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单元评估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历史上溯到1 200多年前,中国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很著名的诗句“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深刻反映了中国人的战略文化,中国军事的防御思想正是这种战略文化的具体表现。中国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战略文化呢?首先,源于中国农耕民族强烈的中土意识。历史上,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农业文化天然具有“保守性”。眷恋故土、安土重迁成为古代中国人的普遍心态。此外,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使中国人在物质生活上无须外求。这些反映在军事上就形成了固土自守、以德怀远的战略防御思想,对外侵略战争在
2、古代中国不具备其原始驱动力。矗立千年、横亘于中国北疆的万里长城,既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军事屏障,也是中国传统战略防御思想的物化和缩影。与此相对,游牧民族和海洋民族以放牧和贸易为生,大范围的迁徙和流动成为其生存所必需的主要方式,战争成为其获取生活必需品和争夺海上贸易份额的主要手段,侵略和征服在其文化传承中被视为荣耀之举。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的战略文化。概括来说,中国的军事理论是内向型、防御性的,更注重军事谋略的运用;从战略层面上讲,谋略主要是强调防患于未然,避难于无形。西方的军事理论是外向型、进攻性的,更强调军事技术的发展。其次,缘于中国历史文化特有的“和合”思想。数千年的中国文
3、化没有侵略性,中国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和平的文化。中华民族历来热爱和平,“和为贵”。中国的儒家主张“以德服人”,反对“以力服人”,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提出“不敢为天下先”即后发制人的防御思想。“百世兵家之祖”孙子告诫明君良将“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他将“不战而屈人之兵”置于战略理论金字塔的最顶端。可以说,中国自古提倡“慎战”思想,一以贯之的防御性国防政策发端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基因,具有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时至今日,已成为中国处理与世界各国关系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第三,缘于对其他大国称霸必衰历史教训的借鉴。纵观世界古代史,一个文明的毁灭往往源于兵连祸
4、结、外战频繁。历史上,许多大国在崛起时期,都曾试着通过对外战争来改变原有格局,建立符合本国利益的新的国际秩序。历史表明,“大国力量增殖于地区性守成,消释于世界性扩张”,超越力量的扩张会造成国家的衰落。坚持侵略扩张型国防政策的国家,不但没有实现和延续其霸主地位,反而会元气大伤,遭受严重失败。正是应了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那句名言:“文明的死亡原因永远是自杀而不是谋杀。”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帝国失败的关键,在于它们只求一味扩张,不知战略守成,中国绝不会重蹈覆辙。正是基于这些历史教训,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在多次保家卫国、自卫反击作战中,中国都曾凭借战场优势深入对方腹地,但战争结束时,我们都主动回撤到中
5、国境内或边境控制线以内。中国从未打算通过战争解决与他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更没有侵略他国的意图,中国绝不会走所谓“国强必霸”之路。(摘编自新华文摘2018年第10期,王卫星中国为何采取防御性国防政策,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D)A杜甫诗句“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具体表现了中国军事的防御思想。B眷恋故土、安土重迁的普遍心态使对外侵略战争在古代中国不具备原始驱动力。C数千年的中国文化没有侵略性,发端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基因,即中国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和平的文化。D正是缘于对其他大国称霸必衰历史教训的借鉴,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
