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 中外古代文明的演进 第1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形成和发展——先秦、秦汉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03409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 中外古代文明的演进 第1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形成和发展——先秦、秦汉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6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 中外古代文明的演进 第1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形成和发展——先秦、秦汉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6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 中外古代文明的演进 第1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形成和发展——先秦、秦汉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6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 中外古代文明的演进 第1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形成和发展——先秦、秦汉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6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 中外古代文明的演进 第1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形成和发展——先秦、秦汉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6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 中外古代文明的演进 第1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形成和发展——先秦、秦汉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6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 中外古代文明的演进 第1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形成和发展——先秦、秦汉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讲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形成和发展先秦、秦汉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课时冲关练(一)(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5江苏扬州期末)“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材料所述文化传统,其根源可以远溯到()A夏商周时期开创的宗法制度B周朝开启的“家天下”时代C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的形成D汉朝儒家倡导的“纲常名教”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

2、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等可知,题干体现重视血缘关系,强调远近亲疏等特点,这与宗法观念有关,故A项正确;“家天下”时代开启于夏朝,故B项错误;“小农经济的形成”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儒家倡导的“纲常名教”是宋明时期的理学,故D项错误。答案A2(2015江苏南京、盐城二模)张荫麟的中国史纲叙述:“郑始祖为周厉王少子友,宣王时始封。幽王之乱,郑友寄家于郐及东虢,因而夺占其地,别建新国。”对此材料分析错误的是()A受封的郑国国君是周王室的子弟B郑国是拱卫王室的主要诸侯国C郑国的版图在春秋时期发生变化D幽王时期分封制开始遭到破坏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郑国国君为周厉王少子,其为周王室子弟,故A项正确

3、,不符合题意;同姓王族建立的诸侯国是拱卫王室的主体,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由材料内容可知,郑国在周幽王之乱,即西周结束时期,其版图发生变化,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周幽王为西周时期的君主,分封制的破坏是在东周时期,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3(2015江苏南通调研)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这一论述说明西周时期()A宗法制度开始遭到破坏B分封制度以宗法关系为基础C分封制度凸显中央集权D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解析依据材料内容可知,西周有“立子立嫡之制”,即宗法制度,没有涉及遭到破坏,故A项错误;材料中“由是而有”表明

4、前“制”即宗法制度与后“制”即分封制的因果关系,故B项正确;西周没有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概念错误,故C项错误;“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从秦朝开始,故D项错误。答案B4(2015江苏宝应调研)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特别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名政府高官应是()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解析据材料“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可知该官员执掌监察机构。丞相掌握行政权,故A项错误;御史大夫行使监察百官之职,故B项正确;太尉掌握军权,故C项错误;郡守为地方行政长官,故D项错误。答案B5(2015江苏南京三模)有学者

5、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是()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解析“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古代王朝都实行人治,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是中国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故C项正确;西周时代并不是君主专制,秦代也不是君民共治,故D项错误。答案C6(2015江苏苏州期末)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一曰

6、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该选官制()A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无法继续B明确了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C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D使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解析题干材料强调才学、道德、品行等,这符合察举制。察举制实行于西汉,“世家大族的没落”始于魏晋之后,故A项错误;题干提出了选官标准,明确了士大夫做官途径,故B项正确;察举制实行于两汉时期,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后来隋唐科举制兴起,才为历朝沿用,故C项错误;察举制实行官府征召和地方推荐结合的方式,科举制才使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

7、系,故D项错误。答案B7(2015江苏扬州期末)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A原始农业 B个体农耕 C千耦其耘 D自然经济解析原始农业属于生产部门,与方框中所要填写的农业经营方式不一致,故A项错误;男耕女织即个体农耕是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推广后才出现的,故B项错误;早期农业生产出现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工具简陋,不得不集体劳作,“千耦其耘”体现了奴隶集体耕种的方式,故C项正确;自然经济是小农经济的特点之一,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8(2015江苏苏北四市一模)后汉书载:“建武初(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

8、。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A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B开始注重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C自然资源的贫乏导致生活贫困D农民意识的落后导致生活贫困解析材料大意为“朝廷任命任延出任九真太守。九真郡的民俗以打猎为业,不知道用牛耕种,百姓向交阯郡人买粮食,往往搞得很困顿。任延就命当地人铸造耕田农具,教他们开垦荒地。当地的田地一年一年地开拓,百姓们富足了。”材料说明任延到任后当地开始注重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因此选B。曲辕犁出现于隋唐时期,排除A;C在材料中无从体现;D不是题干的主要意思。答案B9(2015江苏无锡期中)历史学者王家范曾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

