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7876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5页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5页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5页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5页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开鲁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学科试题2020、10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及考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2、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3、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非选择题用黑色中性笔作答。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邕州柳中丞作马逗山茅亭记中说:“夫美不自美, 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美的东西不是因为自己而美,而是因为人的发现才得以彰显。也就是说,自然美的欣赏只有客体是不够的,必须有审美主体的存

2、在才能构成审美关系。朱光潜先生更明确指出:“单靠自然不能产生美,要使自然产生美,人的意识一定要起作用。”就如兰亭这个地方,如果没有王羲之的到来,那么此处的翠竹清泉,只能在寂静的空山中自长自流,历经千载而不为人知。而他写了兰亭集序后,人们纵然不亲到兰事,也能感受到那里的清雅宜人。主体亲近自然,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才能成为审美主体,这是欣赏自然美的前提。在西文中,“自然”(nature)一词也有“本性”的意思。亲近自然容易使人进入本真的状态,优美幽深的自然山水能够荡涤我们胸中的尘滓。在大自然的熏陶下人可以变得清明平和,悦适宽快。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遭到谪迁的人在春和景明的日子登上岳阳楼,

3、看到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会感到“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朱光潜先生把对自然美的欣赏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爱微风以其凉爽,爱花以其气香色美,爱鸟声泉水声以其对于听官愉快,爱青天碧水以其对于视官愉快”。二是“起于情趣的默契忻合”。三是“泛神主义,把大自然全体看作神灵的表现,在其中看出不可思议的妙谛”。对于中国文人来说,多数属于第二种层次。对于人和自然或者自然和人的契合,黑格尔作出过说明:首先,自然本身所显示出来的自由生命,这和同样具有生命的审美主体产生一种契合;其次,自然事物的某些特殊情境可以在人心中唤起一种情调,而这种情调和自然的情调是对应的。例如自然的温和爽朗,芬芳的寂静,明媚

4、的春光,冬天的严寒,早晨的苏醒,夜晚的宁静之类,就契合人的某种心境。于是,人在自然里感到很亲切。陶渊明是中国最早的山水诗人,从他的山水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自然的由衷眷恋。陶渊明传诵最广的一首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巳忘言。”采菊见山,景与意会,人与自然相遇相待。与自然“欣然有会意”,然而不“欲辨”,只求与自然默契相安,与自然相亲相依。中国文人与自然山水“默契忻合”,他们在自然山水中“托身得所”。自然山水不仅是他们欣赏的对象,而且成为他们的慰藉和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世

5、说新语记载: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 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王子猷就是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他借住空宅,令人种竹,宗白华说这是“把玩现在,在刹那的现量的生活里求极量的丰富和充实,不为着将来或过去而放弃现在的价值的体味和创造”。中国文人亲近自然的传统一脉相承。清代画家郑板桥对自已居室的设计是:“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所取得的效果是:“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郑板桥把竹石当做他的生活伴侣,“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他与竹石物我同一,达到心灵和自然景色融为一体的愉悦境界。 (摘編自凌继尧美学

6、十五讲第二讲我见青山多妩媚)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自然的审美价值源自审美主体的发掘,如王羲之在文中赋予兰亭清雅宜人的意境美。B. 人们只有放下自我,宠辱偕忘,才能进入本真状态,亲近自然欣赏到真正的自然美。C. 黑格尔认为:自然和审美主体相契合,可唤起人心中与自然情调相对应的某种情调。D. 自然在审美主体眼中,既是欣赏的对象,也是他们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生活的一部分。2. 下列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三段黑格尔的观点,可以作为论证朱光潜关于自然美欣赏层次的理论依据。B. 文章引范仲淹、陶渊明等人的诗文,来论证中国文人与自然之间默契忻合

7、的关系。C. 文章后三段逐层展开论证,亲近自然是前提,默契忻合是表现,精神慰藉是归宿。D. 末段用王子猷和郑板桥的轶事,论证中国文人亲近自然的传统一脉相承这一观点。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A. 作者认为,自然美不是孤立存在的,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后者是美的关键因素。B. “赤壁,断岸也,苏子再赋而秀发江山”,可以视为自然之景因人而彰的典型实例。C. “起于情趣的默契忻合”,不能把自然全体看作神灵的表现,不是欣赏美的高境界。D. 如果自然和审美主体之间没有达到契合,就不会有陶渊明“欣然会意”的精神境界。【答案】1. A 2. D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

8、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篡改原文、无中生有等问题。B项,曲解文意,“才能进入本真状态,亲近自然欣赏到真正的自然美”错,原文第二段中“亲近自然容易使人进入本真的状态.”可知,应该是先亲近自然才能进入本真状态,才能达到宠辱偕忘的境界;C项,张冠李戴,“可唤起人心中与自然情调相对应的某种情调”错,原文第三自然段中“自然事物的某些特殊情境可以在人心中唤起一种情调”可知,应该是“自然事物的某种特殊情

