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秦腔基础运用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表达乡愁的散文写作,不是农耕文化的挽歌,而是城镇化新生活的序曲。不应该是过去时,_,有闪回,是原生态,是写实,非虚构,也有梦想。城镇化中的乡愁概念是情感(),同时也是物质文明的()。留住乡愁,保存乡村文化记忆,使之融入城市多元化的文脉,才可能有诗意的栖居。乡愁,是散文的精神土壤。从古到今,个人的生存方式虽有不同,却都离不开与()的关联,散文是个人的,_,是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的平衡,这是中国散文传统的审美特征。一部现当代散文史,是时代精神原乡的缩影,是以真切的生命体验书写的。回到生活本身,才有立足大地的散文生活,这也正是生活艺术的()。
2、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归属趋向现世本质B归依趋向现时本源C归依取向现世本质D归属取向现时本源C归属:属于,划定从属关系。归依:投靠,依附。根据语境可知此处修饰语是情感,突出的是情感的依附性,应选“归依”。趋向:朝着某个方向发展;趋势。取向:选取的方向,指立场或态度。根据前文可知此处是写“城镇化中的乡愁概念”与“物质文明”的关系,应选“取向”。现世:今生,这一辈子;出丑,丢脸。现时:时间词,现在,当前。根据语境可知该句是强调“个人的生存方式”与“今生今世”的关联,应选“现世”。本质: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本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本源:事物产生的根源。根据语境可
3、知此处强调的“回到生活本身,才有立足大地的散文生活”正是生活艺术的根本属性,应选“本质”。故选C。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散文写作中的乡愁,不仅是农耕文化的挽歌,更应该是城镇化新生活的序曲。”与原文中句子相比,哪一个表达更好,为什么?_答案修改后的句子更好。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不准确:一是语意不明,“表达乡愁的散文写作”应该改成“散文写作中的乡愁”,这样才能与后面的“挽歌”“序曲”相照应;二是“不是而是”是并列关系,这里前后是递进关系,应该改为“不仅是更应该是”。修改后的句子语意贯通,表达准确。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
4、2个字。_答案(示例)而应是现在时和将来时同时也是社会的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日月山是农牧区的分水线。_;_。在这八月的高原上,远望起来,_,_,绘成了一幅奇妙的画面。_,_。_,又曾流传着多少英雄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呢。向西看,眼前是崇山峻岭,是绿色一片,是茫茫无边的草原向东看,眼前是农舍 、湟水、麦田、青稞和菜籽花一边是金色的天地一边是绿色的天地就在日月山两面,以不同的生活方式,耕田种地,打猎放牧,和大自然进行着斗争,创造着财富、奇迹千百年来,青藏高原上的各族人民,就在日月山上出入这日月山上曾经走过了多少虔诚的教徒、喇嘛和善舞的各族男女A BC DA文段第一分
5、句说“日月山是农牧区的分水线”,所以先填描写“农”的句,然后填描写“牧”的句。再根据前后文的对应关系,第三空填描写“农”的句,第四空填描写“牧”的句。句的主语是“各族人民”,所以接在句的后面。句“曾经”与最后一句的“曾”照应,所以句放在最后。根据“先物质后精神”的写作顺序,也可以确定两句置于句前。故选A。5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拟写一条“年画”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40字。年画是民间很常见的一种图画,大多于农历新年到来时张贴。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传统年画多为木版水印制作,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现代年画则多为机器印制。年画的常见题材有合家欢、看
