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新高考政治选择性B方案一轮复习学案: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七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01835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新高考政治选择性B方案一轮复习学案: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七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1新高考政治选择性B方案一轮复习学案: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七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21新高考政治选择性B方案一轮复习学案: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七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21新高考政治选择性B方案一轮复习学案: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七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21新高考政治选择性B方案一轮复习学案: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七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2021新高考政治选择性B方案一轮复习学案: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七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2021新高考政治选择性B方案一轮复习学案: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七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2021新高考政治选择性B方案一轮复习学案: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七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2021新高考政治选择性B方案一轮复习学案: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七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2021新高考政治选择性B方案一轮复习学案: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七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2021新高考政治选择性B方案一轮复习学案: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七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2021新高考政治选择性B方案一轮复习学案: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七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2021新高考政治选择性B方案一轮复习学案: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七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2021新高考政治选择性B方案一轮复习学案: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七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2021新高考政治选择性B方案一轮复习学案: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七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2021新高考政治选择性B方案一轮复习学案: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七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2021新高考政治选择性B方案一轮复习学案: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七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2021新高考政治选择性B方案一轮复习学案: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七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2021新高考政治选择性B方案一轮复习学案: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七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2021新高考政治选择性B方案一轮复习学案: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七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2021新高考政治选择性B方案一轮复习学案: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七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5页
2021新高考政治选择性B方案一轮复习学案: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七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5页
2021新高考政治选择性B方案一轮复习学案: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七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5页
2021新高考政治选择性B方案一轮复习学案: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七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5页
2021新高考政治选择性B方案一轮复习学案: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七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必修3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七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考点考情1灿烂的中华文化(三年2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三年1考)伟大民族精神的内容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考向分析1从内容上看,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伟大民族精神的内容、民族精神的时代性和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是高考的重点,尤其是博大精深的表现如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等知识点考查较多。2从形式上看,往年高考中,既有大量的选择题,也有一定比例的非选择题。选择题以古诗文、文化中的“中国元素”、各地城市精神或实现中国

2、梦需要中国精神以及热点材料为考查背景,非选择题往往以文化热点材料为考查背景。考点一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古代辉煌的历程历史时期文化思想影响作用殷周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春秋战国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秦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汉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儒家思想正式形成隋唐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宋元明延续隋唐文化的辉煌,在史学、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成就巨大,并产生了宋明理学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其中宋明理学对后期封建社会发展影响较大明清西方近代思想文化传入中国传统

3、文化面临冲击2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史书典籍作用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意义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特点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1)不能把文字等同于汉字: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文字指人类所有的文明,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二者是包含关系。(2)不能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的延续”:认为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有其合理性。但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这种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3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1)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文字与史学典籍。()剖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汉字与史书典籍。2汉字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剖析:文

5、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3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剖析: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4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甲骨文正式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剖析: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易混点一:混淆汉字和民族节日的相关知识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矫正训练1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下图描述了汉字“马”的演变过程,从中可以看出()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B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C汉字是人类文化的基本载体D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答案A解析图中

6、汉字“马”的6000多年的演变过程,既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也说明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不断创新,A正确;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B错误;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C错误;D不符合题意,排除。易混点二:混淆文字与汉字的相关知识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矫正训练2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有大量关于农作物的字,如禾、黍、粟、米等,其中的“禾”字,像一株有根有叶、谷穗下垂的植物。“禾”是谷类植物的总称,但在秦汉以前,“禾”多指粟,即今天的小米;后世则多称稻为“禾”。在汉字中,凡以“禾”为义符的字,大都与农作物或农业活动有关,如秉、秋、秀、种、租等。这说明()汉字

7、作为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应该得到传承汉字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汉字作为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的骄傲A B C D答案C解析说法错误,文字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说法错误,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但不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是对汉字的正确理解。命题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1(2019江苏高考)“犁”的古文字如图,反映了农民驱使耕牛耕种的画面,其中有默默付出的耕牛,有对丰收的期望,有犁地的工具。透过这个小小的汉字,我们仿佛可以看见先民们在田地里艰辛劳作的身影。由此可见()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百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文化内涵丰富

