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5-2016学年度油田高中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诗经:“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材料反映了()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C集体劳作的生产方式 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2“权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A自给自足 B精耕细作C男耕女织 D家庭经营3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纺织等行业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官营手工业的产
2、品大多精美,质量上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工匠优秀,积极性高 B生产不计成本C市场需要高质量的产品 D国家权力的支持420世纪90年代末,印尼水域发现一艘唐代千年沉船“黑石号”,数万件古代陶瓷制品及众多精美的金银器、铜镜等由此重见天日。这一考古发现不能说明()沉船上的白釉绿彩鱼底吸杯A这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证据B彩瓷是当时出口的大宗商品C当时的造船和航海技术较为发达D为了解唐代的手工业技术提供了依据5南宋文人耐得翁在其游记都城纪胜中记录南宋临安城:“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内亦有不当行而借名之者,如酒行、食饭行是也。”
3、由此记载可知( ) A南宋城市经济仍受政府管理 B城市行会组织最早出现在南宋 C医疗行业比餐饮业地位显著 D临安城内已经形成地域性商帮6清代宁波一带流传有一首民谣,是嘲笑山西商人的:“山西人,大褥套,发财回家哈哈笑,建房置地养老少。山西人,大褥套,挣下银子藏地窖。窖满再难盛,铸成搬不动。不怕贼偷不怕劫,夜夜安心把觉困。”对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A清代晋商活动范围较广 B晋商财力雄厚C晋商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 D晋商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7“推动这个王朝实行这种政策的更主要原因是,它害怕外国人会支持很多的中国人在十七世纪的大约前半个世纪里,即在中国被鞑靼人征服以后,所怀抱的不满情绪。由于这种原
4、因,外国人才被禁止同中国人有任何来往。”(马克思)这一政策是指()A重农政策 B抑商政策 C农商并重 D闭关政策8“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洲人手里拿着圣经。”关于此说法理解正确的是( )A.欧洲的经济落后导致其贪财成性 B.反映了欧洲人屠杀非洲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C.反映了非洲人对圣经的高度认可,不在乎象牙的经济价值D.反映了欧洲人侵略非洲的双重目的 9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如果用文明史观来分析新航路开辟这一历史事件,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树立起西欧工业文明
5、的形象C.为商业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贸易场所 D.开辟了联结人类文明的新航线10图示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 )A B C D11“蒸汽时代”的人们出行变得方便快捷,但他们不能选择( )1219世纪,欧洲的服饰发生了很大变化:装饰过予奢靡繁琐的贵族服装被舍弃,便于工作和运动的舒适服饰流行;出现以大众为销售对象的时装;世界各地的服饰在欧洲销售,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包括( )世界的联系逐渐加强 机器生产和工厂制度推广工人阶级日益贫困 封建贵族地位逐渐衰落A B C D131819年,在一位伟人的讣告中对他的科技
6、贡献赞颂道:“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位伟人的杰出贡献是下列图中的( )141882年,德国的人口普查中,还没有电力工业工人一栏,可是,到了1895年,电力工人就有25000人,到19061907年则达到107000人。这表明( )A科技发明逐步产业化 B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迅速增长C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D第三产业迅速崛起15以下是中国茶叶产销量及产销值统计表, 它从本质上反映出( )年代18361838年(平均每年)1894年项目数量(万担)比例%价值(万两)数量(万担)比例%价值(万两)内销16529767814141714
7、844321467外销5023227692154455683317产量21521002183386921004784A中国茶叶产量和出口大幅增长 B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程度加深C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D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6“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 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这说明洋务运动()A能够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B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C培养了一批技术和科技人员 D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17下图是不同历史年份我国轻工业与重工业比重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20世纪初,收回利权斗争取得重大胜
8、利B.北洋军阀统治初期,民族工业初步发展C.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轻重工业比例失衡 D.“一五”计划的完成,工业结构日趋合理18费正清和迈克法夸尔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61965)第一部分的标题就是“效仿苏联”。我国学者武力也指出:“从1953年开始,中国同时走上快速工业化和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道路”。以下不可以用来证明该观点的是( )A. 采用赎买政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B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C中国实行农业集体化 D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19下图反映的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其中,导致从C到D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大跃
9、进”的影响C国民经济的调整 D自然灾害的影响201970年12月,毛泽东会见美国客人斯诺时说:“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要走弯路,就是S形。”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在第二个“30年”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正是走了S形。这一时期“走弯路”的突出表现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C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21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家庭年人均收入表,其中城乡差距最小年份出现的原因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B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C从沿海到内地开放格局的确立 D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22中国的经济体