6、花灯、胖娃娃、五谷丰登等,也有以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多含有吉祥喜庆的意义。年画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相关记载;清代中期,年画尤为盛行;至今还深受人民群众喜爱。_解析下定义属于严格的解释,从句式上必须是一个判断性的单句,还要搞清属概念(被定义概念)与种概念(定义概念)的关系。如本题首先拟定“年画是的图画”的主干句,然后将相关体现年画特点的内容概括进去即可,但要注意各个定语的顺序。答案年画是春节时张贴的,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含有吉祥喜庆意义的图画。6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段话。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树在,叶去;叶在,花去;花在,香去;香在,闻它的人去。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_解析例句采
7、用了顶针的修辞手法,顶针即上句结尾的词语做下句的开头,或前文的末尾做下文的开头,这是完成该题的关键。内容上通过相关联的几个事物,表达怅惘的感情。答案(示例一)天在,风去;风在,云去;云在,雨去;雨在,听它的人去。(示例二)池在,荷去;荷在,水去;水在,鱼去; 鱼在,赏它的人去。(示例三)屋在,人去;人在,心去;心在,情去;情在,懂它的心去。7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徽州人一年中,饮茶不断,而且比较集中成习的只有“朝茶”“午茶”“夜茶”。早晨洗漱完毕,一杯香茗,细品慢饮,清新的空气与香茶的芬芳沁人心脾,这是健身妙道。有“朝可不食,不可不饮
8、”之说。所以朝茶讲究细品。午饭之后,一杯浓茶,消食健胃。喝朝茶与午茶不同,它讲究的是浓。夜幕降临,一杯热茶,一天劳作的疲倦顿消,代之逍遥与惬意;冬夜,热茶伴火炉,融融暖意弥心间。夜茶讲究的是舒适、随兴。沏茶,很讲究水,喜取清澈甜美的山泉,河水中,井水次。茶具也用锡壶胆,茶叶放胆中,胆放壶内,胆上有细孔,汁出叶不出,便于饮喝。_答案“而且”改成“但”。“清新的空气与香茶的芬芳”改为“清新的空气与芬芳的香茶”。“喝朝茶与午茶不同”改为“喝午茶与朝茶不同”。“沏茶”改为“黄山人(徽州人)沏茶”。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走进塔里木贾平凹八月里走进塔里木,为的是看油田大会战。沿着那条震惊
9、了世界的沙漠公路深入,知道了塔克拉玛干为什么被称作“死亡之海”,知道了中国人向大漠要油的决心有多大。那日的太阳极好,红得眼睛也难以睁开。我们喉咙冒烟,嘴唇干裂,浑身的皮也觉得发紧。突然间起风了,先是柏油路上沙流如蛇、如烟,再就看见路边有人骑毛驴,倏忽飘起,像剪纸一般落在远处的沙梁上。天开始黑暗,前边一直有四辆装载着木箱的卡车在疾驶,一辆在风中被掀翻,另外三辆摇晃如船。司机说,在修这条公路和钻井的时候,大沙暴卷走了许多器械,单是推土机就有十多台没踪影了。我们紧张得脸都煞白了,沉甸甸的雾和沙尘,使车灯打开也难见路,风沙大得车门推不开,谁也不敢张嘴,张嘴一口沙。我们走进了大漠腹地,大漠让我们在一天之
10、内看到了它多种面目,我们不是为浪漫而来,也不是为觅寻海市蜃楼。塔里木号称第二个中东,它的石油储量最为丰富,地面自然条件又最为恶劣,地下地质结构又最为复杂。国家石油开发战略转移,21世纪中国石油的命运在此所系。那么,这里演绎着的是一场什么样的故事?这里的人如何为着自己的生存和壮丽的理想在奋斗呢?眼前的塔里木,自然条件恶劣,但生活区的活动房里却也很现代化了,有电视录像看,有空调机和淋浴器,吃的喝的全都从库尔勒运进,竟也节约下水办起了绿色试验园,绿草簇簇,花在风沙弥漫的黄昏里明亮。艰苦奋斗永远是石油人生活的主旋律,但石油人并不是只会做苦行僧。不论是筑路、钻井、修房还是运输,生产体制已经与世界接轨,机
11、械和工艺是世界一流,效益当然也是高效益。新的时代,新的石油人,在荒凉的大漠里,为国家铸造着新的辉煌。接触了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石油人,所到之处,工人们让签字。我写惯了那些唐诗宋词,工人们却自己想词,他们想出的词几乎全是豪言壮语。这里的工人将这些语言渗进自己的生活,他们实实在在,没有丁点儿虚伪和矫饰,他们就是这样干的,信仰和力量就来自这里。于是,我遵嘱写下的差不多都是“笑傲沙海”“生命在大漠”“我为祖国献石油”等。这里真是一块有别种意义的净土啊,这就是涌动在石油战线上的清正之气,这也是支持一个民族的浩然之气啊!回到库尔勒,我们应邀在那里作报告。我们是作家,却并没有讲什么文学和文学写作的技巧,只是讲
12、几天来我们的感受。是的,如何把恶劣的自然环境转化为生存的欢乐,如何把国家的重托和期望转化为工作的能量,如何把人性的种种欲求转化为特有的性格和语言,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石油人。如今社会,有些人在扮演着贪污腐化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醉生梦死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浮躁轻薄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萎靡不振的角色,而石油人在扮演着自己的英雄角色。石油人的今生担当着的是找石油的事,人间的一股英雄气便驰骋纵横!从沙漠腹地归来,经过了塔克拉玛干边沿的塔里木河,河道的旧址上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胡杨林。这些胡杨林证明着历史上海洋的存在,但现在它们全死了,成了死亡之海的依据。这些枯死的胡杨粗大无比,枝条如铁如骨僵硬地撑在黄