8、,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中华文化兼收并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A B C D答案C解析“犁”的古文字反映了农民驱使耕牛耕种的画面,体现了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默默付出的耕牛、先民们在田地里艰辛劳作的身影体现了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世界文化;中华文化的兼收并蓄表现在中华民族吸收外国优秀文化成果来促进自身文化的发展,材料也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2(2017江苏高考)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

9、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103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医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因扁鹊提出的“四诊法”而奠定了基础,后又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向世界各地传播并获得广泛认可,这既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也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A正确;中华文化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B错误;材

10、料没有涉及文化多样性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作用,C排除;中医药只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并不是集中体现,D错误。故答案选A。3(2018江苏高考)德国有个千年小镇,自1928年起每年2月都会举办“中国人狂欢节”,挂灯笼、贴福字,到处洋溢着中国气息。当地人讲,他们与中国很早以前就有通商交往,由于迷上了中华文化,便渐渐以“中国人”自居。不过,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显示,不少海外受访者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更多的还局限于中餐、中医药和武术等,中华文化要在世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依然任重道远。结合材料,回答问题: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遥远的异国小镇一直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答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11、、博大精深,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华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传播;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具有持久性。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文化传播的途径等知识,属于原因类试题。分析时要结合材料,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华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传统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具有持久性等方面分析。考点二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特性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

12、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贡献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理解二者的关系可以联系世界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以及哲学中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13、 知识拓展正确理解中华文化、民族文化、区域文化、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从大的视野看,中华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一部分从小的视野看,中华文化又可分为若干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从世界角度看,中华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种从内部看,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构成。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民族文化的个性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并不完全重合,区域文化包括民族文化,民族性是区域文化研究中经常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中华文化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相对于现代文化而言,中华文化是相对于外来文化而言的,中华文化既包含传统文化,也包含现代文化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内涵能

14、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侧重点强调不同文化在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常见标志词广泛吸纳、博采众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交流借鉴等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关系(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不仅指中华文化能和外来文化和睦相处,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积极成分,也指中华各民族文化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彼此吸收、借鉴各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2)包容性不是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更不是全盘吸收其他民族的文

15、化,而是说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4中华文化的力量(1)表现对外始终显示了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对内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2)如何增强中华文化的力量方向保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传承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文化交流

16、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文化创新立足于社会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1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体现。()剖析: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体现。2中华文化是中华各地域民族文化的总和。()剖析:中华文化是由中华各地域文化和中华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不能认为是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3中华文化中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而日趋同一。()剖析: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

17、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在于汉字和史书典籍。()剖析: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5文化的包容性是指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剖析:文化的包容性是指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既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又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6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增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剖析: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易混点一:混

18、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两个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区别角度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纵向)的角度来说的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丰富、厚重(横向)的角度来说的侧重点侧重从动态上,即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侧重从静态上,即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见证或表现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我国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 矫正训练1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一直繁荣发展、绵延不断,甚至连佛教礼仪、服装等细枝末节的元素都保留得非常完整。这说明()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独树一帜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中华文化异彩纷呈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强调了中

19、国的佛教文化一直繁荣发展,绵延不断,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A当选。B、C、D与题意不符。易混点二:错误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包容其他民族文化,扬弃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同时必须坚持文化发展的独立性而不是全盘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矫正训练2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几百年来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这表明()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澳门文化全盘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A B C D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在澳门,多种文化求同存异,表明澳门

20、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符合题意;错误,没有辩证看待外来文化;地理环境能够对文化产生影响而非决定,错误,且与材料无关。命题点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1(2019北京高考)一碗妈妈做的炸酱面,是挥之不去的儿时记忆;一碗豆花,融溢着对外婆的深深思念;一碗羊肉泡馍,沉淀着浓浓的乡愁食物温暖了胃,也温暖了心;味蕾会恋上食物,心会记起那个人。这说明()A食物所承载的文化是不断发展的B情感与思念是饮食文化发展的源泉C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相互交流,不断融合D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食物承载着家的温暖和故乡情怀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家乡的饮食中沉淀着浓浓的乡愁,心中的那份食物承载着家的温暖和对故

21、乡的眷恋,D正确。“文化是不断发展的”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排除。社会实践是饮食文化发展的源泉,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相互交流,不断融合,C排除。2(2016天津高考)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称道的苏州园林,“虽为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 B C D答案A解析我国园林艺术的巨大成就印证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苏州园林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表明园林