10、制改革经历了由农村向城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说明了( )A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 B我国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23据图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1980198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走势图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4“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
11、;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名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应该是(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护法运动25某制片公司拍摄一部电影,影片反映的是1915年的上海发生的故事,其中不可能出现的场景是( )A住在西式洋楼里的洋人吃西餐B轮船往来于黄埔江上,人力车穿梭在大街上C报童在大街上叫喊:“卖报!卖报!D大街上张贴着歌女红牡丹的电影海报二、材料题(26题12分,27题13分,28题12分,29题13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
12、此主张并实行此种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背景?(4分)材料二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迅速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氐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2)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
13、措?(4分)材料三(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 马端临文献通考等 北宋商税情况简表年代年商税额指数995998年400万贯10010041008年450万贯1131058年700万贯17510641068年846万贯2121077年879万贯220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3)分析材料三,说明宋代的商业状况和商业政策。(2分)(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认识。(2分)27.不同
14、的史书呈现不同的世界,也体现了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材料一 4世纪基督教神学家圣奥古斯丁关于历史的终极是“上帝之国”在人间实现的思想,支配着中古时代的西欧史学。基督教史学的世界,等于基督教传播所及的世界。这个世界以欧洲为主体,外于此者,按基督教教理,除了圣地巴勒斯坦,都是应受天谴的异教土壤,理应排斥在沐受神恩的这个世界之外。材料二 司马迁的史记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被笼统地称为“天下”,东起朝鲜,西讫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扩及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所知道的世界。历代史家大都继承了司马迁的传统,在撰写本国史的同时,虽然薄于“蛮夷”,但毕竟包括了同时代已知的世界。以上材料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
15、代史编上卷材料三 海国图志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钩稽贯串,创榛辟莽,前驱先路。大都东南洋、西南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八,大小西洋、北洋、外大西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六。又图以经之,表以纬之,博参群议以发挥之。何以异于昔人海图之书?曰:彼皆以中土人谭(注:通“谈”)西洋,此则以西洋人谭西洋也。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海国图志叙材料四 19世纪和20世纪初叶是一个由西方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霸权的时代。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接着发生的殖民地革命很快就结束了这种霸权我们渐渐不情愿地认识到,在今天这个世界上,
16、传统的以西方为导向的历史观已不合时宜,且具有误导性。为了理解变化了的情况,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全球视角。尽管伴有种种精神求索的阵痛,但世界却完成了自己从旧到新的转变。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史书在认知世界方面存在的局限。(2分)(2)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在对世界的认知视野上有何重大变化?结合中外历史发展进程,分析其变化原因。(5分)(3)根据材料四指出西方史学家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4分)(4)综合上述材料,从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中,可以得出什么认识?(2分)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犹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17、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推其原故,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数倍。售价既廉,行销愈广,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利权。臣拟选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 李鸿章试办织布局折(1862年)材料二 机器缫丝创于简村堡陈启沅,名曰“丝偈”,以其用机器也,又名“鬼偈” 丝比用手纺更细洁光滑每间丝偈大者丝工六七百位,小者亦二三百位。每日每工得丝三四两不等。启于光绪壬申之岁(1872年)期年而获重利,三四年间,南海、顺德两邑相继起者多至数十家。计每丝偈以五百位为率,每年发出女工银约二万六七千元,远近胥蒙
18、其利。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材料三 19131922年,中国进出口面粉值变化表(单位:海关两)年份出口进口出超(+)入超()1913年3 384 08811 094 7757 710 6871918年10 080 756947 420+9 133 3361922年663 29018 059 75617 396 466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谈谈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对外贸易方面面临着什么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李鸿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其企业性质。这些企业的创办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怎样