9、境唤起人的情调”;D项,扩大范围,“自然在审美主体眼中”错,原文第四段中“中国文人与自然山水契忻合.”可知,审美主体原文指的是中国文人。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题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答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D项,曲解文意,“论证中国文人亲近自然的传统一脉相承”错,末段事例论证的观点是“中国文人与自然山水默契忻合,他们在自然山水中托身得所。自然山水不仅是他们欣赏的对象,而且成为他们的慰藉和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

10、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C项,无中生有,“不是欣赏美的高境界”错,原文第三自然段中并没有境界高低的比较。故选C。【点睛】在做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所给材料,而且要明白命题者的命题意图,辨析题目的陷阱类型,这样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命题者设置陷阱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指选项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二、篡改原文。错项故

11、意更换、添加、删除个别关键词导致因一字或一词之差而背离原文的意思。三、张冠李戴。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将甲的属性说成语的属性,偷梁换柱,混淆对象。四、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某种意思而凭空捏造出此意,纯属命题者故意用来迷惑考生。五、范围不清。范围不清指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进行随意扩大或缩小。六、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三是原因不全。 七、说法绝对。指原文的说法在范围程度上有所保留,而选项夸大其词,把相对的情况说成绝对的情况。八、答非所问。指题干问了一个问题,而选项回答的是另一个问题。九、混淆时态

12、。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的“已然”与“未然”混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400年前,历史的轴线从这里拉开。400年后,时代的轴线从这里拉开。远离母亲400年的游子澳门,终于走上回家之路。中国发明“一国两制”,采取和平谈判的方式,而不是兵戎相见,解决国与国之间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1997年香港回归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今天澳门回归也是一个成功的出例子,为国际社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范例。阿根廷副外长指出,“一国两制”的成功实施,使他的国家对以同样方式解决马尔维纳斯群岛问题“抱有希望”。西班牙外交大臣表示,“一国两制”为解决西班牙与英国在直布罗陀归

13、属问题上的争端“开创了先例”。俄罗斯的媒体也认为,俄罗斯与日本北方的纠纷可参照“一国两制”模式解决。今天,中国人民发明的“一国两制”已不仅仅属于中国,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公共财产。香港、澳门成功回归,首先不能不归功于中国领导人高瞻远瞩,政策成功。其次,不能不归功于中国近20年改革开放的成功,国力得以提升,举世公认。“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是澳门特区不断发展、繁荣稳定的根本。“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充分显示出“一国两制

14、”的强大生命力,充分证明了“一国两制”是符合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符合香港、澳门整体和长远利益的最佳制度安排。(摘编自大公报1999年12月19日)材料二:20年意气风发,日新月异的濠江故事精彩纷呈。难忘回归前夕的愁云密布,澳门连续4年经济负增长,1999年入境游客不足800万人次,失业率达6.4%。20年来,回到祖国怀抱的澳门一改颓势,2018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已从1999年的519亿澳门元增加至4447亿澳门元,人均GDP在世界名列前茅,入境总旅客超过3580万人次。2019年发布的全球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显示,澳门在全球180个经济体中排名第三十四位,在亚太地区43个经济体中排名第九位,成

15、为世界上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之一。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初见成效,博彩、旅游、会展、餐饮、酒店及零售业欣欣向荣,一个生机勃勃的澳门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南海之滨。20年和谐稳定,安定祥和的民生画卷不断铺展。今天的澳门,洋溢着“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的氛围,但谁能想到在回归之前,这里曾是截然不同的景象?回归之后,特区政府在中央政府支持下打击犯罪,一年时间就让凶杀案件减少了72%,纵火案件减少了40%。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仅来自治安改善。一份澳门这十年的民生工作总结中,介绍了一个普通澳门人家的“民生礼包”:从幼儿园至高中的15年免费教育,看得到“真金白银”的现金分享计划,长者、婴幼儿、中小学生、孕妇纳入

16、免费医疗,青年创业获得免息货款居者有其屋、病者有其医、老者有其养、少者有其学,特区政府施政所向让澳门居民所需所盼成为现实。(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年12月17日)材料三: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以宪法和澳门基本法为基础的宪制秩序牢固确立,治理体系日益完善。澳门特别行政区坚决维护中央全面管治权,正确行使高度自治权。顺利完成基本法第23条和国歌法等本地立法,成立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宪制责任有效落实。行政、立法、司法机关严格依法履行职责,正确处理相互关系,自觉维护行政长官权威,确保以行政长官为核心的行政主导体制顺畅运行。特别行政区民主政制有序发展,澳门居民依法享

17、有的广泛权利和自由得到充分保障。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居民生活持续改善。“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建设扎实推进,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大幅增长,跃居世界第二。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成效初显,会展、中医药、特色金融等新兴产业方兴未艾。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民生福利水平显著提升,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双层式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政策惠及全社会,澳门居民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摘编自人民日报2019年12月21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历史的轴线”用“历史”既包含着对澳门屈辱过去的深切感慨,同时也暗示着这样的统治将成为过去。

