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05586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PT 页数:148 大小:3.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77页
第77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78页
第78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79页
第79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80页
第80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81页
第81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82页
第82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83页
第83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84页
第84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85页
第85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86页
第86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87页
第87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88页
第88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89页
第89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90页
第90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91页
第91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92页
第92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93页
第93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94页
第94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95页
第95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96页
第96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97页
第97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98页
第98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99页
第99页 / 共148页
2017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课件:第二篇 考点 细胞的分子组成.ppt_第100页
第100页 / 共1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基础再排查 热身趁考前考点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约_种),其通式为_。2.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_不同;肽链折叠形成的_不同。3.核酸分两类,即_(DNA)和_(RNA),DNA特有的糖为_,特有的碱基为_,RNA特有的糖为_,特有的碱基为_;DNA一般为_链,RNA一般为单链。4._是细胞内主要的单糖,是最重要的_物质。_和糖原都是生物体内重要的_物质。依纲回扣填一填 5.作为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的脂质是_;参与构成动物细胞膜以及细胞器膜的重要脂质是_;_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_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_的发育以及_的形

2、成;维生素D能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_的吸收。6.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生物新陈代谢越_,但其抗逆性相对_。7.相关实验中的颜色反应(1)蛋白质双缩脲试剂_色;(2)DNA甲基绿染液_色;(3)RNA吡罗红染液_色;(4)还原糖斐林试剂加热 _色;(5)脂肪苏丹()染液_;(6)线粒体健那绿染液_色。自我校对 1.氨基酸 20 2.种类、数目、排列顺序 空间结构 3.脱氧核糖核酸 核糖核酸 脱氧核糖 胸腺嘧啶(T)核糖 尿嘧啶(U)双 4.葡萄糖 能源 淀粉 储能 5.脂肪 磷脂 胆固醇 脂质 生殖器官 生殖细胞 钙和磷 6.旺盛 较低 7.紫 绿 红 砖红 橘黄 蓝绿 考前热身做一做 1.(

3、2016湖北八校联考)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下列关于细胞内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成活细胞的主要元素中C的含量最高,因此C是细胞内最基本、最核心的元素 B.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水中的H全部来自氨基 C.激素可作为信息分子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但激素并不都是蛋白质 D.在人的一生中,细胞中的自由水/结合水的值逐渐上升 解析 按鲜重衡量时“O”含量最高,A不正确;氨基酸脱水缩合时水中的H来自氨基与羧基,B不正确;在人一生中自由水/结合水值逐渐下降,D不正确。C 2.(2016广东惠州质检)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双链DNA一定有氢键,单链R

4、NA一定没有氢键 B.等重量的圆粒豌豆和皱粒豌豆中,含水量较多的应该是圆粒豌豆 C.麦芽糖水解一定产生葡萄糖,mRNA的合成不一定在细胞核中进行 D.缺水时,动物体内的反馈调节能促使机体减少水的排出 解析 单链RNA也可有氢键(如tRNA)。答案 A 3.(2016河北三市联考)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核糖可作为原料参与合成RNA和ATP B.性激素、维生素D属于固醇类物质 C.tRNA为单链结构,分子内不存在碱基对 D.酶在催化反应前后,其分子结构不变 解析 组成RNA和ATP的成分中都有核糖;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tRNA单链经过折叠形成了三叶草形结构

5、,部分区段间存在碱基互补配对;酶是生物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结构不变。答案 C 考点二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依纲回扣填一填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1)_:细胞发现者。(2)施莱登:所有植物都是由_构成的。(3)施旺:所有动物也是由_构成的。(4)魏尔肖:所有的细胞都必定来自_。2.多种多样的细胞(1)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_,把细胞分为_细胞和_细胞(如细菌)两类。(2)动 物 细 胞 与 植 物 细 胞 的 最 主 要 区 别 是 植 物 细 胞 有_和大液泡等。(3)所有细胞都具有的细胞器是_;低等植物具有而高等植物没有的细胞器是_。3.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4.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自我

6、校对 1.(1)虎克(2)细胞(3)细胞(4)先前存在的细胞 2.(1)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真核 原核(2)细胞壁、叶绿体(3)核糖体 中心体 3.磷脂双分子层 蛋白质 识别 物质进出细胞 流动性 选择透过性 4.核膜 线粒体膜 细胞膜 类囊体膜 考前热身做一做 1.(2016江苏卷,2)下列关于生物膜透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能够自由透过高尔基体膜 B.细胞质中合成的光合作用相关蛋白须通过内质网输入叶绿体 C.子叶细胞中包被脂肪颗粒的膜对葡萄糖具有选择透性 D.细胞外高浓度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解析 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通过内质网产生的囊泡运输至高尔基

7、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进入高尔基体,不能自由透过高尔基体,A错误;细胞质中合成的光合作用相关蛋白进入叶绿体,可依赖膜的流动性,不需经过内质网,B错误;葡萄糖通过子叶细胞中包被脂肪颗粒的膜需载体协助,具有选择透过性,C正确;超氧化物歧化酶是蛋白质,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D错误。答案 C 2.下列有关细胞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能进行中心体的复制 B.乳酸菌细胞壁的合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 C.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将全部被排出细胞外 D.病毒蛋白质外壳的合成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进行的 解析 中心体只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洋葱是高等植物;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

