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练习题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孝文帝改革前,北魏政权的都城在A、平城 B、长安 C、洛阳 D、咸阳2、孝文帝改革前北魏的基层政权组织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主督护制 D、行省制3、北魏政权采用汉化政策开始于A、拓跋珪 B、拓跋焘 C、冯太后 D、拓跋宏 4、北魏历史上著名的孝文帝就是A、拓跋珪 B、拓跋焘 C、冯太后 D、拓跋宏 5、下列表述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客观背景的是A、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B、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C、冯太后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D、孝文帝
2、有卓越的胆识和远见6、北魏改革迫在眉睫的依据主要有豪强地主隐瞒赋税 农民负担沉重 汉族与鲜卑族矛盾冲突 农民起义不断发生A、 B、 C、 D、7、 下列人物中,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是A、道武帝 B、太武帝 C、冯太后 D、孝文帝8、下列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有规定俸禄由国家筹集、发放给官吏,严禁贪污 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政府把土地分给农民 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A、 B、 C、 D、9、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具有开创性的是A、整顿吏治 B、实行府兵制 C、汉化政策 D、颁布均田令10、促成北魏实施均田制的直接原因是A、民族融合的趋势 B、政府与宗主争夺农户 C、南北对峙的局势 D、汉族
3、地主阶级的要求11、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表述,正确的是A、受田农民可以纳绢代役 B、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C、直接推动于商品经济发展 D、一直延续到北宋12、下列评论中,不适合北魏均田制的是A、均田制促进了荒地的开垦 B、农民未从中得到实际的好处C、官僚地主土地并未受到触动 D、土地占有不均情况仍然存在13、孝文帝改革后北魏最基层行政组织的长官是A、县长 B、邻长 C、里长 D、党长14、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有平城保守势力强大,民族隔阂深 平城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平城经常受到北方强敌柔然的骚扰 洛阳是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A、 B、 C、 D、15、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A、加速
4、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B、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促进北方各民族大融合16、北魏孝文帝“南伐”的对象是A、宋 B、齐 C、梁 D、陈 17、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反映出A、鲜汉之间的相互影响达到新的高度 B、鲜汉地主阶级之间的合作形成了新的统治集团C、鲜汉之间的矛盾逐渐消失 D、强大的民族必然代替落后的民族18、北魏孝文帝下诏:“(年)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敌为,当降爵黜官”这表明A、孝文帝禁止年轻官员使用鲜卑语 B、孝文帝逼迫官员放弃本民族的旧俗C、孝文帝禁止年轻官员上朝议事时说鲜卑语 D、在上朝议事时说北方话者免官19、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阻力主要来
5、自于A、北方各族的上层势力 B、地主阶级守旧势力 C、鲜卑贵族 D、汉族地主阶级20、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实际是 A、内迁的过程 B、汉化过程 C、农业化过程 D、封建化过程二、材料解析题:21、(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和)十有八年十二月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诏迁治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九月庚年,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十有二月甲子,引见群臣于光极堂,班赐冠服(即按官位高低不同赐给汉宫服装) 引自魏书高帝纪下材料二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
6、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亢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引自资治通鉴请回答:(1)据以上材料,概括孝文帝促使鲜卑“汉化”的主要措施。(6分)(2)分析孝文帝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4分)22、(15分)阅读下列材料:孝文帝带头纳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颍阳郑羲、太原王琼、陕西李冲等汉族大士族的女儿以充后宫,并亲自为六弟聘室,命长弟咸阳王禧聘故颖川太守陕西李辅女,次弟河南王干聘故中散大夫代郡穆明乐女,次弟广阳王羽聘骠骑谘议参军颖阳郑平城女,次弟颖川王雍聘故中书博士范阳卢神宝女,次弟始平王勰聘廷尉卿陕西李冲女
7、,季弟北海王祥聘吏部郎中颖阳郑懿女。六个王妃中,除代郡穆明乐女出于鲜卑八大贵族之一外,其余都是中原的著名汉族大士族。来源:学科网ZXXK引自新课标教材选修1教师教学用书回答:(1)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史实?(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情况的认识?(11分)来源:学科网23、(15分)有人认为:“北魏建国后,部落解体进入奴隶社会。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奴隶制度使中国北部的经济生活倒退二千年。”你同意吗?简要说明你的理由。选修一第三单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AC来源:Z|xx|k.ComADDA来源:学科网BBD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
8、案BBBABB来源:学.科.网Z.X.X.KACCD二、材料解析题:21、(1)迁都洛阳(2分),并从姓氏、服装、语言等方面进行改革(3分),消除鲜卑族和汉族的隔阂(1分)。(2)主观动机是想缓和民族矛盾,巩固统治。(2分)但在客观上对当时的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作出了重大贡献。(2分)22、(1)说明:孝文帝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2分),自己带头将汉族大地主之女,纳入后宫(1分);又为他的几个弟弟娶中原汉族女子为妻(1分)。(2)认识:利用联姻来解决政治矛盾和民族冲突是古今中外统治阶级的一贯做法和重要策略(2分)。西汉的“和亲”政策和“昭君出塞” 给汉匈带来了长期的和平,极大地密切了汉匈关系,加
9、强了他们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历史上解决民族冲突的一段佳话(2分)。孝文帝的“联姻”政策是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不仅使鲜卑统治者赢得了汉族地主阶级的信任(1分),把两族统治者的利益和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1分),而且对接受汉文化,巩固和深化改革(1分),促进民族融合都是巨大的推动(2分)。孝文帝对鲜卑族的封建化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分)。三、问答题:(15分)23、不同意(2分)。理由: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2分),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1分)。顺应民族融合的趋势(1分),孝文帝进行改革,推行汉化政策(1分),采纳汉族地主阶级的政治制度等(1分),加速了北方封建化的进程(2分)。孝文帝改革使北魏适应了黄河流域的封建生产方式(1分)。汉族人民和少数民族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丰富了人民的生活(2分),为各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创造了条件(2分)。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