6、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都永远不称霸。解析:A项,主客倒置,中国军事的防御思想是“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战略文化的具体表现。B项,因果关系错误,“使”之后为“果”,“使”之前为“因”,第二段前半部分的文意应该是“两因一果” ,“两因”除了“安土重迁的普遍心态”以外,还有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C项,张冠李戴,中国自古提倡“慎战”思想,一以贯之的防御性国防政策发端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基因。D项,表述出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与本文主旨完全吻合。2下列对原文论证和结构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在论述中国军事防
7、御思想与中国农耕民族强烈的守土意识时,作者指出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的战略文化。B本文第三段以典型事例论证了中国的防御性战略军事思想既有历史的文化基因,又有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C文章按照“总分总”的思路行文,即先提出问题,接着具体分析问题,最后明确指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层次分明。D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的名言“文明的死亡原因永远是自杀而不是谋杀”可以用来佐证“大国力量增殖于地区性守成,消释于世界性扩张”。解析:C项,文章虽然是按照“总分总”思路展开论证的,但结尾只是总结强调了以防御思想为具体表现的中国战略文化,并未明确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3下列各项表述中,不能体现中国“和”文化的
8、一项是(3分)(D)A早在2 000多年前,中国的哲人就把“和而不同”视为“天下之达道”,把“天人合一”视为人与人、人与自然相处的最高境界,把“兼爱”“非攻”视为实现人际和谐与国际和平的根本途径。B历经千载的丝绸之路被世界公认为友好交流之路,给沿路各国带去了中国的友善和文明。C明代郑和舰队七下西洋,携带的国书宣示:“天之所覆,地之所载,一视同仁,不能众欺寡、强凌弱。”给所经国家及横跨亚非的海上航线带去了和平与繁荣。D几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秉持“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精神,开启了缔造中华文明的伟大实践。解析:D项,本句表述出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文王在上,于昭
9、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意思是“周文王禀受天命,昭示天下;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革新”。这是一种改革创新文化, 不是“和”文化。(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向中亚、中东和欧洲、东南亚和非洲输出自身的优势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管理模式,最后取得世界市场与国际合作优势,实现全方位的开放。“一带一路”吸引了很多战略伙伴的优势资源,为我国健康可持续化快速发展提供沃土。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
10、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沟通更为便捷,合作的方式也更加多元化,会带来更多的商机。劣势也相当明显,也会带来外来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的冲击,很容易造成本土文化的没落,原有的经济体系也将受到影响。“一带一路”强调的核心内容之一便是互相信任,尊重并包容文化差异,深入了解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多形式、多渠道谋求交流合作的机会。“一带一路”涵盖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有助于推动全球化的均衡可持续发展。(摘编自论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材料二:“一带一路”建设以其开放、多元、共赢的特质,日渐为世界所认同。123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已经与中方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朋友圈遍及全球。
11、中国与巴基斯坦成立中巴经济走廊联委会,缅甸成立实施“一带一路”指导委员会,瑞士政府在外交部设立“一带一路”咨询协调办公室“一带一路”建设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以及德国西门子、美国通用电气、日本通运等跨国公司,正以不同形式参与“一带一路”合作。国际人士普遍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真正具有包容性的全球合作项目,已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截至2018年底,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果落实率达96.4%。5年多来,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为当地创造24万多个就业岗位和20多亿美元税收。中欧班列开行1.4万列,到达欧洲15个国家49个城市;中
