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4课后检测: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和东西方的先哲(第一、二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9727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8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4课后检测: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和东西方的先哲(第一、二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4课后检测: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和东西方的先哲(第一、二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4课后检测: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和东西方的先哲(第一、二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4课后检测: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和东西方的先哲(第一、二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4课后检测: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和东西方的先哲(第一、二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4课后检测: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和东西方的先哲(第一、二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4课后检测: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和东西方的先哲(第一、二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阶段检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和东西方的先哲(第一、二单元)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严安说:“秦灭六国之后,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战乱局面B春秋战国的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应予以否定C秦的统一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D秦的统一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解析:从材料中“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可以看出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没有肯定或否定的表达,B项错误。答案:B2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秦始皇针

2、对上述问题,“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为使“兵不复起”所采取的措施是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推行郡县制C攻打匈奴,修筑长城 D颁布秦律通行全国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材料“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可知西周的分封制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为改变这一状况,秦始皇推行郡县制。故选B项。答案:B3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确立三公九卿制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解析:本题考查对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秦朝时中央机构(三公九卿)、地方机构的郡县制,乃至秦律的颁布,都是为至高无上的皇权服务的,所

3、以皇权的至高无上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故选A项。答案:A4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这段史料反映出秦始皇是一个()A杰出的政治家B残暴的统治者C伟大的战略家D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奠基人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题干展现的秦始皇是一个不问青红皂白,乱杀无辜的暴君,这与A、C、D三项的正面形象明显不符。故选B项。答案:B5下列关于“贞观之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隋末农民战争迫使唐初统治者吸取教训B国家统一与安定为盛世的出现提供了条件C唐太宗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出现的决

4、定性因素D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为盛世奠定了物质基础解析:封建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它是盛世局面出现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故答案为C项。答案:C6古代名画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与下图相关的历史事件()A稳定了唐朝对西北民族地区的统治B进一步扩大了唐朝的统治区域C扩大了唐朝与亚非等地区的交流D加强了汉藏两族的交流与团结解析: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求婚使者的情景,文成公主入藏,加强了汉藏两族的交流与团结,故选D项。松赞干布是少数民族政权吐蕃首领,唐朝没有对吐蕃进行直接统治,排除A、B两项;材料没有反映唐朝与非洲地区的交流,排除C项。答案:D7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历史上

5、创造了许多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经验。下列史实中,发生在清朝的是()A与吐蕃和亲、设置羁縻府州B设置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C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及四川、青海部分地区D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管理蒙古地区喇嘛教务解析:本题为选修模块内容,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注意时间信息“清朝”。“与吐蕃和亲、设置羁縻府州”发生在唐朝,“设置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发生在秦朝,设立宣政院是在元朝,排除A、B、C三项。清朝康熙帝时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管理蒙古地区喇嘛教务,正确答案为D项。答案:D8郑经死后,康熙帝抓住时机,命清军进入台湾,对此事最正确的评价是()A坚持了国家统一的

6、立场B消灭了明朝的残余势力C扩大了清朝的统治区域D驱逐了外来势力的入侵解析:郑氏集团割据一方,成为国家统一的严重障碍。清军进入台湾,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故选A项。答案:A9康熙帝曾评价自己的一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对历史发展作出的最突出的贡献是()A通过抗击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的主权B将清政府的统治扩展到全国C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尊重和弘扬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解析:康熙帝一生消除地方割据势力,抵抗外来侵略,使中国版图基本奠定,最突出的贡献便是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答案:C10清朝前期,我国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康熙帝为此所做的努力是()A统一蒙古草

7、原 B设立厂卫特务机构C设置台湾府 D设置伊犁将军解析:清康熙帝时期,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故C项正确。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故A项错误;明太祖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后来明成祖又成立同类机构东厂,合称厂卫特务机构,故B项错误;清乾隆时期,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了伊犁将军,故D项错误。答案:C11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向各国诸侯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主要是由于()A儒家思想不适应当时各国诸侯的需要B孔子在各诸侯国没有丝毫政治

8、影响力C诸子百家的宣传使各诸侯国无所适从D孔子来去匆匆,其宣传苍白无力解析:儒家思想倡导“仁”和“礼”的思想不符合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故A项正确。孔子代表的思想属于“百家争鸣”的主要思想,并不是没有影响力,故B项错误。诸侯国都采用适合战争需要的思想,并不是无所适从,故C项错误。孔子创立儒家思想,宣传自己的思想,影响力较大,故D项错误。答案:A12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解析:本题实际考查“仁”在先秦时期的历史地位。作为孔子思想体系核心的“

9、仁”,其主要主张是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的人际关系。这对抑制统治阶级的暴政是有一定作用的。故选B项。答案:B13“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下列表述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以德治民,反对苛政C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D维护周礼,贵贱有序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孔子在个人修养方面的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是孔子在政治方面的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孔子的教育主张。这些主张都体现了孔