13、沙之上。据说,它们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烂。胡杨林如一个远古战场的遗迹,悲壮得使我们要哭。我们大喊大叫,为什么呐喊,为谁呐喊,大家谁也没说,但心里又都明白。塔里木油田没有雕塑馆,但有这个胡杨林,这些树就是石油人的形象,一树一个雕塑,一片林子就是一群英雄!我们狂热地在那里奔跑呐喊之后,就全跪倒在沙梁上,捧着沙子装进矿泉水瓶子带走。这些沙子现在存放在我们各自的书房,那个八月长留在记忆中,将要成为往后人生长途上要永嚼的一份干粮了。(有删改)8下列对本文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题目体现行文思路,作者以游踪为线索,写路途的艰险,写油田的壮美,赞石油工人的质朴,写返程时所
14、见胡杨的不朽,赞美了石油工人的质朴和伟大。B文章描写进入塔里木时沿途所见,表现了塔里木风的狂暴、沙的肆虐、尘的弥漫,表达石油大会战时的艰辛,也间接表达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C文章写塔里木油田承系着祖国石油的命运,石油工人在为国奉献的同时,也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质的提高,在赞颂石油工人的文章里独树一帜,真实又丰满。D文章第自然段表现了石油工人的满腔豪情,他们将豪情渗入生活、化为信仰和力量;表达了作者对石油工人的赞美和由衷的敬意。BB项,“也间接表达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错,于文无据。9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段中“一辆在风中被掀翻,另外三辆摇晃如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15、手法,写出了沙漠起风后的恶劣环境。B文章末尾写到“全跪倒在沙梁上”,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一行人在奔跑呐喊之后的筋疲力尽,“永嚼的一份干粮”使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表现内心的震撼。C本文描写塔里木石油人战天斗地采石油,突出他们的英雄主义精神,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既用含蓄的比喻、反衬,又有多处直抒胸臆。D文章中写的石油工人形象和下文当今社会“有些人”的形象构成对比,突出了石油工人的英雄本色。BB项,“比拟”手法判断错误,应为比喻。10作者为什么要“走进塔里木”?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_解析第段“八月里走进塔里木,为的是看油田大会战”点明了作者走进塔里木的原因有对石油工人工作场景的参观;第段中对
16、沙漠恶劣环境的细致描写,又突出了石油工人在“地面自然条件又最为恶劣,地下地质结构又最为复杂”的生活工作环境中的艰苦奋斗、勇敢无畏的精神。第段写了石油工人为响应“国家石油开发战略转移”“为着自己的生存和壮丽的理想”拼搏奋斗的伟大精神。第段作者为工人们题的词几乎都是工人们想出的“豪言壮语”,体现了涌动在石油战线上的“清正之气”“浩然之气”。第段赞扬了石油工人“把国家的重托和期望转化为工作的能量”,歌颂了石油工人身上的“一股英雄气”。第段写作者一行人从沙漠腹地归来后的感受。根据以上内容,分条列举即可。答案了解塔里木石油工人的生活图景和非凡成就;深入探寻石油工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壮丽的事业理想;感受一种清正之气,获得自我精神的洗礼和升华。11文章结尾为什么要花较多笔墨写沙漠中的胡杨林?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_解析在作者的笔下,“这些树就是石油工人的形象”,胡杨林是石油工人的象征。胡杨“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烂”的精神,与战天斗地、艰苦奋斗的石油工人的精神一致。另外,“我们狂热地在那里奔跑呐喊之后,就全跪倒在沙梁上”,则表达出对石油工人由衷的敬意。答案胡杨林象征着石油工人的形象,是一组悲壮群像的形象展示;“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烂”的胡杨精神,正是石油工人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战天斗地正气豪情的真实写照;作者以面对胡杨林的奔跑呐喊,表达了对石油工人由衷的敬意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