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内蒙古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04540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内蒙古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内蒙古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内蒙古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内蒙古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内蒙古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内蒙古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内蒙古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内蒙古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内蒙古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内蒙古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内蒙古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内蒙古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内蒙古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内蒙古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内蒙古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内蒙古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集宁一中东校区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年级历史试题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中国古代,正月初一百官要朝见天子,被称为“大朝会”。朝会制度源于西周,天子接见诸侯的目的是“图天下之事”,同时询问地方的治理情况,谓之“图考绩”。由此可知,“大朝会”A.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B. 有效减少了决策的失误C. 有利于边远地区的开发D. 为皇帝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分封制下,很多诸侯被分封于偏远地区,天子接见诸侯除了“图天下之事

2、”,同时还要询问地方的治理情况。周天子对地方治理的关注促进了诸侯对地方的治理,有利于边远地区的开发,故C项正确;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故A项错误;“有效减少了”说法太绝对,故B项错误;皇帝制度和分封制无关,故D项错误。2.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 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 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 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 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重视秦朝的文书,实际上继承了秦朝的基本政治制度,汉承秦制。汉初实行的黄老学说,道家思

3、想。充分发挥文书功能,只是表面现象。材料并没有体现熟知秦朝的典章制度。B正确。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从汉至元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3.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官员为相。这些非三省长官的宰相有各种名义,如参知机务、参预朝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 加强政府办事能力B. 减少皇帝决策失误C. 帮助皇帝处理政务D. 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官员为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样做是为了分割相权,从而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故D项正确。A项、C项,不是分割相权的根本目的,故A、C两项均错误

4、。B项,减少皇帝决策失误是三省六部制的作用,而题干表述的是在三省之外任命其他官员为相的目的,选项与题干所述不符。故B项错误。4.表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8中级官员1510低级官员128无官职记录2436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 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 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 科举制度功能弱化【答案】B【解析】通过材料中北宋和南宋宰相祖辈任官情况可知,北宋时期宰相祖辈担任高级官员的人数和比重较大,而南宋时有所减少;两宋时宰相祖辈担任无官职记录的人数和比重较大,说明越来越多的没有政治背景的平民有机会

5、担任宰相职务,体现了当时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宰相的权力的变化,C不正确;身份地位较为低下的人出任宰相,得益于科举制的推行,D说法不正确。点睛:本题属于表格类试题,解题的关键在于依据表中不同出身宰相的比重变化,结合两宋时期科举制的相关内容分析即可。5.据史料记载,自明成祖后,皇子被封为藩王后必须离开京城,“不临民,不治事”,非奉诏不得进京;清代诸皇子则酌封亲王,可留驻京师,“内襄政本,外领师干”,形成皇帝在宗室亲王直接簇拥下共同运作官僚体系管理国家的局面。明清这两种分封A. 背景相同B. 对象不同C. 目的相同D. 内容相同【答案】C【解析】明朝要求受封藩王的皇子“不临民

6、,不治事”,是为了防止其对统治构成威胁;清朝要求受封亲王“内襄政本,外领师干”是为了加强统治力量;两者都是为了加强统治,故C正确;朝代明显不同,故排除A;分封对象都是皇子,故排除B;依据材料明朝“皇子被封为藩王后必须离开京城”“非奉诏不得进京”,“清代诸皇子则酌封亲王,可留驻京师”等可知,分封内容不同,D错误。6.我国历代朝廷常常分割地方事权,将军事、民政、财政、司法诸权分授不同的官员并使之互不统属,各自平行隶属于中央的相应上级,以使其相互牵制。这一做法A. 通过分散相权保障皇权独尊B. 有助于统治者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 完善分权体制提高行政效率D. 消除了地方势力膨胀割据的隐患【答案】B【解

7、析】【详解】据材料“分割地方事权、分授不同的官员并使之互不统属、各自平行隶属于中央的相应上级”可知统治者实行的是分化事权的做法,这一做法有助于统治者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削弱相权问题, A错误;据材料“分割地方事权、以使其相互牵制等信息可知,分权的目的是相互制约,不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 C错误;将地方的军、政、财等权分割,只是削弱地方割据的基础,地方势力膨胀割据的隐患是制度造成的,并不能消除,故D项错误。7.历史课上,学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时,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乙说:乃罢中书省,析中书之政,归之六部丙说:选

8、官标准是“德行高妙,志节清白”“有孝悌廉公之行”。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以上史料所涉及的政治制度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为宋代分散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为明代废丞相,权分六部;按照品德选官,是汉代的察举制;是清代设立军机处。所以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故排除A、C、D项,故选B项。8.研究者在探究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原因时,发现了如下有趣的现象:与实行民主政体的雅典地理条件相似、同属于希腊世界的某些城邦国家如科林斯、麦加拉建立的却是寡头政体。从该现象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A. 地理环境是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直接

