川宜宾一模)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了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莫高窟等石窟。这反映出()A儒学正统地位削弱B道教文化的广泛传播C佛教影响范围扩大D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解析:材料反映出佛教的传播,没有体现出对儒学地位的影响,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出佛教的传播

20、,与道教无关,故 B 项错误;石窟属于佛教建筑,反映出佛教影响范围扩大,故 C 项正确;材料反映出佛教的传播,与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无关,故 D 项错误。答案:C 返回深化认知 一、唐代“三教并存”与儒学发展1“三教并存”唐代实行“三教并存”的文化政策,儒、佛、道三教得以各自独立发展,并在独立发展中进一步相互争论,相互融合。在三教的争论和发展中,儒学日益处于劣势,明显地感受到来自佛道两家的压力。返回2儒学发展(1)韩愈对佛教进行了批判,他所提出以“仁、义”为儒学之“道”的内容,以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为儒家的传授谱系,并且以继道统自任,而开儒学讲“道统”之先河,所有这些都启发后来的

21、儒者以一种复兴儒学的意识。(2)柳宗元以“阴阳元气”为“天道”、以“仁、义”为“人道”,并由此构筑了一个以“道”为核心范畴的合天地自然、社会伦理一体化的理论体系,实开宋明理学之端绪。返回二、盛唐气象下的文化特征唐朝的时代精神,可以用开放、进取、尚武、多元等词语进行概括,这是一种新民族新文化的优势所在。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有多元化的选择和较大的个人空间 昂扬坚定与开放进取的精神风貌 洛阳龙门石窟是盛唐文化典雅秀美、雍容华贵的集中体现。观赏牡丹成为当时最时髦的娱乐活动,也是唐人风度的一个象征 雍容华贵的风度 如唐长安是明代西安城的六倍 博大恢宏的气势 唐人自信,思想解放。一些壁画中,世俗人物高大不凡,

22、大有压倒诸天菩萨的不凡气概。唐人率性,较少做作 生动自然的情调 既体现在唐三彩、铜镜、丝绸织物、金银器、敦煌壁画等物质性文化上,也体现在盛唐诗歌中 艳丽明快的色彩 返回(四)宋元时期的政治并立的民族政权;叠层的政治架构;开放的文人仕途;活跃的议政氛围;全新的地方体制 素养热词 参知政事、枢密使、转运使、二府三司制、行省制、王安石变法、文人政治 隐性时空 返回牛刀小试 1(2019山东德州一模)北宋初年对外戚、宗室皆授以各类官爵领取俸禄,规定外戚只能担任武官,宗室不准出任差遣担任实际职务。其目的是()A强化皇族特权地位 B提高政府行政效率C防止权贵专权乱政D完善政务决策机制解析:“强化皇族特权地

23、位”与材料中“宗室不准出任差遣担任实际职务”不符,故 A 项错误;材料主旨强调北宋初年削弱外戚、宗室权力,B、D 两项材料未涉及,排除;根据所学可知武官地位比较低,外戚只能担任武官就不会乱政,宗室不担任实际职务就不能专权,其目的是防止权贵专权乱政,故 C 项正确。答案:C 返回2宋太祖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其核心是围绕()A削弱中央大将和丞相的权力B解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C解决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D削弱地方军队的实力解析: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军事、行政、财政上采取了多种措施,其核心是围绕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分配,故选 C 项。答案:C 返回3(2019江西重点中学盟校二模)元史所载,元

24、朝政府在全国设置驿站达 1 383 处,“汉地”由兵部统领,“北地”由通政院统领,“陆则以马、以牛,或以驴,或以车,而水则以舟”。与驿站相辅而行的有急递铺,“梯航毕达,海宇会同,元之天下视前代所以为极盛也”。这些举措()A开创了古代的驿传制度B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C导致了民族隔阂的加剧D促进了交通工具的进步解析:先秦时期已有驿传制度,故 A 项错误;驿传制度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政令畅通,军情的及时通报,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故 B 项正确,C 项错误;题干并未强调交通工具的进步,而是强调交通系统对于国家管理的积极作用,故 D 项错误。答案:B 返回深化认知 一、唐宋政治变革1贵族政治衰落,君