8、成有关,但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无高尔基体;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有的可以作为细胞的营养物质被细胞再利用,有的被排出细胞外;病毒是营寄生生活的生物,其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都是在宿主细胞中完成的,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答案 D 3.(2016齐鲁名校协作联考)下图为小麦和蓝藻的细胞结构模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蓝藻细胞与小麦细胞的主要区别是蓝藻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蓝藻与小麦都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C.蓝藻细胞与小麦细胞在结构上的一个相同点是都有细胞壁,但细胞壁的成分有差异 D.这两类细胞都具有核糖体,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其形成

9、都与核仁有关 解析 蓝藻是原核生物,小麦是真核生物,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A正确;蓝藻与小麦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都是自养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B正确;蓝藻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小麦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C正确;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真核生物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原核生物没有核仁,D错误。答案 D 考点三 细胞的代谢依纲回扣填一填 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2.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逆浓度梯度运输的是_,与呼吸或O2有关的是_。(1)绝大多数的酶是_,极少数的酶是_。(2)酶的生理作用及其实质

10、生理作用:_,实质:_。(3)酶的特性:酶的催化效率_;酶具有_,酶的作用可受_、_和多种化合物的影响。3.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1)ATP的结构简式:_,其中“A”由_和_构成,称为_。(2)细胞吸能反应与放能反应的纽带是_,此纽带物质还是细胞中的_。(3)ATP在细胞中的含量_,但_,动物细胞来自_,植物细胞可来自_。4.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以植物细胞为例)(1)光反应 条件:光、色素、_。物质变化:将水分解成_。能量变化:将光能转变成_。场所:_。(2)暗反应 条件:多种酶的催化及光反应提供的_。物质变化:CO2首先被一个_固定,生成两个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被_还原生成有机物,并将

11、ATP释放的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3)能量变化: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_中稳定的化学能。(4)场所:_。5.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_、_、_、_和矿质元素的供应。6.细胞呼吸(1)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重要区别在于是否有_参与,其中有水生成的是_,无CO2生成的是_。(2)三个必记的反应式 有氧呼吸_。无氧呼吸 (如酵母菌)(如乳酸菌)自我校对 1.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 2.(1)蛋白质 RNA(2)催化作用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3)极高 专一性 pH 温度 3.(1)APPP 腺嘌呤 核糖 腺苷(2)ATP 能量通货(3)极少 转化迅速 细胞呼吸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4.(1)酶 H和O

12、2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2)H、ATP 五碳化合物 H(3)有机物(4)叶绿体基质 5.光照强度 CO2浓度 温度 水 6.(1)O2 有氧呼吸 产乳酸的无氧呼吸 (2)C6H12O6 6O2 6H2O 酶6CO2 12H2O 能 量 C6H12O6酶2C2H5OH2CO2少量能量 C6H12O6酶2C3H6O3少量能量考前热身做一做 1.下列有关“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一定要在叶绿体中进行 B.斐林试剂检验某组织样液,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说明该样液中一定含有葡萄糖 C.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D.有氧呼吸未必在线粒体中进行 解析 真核细胞的光合

13、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原核细胞无叶绿体,光合作用不可能在叶绿体中进行,A错误。斐林试剂可检验还原糖,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B错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病毒,原核生物具有细胞结构,C错误。原核细胞的有氧呼吸不在线粒体中进行,D正确。D 2.科学家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和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 B.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和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不同 C.光照强度为ab,曲线、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D.光照强度为bc,曲线、光合作用强度随

14、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解析 曲线和的CO2浓度不同,因此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和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A正确;曲线和的温度不同,因此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和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不同,B正确;由曲线图可知,光照强度为ab,曲线、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C正确;光照强度为bc,曲线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缓慢升高,但曲线光合作用强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升高不再变化,D错误。答案 D 3.(2016扬州期中考)如图表示某细胞中发生的物质代谢过程(表示不同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可在线粒体中进行,也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B.过程可产生H,也可消耗H C.

15、过程可消耗ATP,也可储存能量 D.过程可在叶绿体中进行,也可不在叶绿体中进行 解析 过程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只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不可在线粒体中进行,A错误;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其中在第二阶段产生H,第三阶段消耗H,B正确;过程为暗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既消耗ATP,又将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C正确;蓝藻等生物不含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进行过程,D正确。答案 A 4.(2016宿迁三校调研)关于人体细胞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只有部分用于合成ATP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不需要氧的参与,该过

16、程与有氧呼吸完全不同 D.细胞供氧不足时,无氧呼吸可将糖类氧化为乳酸或酒精 解析 细胞呼吸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合成ATP,故A正确;在有氧呼吸过程中,H和氧气结合生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故B错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故C错误;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故D错误。A 考点四 细胞的生命历程1.只有_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_的细胞和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没有细胞周期。2.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为:_分布 _ 排 列 在 _ 上 _ 分 裂 移 向_。3.辨析三种曲线的含义 依纲回扣填一填 4.在有丝分裂中,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发生在前期_

17、的形成方式不同和末期_的分裂方式不同。5.与 有 丝 分 裂 有 关 的 四 种 细 胞 器 为 _、线 粒 体、_、_。6.细胞分化即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_的过程。7.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_,细胞的分化往往是_的。8.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中具有_。9.衰老的细胞体积_,细胞膜通透性_,某些酶活性_,水分_,色素_,细胞核体积_,染色质_,染色加深。10.癌细胞具有细胞代谢_,能_增殖。_发生明显变化,细胞表面上的_减少,癌细胞容易在体内_等特征。11.细胞凋亡是_性细胞死亡,是发育过程中的_步骤,是由某种_引发的,它不同于_造成的死亡。自我校对 1.连续 高度分化 2

