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津大口屯高级中学周测试生 物1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采用差速离心法将蓝藻的各种细胞器分离开B. 预实验可以检测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浪费C. 达尔文的实验不能证明胚芽鞘的向光性生长是某种化学物质引起的 D. 林德曼运用定量分析法研究发现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2如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及其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膜结构为叶绿体内膜B甲表示色素,可用无水乙醇分离Ca侧为叶绿体基质,其中含有少量DNAD图示过程为光反应,该过程不需要酶的催化3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研究DNA修复细胞机制的三位科学家。P53蛋白对细胞分裂起监视作用。P53蛋白
2、可判断DNA损伤的程度,如果损伤较小,该蛋白就促使细胞自我修复(过程如图所示);若DNA损伤较大,该蛋白则诱导细胞凋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P53蛋白可使DNA受损细胞的细胞周期延长B. P53基因位于细胞核中,P53蛋白存在于细胞质中C. P53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癌细胞转入正常的P53基因后可能使其凋亡D.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过程中P53基因会表达4下列关于物质或生物“转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细胞正常生命活动过程中,ATP与ADP可以相互转化 B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中,C3与C5可以相互转化 C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质与染色体可以相互转化 D在肺炎双球菌的培养过程中,S型
3、细菌与R型细菌可以相互转化5某人工湖盛产鲢鱼和鳙鱼,2015年首次爆发了水华,造成鱼产量急剧下降。藻类水华的发生通常被认为是N、P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为探究这次水华爆发的原因,研究者分析并调查了影响藻类数量变动的主要环境因素,结果如图1;图2为11年间该湖总氮(TN)与总磷(TP)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图1箭头不能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B依据图2分析,“水体富营养化”不能很好的解释2015年该湖水华发生的原因C控制鲢鱼、鳙鱼的捕捞量和增加投放量可一定程度上降低水华发生D水华发生时,藻类、水生动物的相继死亡会加剧水体的恶化,导致生态系统崩溃,该调节机制属于负反馈调节6下列关于生物变
4、异、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 育种可以培育出新品种,也可能得到新物种B. 无子果实的获得均要用到秋水仙素,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的数目变异C. 中国荷斯坦牛、青霉素高产菌株和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依据的原理相同D. 联会时的交叉互换实现了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7. (14分)下图1表示部分激素从分泌到发挥作用的过程示意图,其中代表不同激素;图2、图3分别表示1000m持续全速游泳对女子运动员不同生理期(卵泡期、黄体期)雌二醇(激素的一种)和胰岛素的影响。请结合图示回答以下问题:(1)图1中激素为 激素,该激素在胚胎工程中可用于供、受体母牛同期发情处理,还能促进供体母牛 。(2)当图1中激素含量过高时
5、,激素_(填序号)的分泌受到抑制;长期注射激素最终可导致图1中_(填器官名称)功能衰退。(3)由图2可知1000m持续全速游泳会使女子运动员雌二醇激素水平 ,从检测结果推测,影响雌二醇激素水平的因素有 。(4)1000m持续全速游泳影响女子运动员胰岛素水平,合理的解释有 (多选题)。A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受到抑制 B收缩肌群对胰岛素的利用量增加C胰岛素为运动提供能量 D血糖浓度升高导致胰岛素分泌量减少 8. (16分)某些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已经形成抵抗干旱、低温和高盐等逆境的调控机制,感受并响应各种外界刺激。转录因子OrERF是一类蛋白质,在植物抵抗逆境时发挥重要作用。科研人员对水稻OrERF基因
6、进行系列研究。(1)科研人员对水稻OrERF基因上游部分中的转录模板链进行测序,结果如下:OrERF基因转录出的mRNA中的起始密码子是 。三个元件分别在高盐、干旱、低温不同信号的诱导下,导致此基因表达出不同的OrERF蛋白,以适应高盐、干旱、低温环境,此现象说明 。(2)科研人员欲将水稻OrERF基因导入拟南芥体内,获得抗逆性强的植株,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图: 可利用 技术获得并扩增此基因。如果开始的OrERF基因只有一个,第n次循环需要引物 对。 OrERF基因需插入Ti质粒的T-DNA片段中,原因是 。 上图中d阶段需要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其培养基中除加入必须的营养物质、植物激素和琼脂外
7、,还需添加 物质,一段时间后,可获得抗高盐的拟南芥植株。(3) 实验检测转基因拟南芥植株中OrERF基因在高盐条件下的表达水平,结果如右图。实验结果表明,高盐处理后 小时OrERF基因的表达显著增加。(4) 植物感受外界干旱、高盐、低温等信号,通过一系列信息传递合成转录因子。转录因子OrERF对下游基因调节过程如右图,其通过 ,启动转录的 过程。最后通过基因产物的作用对外界信号在生理生化等方面作出适合的调节反应。9.(14分)畜禽中色素相关性状是重要的品种特征。为揭示鸭的喙色遗传规律,研究者用两个品系的黑喙鸭与黄喙(无色素)鸭杂交,F1代的不同表现型的个体数如下图 ;从F1中选取杂交组合F1喙
8、色F2代表现型及比例黑黑黑:花:黄=9:3:4不同喙色个体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1)鸭喙色的遗传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据表中组合 可知,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 定律。(2)已知组合二中F1黄喙鸭的基因型为Aabb,则 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 基因影响黑色素在喙部的沉积,由此推测花喙形成的原因 。(3)已知本实验亲代黄喙鸭的基因型为aabb,由图1结果推测品系甲中黑喙鸭的基因型为 和 。杂交组合三F2中黄喙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1A 2C 3B 4D 5D 6A7.(14分)(1)促性腺 超数排卵(2)(答全给2分,不全给1分) 卵巢(3)升高 生理期、运动(答对一个给1分) (4)A、B(答全给2分,不全给1分,错选不给分)8(16分) (1)AUG 一个基因可以控制多个性状,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生物的性状(答对一个给1分)(2)PCR 2n-1 T-DNA可转移到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 高盐(高浓度的NaCl)(3)12 (4)激活RNA 聚合酶转录复合物(或答与RNA 聚合酶结合)9.(14分)(1)一、二 (答对一个即给2分) 自由组合(2)B A 能合成黑色素,但色素未能沉积在整个喙部,造成喙部黒黄相间(3)AABB(1分) AABb(1分)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