25、主专制加强贵族没落,民众地位上升 贵族全体的奴隶 民众 从事行政的官僚阶层(庶族出身)贵族(士族出身)大臣 所有阶层之上 贵族一员(君主与贵族的协议)天子 君主独裁时代 贵族政治时代 返回2.中枢权力体系:由三省制到一省制。三省制标志着宰相权力被三省分掌,秦汉的独相制度被群相代替,形成三省的长官共议国政的新型治国方式。宋承唐制,但门下省和尚书省虚设,中书省的职能限于政务,军权与财权被枢密院和三司分割。元代中书省下设六部,掌握行政事务,枢密院负责军事,御史台负责监察。3文官制度的完善(“士人政治”):中唐以后,士人广泛参与国家政治,武人在政治上的权重削弱,宋太祖开始推行重文抑武的政策,形成以科举

26、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隋唐统治者大多为门阀士族出身,宋代大多为士大夫出身,文人政治特点明显。宋代文官制度的完善扭转了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局面,促使宋代经济、教育、文化出现繁盛局面。返回4社会阶层变革地方精英 文人(文化)南宋 文官家族 学者官员(政事)北宋 世家大族 门阀(出身)唐代 精英的社会成分 精英的身份属性 返回二、宋代的文官政治1原因(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私有制得以迅速发展,租佃契约关系日益普遍,社会流动性空前加强,为宋代士大夫阶层登上政治舞台准备了条件。(2)吸取前代武人拥兵自重而皇权式微的教训,确定了以文治国的方针。(3)科举制度得到了较大发展,削弱了门第血统在科举中的作

27、用,增加了寒门士人仕进的机会,使科举考试向整个社会敞开了大门。(4)宋代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官学、私学的数量和规模都超过了前代,这既提高了社会整体文化水平,也为文官政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返回2概况宋初最高统治者将兵权、政权、财权集于中央,各路监司、各州的长官,大多重用文人,并以文人掌兵权,根除藩镇跋扈之祸。同时,宋初统治者又提倡文教,复兴儒学,扭转五代颓风,激励士大夫的忠义节气,养好士风。“兴文教,抑武事”,崇尚文治,奖励儒术是宋代基本国策。这样,两宋时期的文臣群体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以科举出身为主体的文官队伍成为政治的中坚力量,独具特色的文官士大夫政治体制得以确立。返回3评价(1)

28、积极:宋代文官制度使传统的“贵族政治、武人政治从此基本上退出了封建中国的历史舞台”;宋代文官制度使权力收纵自如,无尾大不掉之虞;宋代文官制度使书院兴起,学者辈出,经学、史学、文学、科学技术等均甚发达。(2)消极:政出多门,效率低下;冗费增多,财政拮据;容易形成党争;头重尾轻,地方凋敝。返回三、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沿革及特点1历代地方行政管理机制的变与不变省路府(州)县 元代 路州(府)县 宋代 道州(府)县 唐代 州郡县 东汉 郡县 秦、西汉 行政机制 朝代 说明 县是最稳定的一级行政区,州的地位呈现由高到低的演进,二级、三级行政设置是古代行政区划的主体。返回2沿革的特点(1)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

29、的设置始终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变革是绝对的,稳定则是相对的。(2)不同历史时期,各地区在行政区划中的地位是有差异的。一般说来,经济发展较为发达地区,其行政区划的地位较高,设置也比较密集,经济落后地区则相反。(3)我国每个历史时期行政区划单位变化最大、最为频繁的是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单位,如元为行省,其辖区范围、行政职责和官员的设置都有差异。返回(4)几千年来,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中最稳定的单位是县,它始终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中最重要的单位,有极强的稳定性。(5)愈早设置的行政区划单位,随着时代的发展,有地位愈低的发展趋势,如县是我国较早出现的行政区划单位,至元明时期则

30、降为四级行政区划单位。(6)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系统一直处于不断的演变之中,在郡县制时代以二级制为主,州制时代和道路制时代以三级制为主,省制时代前期以四级制为主,后期以三级制为主。返回(五)宋元时期的经济南移的经济重心;盛行的租佃关系;宽松的经济政策;活跃的商品经济;成长的市民阶层;紧张的政府财政;发达的海外贸易 素养热词 不抑兼并、积贫积弱、租佃关系、景德镇瓷器、城市打破时空限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市舶司 隐性时空 返回牛刀小试 1(2019广西南宁二模)到宋代,商业信用大发展,领域遍及消 费、流 通 以 及 生 产,充 当 信 用 中 介 物 的“交引”“券”“契约文书”大量涌现。由此可知

