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州区2012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二)理科综合试卷2012年5月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4页。第卷1页至5页,第卷6页至14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附带答题卡3页。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Na23 Mg24 Al27 Cu64第卷 (选择题 每题6分 共120分)注意事项:1. 答第卷前,考生请将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涂黑。2. 答第卷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的答案标号涂黑,以盖住框内字母为准,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请在下
2、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唯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一、选择题: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减少脂肪的摄入,应该少吃肉制品,植物制品则可随意吃B保鲜膜、一次性食品袋的主要成分都是聚氯乙烯C蛋白质、淀粉和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D鸡蛋白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析出了沉淀,这种变化不是蛋白质的变性7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SiO2 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B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C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 CO2反应产物也相同D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8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A装置可测定
3、化学反应速率 B装置可用于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C装置量取8.5 mL的稀硫酸 D装置可制备氢氧化亚铁并观察其颜色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 L己烷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1NAB原子结构示意图: 表示12C,也可以表示13CC0.1 mol/L Na2S溶液中:c(OH)= c(H+)+ c(HS)+ c(H2S)D由离子方程式 + XO + 6H+ = 3X2 + 3H2O可判断X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5价10下列关于电化学的实验事实正确的是出 现 环 境实 验 事 实A弱酸性环境下钢铁腐蚀负极处产生H2,正极处吸收O2B电解CuCl2溶液电子经过负极阴极阳极正极C以稀H2SO4为电
4、解质的CuZn原电池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产生H2D将钢闸门与外加电源负极相连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法,可防止钢闸门腐蚀11关于下列各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丁A甲表示2 mol H2(g)所具有的能量一定比2 mol气态水所具有的能量多483.6 kJB乙表示恒温恒容条件下发生的可逆反应2NO2(g)N2O4(g)中,各物质的浓度与其消耗速率之间的关系,其中交点A对应的状态为化学平衡状态C丙表示A、B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将t1时的A、B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B AD丁表示向一定量的Mg2+、NH、Al3+混合溶液中加入Na2O2的量与生成沉淀和气体的量的关系,则
5、此溶液中n(Mg2+)、n(NH)、n(Al3+)的比为12212根据右表提供的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化学式电离常数HFKi=3.510-4H2CO3Ki1=4.410-7Ki2=4.710-11HClOKi=3.210-8A同温同浓度下,溶液的pH:NaFNaClONa2CO3B结合H+ 的能力:ClOHCO3FC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少量二氧化碳的离子方程式:ClO + CO2 + H2O = HCO + HClOD碳酸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氟酸的离子方程式:CO + 2HF = 2F + H2O + CO2第卷 (非选择题 包括11道题,共180分)注意事项:1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
6、卡相应位置上,写在试卷上不得分。2答卷前,请将答题卡中的个人信息按要求填写清楚。二、非选择题:25(15分)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之和为7。B的化合物种类繁多,数目庞大。A与D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和21的化合物。(1)人类六大营养素中,只由A、B、D三种元素组成的有 (填其中一种营养素的名称);只由A、B、D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 ;由A、B、C三种元素按原子数目比511组成分子E,请写出E的电子式_。(2)由A、C两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常见气态化合物,其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工业上合成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只由A、C、