9、和决定性的因素B. 地理环境与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之间没有任何联系C. 地理环境与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没有直接和必然的联系D. 雅典民主政治是经济、政治、历史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A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不合史实及题意,排除;B的表述不合史实,地理环境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题干没有提到地理环境之外的其他因素是否与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存在联系,D不合题意;根据题意,可以得出地理环境对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影响不是决定性的,因为相似的地理条件而政体却不同,可以看出地理环境与政体没有必然的联系,C为正确答案。点睛:本题易错项为D。考生可能忽略了本题的关键点是“地理条件”,

10、题目问的是地理环境与民主政治的联系,D项答非所问。9.梭伦改革使“贵族不值一钱,除非他同时是富人”,有些旧贵族的尊贵“亦由于其富有而非由于出身”。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改革措施是A. 实行财产等级制B 成立公民大会C. 废除债奴制D. 推行陶片放逐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贵族不值一钱,除非他同时是富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时期实行财产等级制,这一制度打击了贵族的政治势力,适应工商业奴隶主阶级参与政权的需要,A选项符合题意;公民大会在梭伦改革之前就已经出现,B选项排除;废除债奴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稳定公民权利上,C选项排除;陶片放逐法是在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出现的,D选项排除。10.

11、古代希腊的个人自由是以城邦的自由为条件的,只有从城邦出发,个人自由才有着坚实的基础。正如德漠克利特所说:“所有一切要依靠城邦,如果城邦安全,一切安全,如果城邦毁灭,一切无存。”这反映出古代希腊( )A. 人人平等基本实现B. 直接民主存在一定弊端C. 居民自由得到保障D. 城邦政治凸显集体意识【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所有一切要依靠城邦,如果城邦安全,一切安全,如果城邦毁灭,一切无存”可知,自由是集体主义下的自由,这说明古希腊城邦政治注重集体意志,故选D。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其范围较为狭隘,奴隶、外邦人等并不享有公民权,故A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只是说明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并未强

12、调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缺陷,排除B;材料中的“个人”指的是古希腊城邦的公民,居民所包含的范围要大于公民,两者并不能等同,排除C。【点睛】本题考查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中城邦自由和个人自由之间的依存关系,当然本题也可运用排除法确定答案。11.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B. 罗马人的法律是世界上最先进的C. 罗马人将宗教传播到全世界D. 罗马法维系了罗马帝国持久统治【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罗马以法律对世界的征服是“其中最为

13、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他强调的是罗马法对世界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源头,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通过比较罗马法与其他国家的法律得出罗马法是世界上最先进的。C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的地位,并未涉及宗教方面的内容;D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对世界的影响,并未体现其国内影响。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2.下表为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第八表条款的部分内容。据表可知,十二铜表法条款内容第八表第二条故意伤人肢体而未能取得和解时,伤人者也应受到同样的伤害第八表第二十一条伤害自己被保护人的保护者应交给地下神即予以诅咒第八表第二十四条如手掷的标枪

14、落得比目的地还远,则应供献牧羊为祭品第八表第二十三条伪证被揭穿者,应从塔贝斯山崖上抛下A. 具有原始色B. 体系比较完备C. 民刑不分D. 具有理性色彩【答案】A【解析】“伤人者也应受到同样的伤害”、“伪证被揭穿者,应从塔贝斯山崖上抛下”这些规定具有同态复仇和野蛮的色彩,“应交给地下神即予以诅咒”、“应供献牧羊为祭品”等则借助于神灵的力量来进行惩罚,总之上述制裁办法都具有简单和粗暴的原始色彩,故选A而排除D;题干仅仅提到了罗马法中关于某些罪刑的惩罚方式,不能说明体系完备,故排除B;民刑不分是古代东方国家法律的特征,故不符合古代罗马,所以排除C。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史料是史学的重

15、要组成部分,是史学研究的基础,历史研究需要从若干个相同或者不同类的史料中找出其共性的东西,从而确定史料的真伪。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孤证不立”。所以这一题一定要根据几个文字材料的大意找出其共同之处,就是可以推论出的结论了。13.光荣革命后,威廉取得王位,让辉格党人担任主要的政府大臣。1702年成廉去世后,安妮对托利党寄予更大的好感.她出于个人的好恶把大批辉格党人解除职务,代之以托利党人担任要职。有人劝她召回辉格党人,但安妮女王坚决不肯。这反映了A. 国王有独立的行政权B. 国王受到议会的制约C. 内阁没有实际的权力D. 国王只是权力的象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她出于个人的好