18、.复制 散乱 着丝点 赤道板着丝点 两极 3.染色体 DNA 染色单体 4.纺锤体 细胞质 5.核糖体 高尔基体 中心体 6.稳定性差异 7.选择性表达 不可逆 8.该物种全套的遗传物质9.减小 改变 下降 减少 积累 增大 固缩 10.增强 无限 形态结构 糖蛋白 分散和转移 11.编程 必然 基因 病变和伤害 考前热身做一做 1.(2016天津卷,6)在培养人食管癌细胞的实验中,加入青蒿琥酯(Art),随着其浓度升高,凋亡蛋白Q表达量增多,癌细胞凋亡率升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初步了解Art对癌细胞的影响,可用显微镜观察癌细胞的形态变化 B.在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A

19、rt,可确定Art能否进入细胞 C.为检测Art对凋亡蛋白Q表达的影响,须设置不含Art的对照实验 D.用凋亡蛋白Q饲喂患癌鼠,可确定该蛋白能否在动物体内诱导癌细胞凋亡 解析 癌细胞的特点之一是细胞形态改变,A正确;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Art,根据细胞内有无放射性可判断Art能否进入细胞,B正确;为增强可信度或说服力实验需要设置对照,C正确;凋亡蛋白饲喂后被消化,故无法确定该蛋白能否在动物体内诱导癌细胞凋亡,D错误。答案 D 2.下列有关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B.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

20、运输功能降低 C.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细胞坏死,都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D.由于癌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解析 细胞分化能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A正确;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B正确;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而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C错误;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导致细胞间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D正确。答案 C 3.如

21、图所示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段对应的时期有DNA复制,无蛋白质合成 B.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液在O时期对细胞进行培养,则E时期染色体均被标记 C.用低温和秋水仙素处理该细胞,都会抑制纺锤体形成,使细胞停留在BC段对应的时期 D.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观察过程中用药物抑制DNA合成,所有细胞停留在A时期 解析 图中AB段对应的时期有DNA的复制,但也会有mRNA指导的蛋白质合成,A错误;培养细胞时如果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则合成的DNA分子均含有放射性,所以E时期生成的子细胞中

22、所有染色体都被标记,B正确;BC段对应的时期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低温和秋水仙素均可抑制纺锤体形成,进而实现染色体的加倍,但细胞不会停留在前期或中期,C错误;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D错误。答案 B 4.(2016山东青岛期末)比较某一癌症患者体内的癌细胞、造血干细胞和神经细胞,这三种细胞()A.核中DNA含量始终相同B.都能进行转录和翻译 C.具有长短不一的细胞周期D.核基因的遗传信息是相同的 解析 癌细胞及造血干细胞可进行细胞分裂,具细胞周期,DNA复制后可加倍,神经细胞则不分裂,由于细胞癌变时曾发生基因突变,故三种细胞核基因遗传信息不同。答案 B 考点五 遗

23、传的细胞基础和分子基础1.减数分裂的特点:细胞经过_次连续的分裂,但染色体只复制_次,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_。2.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最主要特征是_,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最主要特征是_。3.精子的产生 依纲回扣填一填(1)场所:_(2)过程:4.卵细胞的产生(1)场所:_(2)过程:5.在受精卵内_和_发生融合,因此,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原来_的染色体数目。6.简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1)标记噬菌体:用分别含35S、32P的培养基培养_,再分别培养得到含35S和32P的_。(2)含 35S 的噬菌体细菌(混合培养)搅拌、离心上清液放射性_,沉淀物放射性_。7.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24、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分别用_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单独观察蛋白质与DNA在遗传中的作用。8.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1)两条长链按_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2)_和_交替连接,排列在DNA分子的外侧,构成基本骨架,_排列在内侧。(3)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_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遵循_原则。(4)DNA分子具有_、_和稳定性等特点。9.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_;在染色体上呈_排列;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基因控制着_的合成,进而控制生物性状。10.DNA复制的特点:_。11.DNA分子能够准确复制的原因有两个:

25、其一是DNA分子_(精确模板);其二是_(保证准确无误)。12.复制、转录和翻译都需要_、原料、能量和酶等条件,除此之外,翻译还需要运输工具_和装配机器_。13.一种氨基酸可对应_种密码子,可由_种tRNA来运输,但一种密码子只对应_种氨基酸,一种tRNA也只能运输_种氨基酸。14.中心法则可表示为:_。自我校对 1.两 一 体细胞的一半 2.同源染色体分离 着丝点分裂 3.(1)睾丸(2)染色体复制 初级精母 次级精母细胞 变形 精子 4.(1)卵巢(2)初级卵母细胞 第一极体 次级卵母细胞 第二极体 卵细胞 5.精子细胞核 卵细胞核 体细胞 6.(1)细菌 噬菌体(2)高 很低 7.35S

26、和32P 8.(1)反向平行(2)脱氧核糖 磷酸 碱基(3)氢键 碱基互补配对(4)多样性 特异性 9.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线性 蛋白质 10.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11.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2.模板 tRNA 核糖体 13.多 多 一 一 14.考前热身做一做 1.噬藻体是侵染蓝藻的DNA病毒,其增殖过程与噬菌体类似。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下面的实验:标记噬藻体噬藻体与蓝藻混合培养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完整的实验过程需要利用分别含有35S或32P的蓝藻,以及既不含35S也不含32P的蓝藻 B.标记噬藻体时先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蓝藻,再用此