31、()A商品流通速度加快 B宋代形成了商业信用C货币作用逐步降低D宋代货币形式多样化解析:根据材料“商业信用大发展,领域遍及消费、流通以及生产”可知宋代商业信用“发展”,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的速度加快,故 A 项正确,B 项错误;根据材料“商业信用大发展,领域遍及消费、流通以及生产”可知宋代商业信用发展,货币的作用提高,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充当信用中介物的交引券契约文书大量涌现”可知货币中介多样化,故 D 项错误。答案:A 返回2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营田记载,绍兴六年樊宾提举江淮营田公事,置司建康府,“官给牛、种,抚存流亡,岁中收本谷三十万斛有奇,除客户当给六分,官收十余万斛”

32、。这表明南宋“营田”的实行()A有效缓解了土地兼并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D导致了税收政策的改变解析:在宋代,政府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故 A 项错误;题干只是述及了使“流亡”之人“营田”,没有述及商品经济,故 B 项错误;通过“营田”这种方式,稳定了“流亡”之人,即社会秩序稳定下来,故 C 项正确;题干叙述的不是古代中国的税收政策,故 D 项错误。答案:C 返回3(2019云南一模)湖南省沅陵县曾出土两张元代油漆颜料广告。广告宣称“将油漆试验,便见颜色与众不同”,并提醒消费者“认门首红字高牌为记”。材料反映出()A繁荣发展的广告服务业B较为激烈的商业竞争C

33、私营手工业地位的上升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解析:材料强调广告业发展的本质而非繁荣发展的现象,故A 项错误;由材料“广告宣称高牌为记”可知通过广告语积极参与商业竞争,故 B 项正确;材料强调私营手工业的激烈竞争而非地位的改变,故 C 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明朝中后期,故 D 项错误。答案:B 返回深化认知 一、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返回二、宋代的土地兼并1概况:土地兼并与集中,是我国古代土地私有制的突出特征,宋代的土地兼并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土地私有制大发展;二是土地所有权频繁转移;三是土地所有权的日益集中与土地经营的日趋分散;四是官田的私田化。2原因: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的私

34、有制,主要原因是宋代实行“田制不立”和“不抑兼并”的政策。返回3影响(1)积极影响:租佃制下,土地所有者对劳动者的人身控制松弛,劳动者有一定的自由权利,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富余的劳动力可以转向工商业、服务业等领域,最终实现社会的全面繁荣。为了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积极改进生产工具、革新技术,使精耕细作向纵深方向发展。(2)消极影响:由于大量自耕农丧失土地,使国家赋税收入受到影响;另外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农民起义不断。返回三、宋代“商业革命”1原因(1)唐朝中晚期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2)北方多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社会环境

35、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3)大量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推动南方经济较快发展。(4)宋朝统治者执行了比较开明的经济政策。(5)宋代科技、思想、文化高度繁荣,促进经济的发展。(6)若干民族政权的并立,整个中国的不统一给各国贸易创造了空间。返回2特点南宋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即是对外贸易税收 海外贸易发达 榷场是宋代官办边境贸易场所,以通辽、夏、金的互市贸易。榷场贸易是因各地区经济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对于各政权统治者来说,还有控制边境贸易、提供经济利益、安边绥远的作用。所以榷场的设置,常因政治关系的变化而兴废无常 榷场贸易发达 中唐以来,传统的商业政策重农抑商也有所松动 政策变化

36、随着私营手工业规模的扩大,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也大大提高,商品经济呈现繁荣景象 商品经济繁荣 与唐代相比,打破了地域限制、市坊不分;不受时间限制;官府对商业活动也不再严格监控,这使得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 城市兴盛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也就是交子 纸币出现 返回(1)中国古代的海外贸易有陆路和海路两个方向,汉代开通的陆上“丝绸之路”在宋代大多数时期内都被西夏、吐蕃所阻隔,无复汉唐盛象。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在东南沿海大力开拓海上贸易,西北陆上贸易的重要性不断衰落,海上贸易的重心地位日益巩固。(2)宋代以前,从事海外贸易的主力军是波斯和阿拉伯商人。进入宋代,中国不仅在商品结构中的优势进一步