12、老铁路、中泰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等项目扎实推进,柬埔寨额勒赛水电站、巴西美丽山特高压项目等一批惠民工程落地生根;中国港口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主要港口建立航线联系共建“一带一路”的丰硕成果,让沿线国家发展潜力得到释放,人民生活便利了,工作好找了,笑脸也多了,获得感日益增加。(摘编自瞩目共建“一带一路”盛事)材料三:对于“一带一路”倡议,不少美国战略界人士都担心“一带一路”对美国全球影响力构成“一定威胁”。他们多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中国意欲借此将经济实力转化为地缘政治影响力,控制欧亚大陆,并在国际秩序方面“另起炉灶”。不过,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
13、美国智库和战略界人士对“一带一路”并非一味反对,而是心态更趋复杂。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张克斯等人呼吁,美国不应盲目夸大“一带一路”的地缘政治意涵,需要认真对待这一将深刻影响中国内外政策的重要倡议,应深化对“一带一路”相关进展的分析,寻求更坚实的信息基础和更明智的应对之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波森、对外关系委员会东南亚项目主任柯兰奇克称,美国国内有不少人对“一带一路”抱有“等着看它失败”的态度,但是“让中国失败”并不必然发生,也不必然对美国有利,美中在促进地区发展等方面并非“你输我赢”关系,不妨考虑“让中国成功”。曾供职于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南亚问题专家、进步中心高级研究员维耶拉
14、称,“一带一路”与美国提出的“新丝绸之路”计划有很多共同目标,两者如能实现“串联”,可更好完成相关重大项目。(摘编自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美国因素”)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为了赢得世界市场,扩大与他国间的合作,实现全面开放,发出了“一带一路”倡议。B在全球化可能冲击本土文化、影响本土原有经济体系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强调互相信任和了解,尊重并包容文化差异。C美国战略界人士张克斯反对盲目夸大“一带一路”的地缘政治意涵,同时也对“一带一路”抱有“等着看它失败”的态度。D“一带一路”提供了广阔的合作平台,吸引了许多大银行、跨国
15、公司广泛参与,成为真正具有包容性的全球合作项目。解析:C项,“张克斯同时也对一带一路抱有等着看它失败的态度”错误,原文是“美国国内有不少人对一带一路抱有等着看它失败的态度”。故选C。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全球化”可以加强国家之间联系、沟通、合作,带来商机,也会给本土的文化、原有经济体系带来不利影响。B“一带一路”成果丰硕,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彻底解决了沿线国家就业困难问题,为当地税收作出了巨大贡献。C开放、多元、共赢的“一带一路”,为中国赢得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认可,朋友圈遍及全球,日渐为世界所认同。D“让中国失败”和“让中国成功”是美国内部对“
16、一带一路”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体现了美国人对此的矛盾心态。解析:B项,“彻底解决了沿线国家就业困难问题”错误,原文“工作好找了”,并不意味着“彻底解决了沿线国家就业困难问题”。故选B。6根据上述三则材料,概述各方对“一带一路”的不同看法。(6分)答:中方:促进我国全方位开放,推动全球化均衡可持续发展。合作方:支持“一带一路”建设,让己方发展潜力得到释放。美方:先是担心威胁美国全球影响力,后来出现有助本国“新丝绸之路”等观点。(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谁能让我忘记侯德云说起来,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了。怎么忘得了呢?高考结束了,我闲在家里,苦苦地等待。
17、我在等待大学的录取通知,哪个大学无所谓,只要肯录取我,它就是中国最好的大学。我很焦急。比焦急更让人闹心的,是无聊。那可真叫无聊,连小说也读不下去。心里有事嘛。现在我才知道,无聊,其实是人生的一种痛。那个命根子一样的录取通知终于来了。我让自己的心情很尽兴地激动了一会儿,才慢慢打开那封金光闪闪的来信。信上没多少字,很严肃,公事公办的态度。我把信上的字,一个一个地数了一遍,又一个一个地数了一遍。周围没人,陪伴我的,是偶尔的几声鸟叫,几声蝉鸣,还有一株小白酒草,两株苍耳。我心里悬着的石头落地了。我踏实了,舒服了,不知道自己姓啥了。我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了。我将万丈光芒悬挂在刘家庄的上空了。我没有急着回