27、蓝藻培养噬藻体 C.步骤可让噬藻体和蓝藻分开,使噬藻体和蓝藻分别存在于上清液和沉淀中 D.侵染蓝藻的噬藻体利用自身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藻体 解析 在标记噬藻体时,需要分别利用含35S或32P的蓝藻;又因检测放射性时不能区分是何种元素,所以要利用既不含35S也不含32P的蓝藻,A正确。因为噬藻体必须用蓝藻培养,所以,标记噬藻体应先标记蓝藻,B正确。搅拌可以使噬藻体和蓝藻分离,离心使上清液中析出噬藻体,沉淀物中留下被侵染的蓝藻,C正确。噬藻体合成DNA和蛋白质的原料分别是蓝藻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D错误。答案 D 2.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分子结构、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28、()A.所有细胞分裂都伴随着DNA复制 B.不分裂的细胞中不会发生DNA复制过程 C.只有DNA分子复制时,双螺旋结构才会打开 D.无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在分裂期染色体中的DNA分子结构不会改变 解析 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在细胞分裂过程中都存在DNA复制,A正确。不分裂的细胞的细胞质中的DNA分子会发生复制,如线粒体和叶绿体增加数目时,细胞器中的DNA会自我复制,B错误。DNA转录时,DNA双螺旋结构也会打开,C错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后,DNA分子结构会发生改变,D错误。答案 A 3.如图表示的生理过程中,数字代表了不同的结构。下列

29、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图代表了基因的转录过程,其中为RNA聚合酶 B.链中(AT)/(GC)的值与链中的相同 C.处正在进行螺旋,处正在发生解旋 D.图中不存在AU碱基对 解析 由图可知,双螺旋结构的为DNA,图示过程只以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为模板,所以为转录过程,为RNA聚合酶,A正确。双链DNA中AT、CG,而链是链的互补链,所以两条链中(AT)/(CG)的值相同,B正确。图中mRNA左端已经生成,说明转录方向为从左向右,RNA聚合酶从左向右移动,所以处正在进行螺旋,处正在发生解旋,C正确。转录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图中RNA与DNA杂交区可能会有AU碱基对存在,D错误。答案 D 4

30、.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红绿色盲且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孩子,下列示意图最能表明其原因的是()解析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育一个患红绿色盲且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孩子,亲本中父亲基因型为XBY,母亲基因型为XBXb,则孩子基因型为XbXbY。母亲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其中XbXb进入次级卵母细胞中,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条X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同一极进入卵细胞中,产生了性染色体组成为XbXb的卵细胞,它与含Y的精子结合发育成基因型为XbXbY的色盲孩子。A表示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A错误。B中细胞质均等分裂,而次级卵母细胞在分裂后期不均等分裂,B错误。C表示卵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异

31、常,C错误。D表示次级卵母细胞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同一极,D正确。答案 D 考点六 遗传的基本规律、伴性遗传及人类遗传病依纲回扣填一填(一)遗传的基本规律 1.孟德尔遗传实验成功的原因(1)选取了合适的实验材料_。(2)在数据分析中应用_分析法,便于找出规律。(3)运用了从_到_,先易后难的科学思维方式。(4)成功地应用了“假说演绎”的方法。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1)两大定律比较 比较 分离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位置 _ 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分别位于_上)遗传实质 F1产生配子时,_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_ F1产生配子时,_彼此分离,位于_上的_基因可以自由组合

32、 时间 均发生于_分裂的_期(2)具两对相对性状的双杂合子(YyRr)自交子代状况分析,子代 共 _ 种 组 合,_ 种 基 因 型,Y_R_Y_rryyR_yyrr的比例为_。(二)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1.基因控制性状的两条途径 2.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_。(1)基因通过控制_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性状。(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_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三)伴性遗传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特点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特点 3.伴Y染色体遗传特点 男性患者_(多、少)于女性患者;_遗传;一般为_遗传。女性患者_(多、少)于男性患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仅在_性个体中遗传。(四)人类

33、遗传病 1.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_。2.单基因遗传病受_等位基因控制,而不是受_基因控制;多基因遗传病受_控制。3.如何判断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4.人类基因组计划主要测定人类基因组中 _,包括_共24条染色体。选_做母本,_做父本杂交,如果后代中雌性全表现显性,雄性全表现隐性,则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否则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自我校对(一)1.豌豆 数学统计 简单 复杂 2.(1)一对等位基因 非同源染色体 等位基因 分离 等位基因 非同源染色体 非等位 减数第一次 后(2)16 9 9331(二)1.(1)酶的合成(2)蛋白质的结构 2.简单的

34、线性关系(三)1.多 交叉 隔代 2.多 3.男(四)1.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2.一对 一个 多对等位基因 3.隐性个体 显性个体 X 常 4.DNA序列 22XY 考前热身做一做 1.某男性与一正常女性婚配,生育了一个患白化病兼色盲的儿子。如图为此男性的一个精原细胞示意图(白化病基因为a、色盲基因为b)。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此男性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 B.在形成此精原细胞的过程中不可能出现四分体 C.该夫妇所生儿子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其母亲 D.该夫妇再生一个表现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3/8 解析 据题图可知题中所述的男性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A项正确;精原细胞通过有丝分