37、扩大,而且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了波斯和阿拉伯等国的地位,成为中外贸易中的主导力量。(3)宋代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上贸易,并制定了系统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并为后代所继承。宋代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也有不少创新,为航海业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四、宋代的丝路贸易1概况返回2特点(1)覆盖范围广,远及西亚、北非、欧洲。(2)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3)注重平等贸易、和平交往、睦邻友好。3影响: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中国古代经济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返回(六)宋元时期的文化发展转型的传统文化;繁荣外传的科学技术;世俗化

38、、平民化的文学艺术 素养热词 理学、心学、活字印刷术、宋词元曲、文人山水画、风俗画 隐性时空 返回牛刀小试 1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张载并称北宋五子,是理学的开创者。由下面内容可看出()张载辞官后长期在关中讲学1061 年周敦颐任职国子监 1069 年张载任职于崇文院1072 年起二程长期在洛阳讲学 邵雍长期在洛阳讲学邵雍曾长期在江汉、江淮游学1067 年起二程长期在成都平原游学1099 年程颐于涪陵完成易传1072 年起周敦颐在濂溪书堂讲学1067 年周敦颐在邵州建州学 1046 年周敦颐在郴州建州学A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 B文化重心的南移已完成C南北文化交流的加强D经济发展决定文化水平返

39、回解析:材料无从体现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故 A 项错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重心南移在当时还没有完成,故B 项错误;材料体现他们长期在北方讲学,逐渐转移到南方游学,故 C 项正确;题干体现了文化的传播但是没有体现文化水平的高低,故 D 项错误。答案:C 返回2(2019河南普通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北宋科学家沈括在解释太阳运动速率的均匀性时,指出:“无一日顿殊之理”,还提出“水之理”“物理”“造算之理”等概念。把理作为一个先验的逻辑范畴来阐释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据此可知()A北宋科技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B科技发展推动理学系统化C理学有助于准确解释自然现象D科学研究需借助理学思想返回解析:沈

40、括用“理”来阐释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说明北宋科技深受理学思想影响,故 A 项正确;理学系统化是儒学吸收借鉴了佛道,而不是科技发展的推动,并且材料体现的是理学影响科技发展,故 B 项错误;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不利于自然现象的准确解释,故 C 项错误;只能说理学影响科学研究,而不能说科学研究借助理学,故 D 项错误。答案:A 返回3(2019广东惠州模拟)东京梦华录是北宋灭亡后,跟随大批臣民逃亡南方的孟元老撰写的一部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俗人情的著作。在书中,作者用了大量的开封方言来叙述。这()A凸显了民族矛盾的尖锐B反映了南北文化的差异C体现了商品经济的繁荣D激发了读者的家国情怀解析

41、:题干没有涉及民族矛盾的尖锐,故 A 项错误;东京梦华录用“开封方言来叙述”的目的在于激发读者的爱国情怀,而并非反映南北方文化的差异,故 B 项错误,故 D 项正确;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与东京梦华录用“开封方言来叙述”无关,故 C 项错误。答案:D 返回深化认知 一、唐宋思想文化变革1质疑汉学,重建儒学信仰体系。批判汉代儒学谶纬,回归先秦儒学,重建孔孟之道。2理学的哲学化与世俗化。理学受到了佛、道思想的深刻影响,是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内核,吸纳佛、道思辨哲学、宇宙生成、万物化生等理论及精神修养方法,而最终形成的思辨形态,同时其又是有着极为现实的纲常伦理内容的哲学体系。3市井文化的兴起。文化重心

42、下移,由贵族文化向庶民文化(市民阶层)转变;文学上从雅到俗;书法上从碑书为主到帖书为主;绘画上从宗教政治题材到风俗画兴盛。返回4科技发展的高峰。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及火药配方的改进和完善,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5教育普及。科举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扩大了统治基础;书院盛行;教育普及,推动科教事业的发展。返回二、宋代理学兴起的社会原因及与先秦儒学的关系1社会原因(1)两宋时期,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下,统治者对统治思想进行调整,以适应维护统治秩序的需要。(2)魏晋以来,佛教、道教的迅速传播,一方面使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危机,另一方面三教日趋