18、家。没有。我知道,我的父母也都在烟熏火燎地盼着这个好消息。我的想法是,反正他们已经盼了很久,再多盼一会儿也没关系。我走到村外,去看望那棵老槐树,我在老槐树下站了很久,默默地流泪。看见老槐树,我的泪水就止不住了。我听见了自己在老槐树下读书的声音,往日的声音。它们没有走远。它们有着露珠一样的鲜活和清亮。我不是看望老槐树。我是看望我自己,往日的自己。好消息传到家里,家里的气氛立刻就变了。爹放下饭碗,怔怔地看着他的儿子。那不是一般的看,是发了狠的,是用目光在拧。爹的目光把我的脸拧红了。爹自己的脸也红了,红烧肉一样闪着油光,他忘记了午睡的习惯,背着手,身子一挺一挺地出了家门。妈也放下了饭碗。她坐在坑沿上
19、,一会儿撩起衣襟擦擦眼,一会儿又撩起衣襟擦擦眼。她说我的沙眼病又犯了。爹把他的唾沫星子喷遍了刘家庄的每一个角落,然后又兴高采烈地接受着每一个角落里喷向他的唾沫星子。爹的得意忘形,让我觉得有点不自在。也不能全怪爹,刘家庄到地球上定居了上百年,什么时候长出过大学生?好在,两天以后,爹就清醒过来了。爹频频地到集市上卖西瓜。爹看西瓜的眼神很慈祥,很博爱,也很无耻。那是他儿子的路费、学费和生活费,不好好看看,行么?我跟着爹,到集市上去卖过一次西瓜,仅仅一次,我再也不想去了。那天很热,我的手指甲都冒汗了,集市上的人,却很少有来买西瓜的,好像吃了西瓜就会着凉似的,太可恨了。我脸上的沮丧像汗水一样欢快地流淌着
20、。爹看见了,他皱了皱眉头,弯下腰,从筐里挑出一只最小的西瓜,一拳砸开,递给我。我说:“爹,你也吃。”爹说:“我不吃。我吃这东西拉肚子。你吃你吃。叫你吃你就吃,哈。”西瓜有点生,不甜,有一股尿臊味,我吃得很潦草,匆匆忙忙就打发了。扔掉的瓜皮上带着厚薄不均的一层浅粉色的瓜瓤。爹狠狠地扎了我一眼,走过去,将瓜皮一块一块捡起来。他用手指头弹弹瓜皮上的沙土,又轮流把他们压到嘴巴上,像刨子一样刨那些残留的瓜瓤。我的眼圈红了。那些日子,妈换了一个人似的。她很少说话。她喜欢盯着鸡屁股看。不光看,还经常去抠。抠得一丝不苟。好像我要去的地方,不是大学,而是鸡屁股。爹说:“别理她,你妈跟鸡屁股有仇。”妈的确跟鸡屁股
21、有仇。那一天,她又去抠芦花鸡的屁股。按她的说法,这个挨千刀的货,屁股里夹了一只蛋,两天了,还没生下来。是锈住了么?妈很生气,她把自己的手指头变成了挖掘机,在芦花鸡的屁股上开工了。她成功地挖出了一泡黄水和几小片鸡蛋皮。我走出家门的那一天,可怜的芦花鸡死掉了。公共汽车开出很远了,我回过头。我没有看见爹妈,也没有看见刘家庄。我看见的,只是几块西瓜皮和一只死去的芦花鸡。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小说标题“谁能让我忘记”是一个问句,既强调了“我”不能忘记,也能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如“我”接到录取
22、通知书后“一个一个”“又一个一个”数字,真切地表现了“我”当时内心的激动与兴奋。C小说写“我”拿到录取通知书后,不直接回家而走到村外,回忆自己在老槐树下读书的情景,意在表现“我”对过去美好读书生活的留恋与不舍。D小说语言幽默诙谐,如“是用目光在拧”中的“拧”,“什么时候长出过大学生”中的“长”,“是锈住了么”中的“锈”等,就特别风趣。解析:C项,“小说写我拿到录取通知书后,不直接回家而走到村外,回忆自己在老槐树下读书的情景,意在表现我对过去美好读书生活的留恋与不舍”中的“意在表现我对过去美好读书生活的留恋与不舍”表述错误,从原文“我在老槐树下站了很久,默默地流泪。看见老槐树,我的泪水就止不住了
23、”“我听见了自己在老槐树下读书的声音,往日的声音”“我不是看望老槐树。我是看望我自己,往日的自己”这些信息可知,老槐树寄托着“我”的情感,看到老槐树就能看到“我”往日读书的辛苦和勤奋,汗水和努力,“我”能在今天拿到录取通知的不容易。所以C项错误。故选C。8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答:是一个望子成龙、爱子女的人,他“烟熏火燎地盼着”儿子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看到儿子热,让儿子吃西瓜;是一个吃苦耐劳、勤俭的人,他为了儿子上大学的路费、学费等“频频地到集市上卖西瓜”,自己舍不得吃西瓜,捡“我”吃剩的瓜皮啃;是一个有一点虚荣的人,得知儿子考上大学后,“忘记了午睡的习惯
24、,背着手,身子一挺一挺地出了家门”,在村庄各处“显摆”。9请结合小说内容从三个角度探究本文的主旨。(6分)答:通过“我”及父母得知“我”被录取的消息后的反应,表现普通家庭对升学深造、改变命运的渴望与极度喜悦。通过“卖西瓜”和“抠鸡屁股”等情节的描写,表现普通家庭供子女上大学的不易与艰辛。通过“我的眼圈红了”和“我”看不到刘家庄,看不到父母,只看到“几块西瓜皮和一只死去的芦花鸡”的叙述,表现子女对父母辛勤供养自己上大学的感激与感恩。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
25、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焉。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事易王。易王,帝兄,素骄,好勇。仲舒以礼谊匡正,王敬重焉。久之,王问仲舒曰:“粤王与大夫泄庸、种、蠡谋伐吴,遂灭之。孔子称殷有三仁,寡人亦以为粤有三仁。桓公决疑于管仲,寡人决疑于君。”仲舒对曰:“臣愚不足以奉大对。闻昔者鲁君问柳下惠:吾欲伐齐,何如?柳下惠曰:不可。归而有忧色,曰:吾闻伐国不问仁人,此言何为至于我哉!徒见问耳,且犹羞之,况设诈以伐吴乎?由此言之,粤本无一仁。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以仲尼之门,五尺之童羞