9、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A田庄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解析根据材料“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和“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可知应为官营手工业,故D项正确。答案D10(2015江苏宝应调研)和谐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诸家思想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A道家、法家 B法家、墨家C儒家、法家 D道家、儒家解析道家的思想

10、主张是“道法自然”,这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是通过儒家的仁、礼实现的,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答案D11(2015江苏泰州一模)“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材料体现的是()A先秦儒学 B汉代儒学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解析材料“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说明以德治国而少刑罚,这体现了以德为主,并且糅合了法家思想,这正好符合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故答案为B。答案B12(2015江苏南京摸底)西晋傅咸说:“夫其何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贞。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此新。”与此相关的发明是()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解

11、析根据材料“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贞。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可知答案为造纸术,故A项正确;印刷术开始于隋朝,故B项错误;C、D项与材料描述不符,排除。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2015江苏苏北四市一模)中国传统社会始终面临着中央与地方关系调处的难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

12、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如(郡)主簿于属吏中最为亲近,犹今之秘书长,功曹总领众曹,群吏进退赏罚皆由之故其权极重。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略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影响?(8分)(2)据材料二,指出汉代地方官员任用的特点。这反映出中央与地方关系如何?(8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地方权力的变化趋势。(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

13、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概括;第二小问,结合郡县制的作用回答。第(3)问,根据所学知识直接回答。答案(1)意图: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影响:形成了二元体制。(2)特点: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命,不用本地人;属吏为本地人。关系: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或答地方仍有较大权力)。(3)趋势:地方自主性(地方权力)削弱,权力集中于中央。14(2015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三模)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猎之乐,拟於人君

14、。(鲁)曹邴氏以铁冶起,富至巨万。邹、鲁以其故多去文学而趋利者,以曹邴氏也。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先帝(汉武帝)哀边人之久患,苦为虏所系获也,故修障塞,饬烽燧,屯戍以备之。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以佐助边费。桓宽盐铁论本议材料三现在汉武帝再不让商人们擅自经营了,把其所有权收回,让政府派官吏去自己烧盐,自己冶铁,其利息收入则全部归给政府,于是盐铁就变成国营与官卖。这个制度,很像近代西方德国人所首先创始的所谓国家社会主义的政策。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四元帝即位,天下大水,关东郡十一尤甚。二年,齐地饥,谷石三百余,民多饿死,琅邪郡人相食。在位诸儒多言盐、铁官及北假田

15、官、常平仓可罢,毋与民争利。上从其议,皆罢之。班固汉书食货志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汉初年的盐铁政策及其主要影响。(6分)(2)材料二中西汉政府的盐铁政策有了怎样的变化?指出其变化原因。(6分)(3)概括材料三中汉武帝时期“国家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4分)(4)据材料四,指出汉元帝罢黜盐官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调整经济政策的立足点是什么?(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和“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鲁)曹邴氏以铁冶起,富至巨万”概括;第二小问,从材料一“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鲁)曹邴氏以铁冶起,富至巨万”和“邹、鲁以其故多去文学而

16、趋利者”总结。第(2)问,第一小问,从“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概括;第二小问,从材料二“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以佐助边费”概括。第(3)问,从材料三“汉武帝再不让商人们擅自经营了,把其所有权收回,让政府派官吏去自己烧盐,自己冶铁,其利息收入则全部归给政府,于是盐铁就变成国营与官卖”归纳。第(4)问,第一小问,从材料四“元帝即位,天下大水,关东郡十一尤甚。二年,齐地饥,谷石三百余,民多饿死,琅邪郡人相食”和“在位诸儒多言盐、铁官及北假田官、常平仓可罢,毋与民争利”总结;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和材料四调整经济政策的原因总结。答案(1)政策:放松政府控制,允许民间生产经营。影响:造就一些巨商大贾;形成弃文从商的社会风气。(2)变化:盐铁官营。原因:边患严重;佐助边费。(3)特征:资源国有;政府经营。(4)原因:自然灾害,避免与民争利。立足点:国计民生(或从国情出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