18、B. “时代的轴线”不仅指时间层面的新千年新时代,更是指澳门结束殖民统治以后所开启的新的发展时代。C. 阿根廷、西班牙、俄罗斯决定用“一国两制”模式解决各自问题,这为各国解决领土争端问题找到出路。D. 香港、澳门的成功回归为国际社会提供了解决遗留问题的范例,“一国两制”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公共财产。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澳门能成功回归,归功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国力的提升,更归功于中国领导人高贍远瞩,政策成功。B. 澳门从回归前经济陷入衰退,到如今人均GDP位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上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之一。C. 回归之前,澳门曾是愁云密布;回归之后,澳门就洋

19、溢着“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的安定和谐氛围。D. 澳门经济快速增长,民生持续改善,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说明了“一国两制”是完全行得通的。6. 怎样才能让澳门行政特区持续稳定繁荣发展?请结合文本分析概括。【答案】4. C 5. C 6. 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宪制秩序牢固确立,完善治理体系;持续改善民生,提升福利水平。【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各段材料的主要内容,辨析其中的异同点。之后浏览选项,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分析比较。C项,概念模糊,“这为各国解决领土争端问题找到出路”错,材料一第三自然

20、段中“阿根廷副外长指出.抱有希望”可知,“抱有希望”不能确定“找到出路”。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逐个分析选项,分别找出选项中的关键词,然后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注意有时答题区间并非一个。考生要全面、准确地比较选项和原文,看二者的意思是否一致。C项,时间概念错误,“回归之后,澳门就洋溢着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安定和谐氛围”错,材料二的第二自然段中“20年和谐稳定,安定祥和的民生画卷不断铺展。今天的澳门,洋溢着小城故事多.”可知,是今天洋溢着,而不是回归以后就洋溢着。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归纳和

21、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明确题干问什么,我们要答什么。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全面归纳,切不可凭自己的整体理解答题。最后不要忽略了材料的出处,有时材料出处的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材料的主要内容,甚至标题就是材料的主要内容。本题材料一的最后一段中“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是澳门特区不断发展、繁荣稳定的根本”可知第一点为: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材料三的第二段中“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成效初显”可知第二点为: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材料三的第二段中“民生福利水平显著提升,免费教育”可知第三点为:持续改善民生,提升福利水平。【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可参考以下技巧:1.

22、关注材料的标题出处。2.概括材料中心,理清材料关系。3.客观题要了解设误方式,包括以偏概全、混淆是非、夸大缩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混淆时态、偷换概念、因果混乱。4.主观题要遵循审题干、定范围、选要点、巧归纳的步骤。(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宋记老面馒头杨落说起我家的宋记老面馒头,南同县城不知道的人不多。坐落在老街上的这个小店铺,是许多南同人心目中的放心店。这可不是我吹的,你看来店里买馒头的人就晓得了。有的人专门开着车来买,住得远的,通常十个二十个地买回去,冰箱里存放着。受欢迎自然是有道理的,如今,真正称得上手工制作的老面馒头,还有几家店子有那

23、份闲心去伺候?我爷爷做的馒头绵扎,韧性好,有嚼头,我伯伯说,完全赶得上他在北方吃过的馍馍。“宋记”馒头堆头大、墩实,机器和这样那样粉剂批量生产出来的馒头,倒是松软得跟面包没有两样,其实捏紧了也就一小坨,说白了就是个虚胖。但金无足赤,宋记老面馒头也有瑕疵。比如个头不如机器做出来的一致。还有,有时碱水没和均匀,那褐黄的颜色留在馒头上,这一点那一滴,不好看。爷爷却说:“馒头该是啥子样子,爷爷就把它做成啥子样子。”他说有些烧腊摊子上的烧腊红扯扯的,板鸭黄金亮色的,是要好看些,但那是加了硝盐,抹了上漆用的金黄粉,“吃了要不得吵,要着背骂名的吵”。就像我奶奶说的,买莱要指着有虫眼子的买,虽说不好看可没打药

24、吃起放心一样,本色本味的宋记老面馒头,不那么白软,大小也不那么齐整,偶尔还要长点斑啥的,却照样抢手。“宋记”除了老面馒头外,菜包、糖包都做,偏偏不做肉包子。我问过爷爷,他说:“一块五一个,做不出来。”“为啥别人又做得出来?”“那些槽头肉,那些来历不明的烂筋筋肉,当然做得出来哦。”我反问:“那为啥您不做,反正都绞成了肉末,哪个看得出来?”“哪个说看不出来?老天就看得出来!”翻了年,爷爷就该吃七十二岁的饭了。伯伯的电话又来了,依然是店子关张的老话。爷爷的洪钟大嗓门又展示成扩音器的效果:“大娃子,你莫说了!一天清耍的话,莫说我自己不习惯,我那些老主顾也不习惯!”说完便摁了手机。估计伯伯的耳朵得嗡嗡地