19、的发展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特征的原因。(6分)29.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挟其大量余资,与新式机械在通商口岸渲染了些资本主义的色彩。欧战爆发后,列强无暇东顾,因此中国幼稚的民族工业,乘机抬头,使中国渲染了很浓的资本主义色彩。于是农村中的劳动力,初则剩余的劳动力都涌到了城市里去了,继则农村中的青年劳动力,即生产中的中坚分子羡慕着都市的繁荣,投身工业的比较能够多得些工资,也都向都市乱涌,向资本家出卖其劳动力,终则以农村衰落,而建筑于农村上的工业,日形没落,因此,从农村涌到都市的劳动者,都
20、成了可怜的失业之群。所以农村劳动力胡乱的涌进都市,一方面,使农村中失却生产的中坚份子青年劳动力,而另一方面产生了大批的失业之群,这当然是人口变动的变态。金轮海中国农村经济研究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城镇迁移人口的演变期间迁出入农村(县)市、镇农村迁入市镇人口万人%万人%万人%1982-1987迁出2076.0267.99977.2432.001545.1974.143迁入721.5023.632331.6976.371982-1987迁出2310.1162.481279.0037.501671.8278.48迁入590.4717.302822.7982.701990-1995迁出1985
21、.5559.751337.4340.251194.7160.17迁入948.5528.562374.0271.441995-2000迁出7316.2458.705148.1741.3055065.5068.96迁入1710.9411.8512728.1488.15材料三:有学者在研究“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这一主题时,得出如下结论:中华文明转型路径的独创性,首先表现在广大中国农民成为现代化的强大的内在动力,而其前提则是他们必须成为转型的主要得益者。姜义华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农村人口迁移对经济方面的影响。(2分)(2)结
22、合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人口迁居城市的原因,联系所学知识从原因上分析中国近代和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的迁移有何本质的不同。(7分)(3)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两个史实说明建国以来农民在我国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4分)高一历史参考答案:125 CBDBA DDDBB BBAAD DDACC BABCD26答案:(1)孟子:农商平等;商鞅:重农抑商。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当时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2)征收资产税(算缗)、鼓励告发不如实申报资产的商人(告缗)。抑制商人势力、增加财政收入。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3)商业不断发展,商业地位重要。重视商业,
23、如适当减免商税。(4)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政府的基本政策;但当政府感到有财政等方面需要时,也会对政策有所调整,放宽对商业的限制,甚至鼓励商业发展。27答案:(1)仅限于局部世界的认知;受宗教神学思想的影响;以本民族为中心。(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变化:从局部地区扩大到整个世界。(1分)原因: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各地形成有机整体;汉朝以来,中国对外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鸦片战争结束闭关锁国的状态;军事实力的差距和抵御外侮的需要,迫使先进的中国人将眼光投向世界。(4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3)变化:由西方中心史观发展到全球史观。(1分)评析: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是进步的,符合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
24、1分)二战后欧洲丧失霸权地位,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发展;第三世界国家兴起(或不结盟运动兴起)。这些因素使得以西方为中心的史观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扩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也论证了全球史观的正确性。(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世界史观带有主观性;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受到宗教思想、民族意识、科技水平、交往程度等方面的影响;世界史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8【答案】(1)问题: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在正当的中外贸易中,中国入超越来越严重。(2分)原因:中国手工制造的产品成本高,无法与外国机器制造的产品竞争。(1分)解决:在中
25、国建立用机器生产的民用工业。(1分)(2)性质:民族资本主义企业。(1分)影响:中国产生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先进的阶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1分)(3)特征: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迅速,一战后又衰落。(或“短暂春天”)(1分)原因: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民族资产阶级大受鼓舞;高额工业利润的刺激及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5分)29.(1)消极影响,使农业劳动力减少,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也不利于工业的发展。积极影响:客观上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城市化进程,有利于进一步促进自然经济
26、的解体。(2分)(2)原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产生了剩余劳动力;人民公社体制的废除,使农民从农业、农村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农民观念的变化;政府户籍管理制度的变化。( 5分)不同:近代农村的迁移主要是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导致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破产的农民被迫迁入城,是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反映;当代主要是农业生产的发展,城市经济发展下发展主动迁移,是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反映。(2分)(3)得: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三大改造农村实行合作化;改革开放,改革使农民获得经营自主权;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失:大跃时时期以工业化为中心,忽视了农业和农民利益,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各举两个史实)(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