43、融合,也使儒学吸收佛、道有益的成分,发展为更为理性化、思辨化的新的儒学体系。(3)宋代的“重文”国策形成了学术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激励了学者们积极关注国计民生的热情。返回(4)唐末五代十国以来,社会风气及士人的道德极尽败坏,朝秦暮楚的臣子屡见不鲜,为了改变这种社会及政治上之颓风,君主极力倡导重视气节的理学。(5)宋代,私人讲学之风的极盛和科举制的完善,培养了一大批重视经义研究和道德教育的儒家学者。(6)宋代科技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印刷术的进步,不仅激发了人们对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深入思考,也为理学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返回2与先秦儒学的关系(1)继承:强调儒家伦理道德、性善,追求圣贤、气节、德操等

44、。(2)发展:把儒家伦理提高为天理;把道德良知深植于内心;把追求圣贤推广到民众,世俗化、平民化;方法论:程朱理学格物致知(向外)、陆王心学本心良知(向内)。返回三、经筵进读与史学义理化宋代历史诠释的一个明显特征在于对当下政治的关怀。在经筵中讲读儒家经典与历史经验,为帝王提供治国理据与借鉴的制度安排,也为士大夫提供了利用历史诠释表达政治观念的合理途径。在具体政治环境的刺激下,以唯道德主义为检验标准的观念体系逐步成熟,并渗透到历史编纂中,使史学诠释产生明显的“义理化”倾向。返回经筵讲读,是在宋代倡导文治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帝王教育制度,它成熟起来以后又和宋代君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理念发生强烈互动。

45、这一制度肇端于太宗时期,初步形成于真宗朝,到仁宗时,已发展成一种比较成熟的对皇帝进行经史教育的制度。皇帝在规定时间到经筵学习儒家经典和历史,经筵官主要分侍讲和侍读两类,侍讲负责讲解经文,侍读负责进读史传。此后随着制度的不断发展,经筵参与人员也日益复杂,又使经筵成为君臣议论时政、探讨治术的重要场合。这一制度预期君主能通过对经典范式与历史经验的学习,不仅具备崇高的道德修养,并且能从中获取正确处理国家事务的能力。因此,讲读官往往借诠释经史的机会,在道德修为与时事处理、政策制定等各方面,对君主进行较为明确的方向性引导,甚至直接发表政见,以图影响最高决策。返回四、儒家文化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影响曾居于世

46、界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科技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萌芽并发展起来的,因而必然会受到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1儒家的价值观影响科学研究的动机在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古代中国人自小都学习过儒家经典。古代的绝大多数科学家当然也不例外。古代科学家研究科技的动机大致有三:其一,出于国计民生的需要;其二,出于“仁”“孝”之德;其三,出于经学的目的。比如,数学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基本框架和内容,其中所涉及的问题大都与国计民生有关;天文学讲“敬授民时”,地理学讲治国安邦,医学讲治病救人,也都与国计民生相关联。返回2儒家经典是科学研究的知识基础儒家经典中具备了古代科学

47、家从事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儒家经典中的科技知识,实际上成为许多科学家的知识背景,成为他们知识结构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古代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甚至一些专业基础知识来源于儒家经典,因此,在科学研究以及科学著作中,大都包含某些现成的、普遍适用的儒学理论及诸如“气”“阴阳”“五行”“八卦”“理”之类的儒学概念。返回3儒家的经学方法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古代的科学研究由于与儒家的经学研究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围绕着前人的著作而展开的,所以一直有尊崇经典的传统。古代科学家首先必须尊崇儒家经典,尤其是包含科技知识的那些儒家经典。此外,科学中的各个学科也都有各自的经典,这些经典是