10、子思想的精华,故排除A、B、C三项。“维护周礼,贵贱有序”是指孔子主张恢复周代的礼乐和等级制度,体现了对奴隶主贵族的维护,不符合社会历史发展潮流,不是他思想的精华,故选D项。答案:D14有西方学者直接认为“孔子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守护神”。孔子思想不仅是法国大革命的动因,更成为西方“平等、仁慈、博爱”观的源泉。下列孔子思想中,为西方思想家赞同的是()。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克己复礼忠恕之道A BC D解析:“克己复礼”强调的是长幼尊卑的秩序,不会为倡导民主平等的西方思想家所赞同,排除,其他思想都是西方思想家认可的。故选A项。答案:A15“世界的本原是什么”?这个难题困扰了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哲学家。下

11、列答案中柏拉图会同意的是()A道 B理C理念 D物质解析:柏拉图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反映。故选C项。答案:C16在文化史上,孔子和柏拉图是东西方的文化巨人。下列关于两人的说法正确的是()面临的问题基本相同代表的阶级利益相同都重视统治者的作用都反对法治A BC D解析:柏拉图主张法治,孔子在政治上主张德治。故选A项。答案:A17儒家的“内圣外王”与柏拉图的“哲学王”两者都()A试图实现国家的安宁与社会的有序B主张有智慧的人治理国家C强调君主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D有利于建立民主政治解析:儒家的“内圣外王”与柏拉图的“哲学王”两者目的都是为实现国家的安宁与社会的有序而设计的理想

12、君主的标准,故A项正确;柏拉图主张有智慧的人治理国家,不符合儒家的观点,排除B项;孔子从道德层面出发强调君主要有高度的道德修养,不符合柏拉图,排除C项;柏拉图的“哲学王”有利于建立民主政治,不符合儒家的“内圣外王”,排除D项。答案:A18关于亚里士多德的从教生涯表述不正确的是()A曾担任过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之子亚历山大的老师B在马其顿创建了吕克昂学园C教学方法别具一格,被称为“逍遥学派”的思想家D教授学生自然科学和伦理学解析:吕克昂学园创立于雅典城东郊的吕克昂体育场。故选B项。答案:B19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发展所作的独创性贡献是()A中庸之道B对于理性世界和感性世界的认识C动植物分类法

13、D三段论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最独特的贡献是三段论。故选D项。答案:D20以下对雅典学园的描述,最能体现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是() A努力探索自然的奥妙B系统学习哲学C自由探讨和追求真理D自由选择科目解析:亚里士多德师从柏拉图,但对老师的观点思想并不完全赞同,像柏拉图的理念论。而且他不受老师思想的束缚,自己自由探讨和追求真理。故选C项。答案:C二、非选择题(第21题8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1分,第24题12分,第25题15分,共60分)21阅读文本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古先民平(公平)其政者,莫遂(达到)于秦。秦皇负扆

14、(帝位)以断天下,而子弟为庶人。所任将相,李斯、蒙恬,皆功臣良吏也。末俗以秦皇方(比)汉孝武(汉武帝)孝武一怒,则大臣莫保其性命自法家论之,秦皇为有守。非独刑罚依科也,用人亦然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世以秦皇为严,而不妄诛一吏也。由是言之,秦皇之与孝武,则犹高山之与大湫也。秦制本商鞅,其君亦世守法非草茅、搢(缙)绅所能拟已。摘自章太炎全集太炎文录初编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论秦皇“秦制”建设有哪些特点,并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8分)解析: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秦皇负扆(帝位)以断天下,而子弟为庶人”可知,中央集权,不行分封制;据“所任将相,李斯、蒙恬,皆功臣

15、良吏也”可知,不行世官制;据“自法家论之,秦皇为有守”可知,平政守法。第二小问“观点”,据“秦皇之与孝武,则犹高山之与大湫也”可知,肯定秦始皇功绩。答案:特点:中央集权,不行分封制,不行世官制,平政守法。(5分)观点:肯定秦始皇功绩。(3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丘处机(11481227年),登州(今属山东)人,19岁时投入道教全真派。全真派是当时新出现的一个道教派别,主张兼修儒、释。丘处机潜心研习,成为一方道教领袖。其时黄河南北陷于战乱,全真派徒众剧增,成为蒙古、金、宋竞相争取的对象。1220年,应成吉思汗之召,丘处机偕弟子西行,行程万余里,到达成吉思汗驻跸的雪山(在今中亚地区)。

16、成吉思汗常与他交谈,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成吉思汗深为认同,“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史载,某日暴雷异常,成吉思汗询问是何预兆,丘处机借此回答说:“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似闻境内不孝者多,陛下宜明天威,以导有众。”成吉思汗采纳了他的建议。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撰写了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记录了丘处机西行谒见成吉思汗的经历与见闻,流传至今。据元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丘处机的意见被成吉思汗接受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丘处机西行的意义。(7分)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考虑时代背景,从