35、裂形成,不会出现四分体,B项正确;由图可知,导致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男性个体的X染色体来自其母亲,因此,该夫妇所生儿子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其母亲,C项正确;由题意可以确定该对夫妇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因此,这对夫妇生育不患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3/4,生育色觉正常男孩的概率为1/4,因而,再生一个表现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3/4)(1/4)3/16,D项错误。答案 D 2.某种动物的体色由两对等位基因E、e和F、f控制,E和e分别控制黑色和白色,并且当F存在时,E基因不能表达,动物的体色为白色。某人做了相关实验,实验的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亲本组合 子一代(F

36、1)子二代(F2)白色白色 白色 白色黑色133 A.基因E、e和F、f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两亲本白色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EEFF、eeff C.白色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有7种 D.黑色个体与白色个体杂交,后代不会出现白色个体 解析 根据子二代白色黑色133,说明子一代的基因型为EeFf,基因E、e和F、f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的基因型为EeFf,则两亲本白色个体的基因型为EEFF、eeff;子二代有9种基因型,其中有2种基因型EEff、Eeff表现为黑色,其余7种基因型均表现为白色;黑色个体Eeff与白色个体eeff杂交,后代会出现白色个体。答案 D 3.将基因型为

37、Aa的豌豆连续自交,按后代中的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的比例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图,据图分析,错误的说法是()A.曲线a可代表白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B.曲线b可代表自交n代后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C.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比曲线b所对应的比例要小 D.曲线c可代表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变化 解析 杂合子连续自交,杂合子的比例越来越小,纯合子比例越来越大,曲线a可代表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杂合子连续自交后代纯合子比例越来越大,且显性和隐性纯合子各占一半,曲线b可代表自交n代后显性纯合子或隐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曲线c可代表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变化。答案 C 4.甲、乙两病均为单

38、基因遗传病,3号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甲、乙两病均为隐性遗传病,二者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B.7号的甲病致病基因有可能来自1号,9号的乙病致病基因由双亲提供 C.仅研究甲、乙两病,3、6号的基因型相同,4、5号的基因型也相同 D.5、6号再生一个孩子,正常的概率为9/16 解析 由3、4号正常,7号为甲病患者,3号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可知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5、6号正常,其女儿9号患病,可以确定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6号应患病,故排除);两种致病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故二者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由系谱图

39、可知,7号的致病基因由4号提供,4号的致病基因由2号提供,若1号也提供一个致病基因,则4号应该是一个患者,与事实不符,B错误。假设甲、乙两病分别由B、b,A、a基因控制,由7号患甲病,8号患乙病可知,3、4号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AaXBXb。由9号患乙病,10号正常可知,5、6号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AaXBY,再根据2号患甲病可判断5号的基因型为AaXBXb,故3、6号的基因型相同,4、5号的基因型也相同,C正确。如果5、6号再生一个孩子(AaXBXbAaXBY),两种病都不患的概率为(3/4)(3/4)9/16,D正确。答案 B 考点七 变异、育种与进化1.基因重组 依纲回扣填一

40、填(1)_染色体上的_基因重组(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2)_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_导致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产生重组(发生于_时期)。(3)基因重组是通过_生殖过程实现的,其结果是导致生物性状的_,为动植物_和_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2.基因突变(1)特点:_、随机性、_性、低频性等。(2)意义:基因突变是_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_;提供生物进化的_。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1)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有_、重复、_和易位。(2)染色体数目变异 染色体组:细胞中一组_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_,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

41、界定 可依据发育起点界定二倍体、多倍体与单倍体起点为“_”时依据“_”确认二倍体、多倍体,起点为“_”时,直接认定为单倍体。4.生物育种的原理 5.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_。6.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_形成。(1)诱变育种基因突变;(2)单倍体育种_;(3)多倍体育种_;(4)杂交育种_;(5)基因工程育种_。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生物进化的单位是_,进化的实质是_的定向改变。(2)引发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动的五大因素:_、基因迁移、遗传漂变、非随机交配、_。(3)_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_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8.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

42、_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即共同进化。(2)生 物 多 样 性 包 括 _ 多 样 性、_ 多 样 性 和_多样性三个层次。自我校对 1.(1)非同源 非等位(2)同源 交叉互换 四分体(3)有性 多样性 育种 生物进化 2.(1)普遍性 不定向(2)新基因 根本来源 原始材料 3.(1)缺失 倒位(2)非同源 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 受精卵 染色体组数 配子 4.(2)染色体数目变异(3)染色体数目变异(4)基因重组(5)基因重组 5.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6.抑制纺锤体 7.(1)种群 种群基因频率(2)突变 自然选择(3)隔离 生殖隔离 8.(1)无机环境(2)基因 物种 生态系统 考前热

43、身做一做 1.(2016天津卷,5)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枯草杆菌 核糖体S12蛋白第5558位的氨基酸序列 链霉素与 核糖体结合 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野生型 能 0 突变型 不能 100-P-K-K-P-P-R-K-P-注:P:脯氨酸;K:赖氨酸;R:精氨酸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 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 C.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 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 解析 突变型菌在含链霉素的培养基中存活率为100%,故具有链霉素抗性,A正确;链霉素与核糖体结合是抑制其翻译功能,B

44、错误;突变的产生最可能为碱基替换所致,因为只改变了一个氨基酸,C错误;链霉素在培养基中起筛选作用,不能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D错误。答案 A 2.A、a是常染色体上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在一个足够大的达到了遗传平衡的种群中()A.连续自交情况下,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比例保持不变 B.随机交配情况下,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比例逐代下降 C.A和a基因频率相等时,杂合子基因型频率最高 D.A和a基因频率不同时,杂合子基因型频率随之改变 解析 在达到遗传平衡的种群中,自交时纯合子的后代都是纯合子,杂合子的后代有杂合子也有纯合子,因此,在连续自交的情况下,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比例减