26、称五伯,为其先诈力而后仁谊也。苟为诈而已,故不足称于大君子之门也。五伯比于他诸侯为贤,其比三王,犹武夫之与美玉也。”王曰:“善。”仲舒为人廉直。是时方外攘四夷,公孙弘治春秋不如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仲舒以弘为从谀,弘嫉之。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于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获罪病免凡相两国,辄事骄王,正身以率下,数上疏谏争。教令国中,所居而治。及去位归居,终不问家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其对皆有明法。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抑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
27、,皆自仲舒发之。年老,以寿终于家。家徙茂陵,子及孙皆以学至大官。(节选自汉书董仲舒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A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于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获罪/病免/B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获罪/病免/C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于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获罪/病免/D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态/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于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
28、之/仲舒恐久/获罪病免/解析:“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于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获罪/病免/”,意思是“胶西王刘端也是汉武帝的哥哥,为人特别放纵,多次谋害朝廷派去的二千石级别的官员。公孙弘就跟汉武帝说:只有董仲舒可以担任胶西王的相。胶西王听说董仲舒是有名的儒家大师,对待他还比较尊重。董仲舒害怕时间长了会遭到不测之罪,就以年老有病为由辞职回家了”。“胶西王亦上兄也”是判断句,“也”表判断,之后断开,排除B、D;“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大儒”是董仲舒的身份,之间不断开,排除C、D。故选A。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29、项是(3分)(D)A博士,秦汉时掌管书籍典章、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指专通一经、教授生徒的官职。B对策,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回答,自汉朝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C五伯,即春秋五霸,说法之一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D茂材,即秀才,因避汉光武帝刘秀名讳而改称,明清乡试所中的秀才也沿用此称。解析:D项,“明清乡试所中的秀才也沿用此称”说法错误,茂材,又作茂才,是汉代的另一种察举常科,西汉时原作秀才,到东汉时因避光武帝刘秀的讳而改为茂才。茂者,美也。茂才者,有美才之人也,即优秀人才。明清两代称为生员。故选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
30、董仲舒广招门生,宣扬儒家经典。他在室内挂上帷幕,坐在帷幕的后面讲学;弟子们后入学的要由先入学的传授学业,甚至有的学生都没有见过他。B董仲舒得到重用,两度担任国相。他先辅助骄傲勇武的易王,后辅助凶残蛮横的胶西王;他审时度势、巧施计谋,将江都、胶西两国都治理得很好。C董仲舒廉洁正直,受到权臣嫉恨。他认为掌握大权、位至公卿的公孙弘奉承谄媚,公孙弘因此对董仲舒心生嫉恨,之后终于寻找时机对他进行了报复。D董仲舒居家著书,仍然关注国事。他辞官归家之后埋头修学著书,但只要朝廷派官员到他家征询他对重大问题的意见,他都会有根有据地进行解答。解析:B项,“得到重用,两度担任国相”错误,担任胶西相的时候,“公孙弘治
31、春秋不如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仲舒以弘为从谀,弘嫉之”“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是被人陷害,不是被重用。故选B。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5分)译文:仁人,就是端正他的义而不去谋取私利,阐明他的道而不去计较自己的功劳。(关键词:“正”,端正;“明”,阐明)(2)凡相两国,辄事骄王,正身以率下,数上疏谏争。(5分)译文:董仲舒共做过江都、胶西两国的相,都是辅佐骄横的诸侯王,他以身作则为下属做表率,多次上书直言规谏。(关键词:“凡”,共;“正”,使动用法,使端正;“数”,多次;“