16、恶把大批辉格党人解除职务,代之以托利党人担任要职”可知国王有一定独立的行政权,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国王受到议会的制约,B选项排除。内阁没有实际的权力说法不符合史实,内阁负责英国的行政权,C选项排除。英国国王是国家的象征,不是权力的象征,D选项排除。14.下表是英国历史上的宪法性文件(部分),这说明英国时间文件成果1628年权利请愿书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1679年人身保护法保护资产阶级议员免受国王非法迫害1689年权利法案进一步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A. 国王权力不断增强B. 议会权力不断扩大C. 责任内阁制已形成D. 革命后开创了议会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根

17、据材料内容“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 保护资产阶级议员免受国王非法迫害”“ 进一步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可知,材料体现的英国宪法性文件限制国王的权利的同时加强议会的权利,可得出议会权利不断扩大,故B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国王权利受限制,而不是不断增强,故A选项错误;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于1721年时期,故C选项错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于1689年的权利法案,材料没有体现1689年后开创的议会制度,故D选项错误。15.据新华社电:“美国国会参众两院上周接近全票通过一项针对俄罗斯、伊朗和朝鲜三国的制裁法案,断绝了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使用总统否决权的选项。”这里“断绝了”是因为

18、A. 总统没有权力否决参众两院接近全票通过的法案B. 最高法院有权通过特别立法禁止总统使用否决权C. 总统只能通过全民公决的方式决定法案是否生效D. 参众两院能够再以2/3以上票数否决总统的否决【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美国国会与总统之间的权力关系。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否定国会法案,但国会再以2/3以上票数通过该法案后,总统的否决无效,材料中参众两院接近全票通过法案,断绝了总统否决权,正是由于此项条款的规定,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美国宪法实行分权制衡原则,总统有权否决国会的法案;B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最高法院的作用,同时,最高法院也不是立法机关;C选项错误

19、,美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否定国会法案,但是国会在复议之后若以2/3以上的多数再次通过此法时,即为有效。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6.一名汽车爱好者发现美国各州汽车牌照,颜色款式形制没有统一规定,多种多样,其中不乏个性化标识。今天美国地方上仍能共同存在50多种汽车牌照的制度基础是A. 邦联制B. 联邦制C. 民主共和制D. 君主立宪制【答案】B【解析】【详解】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既尊重了美国各州长期以来就拥有独立的行使各种权力的传统,又适应了当今美国急需扩大中央权力的要求,所以今天美国地方上仍能共同存在50多种汽车牌照,故B符合题意;美国独立之初按照邦联条例建立了邦联政府,实际上是一个松

20、散的各州联合体,中央政府软弱无力,无力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和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后来被邦联制取代,故A不符合题意;民主共和制是美国政权组织形式,C不符合题意;英国不是实行君主立宪制,故D不符合题意。17.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被有的人称为不光彩的共和国,还有人预言它会很快倒塌,但是它却出乎意料地发展了70年之久,其主要原因是A. 它不断地对外扩张B. 责任内阁制的高效运转C. 实行铁血政策的结果D. 它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共和制能长期存在下去,主要是由于它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D项正确。早在新航路开辟后,法国积极对外

21、扩张,与材料不符,排除A。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的是总统制而非责任内阁制,排除B。俾斯麦为完成德国统一而提出铁血政策的主张,与材料不符,排除C。18.德意志统一前,俾斯麦曾在议会中公开宣称:“我们这里不是英国,我们这些大臣是国王的奴仆而不是你们的奴仆。”1882年,俾斯麦又说,没有一个政党能够统治德意志帝国和普鲁士国家,没有一个政党有足够的力量,能进行调停。这说明德意志A. 统一前后政体没有发生变化B. 议会仅仅具有象征意义C. 含有浓厚的专制主义特征D. 是一个没有政党的国家【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我们这些大臣是国王的奴仆”“没有一个政党有足够的力量,能进行调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

22、知,俾斯麦强调皇帝的权力和权威,含有浓厚的专制主义特征,故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德意志统一前是君主专制,而统一后是君主立宪制;德意志帝国成立后组建的议会是拥有一定权力的,并非只有象征意义,故B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皇帝的权威,没有体现出政党的发展状况,故D项排除。19.有人认为,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是德国统治阶级的“防御性”策略的产物,即为了保护自身利益而主动增加现代色彩。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中能反映这一策略的是A. 皇帝掌握国家大权B. 规定帝国为联邦制C. 普选产生帝国议会D. 内阁须向宰相负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为了保护自身利益而主动增加现代色彩”,这里的现代色彩