7、D组成的盐,发生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甲、乙两种化合物都只由A、B、C、D四种元素组成,它们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烧碱溶液反应。其中,甲为无机酸式盐,甲与稀烧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乙为天然蛋白质水解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产物,其结构简式为 。26.(14分)削过皮的苹果过一段时间后颜色就会由白色变为褐色,食品科学上称为“褐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有关资料,发现不同文献解释不同。I、化学教学:苹果中Fe2+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Fe3+而变色。II、中学化学教学参考:苹果中的酚类物质在苹果中的氧化酶催化下被空气中的O2氧化而生成有色物质。已知酚类物质遇FeCl3溶液常发生显色反应而呈
8、现一定颜色。如苯酚显紫色,对苯二酚显绿色,甲基苯酚显蓝色。(1)为探究苹果“褐变”是否为I的原因,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刚削皮的苹果立刻滴上23滴A溶液,继而再滴上几滴氯水。在“褐变”后的苹果上滴上23滴A溶液。回答下列问题:A溶液是 溶液(填化学式)。若I的解释正确,写出中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 ;上述的实验现象应为: ;。经实验,均无明显现象,说明观点I的解释是错误的。(2)为探究苹果“褐变”是否为II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又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帮他们在表中完善实验、探究目的和结论。序号实 验 步 骤现 象探究目的和结论将刚削皮的苹果立刻放入隔绝空气的环境中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明显变化探究目
9、的: 。结论: 。将刚削皮的苹果立刻放入9095的水中2 min,再放在空气中。再将另一块刚削皮的苹果立刻放入稀盐酸中浸泡2 min后取出洗净,再放在空气中。将盐酸改为酒精、醋酸铅溶液进行相同实验。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均无明显变化探究目的: 。结论: 。在刚削皮的苹果上滴加FeCl3溶液。苹果由白色变为绿色探究目的:探究苹果中是否含有酚类物质。结论:苹果中含有酚类物质。27(14分)据报道,在一定条件下,由CO2和H2合成乙醇已成为现实,该合成对解决能源问题具有重大意义。(1)CO2和H2合成乙醇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 K= ;如果只是压强增大,则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10、 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从上图可知,该平衡正向的H 0(填“”、“”或“=”)。(2)对于该化学平衡,为了提高H2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A加压 B升温 C加催化剂 D增加CO2的浓度(3)已知25oC、101 kPa条件下,1 g乙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释放出a kJ热量,请写出该条件下乙醇燃烧热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4)现有甲装置为原电池(a电极通氧气,b电极通乙醇),乙装置为电解池:甲 乙则: b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 若甲中有0.01mol CH3CH2OH参加反应,则乙装置中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共为 L 。28(15分)DAP-A树脂(
11、下列路线图中的、聚合物)是一种优良的热固性树脂,被用作高级UV油墨的一种成分。用UV油墨印刷的优点是:印刷时油墨极快干燥,对环境及人员无损害,性价比较高。因此,适于大规模生产食品、酒类、洗涤剂等包装纸盒。以下是以石油化工产品为原料,合成该材料的路线:500600ACNaOH溶液DCl2浓H2SO4KMnO4EBF一定条件聚合物聚合物(分子式: C8H10)CH3KMnO4已知:COOH、RCH2CH= CH2 + Cl2500600RCH CH= CH2 + HClCl、聚合物的结构简式:COOCH2COOCH2CH = CH2CH CH2 n、试回答下列问题:(1)A的名称是 。(2)在 的
12、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3)B的结构简式是 ,B苯环上的二氯代物的结构简式为: 。(4)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工业上可由C经过两步反应制得甘油(丙三醇),写出第一步的反应类型及第二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聚合物和聚合物相比,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B它们含碳的质量分数相同C聚合物中可能几乎不含碳碳双键D不能发生水解反应高三理综二模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I卷 (单项选择题,每题6分)题号6789101112答案DABBCDCII卷 非选择题 (共58分)25(15分)(1) 糖类(或:油脂) (2分) ; HCHO(或:甲醛) (2分) ; (2分) ;
13、(2) 三角锥型 (2分) ; N2 + 3H2 2NH3 (2分); (3) NH + H2 O NH3H2O + H (2分); (4) NH + HCO + 2OH = NH3H2O + H2O + CO (2分); H2N CH2 C OH (1分) 。26.(14分)(1) KSCN(1分);2Fe2+Cl22Fe3+2Cl ; Fe3+3SCN Fe(SCN)3(各1分);滴加A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再滴加几滴氯水,变红色(2分);变红色 (1分);(2) 探究目的:探究空气中的O2对苹果“褐变”的影响。(2分)结论:“褐变”是苹果中的某些物质与空气中的O2发生反应,生成有色物质。(
14、或:没有空气中O2的参与,苹果不发生“褐变”。) (2分)探究目的:探究氧化酶对苹果“褐变”的影响。(2分)结论:经加热或稀盐酸浸泡,酶变性而失去催化能力,没有氧化酶的催化,苹果不发生“褐变”。(或:苹果发生“褐变”,必须在氧化酶的催化下才能发生。) (2分)27. (14分)(1) ; 不变 ; ; (各2分)(2)A、D ;(2分)(3)C2H5OH(l)3O2(g)2CO2(g)3H2O(l) H46a kJ/mol ;(2分)(4)C2H5OH12e16OH2CO11H2O ; (2分) 0.672 。(2分)28. (15分)(1) 丙烯 ;(1分)(2) ;(2分)(少答一个扣1分)CH3CH3CH3CH3ClClCH3CH3ClClCH3CH3ClClCH3CH3ClCl(3) ; , , , ; (各1分)(4) ;(2分)(5) 加成反应;(1分) ; (2分)(6) B、C 。(各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