32、谏争”,直言规劝)参考译文:董仲舒,是广川郡人。因研究春秋,孝景帝时曾拜为博士。他居家教书,(上门求学的人很多,不能一一亲授,)弟子之间便依学辈先后辗转相传,有的人甚至没见过他的面。董仲舒(足不出户),三年间不曾到屋旁的园圃观赏,他治学心志专一到了如此程度。他出入时的仪容举止,无一不合乎礼仪的矩度,学生们都师法、敬重他。汉武帝继承帝位以后,下令荐举贤良文学之士先后一百多位。董仲舒作为贤良回答皇帝的策问。策问结束后,汉武帝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侍奉辅佐易王。易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哥哥,平素非常骄横,喜欢勇武。董仲舒用礼义扶正易王,易王很敬重他。过了一段时间,易王问董仲舒说:“越王勾践和大夫泄庸、
33、文种、范蠡密谋攻打吴国,后来终于灭了吴国。孔子说殷纣王有三位仁人,我认为越王勾践也有三位仁人。齐桓公有疑难问题就向管仲请教,我有疑难就向您请教。”董仲舒回答说:“臣愚昧,不能回答您提出的问题。我听说春秋时鲁国国君问大臣柳下惠:我想攻打齐国,怎么样?柳下惠说:不行。他回家后面有忧虑之色,说:我听说攻打别的国家不去问有仁德的人,国君想攻打别国为什么问到我呢?柳下惠只不过被询问罢了,尚且还对此感到羞愧,更何况是设诡诈计策去攻打吴国呢?由此说来,越国根本就没有一位仁人。仁人,就是端正他的义而不去谋取私利,阐明他的道而不去计较自己的功劳,所以在孔子的门徒里,即使是未成年的儿童也羞于谈论五霸,因为五霸先推
34、崇欺诈武力而后注重仁义。越王君臣不过是施行不正当的诈术,所以不值得孔子的门徒谈论。五霸比其他的诸侯贤明,可是和三王相比,就好像似玉的石头和美玉相比一样啊。”易王说:“说得好。” 董仲舒为人廉洁正直。这一时期朝廷正用兵向外排除四方边境内外少数民族的侵扰。公孙弘研究春秋的水平不如董仲舒,可是公孙弘迎合世俗,掌握大权,位至公卿。董仲舒认为公孙弘顺从谄媚,公孙弘就嫉恨他。胶西王刘端也是汉武帝的哥哥,为人特别放纵,多次谋害朝廷派去的二千石级别的官员。公孙弘就跟汉武帝说:“只有董仲舒可以担任胶西王的相。”胶西王听说董仲舒是有名的儒家大师,对待他还比较尊重。董仲舒害怕时间长了会遭到不测之罪,就以年老有病为由
35、辞职回家了。董仲舒共做过江都、胶西两国的相,都是辅佐骄横的诸侯王,他以身作则为下属做表率,多次上书直言规谏,指定教令颁行国中,他所在的江都、胶西两国都治理得很好。到了去官归家后,他根本不过问家庭产业,只是埋头诵读,专心著书。董仲舒养病在家,朝廷如果讨论重大问题,就派使者和廷尉张汤到他家征询他的意见,董仲舒的解答都有根有据。从汉武帝初即位,魏其侯窦婴和武安侯田蚡先后做丞相,开始推崇儒学,到董仲舒对策,推尊宣扬孔子,罢黜百家。设立管理学校的官吏,州郡推荐茂才孝廉,都是从董仲舒开始的。董仲舒年纪大了,在家里寿终。后来他家迁往茂陵,他的儿子和孙子都凭学问做了大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3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竹阁苏轼海山兜率两茫然,古寺无人竹满轩。白鹤不留归后语,苍龙犹是种时孙。两丛恰似萧郎笔,十亩空怀渭上村。欲把新诗问遗像,病维摩诘更无言。【注】竹阁:在杭州广化寺柏堂后,唐代白居易知杭州时所建。海山:海中的仙山。兜率:即“兜率天”,佛教用语,指人死后所登的天界。传说唐会昌元年有海商遭风至蓬莱山,见一宫院名白乐天院,故白居易答李浙东诗有:“海山不是吾归处,归即应归兜率天。”“白鹤”二句:旧唐书白居易传:“乐天罢杭州刺史,得天竺石一,华亭鹤二以归。”苍龙:此指翠竹。萧郎:萧悦,善画竹,曾为白居易画十五竿竹,白居易作萧悦画竹歌,赞美萧悦笔下之竹的逼真。维摩诘:毗耶离
37、城中的大乘居士,与释迦牟尼同时,曾以称病为由向释迦牟尼派来问讯的含利弗、弥勒、文殊讲说大乘教义。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首联中“无人”二字,既是写眼前景,又是怀古,充满了物是人非的感慨。B颔联中以有竹(竹阁)衬无白鹤,抒发了“前不见古人”的“茫然”之感。C颈联对句以白居易退居之地渭上村代指白居易,“空怀”二字点明了全诗主旨。D苏轼诗题材广阔,多用比喻,并用得自然贴切,这首诗就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解析:D项,“这首诗就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分析错误,本诗运用比喻仅有一处,“两丛恰似萧郎笔”。故选D。 15诗中“欲把新诗问遗像,病维摩诘更无言”两句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6
38、分)答:苏轼以维摩诘代指白居易,既然见不到白居易其人,只好以自己的新诗叩问竹阁中的白居易遗像,但其遗像正像维摩诘,默然无语。抒发了苏轼对白居易的思慕之情和没有知音的孤独之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古讽今,用“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两句,借秦的灭亡告诫当朝统治者及后人,如果不以史为鉴,将会重蹈覆辙,致使悲剧重演。(2)“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的虞美人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3)杜甫登岳阳楼的颔联“吴楚东南坼