45、小,A错误;对于达到遗传平衡的种群,在随机交配情况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保持不变,B错误;对于达到遗传平衡的种群,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等于2pq(设A基因频率为p,a基因频率为q),其中pq1,当且仅当pq时,2pq的值最大,C正确;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等于2pq,p、q不同时,2pq可能相同,D错误。答案 C 3.现有两株纯合同种植株,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该物种中没有B的等位基因(相对基因完全显性),也没有抗虫基因D,育种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培育作物新品种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过程为诱变育种,得到的新个体与原个体的性状基本相同 B.过程为基因工程育种,运用了基因重组的原理

46、 C.、过程都利用了杂交手段,在子一代就能筛选出和 D.、两过程都可利用细胞工程获得新品种,但是不如使用秋水仙素简便 解析 由于中不含b基因,产生新基因b的方法是诱导发生基因突变,因此过程表示的是诱变育种,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的表现型相同,A正确。中没有D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因此过程应属于基因工程,D为导入的外源基因,B正确。过程AABBaaBb得到的子一代中AaBb和AaBB不易区分,过程AaBbAaBb得到的子一代中Aabb和AAbb不易区分,因此都必须进行进一步自交、筛选才能得到和,C错误。、两过程都属子染色体数目加倍过程,可通过细胞工程获得新品种,但使用秋水仙素进行诱导处理更简便,D正确。

47、答案 C 4.(2016北京卷,3)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解析 由题意可知F区和T区的豹没有生殖隔离属于同一物种;T区和F区由于人类活动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两地区豹种群基因库存在差异,在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时,引入T区雌豹后,种群数量增加明显,表明其遗传衰退现象得到遏制,故其遗传多样

48、性增加,A正确;B项强调的是后代性别比例,引入的T区豹会引起后代个体存活率产生差异,没有迹象表明其子代不同性别生存状况有差异,所以后代的性别比例并不会受影响,B错误;由于没有生殖隔离,两个区的豹仍属于同一物种,所以并未影响物种丰富度,C错误;由于T区豹的引入增加了F区豹基因多样性,所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一定发生了改变,D错误。答案 A 考点八 植物的激素调节(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1.生长素的发现 依纲回扣填一填(1)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当胚芽鞘受到_照射时,在顶端可以产生一种刺激传递到下部,引起胚芽鞘向光性弯曲。(2)詹森的实验初步证明:胚芽鞘顶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_传递给下部。(3)

49、拜尔的实验初步证明:顶端产生的刺激在胚芽鞘的下部_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4)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确实是一种_,并将其命名为生长素。2.生理作用 表现出_,既能促进生长,也能_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_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_。(二)其他植物激素 1.细胞分裂素(CK)合成部位:主要是 主要作用:促进 2.赤霉素(GA)3.脱落酸 合成部位:主要是幼芽、幼根和 主要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 合成部位:主要是 、萎蔫的叶片主要作用:细胞分裂(抑制种子萌发、抑制 植株生长);促进叶和果实的 4.乙烯 合成部位:植物体的 主

50、要作用:促进 自我校对(一)1.(1)单侧光(2)琼脂片(3)分布不均(4)化学物质 2.两重性 抑制 防止 不同(二)1.根尖 细胞分裂 2.未成熟的种子 果实发育 3.根冠 抑制 衰老和脱落 4.各个部位 果实成熟 考前热身做一做 1.(2016辽宁师大附中检测)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调节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唯一方式 B.生长素和乙烯在植物体的各器官中都有分布 C.赤霉素和脱落酸在调节植物种子萌发方面为协同作用 D.在植物体内,生长素只能进行极性运输 解析 激素调节并非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唯一方式;在种子萌发方面,赤霉素和脱落酸具拮抗作用;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

51、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故A、C、D均不正确。答案 B 2.为探究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还是分解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1可知,单侧光引起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的向光侧更多地移到背光侧 B.图2所示实验的自变量是A、B、C、D四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因变量是a、b、c、d四组胚芽鞘的长度 C.若一段时间后,去尖端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则说明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 D.若一段时间后,去尖端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ABC,图2的乙中去尖端的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CD,因此A、B、C、D中生长素含量是ABDC,图2的乙中去尖端的胚芽鞘的长度关

52、系为cabd,D错误。答案 A 3.(2016广东梅州质检)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某植物根和茎生长的影响,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生长素对这两种器官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 B.若要探索生长素促进芽生长的最适浓度需进行预实验 C.在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D.该植物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于根 解析 该植物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于茎。答案 D 考点九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依纲回扣填一填(一)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1._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它包括_、_、_三部分。2.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_,如下图:3.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受损伤,反射活动_。(二)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1

53、.神经冲动的产生(1)静息状态时膜外_多,膜内_多,而神经细胞膜对_通透性大,对_通透性小,因而表现出_的静息电位。(2)当受到刺激时,会使_通道开放,该离子大量涌入膜内造成了_的动作电位。(3)刺激部位与邻近未受刺激部位间形成_,它又会刺激未兴奋部位从而使兴奋向前传导。2.突触的信息传递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的,但在突触处的传递是_的,递质的释放形式为_。突触由_、_和_组成。(三)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 1.激素调节的三大特点 2.激素一经_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_。3.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比较_,作用持续的时间较_,作用的范围较_。(1)_;(2)_;(3)_。自我校对(一)1.神