25、响上个三五天了。还没过几天呢,似乎要见证一下爷爷说过的话似的,爷爷骑着他那辆半新不旧的三轮车,不小心摔了。还好,附近一个摆水果摊的大叔,也是“宋记馒头”的老主顾了,他没有为扶还是不扶而纠结,几步就赶了过来,将爷爷送到了医院。所幸无大碍,住了几天院,回家静养了几天后,宋记老面馒头又热气腾腾地现身迎客了。买馒头的那些人,逮着我爷爷“老板”“师傅”地喊,抱怨这么些天没见露面了,真还有点不习惯。我爷爷搓着手,一个劲“嗯嗯”着,说不出话来了。其实喉咙里呗咽着潜台词的,就是冯巩在春晚的那句话:“朋友们,我想死你们了!”那位送爷爷去医院的水果大叔也来买馒头了,这下子爷爷打死也不收他的钱,两个人在那儿拉拉扯扯

26、的,简直跟吵架没有两样。水果大叔急了:“你送了我那么多饼干糕点,再不收钱说不过去。”爷爷说:“那根本就是两码事嘛,我收你的钱才叫说不过去。”最终大叔没能举过爷爷,道了谢提着几个馒头走了。不想以后买馒头的顾客里,却见不到水果大叔的影了。那天晚上,爷爷在烧腊摊子上切了一斤猪头肉回家,吃酒,却半天不说一句话。奶奶抿了几口酒后,颊上飞起两团配红,拿手指敲着爷爷的脑门子说:“你犟嘛,还有比你更犟的。”我爷爷不愧是我爷爷,他眉头就那么一跳,便有了主意。在问到水果大叔家的地址后,他拎了十个才蒸好的热馒头,登门拜访,说他再不来馒头店,就天天上他家送馒头。水果大叔彻底服气了,说吃完这袋馒头后就去买,前提是得收钱

27、,否则真不好意思再来。爷爷重重地点了头,应下了。“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我爷爷哼着川戏,一路“咿咿呀呀”回来了。“嘿,我看到底哪个犟!”他边说边坐下喝了口茶,“咕咚”一声,无比响亮地吞下,咂了咂嘴巴,又拍打着椅子的扶手,继续摇头晃脑地唱将起来:“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选自短篇小说2019年第8期,有删改)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第一人称“我”来讲述爷爷的故事,增加小说的真实性和生动性,显得更加亲切自然。B. 小说开头部分写宋记老面馒头虽不好看,仍大受欢迎,说明“宋记”在用良心经营面食店。C. 水果大叔是小说的

28、次要人物,作者用水果大叔与爷爷作对比,更有力地塑造了爷爷的形象。D. 尾段爷爷说“我看到底哪个犟”照应上文奶奶打趣爷爷犟不过别人这一情节,使文章前后呼应。8. 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 小说运用多种方式以取得语言的口语化效果,请分别举例说明。【答案】7. C 8. 勤劳善良,手艺好:七十二岁的爷爷仍然坚持做馒头,做的老面馒头广受欢迎。讲诚信,实在厚道:爷爷做馒头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而且坚决不做亏心包子。直率开朗,脾气倔强:伯伯劝爷爷享清福,爷爷用洪钟大嗓门拒绝了。(或爷爷心里打好主意直接拎一袋馒头去到水果大叔家。)知恩必报,重情义:爷爷坚持给骑车摔倒后扶他起来的水果大叔送馒头

29、。 9. 人物语言口语化:比如“那为啥您不做,反正都绞成了肉末,哪个看得出来?”,用很多对话式语言表现生活氛围。使用带有地域特色的语言:比如带有川味的“吃了要不得吵,要着背骂名的吵”“大娃子”还有川戏等,使语言更具有当地的生活气息。多用短句:小说没有复杂长句,都是简单易理解的短句,使语言更加贴近生活日常。使用口语化特征的词语:使用拟声词“咿咿呀呀”,叠词“重重”,感叹词等使小说更加生动有趣。【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

30、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每个选项回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C项,“作者用水果大叔与爷爷作对比”错,文章中水果大叔助人为乐帮助爷爷送到医院,也是歌颂的人物,所以不是对比手法,而是正面衬托。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了探究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从人物自身的角度分析,考虑是否符合人物自身的性格逻辑;其次要从人物所处的现实环境考虑,看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最后还要从主题的角度考虑,主题主要是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中体现出来。 文章第二段中,“受欢迎自然是有道理的,如今,真正称得上手工制作的老面馒头,还有几家店子有那份闲心去伺候?我爷爷做的馒头绵扎,韧性好,有嚼头”,

31、这些情节,表现了爷爷勤劳善良,手艺好;第三自然段中,爷爷却说:“馒头该是啥子样子,爷爷就把它做成啥子样子。”还有,我问过爷爷,“为啥别人又做得出来?”“那些槽头肉,那些来历不明的烂筋筋肉,当然做得出来哦。”这些情节,表现了爷爷讲诚信,实在厚道;“伯伯的电话又来了,依然是店子关张的老话,但爷爷就是不肯”这些情节,表现了爷爷直率开朗,脾气倔强;“在问到水果大叔家的地址后,他拎了十个才蒸好的热馒头,登门拜访,说他再不来馒头店,就天天上他家送馒头”,这些情节,表现了爷爷知恩必报,重情义。【9题详解】本题考查品味文学作品语言的能力。赏析语言特色,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手