17、时代的角度出发,思考丘处机的意见被成吉思汗接受的原因以及其西行的意义。随着蒙古的兴起和不断发展,蒙古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已指日可待。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蒙古统治者迫切需要了解汉文化,接受汉文化,并用汉文化为其统治服务。丘处机的西行正是适应了蒙古统治者的这种需要,而其西行架起了蒙古贵族与内地进行沟通的桥梁。答案:(1)成吉思汗需要为庞大的统治区域寻求治理方法;丘处机学识广博;丘处机善于选择劝谏的方式与时机。(7分)(2)使蒙古最高统治者较为深入地接触到中原的思想文化;对后来元朝的统治起了一定作用;留下了关于当时西域地区重要的文献记录。(7分)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郭子仪(697781),华

18、州郑县人(今属陕西),“长六尺余,体貌秀杰”,通过武举考试成为将领。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反,朝廷军队溃败,玄宗奔蜀。郭子仪从朔方节度使任上率兵勤王。经过多年征战,平定叛乱。后回纥受人唆使,举兵威胁长安,郭子仪已年近七十,率数十亲兵赴回纥军中劝阻。回纥首领深受感动,与郭子仪饮酒结盟而退军。郭子仪“临下宽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处,必得士心”,其麾下数十人成长为文武大臣。经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郭子仪身系天下安危近二十年,子孙与皇室通婚。“时方握强兵,或方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不即日应召,故谗谤不能行”。后代史家称赞他为“大雅君子,社稷纯臣”,认为“自秦、汉以还,勋力之盛,无与

19、伦比”。据旧唐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子仪的历史功绩。(4分)(2)根据材料,简析郭子仪取得功绩的原因。(7分)解析:第(1)问“功绩”:根据材料“郭子仪从朔方节度使任上率兵勤王。经过多年征战,平定叛乱”可知体现的是平定安史之乱;根据材料“经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郭子仪身系天下安危近二十年”可知体现的是长期维护唐朝稳定和国家统一;根据材料“其麾下数十人成长为文武大臣”可知体现的是培养人才。第(2)问“原因”:根据材料“郭子仪已年近七十,率数十亲兵赴回纥军中劝阻”可知体现的是身逢时势,勇于担当;根据材料“郭子仪身系天下安危近二十年,子孙与皇室通婚”可知体现的是忠于朝廷;根

20、据材料“郭子仪临下宽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处,必得士心”可知体现的是善于领兵,英勇善战;根据材料“时方握强兵,或方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不即日应召,故谗谤不能行”可知体现的是富有政治智慧。答案:(1)平定安史之乱;长期维护唐朝稳定和国家统一;培养人才。(4分)(2)身逢时势,勇于担当;忠于朝廷;身强体健,善于领兵,英勇善战;富有政治智慧。(7分)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晋等中原诸国。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歌诗,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作出准确的研判。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

21、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季札出使途经徐国,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季札说,我当初知道徐君喜爱我这把剑,“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弃其室而耕”,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贤人”。据史记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5分)解析

22、:本题考查历史名人季札。题目材料反映了季札的文化观和守信、拒绝王位等信息。第(1)问要求说明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实际上就是比较儒家思想与季札行为的契合点,因此,从儒家思想的“礼”“信”“义”等方面分析即可。第(2)问围绕季札出使的“文化意义”设问,材料中以吴国代表江南文化,从文化交流、文化认同等方面回答即可。答案:(1)对儒者所崇尚的礼乐与经典有精深的理解;挂剑于墓,与儒者重“信”契合;拒绝继承王位,符合儒家礼义观念。(7分)(2)显示出中原文化传播到江南,有利于改变中原诸国对江南的认识;有利于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文化认同。(5分)2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子张问仁于孔子)子曰:“

23、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材料二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那些我们现在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去研究哲学,使政治权力和哲学理智结合起来,而把那些现在只搞政治而不研究哲学或者只研究哲学而不搞政治的碌碌无为之辈排斥出去,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得不到安宁,全人类也不能免于灾难。只有当你能为你们未来的统治者找到一种比统治国家更善的生活时,你才可能有一个管理得好的国家。因为,只有在这种国家才能有真正的富人来统治。

24、当然他们不是富有黄金,而是富有幸福所必需的那种善和智慧的生活。柏拉图理想国材料三国家就是家庭与乡结合成为一种完美自足的生活,所谓完美自足的生活就是说幸福与荣誉的生活。政治社会的存在是为了高贵的行为,而不是仅仅为了单纯的共同相处。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政治思想。(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拉图的政治主张。(3分)(3)据材料三,归纳亚里士多德关于政治的思想主张。(3分)(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三位东西方先哲政治思想的相似之处。对你有何启示?(6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三人的思想主张。注意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同时注意对东西方人物思想异同点的比较,培养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答案:(1)思想:仁者爱人;以德治民。(3分)(2)主张:统治者应该由哲学家出任;理想国家由三个阶级构成,各守其位,国家必然和谐;统治者应该以道德和智慧治理国家。(3分)(3)主张:国家应为人民创造幸福、荣誉的生活;政治追求高尚的道德。(3分)(4)相似处:道德与政治结合;主张建立一种和谐、稳定、协调的理想社会;都体现了对民生的关心。(3分)启示:构建和谐社会;关注民生;加强官员的政治修养。(3分)- 7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