22、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故符合题意,应选A。文化的传承不仅仅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故观点错误。3(2015海南高考)近年来,海南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批本土题材的剧目,如琼剧海瑞、人偶剧鹿回头、歌舞诗达达瑟、舞剧黄道婆等。这些剧目在全国各地演出,展示了海南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深受观众喜爱,引起了一股海南文化热,演出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剧目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魅力剧目创作坚持市场至上的导向剧目创作坚持现实主义风格对本土历史文化的创造性发掘与转化A B C D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展示了海南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说明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体现了剧目的鲜

23、明的民族性特征,也吸引了观众的目光,深受观众喜爱,符合题意,入选;海南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批本土题材的剧目说明这些文艺工作者依托本地的文化资源,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创作和发展了独具特色的剧目,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喜爱,符合题意,入选;文化产品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表述错误,排除;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故答案选B。命题点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4(2014天津高考)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

24、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A B C D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文化发展的途径等知识。外来的佛教与中国的本土文化相互融合,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点,当选;“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表明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当选;不同文化的融合并没有使文化差异性消失,排除;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排除。故选C。考点三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1

25、)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2)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3)伟大的民族精神,形成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熔炼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赴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因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26、系的重要要求。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的结晶。弘扬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基本内涵释义表现伟大创造精神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辛勤劳动、发明创造产生了伟大思想巨匠;发

27、明了伟大科技成果;创造了伟大文艺作品;传承了伟大史诗;建设了伟大工程伟大奋斗精神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革故鼎新、自强不息开发建设了大好河山;开拓了辽阔的海疆;治理了大江大河;开垦了广袤粮田;战胜自然灾害;建设了城镇乡村;发展了各产业伟大团结精神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书写了共同保卫祖国、抵御外侮的壮丽史诗伟大梦想精神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并为之奋斗,成就巨大(1)不能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等同于其全

28、部内涵。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除了这五个基本内涵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舍生忘死的牺牲精神、敬老尊贤的伦理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及天人合一的合作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2)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因此民族精神没有精华与糟粕之分;不能认为中华民族精神是最宝贵的,任何民族的民族精神都是世界上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民族精神的作用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夸大其作用,二是忽视其作用。3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地位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都与爱国主义息息相关。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作用、意义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

29、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特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本质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新时期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1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剖析: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2中华文化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之魂。()剖析: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之魂。3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之“魂”。()剖析: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而不是中华文化之“魂”。4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

30、的精神纽带。()剖析: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5女排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剖析: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女排精神是其具体表现。易混点一:错误认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集中反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根魂矫正训练1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

31、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A B C D答案B解析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集中反映并非中华餐饮文化,错误;错在“丰富和扩展”了内涵,既没有体现,也不符合实际。易混点二:错误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矫正训练2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

32、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A B C D答案D解析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错误;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错误;“中国元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独特性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之一,正确。命题点1中华民族精神1(2013四川高考)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我们奋力前行。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

33、期具有不同的内容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A B C 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万众一心”体现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民族情怀”“坚韧品格”“砥砺我们奋力前行”“生生不息”,表明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是中华文化的特质,并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特质。故选D。命题点2爱国主义2(2015北京高考)“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打开尘封的英雄家书,依然能读到民族的硝烟和苦难,读到英雄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读到英雄慷

34、慨殉国的悲壮和毅然。英雄家书()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凝聚着不屈的民族精神,反映了民族的价值追求根源于多元的大众文化,反映了人们的文化需求A B C D答案C解析后半句观点错误,家书属于精神力量;正确,英雄家书作为正能量,能滋养和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正确,英雄家书中的内容体现了民族精神和价值追求;错误,英雄家书的根源不是大众文化,而是社会实践。故选C。考点四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原因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表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

35、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如: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重要性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

36、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必要性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途径内容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

37、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立足实践民族精神产生于社会实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每个公民都要积极投身文化建设的实践,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文化创新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人人都应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1中

38、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之中。()剖析: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的结晶。因此,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2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剖析: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3爱国主义是抽象的。()剖析: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民族精神的核心。()剖析: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5弘扬民族精神必须抑制外来文化的影响