32、法的,最后指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什么情感。“这可不是我吹的,你看来店里买馒头的人就晓得了。” “那为啥您不做,反正都绞成了肉末,哪个看得出来?”等句子,口语化较强,表现生活氛围;“吃了要不得吵,要着背骂名的吵”“大娃子,你莫说了!”等句子,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我爷爷做的馒头绵扎,韧性好,有嚼头”等句子多用短句,使语言更加贴近生活日常;还有就是拟声词的使用,如“咿咿呀呀”“咕咚”,叠词的使用,如“爷爷重重地点了头”中“重重”,音韵和谐朗朗上口,使小说读起来更加幽默风趣、生动形象。【点睛】小说从大的范畴上讲属于记叙文,只是比一般的记叙文复杂一点,可以从以下

33、四方面组织阅读。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具体的分析,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人物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3.鉴赏人物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主人翁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的作用。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人物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

34、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郦食其,陈留人也,好读书,无衣食业,县中皆谓之狂生。及陈胜、项梁等起,食其闻其皆龌龊,好苛礼自用,乃自匿。后闻沛公略地陈留郊,时问邑中贤豪。食其入谒,沛公方踞床令两女子洗。即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欲率诸侯破秦乎?”沛公骂曰:“竖儒!天下同苦秦久矣,何谓助秦?”食其曰:“必欲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于是乃辍洗。起摄衣,延食其上坐,谢之赐食。食其言:“陈留乃天下之冲,又多积粟,臣与令素善,请往说之;必不听,足下举兵攻之,则为内应。”遂下陈留,号食其为广野君。汉三年秋,项羽

35、数困沛公,公计欲捐成皋以东,食其因曰:“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夫敖仓有藏粟甚多,楚人弃之,此乃天所以资汉。且楚、汉久相持不决,百姓骚动,海内摇荡。愿急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示诸侯以形制之利。则天下归矣。方今燕、赵已定,唯齐未下,臣请得说齐王使为东藩。”上从之。见齐王曰:“项王有背约之名,杀义帝之负;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项氏莫得用事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赂积财而不能赏天下畔之贤才怨之而莫为之用故天下之士归于汉王。王疾下汉以保社稷,否者,危亡可立而待也。”田广以为然,乃听食其,罢兵纵酒。韩信闻食其冯轼下齐七十余城,乃夜袭齐。齐王田广闭汉兵至,

36、以为食其卖己,乃亨食其,引兵走。汉十二年,高祖举功臣,思食其,封子疥为高梁侯。(节选自史记郦生列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非项氏莫得用事/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赂/积财而不能赏/天下畔之/贤材怨之/而莫为之用/故天下之士归于汉王B. 非项氏莫得用/事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赂积财/而不能赏/天下畔之/贤材怨之/而莫为之用/故天下之士归于汉王C. 非项氏莫得用事/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赂积财/而不能赏/天下畔之/贤材怨之/而莫为之用/故天下之士/归于汉王D. 非项氏莫得用/事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赂/积财而不能赏/天下畔之/贤材怨之/

37、而莫为之用/故天下之士/归于汉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 长揖是古代交际礼仪风俗,即拱手高举过头顶,鞠躬。多用于对位尊之人行礼。B. 踞即为“箕踞”,两脚张开、两膝微曲,是一种不拘礼节、傲慢不敬的坐法。C. 藩是封建时代的属国、属地或分封的土地,源自中国封建制度的地方分权概念。D. 社稷是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农本时代中华民族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后代指国家。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郦食其审时度势,选择投靠沛公。当众路诸侯起义谋事时,他隐匿自我,韬光养晦。当听说刘邦招贤纳士之时,他又主动抓住时机投奔,进言献策。B. 郦

38、食其善于识人,胸中自有丘壑。他认为陈胜、项梁等人刚愎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而项羽背信弃义、任人唯亲、心胸狭窄,这些人不值得辅佐。C. 郦食其功劳卓著,深得刘邦赏识。他凭借攻打陈留的功劳,被刘邦封为广野君;汉朝建立后,汉高祖论功行赏,思念郦食其,封其子郦疥为高梁侯。D. 郦食其颇具辩才,成功游说齐王。他凭借一番言辞让齐王停战,与齐王纵情饮酒,从而其让放松戒备,而后按预定计划与韩信里应外合打败齐王。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于是乃辍洗,起摄衣,延食其上坐,谢之赐食。(2)愿急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示诸侯以形制之利,则天下归矣。【答案】10. A 11. A 12. D 13

39、. (1)于是沛公立刻停止了洗脚,起身整理好衣裳,把郦生请到了上宾的座位,向他道歉,赐予他食物。(2)希望您赶快占据敖仓的粮食,阻塞成皋的险要地势,把有利的形势给诸侯看,那么天下就归顺您了。【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应对此类问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相反的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依据句意,“非项氏莫得用事”语法独立,句意完整,“用事”是一个合成词,中间不能断开,所以排除BD;“攻城得赂”,主谓宾齐全,独立的句子,“赂”后断开,排除C;