54、经元 细胞体 树突 轴突 2.反射弧 传出神经 传入神经 感受器 效应器 3.都不能实现(二)1.(1)Na K K Na 外正内负(2)Na内正外负(3)局部电流 2.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3.双向 单向 胞吐 (三)1.(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2.靶细胞 灭活 3.缓慢 长 广泛 考前热身做一做 1.以下关于动物激素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种含碘的激素分子,在寒冷时分泌增多,是因为它直接参与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促使其产生大量的热量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该物质遇双缩脲试剂呈紫色 C.激素分子都是高效、微量的有机

55、物,可以在细胞内反复利用 D.沃泰默将稀盐酸注入狗的小肠肠腔内,与斯他林将稀盐酸注入狗的静脉中是一组对照实验 解析 激素分子不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激素分子一旦被靶细胞接受即被灭活;将稀盐酸注入狗的静脉中的实验也是沃泰默做的。答案 B 2.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左侧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如图甲),兴奋从该神经元向下一个神经元传递(如图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图甲中的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电位差,膜外电流和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B.图甲中未兴奋部位膜内外的电位差的形成与K外流有关 C.图乙所示的兴奋传递过程中,在突触后膜处要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D.如果某种药物阻止了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

56、合,则兴奋无法进行传递 解析 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方向应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答案 A 3.如图为动物的某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中,错误的是()A.激素X是促性腺激素,激素Y是雌性激素 B.激素Y到达靶细胞后,通过主动运输进入靶细胞内而发挥作用 C.长期注射激素Y可导致性腺衰退 D.该生理过程体现了负反馈调节 解析 由图可知,此图是雌性动物的排卵过程,激素X是促性腺激素,其作用于卵巢,促进卵巢分泌雌性激素,对排卵过程进行调节,A正确;性激素是固醇类物质,其是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的,B错误;激素Y作用于垂体、下丘脑,长期注射会使激素X的分泌减少,从而使性腺合成激素的水平

57、下降,则合成激素Y的能力逐渐降低,导致性腺衰退,C正确;激素Y作用于下丘脑、垂体,该过程体现了负反馈调节,D正确。答案 B 考点十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与免疫 依纲回扣填一填(一)稳态的生理意义 1.内环境及其组成 2.内环境稳态 体 液 包 括 _ 和 细 胞 外 液,后 者 可 包 括 _、_、_等,其关系可表示为_。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_,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与_、_、_、_四大系统直接相关。3.稳态的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_。如_和氧的稳态有利于细胞能量供应,而_的稳态则是维持酶活性所必需的。(二)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1._是维

58、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2._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三)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1.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三个重要环节 温度感受器位于_及内脏器官 体温调节中枢主要位于_ 体温感觉中枢位于_(2)完善体温调节图解 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神经体液调节)炎热环境中的体温调节(主要为神经调节)炎热刺激 温度感受器兴奋 下丘脑立毛肌舒张皮肤血管舒张 分泌增加散热量增加2.完善血糖平衡调节图解 3.完善水盐平衡调节图解(1)图解(2)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器官、释放器官与靶器官 合成器官下丘脑 释放器官垂体 靶器官肾小管、集合管(四)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1.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

59、线_、_;第二道防线_;第三道防线_。由前两道防线参与完成的免疫为_免疫,由第三道防线参与完成的免疫为_免疫,它_(针对、不针对)特异病原体。2.淋巴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_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它与_免疫有关,_细胞在_中成熟,与_免疫有关。3.两类特异性免疫(五)艾滋病 1.病因 2.主要传播途径及预防 由_感染所引起,其遗传物质是_。病毒感染机体后,主要攻击_,使人的免疫能力几乎完全丧失。_传播、性接触传播、_传播。患者往往死于传染病和恶性肿瘤,切断传播途径是最佳预防策略。自我校对(一)1.细胞内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2.协调活动 消化 呼吸 循环 泌尿 3.必要条件 血糖

60、温度和pH(二)1.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2.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三)1.(1)皮肤 下丘脑 大脑皮层(2)下丘脑 肾上腺素 汗腺 2.下丘脑 胰岛B 胰岛素 肝糖原 胰高血糖素 胰岛A 肾上腺素 3.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大脑皮层 渴觉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四)1.皮肤 黏膜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非特异性 特异性 针对 2.T 体液免疫和细胞 B 骨髓 体液 3.浆细胞 记忆T细胞 效应T细胞 靶细胞(五)1.艾滋病病毒 RNA T淋巴细胞 2.血液 母婴 考前热身做一做 1.下丘脑在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关于下丘脑的叙述中不正

61、确的是()A.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可通过分级调节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使机体产热量增多 B.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下丘脑可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于胰岛A细胞,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 C.下丘脑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的中枢,故它是生命活动调节的最高级中枢 D.下丘脑既可以通过神经结构调节生命活动,也可通过产生激素调节生命活动 解析 维持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应为大脑皮层,而不是下丘脑。答案 C 2.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部分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寒冷下丘脑肾上腺”的调节是神经调节 B.“甲状腺内环境下丘脑”的调节是体液调节 C.骨骼肌增加产热的实质是骨骼肌细胞代谢增强 D.图中肾上腺和甲状腺都属于

62、效应器和靶器官 解析“寒冷下丘脑肾上腺”的调节是神经调节,其中肾上腺是效应器。“甲状腺内环境下丘脑”的调节是体液调节。骨骼肌增加产热的实质是骨骼肌细胞通过增强细胞呼吸释放更多热量。图中肾上腺和甲状腺分别属于效应器和靶器官。答案 D 3.(2016河南洛阳检测)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 B.下丘脑是血糖调节中枢、体温凋节中枢和水平衡调节中枢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不受神经的直接支配 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上皮细胞使尿量减少 解析 激素进入血液后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