23、指的是代议制,或者民主成分,结合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可知,通过普选产生帝国议会体现了民主原则,选项C正确;皇帝掌握国家大权、内阁向宰相负责体现的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不能反映出民主成分,选项A、D排除;实行联邦制无法体现民主,排除选项B。20.近代史上,英、法、美、德都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其主要的共同点是A. 政府首脑都对议会负责B. 内阁成员都由选举产生C. 议会都拥有立法权D. 国家元首都拥有行政实权【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美国总统不对议会负责,对宪法负责;德国首相不对议会负责,对皇帝负责。故A选项错误;内阁成员并非都由选举产生,英国内阁成员由首相任命,美国内阁成员由总统任命

24、。故B选项错误;四国均通过法律明确规定议会拥有国家立法权。故C选项正确;英国国王是虚位元首,并无实权。故D选项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C选项。21.曾国藩指出:“咸丰九年,洋人来换和约,僧忠亲王诱而击沉其船,天下称快;十年,夷人复至京师不守,几丧天下。”这次“换约”事件A. 推动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 使列强侵略势力逐步深入中国内地C. 导致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D. 促使清政府允许外国办厂合法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换约”可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了汉口、九江等十个通商口岸,使列强侵略势力逐步深入中国内地,故B正确;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A错误;辛丑条

25、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C错误;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允许外国在华开设工厂,外国办厂合法化,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关键信息是“咸丰九年,洋人来换合约”,联系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影响分析解答。22.有史学家认为:“德源(洪仁玕)的思想虽不够充分,但却十分可贵,朝这个方向走下去,一定能上道。”文中的“这个方向”是指A. 借用西方基督教和儒家大同思想发动群众B. 坚持将反封建与反侵略结合起来挽救民族危亡C. 发展资本主义,追寻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D.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的理想社会【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主要内容是效法西方资本主义来改革中国社会,他

26、主张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使中国走向富强,C选项符合题意。为了宣传拜上帝教,洪秀全借用西方的基督教和儒家大同思想及农民的平均主义来发动群众,这不符合历史潮流,A选项排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洪仁玕未将反封建与反侵略结合起来挽救民族危亡,他提出的主张是为了挽救颓废中的太平天国,B选项排除。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的理想社会是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不符合历史潮流,D选项排除。【点睛】资政新篇的评价:(1)作为太平天国继续反封建反侵略的纲领,它有强烈的革命性。(2)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

27、愿望,符合中国社会发展方向,具有进步性。(3)但它没有同太平天国当时的现实斗争联系起来,只字未提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既非农民斗争实践的产物,也缺乏实践的社会、经济和阶级基础,对太平天国的现实斗争没有起任何积极作用,而且战争环境也不具备实行的客观条件,所以它根本没有实行。但它的主张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23.吴玉章回忆录记载:“我还记得消息传到我家乡的时候,我和我的二哥痛哭不止,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文中所述战争带来的影响是A. 中国开始卷入世界市场B. 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C. 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D. 推动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28、答案】D【解析】【详解】“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说明是中国被东方小国日本打败,这场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此次战争之后,列强开始瓜分中国,国人掀起了挽救民族危机政治改革,正确。和是鸦片战争之后签订南京条约的影响,排除;是辛丑条约的影响。24.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要灭亡中国;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扶植清政府,又重新实行“以华治华”的策略,导致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 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B. 义和团运动对列强的打击C. 帝国主义力量的相对削弱D. 帝国主义列强间的矛盾激化【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列强,使列强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列强由企图直

29、接控制中国转变为在华扶植代理人,即“以华治华”,故B正确;根据“辛丑条约签订”“以华治华”,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在八国联军侵华后,A项表述属于结果并非原因,排除;结合所学知识,此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力量不断加强,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选项并非主要原因,排除。第卷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25、26两题,共52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25.政治制度文明是一个社会政治文明的基本载体,每个国家基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其政治制度必然会有自己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在解决私人争端的时候,

30、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无论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头角,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个人的才能。”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的片段材料二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三 第一条第一款: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均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

31、众议院组成。第二款:众议员人数及直接税,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此项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在全体自由人民包括订有契约的短期仆役,但不包括未被课税的印第安人数目之外,再加上所有其他人口之五分之三。第二条第一款: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任期四年第三条第一款: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果尽忠职守,应继续任职摘自1787年宪法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雅典民主制的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有哪些?(2)材料二中英国有哪些政治制度“已为世人所公认”?结合所学概括近代英国民主政治发展完善的历程。