40、译文:不是他们项氏家族的没有谁得到重用;给有功人员刻下印(准备封官),在手中反复把玩,不愿意授与;攻城得到财物,宁可堆积起来,也不肯赏赐给大家;所以天下人背叛他,才能超群的人怨恨他,没有人愿意为他效力。因此天下之士都投归汉王。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对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的选拔、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域划分、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与课本注释相关的内容。A项,“多用于对位尊之人行礼”错,应该是“不分长幼尊卑都可用,但多数用于平辈之间”。故选A。

41、【12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D项,“而后按预定计划与韩信里应外合打败齐”错,原文中郦食其与韩信没有里应外合。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

42、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1)于是,在这时;辍,停止;摄,整理;延,邀请;谢,道歉。(2)愿,希望;粟,粮食;险,形容词作名词,险要地势;示,给看;示诸侯以形制之利,介词结构后置句,又是定语后置句,正确的语序是:以利之形制示诸侯。【点睛】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目四步骤: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

43、段都会给出标题。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答题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题型选择对应的答题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译文:郦食其是陈留高阳人。他喜欢读书,连能供得起自己穿衣吃饭的产业都没有,县里的人们都称他为“狂生”。等

44、到陈胜、项梁等人反秦起义的时候,郦食其听说这些人都是一些气量狭小、喜欢烦琐细小的礼节、刚愎自用的小人,因此他就自己隐藏起来。后来,他听说沛公带兵攻城略地来到陈留郊外,时常打听陈留一地的贤士俊杰。郦食其请见,沛公正坐在床边伸着两腿让两个女人洗脚,郦生只是作个长揖而没有倾身下拜,说:“您是想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还是想率领诸侯灭掉秦国?”沛公骂道:“你个儒生小人!天下的人同受秦朝的苦已经很久了,你怎么说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郦生说:“如果您下决心聚合民众,召集义兵来推翻暴虐无道的秦王朝,那就不应该用这种倨慢不礼的态度来接见长者。”于是沛公立刻停止了洗脚,起身整理好衣裳,把郦生请到了上宾的座位,向他道

45、歉,赐予他食物。郦生说道:“陈留是天下的交通要道,现在城里又有很多存粮。我和陈留的县令素来交好,请您派我到他那游说他。他若是不听从的话,您再发兵攻城,我在城内又可以作为内应。”于是沛公就攻取了陈留,赐给郦食其广野君的称号。在汉王三年的秋天,项羽多次困住沛公,沛公打算放弃成皋以东的地盘,郦生便就此进言道:“作为成就统一大业的王者,他以平民百姓为天,而平民百姓又以粮食为天,敖仓储藏了很多粮食,但是楚人放弃了它,此正是天用来资汉的条件,况且楚互相对峙不能了断,百姓骚动,海内摇荡,希望您赶快占据敖仓的粮食,阻塞成皋的险要地势,把有利的形势给诸侯看,那么天下就归顺您了。如今燕国、赵国都已经平定,只有齐国

46、还没有攻打下来,我请求去游说齐王让他成为东方的属国。”汉王听从了他的建议。(郦食其)见到齐王说:项王有背弃盟约的名声,有杀死义帝的不义行为;他对别人的功劳从来不记着,对别人的罪过却又从来不忘掉;将士们打了胜仗得不到奖赏,攻下城池也得不到封爵;不是他们项氏家族的没有谁得到重用;给有功人员刻下印(准备封官),在手中反复把玩,不愿意授与;攻城得到财物,宁可堆积起来,也不肯赏赐给大家;所以天下人背叛他,才能超群的人怨恨他,没有人愿意为他效力。因此天下之士都投归汉王。齐王您赶紧投降汉王来保全国家,倘若是不投降汉王的话,那么危亡的时刻立刻就会到来。田广认为郦生的话是对的,撤了军队,纵酒做乐。淮阴侯韩信听说

47、郦生没费吹灰之力,坐在车上跑了一趟便取得了齐国七十余座城池,就乘夜袭击齐国。齐王田广听说汉兵已到,认为是郦生出卖了自己,便烹杀了郦生,带兵向东逃跑而去。汉朝建立十二年,高祖封赏功臣,怀念郦食其,封郦食其的儿子郦疥为高梁侯。(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采莲曲李白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二写溪边采莲女隔着荷花谈笑风生,给人似有似无的朦胧之美。B. 三、四句勾勒出一幅人花相映清新明丽的采莲图,节奏轻快,

48、活泼自然。C. 五、六句写采莲女的欢声笑语吸引了岸上的风流少年,他们借着垂杨暗中窥视。D. 七、八句写采莲女采莲之后返回,她们骑着紫骝,马儿嘶鸣着,令人断肠。15. 诗界评价本诗“弥补了六朝以来采莲女形象的苍白与虚饰”,请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塑造采莲女形象的。【答案】14. D 15. 诗人采用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手法,塑造了活泼、明艳、大方的采莲女形象,人物形象鲜活丰满,极富生活气息正面:(1)诗人将吴越娇艳清纯的采莲女置于青翠欲滴的荷叶丛中加以表现,通过她们的笑声让人领略到她们内心的欢乐,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2)描写采莲女的新妆与香袖,表现她们着装上的明艳。侧面:(3)又用岸