63、处,但只在靶细胞处发挥作用,A错误。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和水盐调节中枢,B正确。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既直接受血糖浓度的影响,还受下丘脑发出的神经的支配,C错误。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D错误。答案 B 4.(2016浙江卷,1)当人体血糖浓度偏高时,质膜中的某种葡萄糖载体可将葡萄糖转运至肝细胞内,血糖浓度偏低时则转运方向相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载体在血糖浓度偏低时的转运需要消耗ATP B.转运速率随血糖浓度升高不断增大 C.转运方向不是由该载体决定的 D.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运出肝细胞 解析 根据题意,葡萄糖的运输方向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且需要载体蛋白,

64、所以运输方式为易化(协助)扩散,易化(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因运输需要载体所以转运速率随血糖浓度增大不断增大,但因载体数量有限又会达到最大速率,B错误;转运方向是由胞内外的葡萄糖浓度决定,C正确;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摄取、利用和贮存葡萄糖,D错误。答案 C 考点十一 生物与环境依纲回扣填一填(一)种群 1.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2.种群的数量变化(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形成条件:_,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数学模型:_。(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形成条件:_,种内竞争加剧,存在敌害;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_。(二

65、)群落 1.群落的空间结构是指群落中的各_占据了不同的空间,其包括_结构和_结构。2.群落的垂直结构具有_现象,植物主要与_有关,动物则与_有关。3.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群落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斑块性和镶嵌性。4.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_的过程。包括_演替和_演替。5.群落演替的结果是物种丰富度_,群落结构_,稳定性_。(三)生态系统 1.生 态 系 统 的 结 构 包 括 生 态 系 统 的 _ 和 生 态 系 统 的_。2.生 态 系 统 的 成 分 包 括 非 生 物 的 物 质 和 能 量、_、_和_,其中自养型生物属于_,腐生型生物属于_,其他营养型生物属于_。3.食物链是

66、各生物间因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联系,捕食链的起点均为_。4.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它是生态系统_和_的主要渠道。5.能量流动特点:_。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能量在营养级之间流动的过程图解如下:6.物质循环及其特点(1)生态系统中的无机物经_作用和_作用被合成为有机物,有机物中一部分经_过程降解为无机物,大部分则被_降解为无机物。(2)与能量流动不同,物质循环是在一个_的循环圈中_循环的流动。(3)实现物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的关键成分是_和_。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 8.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9.生态系统稳态指其_和_的相对稳定,它是靠生态系统的_来实现的,这

67、是一种_调节。10.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称_稳定性。生态系统组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此类稳定性越_。另一类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_的能力,称_稳定性。_信息;_信息;_信息。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_,离不开信息的作用;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四)生态环境的保护 1.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2.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3.生物多样性 4._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手段。主要包括_变化、_短缺、_破坏、酸雨、_荒漠化、_污染和_锐减等。资源利用_,环境污染_,生物多样性_。生 物 多 样 性 的 价 值

68、分 为 _ 价 值、_ 价 值 和_价值。自我校对(一)1.年龄组成 出生率 死亡率 性别比例2.(1)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 NtN0t(2)资源和空间有限 种群最大数量 (二)1.种群 垂直 水平 2.分层 光照 食物和栖息场所 4.被另一个群落代替 初生 次生 5.大 越来越复杂 越来越高(三)1.组成成分 营养结构 2.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生产者 分解者 消费者 3.生产者 4.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5.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同化 粪 便 6.(1)光合 化能合成 呼吸作用 分解者(2)相对封闭 反复(3)生产者 分解者 7.物理 化学 行为 8.生物种群繁衍 种间关

69、系9.结构 功能 自我调节 反馈 10.抵抗力 强 恢复原状 恢复力(四)1.全球气候 水资源 臭氧层 土地 海洋 生物多样性 2.加快 加剧 锐减 3.直接 间接 潜在 4.就地 考前热身做一做 1.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B.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C.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完成生态系统碳循环 D.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解析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A正确;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被生物群落循环反复利用,B正确;绿色

70、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将二氧化碳中的碳转化为有机物的碳,只是碳循环的一步,并没有完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C错误;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答案 C 2.如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的年龄组成曲线 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解析 由图甲可以看出:B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此时种群的增加量最大;D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密度达到最大。图乙代表衰退型年龄组成

71、,而C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此时种群仍表现为数量增加。在B点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增长,在D点时捕捞鱼类得到的日捕获量最大。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此外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等也影响着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因此,仅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并不能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答案 D 3.植物群落的生长具有分层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因为群落具有分层现象,所以种植玉米时要合理密植 C.在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该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作物品种 D.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解析 不同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不同,所以群落

72、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玉米的合理密植没有涉及不同种生物,不属于群落的分层现象。分层现象属于垂直结构,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主要是长期适应环境条件(如阳光、温度、湿度等)的结果,这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独特形式;在生产上利用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合理搭配作物品种,充分利用光能,可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答案 B 4.如图是无废弃物农业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该图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人 C.该系统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减少了环境污染 D.分解者在该系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解析 无废弃物农业生态系统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A正确;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即作物,B错误;由图可知,该系统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减少了环境污染,C正确;分解者能分解农作物的残枝落叶、动物的遗体残骸等,其在生态系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D正确。答案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