32、(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分析1787年美国宪法的进步之处。【答案】(1)特点: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凭借才能担任公职。缺陷:不同素养的人享有同等的民主权利,会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雅典民主具有狭隘性,享有公民权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而广大奴隶、妇女和外邦人则没有公民权。(2)制度:议会制度,内阁制度,政党制度等。完善:从限制王权到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责任内阁制形成。(3)进步:规定联邦制,既加强中央集权,又发挥地方积极性;规定三权分立,有效防止专制与独裁;规定选举制,体现一定的民主性。【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依据“全体人民掌握”、“每个人在法律上

33、都是平等的”、“是由于他个人的才能”等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材料和所学内容从民主范围和民主实施途径回答。(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从议会制度、政党制度、内阁制度等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以及议会改革分析回答。(3)1787年美国宪法的进步之处结合材料和所学内容从联邦制以及三权分立的角度进行作答即可。26.材料一: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先秦,形成于秦汉,至隋唐而稳固,宋元明清日臻完备。秦朝即设立听命于皇帝的御史大夫作为纠察百官的最高监察官员。唐代监察制度更为完备,中央监察机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御史台系统,负责监察百官之违法与失职行为;另一部分是言谏系统,负责直接告发

34、官员的违法、失职或者腐败行为。明清两朝最终实现中央监察机构与地方监察机构的统一。在中国古代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时期,由于国家幅员辽阔,在专制权力下,各级官吏滥用权力、贪污腐化的空间较大。为了维护皇权,历朝君主都非常重视专门监察机构的设置和运作,试图通过监察官员的纠察和弹劾,防止并打击官吏的贪腐和不法行为。摘编自朱福惠国家监察体制之宪法史观察材料二: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彭德尔顿法确立了一套以功绩制为核心的文官选拨和奖惩制度,重挫了官员进行分赃交易的嚣张气焰。此后,为保证政府廉洁、防止金钱对选举的渗透和腐蚀,国会相继通过了一系列与抑制腐败密切相关的法律,比如禁止公司向联邦公职候选人捐款的法律(19

35、07年)竞选经费公开法联邦反腐败行为法(1925年)和禁止联邦文官参与政党活动的哈奇法(1939年)等。此后,近80的公共腐败案件是由联邦检查机构依据反腐败行为法提出诉讼的。与此同时,以消除政府腐败、改善政府管理、扩大公民政治参与为宗旨的进步主义运动掀起了公共部门的改革浪潮,地方事务由选民公决决定等制度的确立对于降低公共部门的腐败程度发挥了重要作用。摘编自张宇燕、富景筠美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行政监察机制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近代美国反腐败举措与古代中国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反腐败举措的重要影响。【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监察

36、机构独立化(专门化、垂直领导)并日趋完备;监察对象广泛(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各级官员);监察范围广(凡官员之违法与不良行为)等(2)不同之处:依据法律抑制腐败,确立官员奖惩机制;不断健全法律和司法体系;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发挥民众监督力量的作用。影响: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不断推进美国民主体制的发展;为世界各国反腐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解析】【详解】(1)特点:材料“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先秦,形成于秦汉,至隋唐而稳固,宋元明清日臻完备”可概括为历史悠久;材料“秦朝即设立听命于皇帝的御史大夫作为纠察百官的最高监察官员”可概括为监察机构独立化(专门化、垂直领导)并日趋完备;材料“一部分是御史台系统,

37、负责监察百官之违法与失职行为”“明清两朝最终实现中央监察机构与地方监察机构的统一”可概括为监察对象广泛(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各级官员);材料“另一部分是言谏系统,负责直接告发官员的违法、失职或者腐败行为”可概括为监察范围广(凡官员之违法与不良行为)。(2)不同之处: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中美在反腐问题的不同之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治与法治的区别,二是专制与民主的区别。抓住这两条再看材料二,就可由材料二中的“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彭德尔顿法确立了一套以功绩制为核心的文官选拨和奖惩制度,重挫了官员进行分赃交易的嚣张气焰”概括为依据法律抑制腐败,确立官员奖惩机制;由材料二“此后,为保证政府廉洁、防止金钱对选举的渗透和腐蚀,国会相继通过了一系列与抑制腐败密切相关的法律”可概括为不断健全法律和司法体系;由材料二“与此同时,以消除政府腐败、改善政府管理、扩大公民政治参与为宗旨的进步主义运动掀起了公共部门的改革浪潮,地方事务由选民公决决定等制度的确立”可概括为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发挥民众监督力量的作用。影响:结合所学可从缓和社会矛盾、推进民主制度建设、为他国提供反腐经验等方面予以阐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