49、上游冶郎的徘徊踯躅不忍离去从侧面来衬托采莲女们的魅力,同时也表现了采莲女的落落大方。【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这类题要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另外知人论世的方法同样不可忽视。解答本题需要关注苏轼的坎坷经历。D项,“七、八句写采莲女采莲之后返回,她们骑着紫骝”错误,诗人骑着紫骝,马儿嘶鸣着,惊花,花落,空见那一份景色,使人凄怆断肠。这里充斥着诗人对时光飞逝、岁月不饶人的感叹,及对美景易逝的无奈之情,寄托着作者因怀才不遇、壮志难伸而发出的愁思。故选D。【15题详解】本题是考查诗歌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解

50、答此题,要结合诗句分析手法特点和形象的基本特征。翻译:夏日的若耶溪傍,美丽的采莲女三三俩俩采莲子。 隔着荷花共人笑语,人面荷花相映红。阳光照耀采莲女的新妆,水底也显现一片光明。风吹起,衣袂空中举,荷香体香共飘荡。那岸上谁家游冶郎在游荡?三三五五躺在垂杨的柳阴里。身边的紫骝马的嘶叫隆隆,落花纷纷飞去。见此美景,骚人踟蹰,愁肠空断。首联是说溪边采莲花的女孩,隔着荷花谈笑风生,互相嬉戏,或是和风细雨,或是娇喘微微。荷叶田田,芙蓉朵朵,与春风满面的姑娘的粉颊交相辉映,“笑隔荷花”将采莲女纤手拨荷花愉快交谈的神态细腻的表现出来。颔联是说温和的阳光下,采莲女浓抹的新妆,清澈的流水,风飘香袖的妩媚。采莲女不

51、知是在挥手还是在故意摆弄,将香袖高举,河面倒映着采莲女精心准备的新妆,最是那一低头的闲花照水,露出她娇羞的神态,腼腆不胜凉风的吹拂。这是从正面突出采莲女的活泼美丽。颈联两句写欢声笑语吸引了岸上的游冶郎,不知哪家的公子,三三五五、似隐非隐在垂杨下。诗人将她们置于青翠欲滴的荷叶丛中,又以游冶郎的徘徊搔首来衬托她们的娇美,使用乐府写罗敷的手法,从而更加委婉传神。全诗采用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手法通过描写精心装扮的采莲少女们在阳光明媚的春日里快乐嬉戏的旖旎美景,以及岸上的游冶少年们对采莲少女的爱慕。来表达 春日里,少年男女之间微妙萌动的爱情。【点睛】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

52、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的句子是:_,_。(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_,_。 (3)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的出师表中的一句名言是:_,_。【答案】 (1). 舞榭歌台 (2).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 所以动心忍性 (4). 曾益其

53、所不能 (5). 受任于败军之际 (6). 奉命于危难之间【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榭”“忍”“曾”“受”“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我国是一个网络大国,正在由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截至去年底,我国网民巳达到6.88亿,我国网络的开放程度和活跃程度也是世界上少有的,不仅网络的飞速发展给网民带来了“红利”,也成了推动经济发展的“断动能”,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新平台,创造了新业绩。但是,网络也不是“法外之地”,网民应谨言慎行,在

54、现实生活中,总有一部分人为了牟取暴利,而罔顾道德法纪,背“道”而行。如近期遭曝光或关闭的一些网站,由于他们利令智昏,财迷心窍,疏于管理,或不善、不会管理,致使部分网站或网絡欺诈,或低俗,或扰乱秩序,或为了获取网民的点击量,故意制造虚假新闻,散布谣言,制造恐慌( )。广大网民应自觉行动起来,加强监督、加强举报,发现一个,举报一个,曝光一个,让有关单位加以严惩,绝不手软、绝不姑息,穷追猛打,打到让他们不敢、不愿再破坏我们的“精神家园”为止。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仅网络的飞速发展给网民带来了“红利”,也成了助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B. 网络的飞速发展不

55、仅给网民带来了“红利”,也成了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C. 网络的飞速发展不仅给网民带来了“红利”,也成了助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D. 网络的飞速发展不仅成了助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也给网民带来了“红利”。18. 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的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 万人同唱:“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B. 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上级交给我的任务。C. 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D. 钟扬、杜富国、吕保民、其美多吉我一下已写不完那些光辉的名字。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们要人人共起而诛之,遏

56、制其故意扰乱我们共同“精神家园”的不法行为。B. 对这样故意扰乱我们共同“精神家园”的不法商人,我们要人人共起而诛之。C. 这些不法商人故意扰乱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我们要人人共起而诛之。D. 对这样的不法商人,我们要共起而诛之,遏制其扰乱我们共同“精神家园”的行为。【答案】17. C 18. D 19. B【解析】【分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应对此试题要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对句子进行分析;做题时还要比较四个选项的不同,从不同点入手结合病句知识分析作答即可。原句语序不当,两个句子的主语都是“网络的飞速发展”,所以关联词“不仅也”应放在主