48、各学科的科学家所必须尊崇的。返回由于尊崇经典,所以科学研究只是在经典所涉及的范围内展开,只是在对经典的诠释过程中有所发挥。先有九章算术,后有九章算术注;先有水经,后有水经注;先有神农本草经,后有神农本草经集注,诸如此类。这与儒学的经学方法是一致的。尤其是,明清之际,西方科学传到中国,当时中国的科学家大都持“西学中源”的观点,并且采取引中国古代经典解释西方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这一科学研究方式依然是承袭了儒学的经学方法。返回04 高考怎么考考向聚集 返回返回素养(一)突出史料实证,拓展教材的宽度 1(2019全国卷)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

49、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名师点评学科素材形象 引入宋代程颢的诗歌,反映人生的感悟,从而考查宋代的理学思想 感悟传统文化 体味宋诗以理为诗的美学特点,实现人文和审美素养的提升 返回解析:此诗的大意是,闲暇的时候事事都从容自在,睡觉醒来太阳已高高升起了。静观万物,都能体会到悠然自得,人们对四季中的美妙风光的兴致都是一样的。我所遵从的“道”,通着天地之间一切有形无形的事物,而我所思考的事,像风云变化那样一刻不息。富贵贫贱都能保持本心,男儿能修养到这个程度就算是英雄了

50、。因此,人与万事万物的理都是一样的,故 B 项正确。答案:B 返回2(2016全国卷)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名师点评立意深远 让考生理解中国古代具有重史传统的文化特征及其意义 视角独特 经筵经史讲读制度与帝王政治行为的关系 素养彰显 题在书外,理亦在书外,考查考生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正确解释历史的核心素养 返回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宋太祖因为史官对帝王“误失必书之”而不乐,这就反映了重史传

51、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君主个人行为,故 A 项正确;史书全都真实可信的说法过于绝对,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史官秉笔直书,故 C 项错误;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是现象而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与题意不符,故 D 项错误。答案:A 返回素养(二)强调历史解释,转换思维的角度 3(2019全国卷)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 120 多万人。这一制度()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名师点评试题内容浅显 命题材料是对北宋募兵制的通俗易懂的解读 强调逻辑推理 考查军事制度与国家财政之间的密切关系 呼应社会热

52、点 政府财政改革的必要性,明确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解析:北宋实行募兵制,待遇优厚而且人数众多,这会耗费国家大量财力,加重政府财政负担,故 A 项正确。答案:A 返回4(2018全国卷)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返回名师点评直来直去的历史现象 议政机构改名,议政人数增加,议政人员更替 层层深入的历史认识 议政人数增多,更替频繁熟悉朝政的人数不固定相权

53、被削弱皇权加强 纵横转换的历史思维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下,政府的政策和措施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加强皇权,维系统治 返回解析:从材料可知,武则天通过改革中书、门下二省官制,使得低品级官员也取得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的资格,从而使“宰相数量大增”,再通过频繁更替宰相,来分散和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从而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故 C 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际上中书、门下的权力被分化,统治者的目的是巩固自身统治,故 A、B 两项错误;由材料中“宰相数量大增”“更替频繁”可知,宰相权力被削弱,故 D 项错误。答案:C 返回5(2018全国卷)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

54、如下表所示。“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藩镇类型 数量(个)官员任免 赋税供纳 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 7 藩镇自擅 不上供 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 8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 17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型 9 朝廷任命 上供 驻兵少防盗贼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返回名师点评注重基础 以教材中涉及的藩镇割据作为命题依托 视角独特 不是考查藩镇割据对中央集权的威胁,而是考查对维系唐朝统治的客观作用 发散思维 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注重论从史出,形成历史品质,提升史料实证能力 解

55、析:表格内容反映出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中原型、边疆型与东南型的藩镇中的官员都由朝廷任命,上供或少上供赋税,说明这些藩镇承认唐朝中央政府的统治;从这些藩镇的功能“防骄藩”“守边疆”“防盗贼”看,可知它们延续了唐朝的统治,故 D 项正确;A、B 两项材料未反映,排除;从表格中的藩镇情况来看,大部分藩镇有财权,而且河朔型藩镇拥重兵,有兵权,并有官吏任免权,说明“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并不都维护中央的权威,故 C 项错误。答案:D 返回6(2017全国卷)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 述 出 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旧唐书高