39、。()剖析:弘扬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做到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易混点一:对不同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区分不清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分为两个时期: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二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后)。矫正训练1每个时代对雷锋精神的解读都不一样。20世纪70年代,强调学习雷锋的“爱憎分明”;80年代,强调学习雷锋的“钉子精神”;90年代,则强调学习雷锋的“奉献精神”;而现阶段,我们则更强调学习雷锋精神的爱心、敬业和诚信。这表明雷锋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在不同年代有不同的传承方式与途径在市场经济时代仍旧有旺盛的生命力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

40、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A B C D答案A解析每个时代对雷锋精神的解读不同,这表明雷锋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在当下仍有生命力,符合题意;不为材料所反映;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错误。故选A。易混点二:不能准确把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处理好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关系。传统文化有精华、糟粕之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外来文化亦有精华、糟粕之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矫正训练2在某班一次以“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的讨论中,小王同学在发言中说: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41、,既要继承一切传统文化,又要吸收一切外来文化。该发言()看到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作用忽视了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都有精华和糟粕承认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发挥“主心骨”的作用正确地回答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措施、途径A B C D答案A解析该发言只看到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中积极的一面,而忽视了其消极的一面,故选。该发言并未从其他角度说明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故排除。命题点1中华民族精神及其时代特征1(2015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要求。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

42、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答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43、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竭精神动力。抗战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解析本题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背景,考查对抗战精神的全面认识,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首先指出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然后阐述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命题点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2017天津高考)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主题展览”,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和实物,全景式展现了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下列表述

44、与该展览主题最为贴切的是()A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B营造文化氛围,促进文化创新C传承历史文化,展现时代精神D坚定理想信念,推动文艺繁荣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的主题展览,通过图片和实物,全景式展现了红军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与该展览主题最为贴切的是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A正确;B中的“文化创新”、D中的“文艺繁荣”不符合展览主题,排除;我们应该传承优秀历史文化,且展览不涉及时代精神,C错误。故答案选A。3(2019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上,风沙、盐碱、

45、内涝肆虐,兰考民生艰难、百姓贫苦。上世纪六十年代,“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依靠群众,开启治理“三害”的征程,改善了兰考自然环境,形成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2014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选择兰考作为联系点,叮嘱当地干部要切实关心贫困群众,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早日脱贫致富。“改变兰考贫困的面貌,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兰考县委牢记总书记嘱托,把脱贫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提出了“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的奋斗目标。兰考广大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找到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在焦裕禄精神的鼓舞下,兰考人民团结

46、奋斗,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建立“公司贫困户”“经营大户贫困户”等模式,发展温室大棚种植、畜牧业、民族乐器制作等产业,打赢了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2017年,兰考在河南省率先摘掉贫困县的帽子。2018年,兰考入选中国“幸福百县榜”。(1)弘扬焦裕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分析。(2)班级学习园地“如何学习焦裕禄艰苦奋斗精神”栏目征稿,请列举两个写作要点。答案(1)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焦裕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弘扬焦裕禄精神,能够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凝聚民心,激励斗志;迎

47、难而上,无私奉献,因地制宜,精准扶贫脱贫。(2)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困难,顽强拼搏;勇于探索,创新创造。解析第(1)问,解答本题,首先要审设问,本题知识限定为中华民族精神,题目类型为意义类。进一步解读设问和材料,焦裕禄精神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民族精神,分析其重要意义,首先要表述清楚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即中华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然后实现焦裕禄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简单对接后,结合材料具体分析焦裕禄精神的现实意义。具体包括脱贫攻坚的强大精神动力、树牢人民思想、激励斗志、因地制宜等方面。第(2)问属于开放性题目,围绕学习焦裕禄艰苦奋斗精神,言之有理即可。4(2016全国

48、卷)阅读材料,完成要求。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如胡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等。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跟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战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动情地说:“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烧弹点燃伪装草,“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

49、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董存瑞的生前战友郅顺义多次口述力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护之下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答案尊重历史事实,增强辨别信息真伪、抵御落后文化和错误言论的能力。利用网络等大众传媒传播英雄事迹,抵制和批驳肆意抹黑英雄、歪曲历史的言行。大力宣传英雄精神,使群众懂得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继承和弘扬英雄精神。解析本题设问要求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解答时可结合材料说明怎样去做。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应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需要还原历史、捍卫崇高,要求我们尊重历史事实、增强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还需要我们认识到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根据此分析列出相应措施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