39、,乾坤日夜浮”,描写了洞庭湖浩瀚壮阔的景色,千古传诵。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华为公司对上古神话的钟爱,在已经_的商品中可见一斑:华为手机芯片,取名“麒麟”;其PC处理器芯片,取名“鲲鹏”;其人工智能芯片,取名“异腾”;华为的路由器芯片,取名“凌霄”神话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在这里体现得_。神话中寄托着上古时代的祖先们对于自然和宇宙的美好想象,_着他们的敬畏之心,对一个民族精神的影响绝对是巨大的。有些神话故事看似简单,却在我们的潜意识中留下了印记,在能动的文化创作中得以深刻体现。():许多中国人对希腊神话中的众神_,提起中国神话,却认为晦涩难懂,不愿了解和
40、深究。中国的神话根基深厚,许多神话的流传不仅需要薪火的传承,更需要静心阅读和领略。一味推崇西方神话,那么百年之后,如果我们的后人只知维纳斯而不知伏羲氏,那可能就是一个民族的不幸了。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B)A面世淋漓尽致蕴藏如雷贯耳 B面市淋漓尽致蕴含如数家珍C面市酣畅淋漓蕴藏如数家珍 D面世酣畅淋漓蕴含如雷贯耳解析:“面市”指(产品)开始供应市场;“面世”指作品、产品与世人见面。“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常指文章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蕴含”即包含在内;“蕴藏
41、”指蓄积深藏未露。“如数家珍”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如雷贯耳”指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C)A于是,一种奇怪的现象在当下出现了 B那么,现在的一种奇怪现象似乎出现了C然而,现在似乎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 D可是,似乎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出现于当下解析: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此处的句子应当为转折关系;根据下文“许多中国人”对中西方神话的不同态度,可以判断,上句的叙述重点应该是“现象”,冒号后面是说明“现象”的。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D)A流传的许多神话不仅需要薪火的传承,更需要静心阅读和品
42、味。B许多神话的流传不仅需要静心阅读和领略,也需要薪火的传承。C流传着许多神话不仅需要薪火的传承,也需要静心阅读和领略。D流传的许多神话不仅需要静心阅读和品味,更需要薪火的传承。解析:存在三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许多神话”前应当是“流传的”;二是搭配不当,根据句意,“神话”应与“阅读”“品味”搭配;三是逻辑不当,根据递进关系,应该先“阅读”再“传承”。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但若使用不当,_。以口服药为例,药物进入胃肠道后逐渐被血液吸收,随着时间的推移,_。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
43、数值时就开始发挥疗效。 然而,_,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答:也可能对身体产生损害血液中药物浓度会逐渐升高药物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21阅读下面一则消息,将其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个字(含标点符号)。(5分)日前,我国科学家发表了对液态金属研究的新成果。液态金属不同于常规环境下的固态金属,即使在室温下也能保持液态。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与清华大学联合小组研究发现,溶液环境中的液态金属液滴,在受到电场或化学物质的作用时,会产生类似于细胞吞噬外界颗粒的胞吞效应,能高效地将周围的颗粒吞入体内。这一发现也开辟了一条构筑高性能纳米金属流体材料的新途径。这种神奇的吞噬现象并不是液态金属唯
44、一的类生物学行为。研究小组还发现,当把金属液滴部分浸没于碱性溶液并部分暴露于空气中时,处于液态金属与空气交界面的溶液会出现规律性的振荡。研究人员将利用这一新发现开拓液态金属研究的新领域。答:我国科学家发现液态金属具有类生物学现象。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公元1057年春,苏轼在参加科举考试时写了一篇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考官们一致认为此文当评第一。苏轼在文中编造了一段尧和皋陶的对话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主考官问苏东坡这个典故的出处在哪里,苏轼说:“想当然吧,这是我杜撰的。”2019年,某大学教师因抄袭、重复发表多篇论文,违反学术规范,受到行政记过、取消研究生导