56、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旧唐书太宗本纪“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新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新唐书太宗本纪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返回名师点评学术研究 判断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对同一事件历史叙述的真实性 素养立意 在特定时空限制下,史料实证在史学研究中的应用和甄别 角度创新 考查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认识历史以及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的能力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概括史料对唐军与薛举

57、作战记载的共性唐军“败绩”,故 C 项正确;材料中对李世民有两种称呼:“秦王”“太宗”,因此不能断定李世民是否在成为皇帝后与薛举战于泾州,故 A 项错误;四则材料中仅有一则提到刘文静,并且其身份是将领而不是主帅,故 B 项错误;四则材料中只有一则指出作战失败是由于唐太宗生病,但这一记载在其他三则材料中并未出现,故 D 项错误。答案:C 返回7(2017全国卷)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土地规模(亩)户数 户数比例 20以下 24 17.3%20130 103 74.1%131300 10 7.2%300以上 2 1.4%小计 139 100%A自耕农经济盛

58、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返回名师点评考查内容传统 仍是考查的主干知识:小农经济和土地制度 情景角度新颖 不是直接考查唐代后期的土地制度,而是隐性考查小农经济 注重史料实证 对比不同土地规模和户数的数据,对历史现象作出恰当的阐释 解析:材料中占有 20130 亩土地者占总户数的 74.1%,说明多数人都能靠自己的土地生存,反映了当时敦煌地区自耕农经济盛行,故 A 项正确;由材料可知,占有土地 300 亩以上的大土地所有者仅占总户数的 1.4%,故 B 项错误;由材料信息“20130”“74.1%”可知,拥有小块土地者占多数,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关于农业生产效率

59、的信息,故 D 项错误。答案:A 返回素养(三)注重时空观念,延展知识的长度 8(2018全国卷)下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宰相人数 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 20 8 中级官员 15 10 低级官员 12 8 无官职记录 24 36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返回名师点评从公正、公平的角度看待历史上科举制对社会阶层流动的作用 呼应社会热点 通过表格中数据的分析,联系宋代科举制的发展进行解读 强化比较能力 以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宰相祖辈的任官情况为命题材料 注重时空观念 返回解

60、析:从材料图表可以看出,北宋时期,宰相中祖辈无官职的占据三分之一以上,南宋时期,这一比重增加到一半以上,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因为宋代科举制进一步发展,为平民身份的人能够跻身社会上层创造了条件,从而导致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故 B 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宋代宰相中世家大族的比重降低,说明其影响减弱,故 A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宰相的出身,没有涉及宰相权力的大小问题,故 C 项错误;科举制的功能主要是选拔有利于统治阶级统治的人才,这一功能没有弱化,故 D 项错误。答案:B 返回9(2016全国卷)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

61、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名师点评宏观架构 横跨两汉、魏晋、隋唐三大历史时期,整合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三大选官制度,体现知识的横向整合 微观设疑 试题落脚在科举制相对于其他选官制度的社会功用上,即公正公平的理念和对学风的倡导 返回解析:出身卑微的读书人为了入仕,刻苦读书,从而有利于整个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故 D 项正确;官员的文化素养和能力是两个概念,故 A 项错误;题干信息与选官制度沿革下的官员道德没有直接关系,故 B 项错误;自由投考与排除世家子弟入仕矛盾,故 C 项错误。答案:D 返回素养(四)运用唯物史观,挖掘认知的深度

62、10(2017全国卷)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名师点评重视主干知识 历史长效热点:经济重心的南移 回归历史现场 南茶北运所引起的北方社会习俗的变化,暗示了国家统一的时代背景下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彰显核心素养 从历史解释的角度理解喝茶习俗折射出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返回解析:北朝时,北方经济发展水平远超南方,所以出现题干中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喝茶习俗

63、的现象。唐中期,随着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的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饮茶习俗得到北方人认可,故 C 项正确;唐中期北方喝茶习俗已经比较普遍,所以此时不可能是“南茶开始北运”,故 A 项错误;南北方饮食习惯相互影响,但并没有趋于一致,故 B 项错误;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是在南宋时期,故 D 项错误。答案:C 返回11(2016全国卷)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