45、师资格、调离教学科研岗位等处分。作文辅导书作文秘诀中说,如果在考场上想不起典型事例和名人名言,可以大胆捏造,反正阅卷老师也没有时间去查资料一一核实。对于作文秘诀的观点,你怎么看?请给作文秘诀的王主编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理”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写作指导】材料解读:第一则材料中,苏轼在写科举考试策论时编造了一段尧和皋陶的对话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他的文章被考官们评为第一。他的策论能被评为第一,主要原因是其文观点新颖、说理充分,并非因为编造的这一段对话。第二则材料中某大学教师因抄袭、重复发表多篇
46、论文,违反学术规范,受到严厉处分,是说学术写作必须严格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不能捏造数据、夸大事实、抄袭他人成果。第三则材料中一本名为作文秘诀的教辅资料建议考生可以大胆捏造典型事例和名人名言,反正阅卷老师不可能一一去核实。这样教人获取高分的作文“秘诀”实在害人不浅,是教人公开撒谎,教人违反基本的道德,如果考生自己真有好的个人观点,何必要说是某某名人所说。读者意识:写作时要注意书信格式,要有读者意识。书信是给王主编的,对方比考生年长,因此要注意礼貌,要尊重对方,要平等交流、以理服人,不可咄咄逼人。【写作立意】(1)不同意作文秘诀的观点,在考场上不可以捏造典型事例和名人名言。理由如下:要分清公共
47、说理性写作和文学写作的界限,文学写作可以虚构而公共说理性写作不可虚构。写文章或论辩时,引用的典型事例和名人名言一定要真实,有据可查,否则没有说服力,经不起别人的反驳。写作公共说理性文章要实事求是,严谨科学,不可虚构、捏造事实、数据和名人言论,这关系到学术规范和做人的品格。在考场写作中可不可以杜撰事例、数据和名人名言?这是投机取巧的行为,不可取。良好的学术规范,要从小养成,要从严要求。(2)辩证地看待,部分同意作文秘诀的观点,在考场上可以大胆“捏造”名人名言。写作中如果要引用他人的原话,必须一字不差,并且要注意其上下语境,不能断章取义。忘记某句话是哪位名人所说,完全可以凭自己的理解,大胆写出自己
48、个人的独特见解,不必再写是某某名人所说。例文:诚信无价敬爱的王主编:您好!近日,我在阅读贵出版社出版的作文秘诀,觉得这本书在指导学生写作方面有很多可取之处,感谢您的辛勤付出。不过,书中说:如果在考场上想不起典型事例和名人名言,可以大胆捏造,反正阅卷老师也没有时间去查资料一一核实。我觉得这一观点是不足取的,毕竟捏造事实是弄虚作假。我的语文老师常说的一句话是“作文如同做人”,既然如此,作文也该如做人一样,岂可失真悖实?生活中的我们要信守诚信,写作也不应该违背这一原则准绳,须知诚信无价呀。诚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每个时代的人们都很看重诚信。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随之也衍生了不良现状,那就是追名逐利、趋
49、之若鹜、物欲横流的价值观念,很多人为了金钱名誉可谓是穷尽伎俩不择手段,所以诚信在这个时代也就成了最宝贵的精神品质之一。古有“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说法,今有海尔为了公司未来砸毁劣质产品的行动,又有代买彩票中了大奖却不索求一分钱勇于归主的诚信商家。对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解读:诚信的人不一定都获得成功,但成功者的优秀品质中,诚信绝对是不可或缺的。一个人做事不讲诚信,或许会让自己得一时之利,但也只能是一时,决不可能预示一世,试问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愿意冒着危险与不诚实守信的人合作?即使有,也不过是臭味相投、沆瀣一气、相互利用、谋求私欲罢了。当那些许诺为人民服务的“公仆”肆意侵吞纳税人的钱财时,
50、他们有几个最后得到了好的下场?当那些不法商贩鱼目混珠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时,他们最后哪一个不是以破产甚至锒铛入狱告终?诚实守信做人,或许不能让我们像那些不诚信的人一样一夜暴富,但放长眼光、细水长流,人生终会有所大成,最起码可保一生平安、踏实,半夜不被噩梦骚扰、吓醒。所以,我们该信守好人当有好报的理念,并相信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那些因不诚信而损害别人利益的人最终也是会受到法律的严惩的。名利诚可贵,诚信价更高。不诚实守信的人也是目光短浅的人,他们仅看到了一时之利,却未看到一世之弊害。当学生考试作弊或者写作文捏造事实成功时,或许会赢得这一次成绩的优秀,但等到“那”一次、“下”一回呢?常在河边走,岂能不湿鞋
51、?咱们身边那些靠歪门邪道图一时快乐的人哪个不是猥琐一生、落魄度日。不诚信获利的心常抱着幻想自我麻醉而致抛弃了奋斗的精神!敬爱的王主编,我觉得,咱们的作文秘诀应该传递给同学们这样的秘诀:不奋斗枉少年,不诚信无长远!当有人用欺骗的手段获取了大量的钱财时,应该想到骗来的钱财终不是自己的,一旦被追回,不仅竹篮打水一场空,还可能会面临法律严惩或良心难安、自我谴责的结局、命运!所以,诚实守信是一个人成功的一种依靠、保障,它是我们手中一笔无形的资本、财富,它胜过一切花言巧语蛊惑招术,它胜过一切身份地位背景后台,因为诚实守信的人不会欺骗别人,而是精诚团结互利互惠合作双赢。所以,我希望贵刊能够通过言行合一的作文指导,教我们谨记:诚信待人,诚实做事,一生平安,终有所获。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认知,或许浅薄但出于真诚,若有不当之处,请王主编批评指正!顺祝王主编秋安!某地某校某班级某人2019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