64、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返回名师点评历史现场 唐太宗推崇王羲之的书法,从而形成模仿王羲之书法的社会风尚 时代气息 唐朝盛世对刚健昂扬的艺术追求 唯物史观 文化艺术与开明政治、经济繁荣的关系 解析:皇帝好恶和朝代更替都是影响社会对艺术评判的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故 A、D 两项错误;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说法过于绝对,故 B 项错误;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既与王羲之的艺术成就有关,也与社会环境和时代选择分不开,故 C 项正确。答案:C 返回12(2015全国卷)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

65、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名师点评指向明确 直来直去,直接设问经济重心南移的动力 逆向思维 唐宋以前,北方领先南方的生产力和生产技术是什么?北人南迁,带去了北方的何种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的经济开发?返回解析:从东汉末年开始,受中原地区战乱等因素的影响,中原人民开始南迁,为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南宋时经济重心完全转移到南方,因此农业技术的进步是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故 C 项正确;坊市制度瓦解和海外贸易拓展是商业发展的表现和影响,故 A、D 两项错误;土地集中加剧是土地私有制发展的结果,与经济重心的南移关联不大,故 B 项错误。答案:C 返

66、回素养(五)感悟家国情怀,提升知识的高度 13(2019全国卷)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返回命题材料新颖 以学生不易接触到的史料创设情境,令人耳目一新 材料情境形象 材料通过导入诗歌对唐代拔河的壮观场面进行了生动的描绘 强调文化自信 体现了崇尚阳刚和力量的时代审美特点,彰显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名师点评解析:A、D 两项材料未体现;拔河比赛本身就

67、是力量的较量,再根据材料“壮徒恒贾勇”“欲练英雄志”“预期年岁稔”等可知,在唐朝人们通过拔河比赛展现力量,故 C 项正确;拔河比赛是民间习俗,非农耕与战争,故 B 项错误。答案:C 返回14(2015全国卷)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名师点评体现人文素养 以妈祖文化融入高考试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注重唯物史观 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去解读历史现象 链接社会热点 沿海经济发展的

68、问题呼应了“一带一路”这个热点话题 返回解析:材料中的“宋代东 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 民间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等信息,反映了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的上升,故 C 项正确;朝廷鼓励海洋开发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故 A 项错误;女性地位提高材料中有所反映但不是材料的主旨,故 B 项错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统治思想不可能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故 D 项错误。答案:C 返回返回典例(2016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返回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尽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 1 300 多卷,精炼而准

69、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 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 12 年,经 6 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 分)返回规范解答第一步:精析材料,提炼观点,找准适合自己的论证角度回答本开放性试题,首先要从所提供的图文材料中提炼出一个明确合理的观点,注意必须是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图文材料具有的共

70、性信息,如都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都体现了中国与世界的和平友好往来,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等;其次必须从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中寻找准确合理的论据,注意必须是中国古代史除了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之外的其他相关史实(限定了答题角度、时间和空间);最后要运用相关史实对所提炼的观点进行论证,论证时做到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具体可提炼如下观点:返回古代中国为佛教的传播作出贡献 观点三 古代中国与世界的友好和平交往 观点二 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观点一 第二步:回归教材,联系所学,依据观点检索所需史实观点三 观点二 观点一 古代世界各文明之间的联系、佛教在亚洲的传播与影响 班超派甘英

71、出使大秦、郑和下西洋等相关史实 中国四大发明的传播以及对世界文明产生的重大影响 返回第三步:亮明观点,组织论据,采用规范格式严谨作答观点一: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贡献。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观点二:古代中国与世界的和平友好交往。论述:东汉时,班超遣甘英出使大秦到波斯湾。公元 166年,大秦派使者访问洛阳。郑和七下西洋,访问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倡导友好相处、主动外交,极大地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返回观点三:古代中国为佛教的传播作出贡献。论述: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东汉明帝时,派人去西天求法并建立白马寺。东晋的法显,历经 14 年,游历 30 余国,是中国第一位到天竺取经求法的大师。南朝各代帝王大都崇信佛教,梁武帝建立大批寺庙曾舍身入寺。北朝历代帝王大都扶植佛教,开凿了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历经魏晋南北朝的发展,佛教在隋唐时期出现了空前兴盛局面。返回 “课时跟踪检测”见“课时跟踪检测(三)”(单击进入电子文档)谢谢 观 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