57、语的后边,A项和原句一样犯了同样的语病;从内容上看,网络的飞速发展的结果应由浅入深,即先给网民带来了“红利”,再助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所以排除D;B项,网络不能直接推动经济发展,改为“助推”更合乎语境。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书面上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本题中例句中的省略号是对“制造虚假新闻,散步谣言,制造恐慌”等不法行为列举的省略;A项,表引文(歌词)的省略;B项,表说话的断断续续;C项,表含糊其辞,欲言又止;D项,表示对同类人列举的省略。故选D。【1

58、9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一定要结合整个语段的语境,分析四个选项的不同,结合不同点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取答案。本题括号前边的主要内容是不法商人的违法行为,A项的陈述对象是“我们”,语义不顺畅,排除A;C项出现了“这些不法商人”和“我们”两个主语,衔接不连贯,所以排除C;D项中“不法商人” 和 “遏制其扰乱我们共同精神家园的行为”就内容来讲应该连接比较紧密,不能拆开,而且应该先遏制,再诛之,所以排除D。故选B。【点睛】此类试题是将连贯,辨析并修改病句,标点合并考查。这就更加要求考生具有对文段整体把握的能力,拥有正确使用

59、标点符号的能力。所以读懂文段主要意思,结合语境是作答的前提。较传统的考查题型,辨析并修改语病的难度其实是有所降低的,考生可以比较选项与原文之间,选项与选项之间的不同点来确定正确答案。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沙尘天气,是指大风将地面尘土、沙粒卷入空中,使空气混浊且能见度低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_? 首先沙尘源为沙尘天气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与气候密切相关:当气候干燥,降水较少,土壤表层干燥疏松时,如果有大风刮过,就会将松散的土壤中的大量沙尘卷入空中,形成沙尘天气。此外,_。人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工矿交通建设尤其

60、是人为过度垦荒破坏地面植被,导致沙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沙尘天气多发。面对沙尘天气,_。日常多吃一些清肺去火的食物,比如梨银耳、百合等。外出时要戴口罩,用纱巾蒙住头,以免沙尘侵害眼睛和呼吸道而造成损伤,家中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关闭门窗,必要时可用胶条对门窗进行密封,这些最基本的防护措施能减少沙尘天气对我们的侵害。【答案】 (1). 它是如何形成的呢 (2). 其形成还有人为原因(因素) (3). 我们要注意(重视)保养防护【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连贯能力,属于补写上下句题。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

61、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答题时要注意话题要保持一致。第一处,后文有“首先沙尘源为沙尘天气提供了物质基础”,讲的是沙尘天气形成的原因,且空缺处的标点符号是问号,故此处应填写“它是如何形成的呢”之类的内容。第二处,前文有“此外”,此处内容应该还是原因,后文有“人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工矿交通建设尤其是人为过度垦荒破坏地面植被,导致沙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讲的都是人为因素,所以,此处应填写“其形成还有人为原因(因素)”之类的内容

62、。第三处,前文有“面对沙尘天气”,此处应填面对的措施,后文有“日常多吃一些清肺去火的食物”“外出时要戴口罩,用纱巾蒙住头”等内容,因此,此处应填写“我们要注意(重视)保养防护”之类的内容。【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

63、我们会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要尽量用主谓句表达(有特殊要求除外)。最后注意精炼语言。纵观全文后,可以看出本文段主要是比较专业教育与常识教育,“而这其实是常识教育承载的功能。”突出常识教育相对于

64、专业教育的优越性。故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可以概括为“常识教育承载的功能比专业教育多”。首先应辨明语段的表达方式,针对不同的表达方式,采取不同的应对技巧。说明性语段:抓说明对象,扣住其特征。议论性文段:可以采取抓中心句的方法。记叙性文段,可以通过抓记叙的要素来抓信息。具体操作过程:找陈述对象、中心事件、性质、结果;写必须按照题干要求(含标点)、尽可能运用原文词语、尽量运用主谓句表达。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2020中国书店大会”发布的2019-2020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显示,2019年实体书店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图书销售网

65、点同比增长4%,特别是连锁书店规模迅速扩张,其中位居榜首的江苏凤凰新华书店已拥有1327家门店,渔书则以275家门店在民营书店中排名第一。该报告同时显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实体书店转型和渠道下沉的不断推进,乡村书店正在全国不少省市迅速兴起,成为2019年实体书店发展的一个亮点。据介绍,河北省乡镇以下新华书店2018年不超过10家,而截至2019年10月已超100家。不过,实体书店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全行业的销售收入虽有增长,利润却在下降。如果没有政府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一些书店生存都是问题。【答案】2019年中国实体书店发展势头良好;乡村实体书店正在迅速兴起;实体

66、书店存在同质化严重、利润下降等问题。【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先通读这则新闻报道,划分层次。第一句话为第一层,关键信息为“实体书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第二、三句为第二层,关键信息为“乡村书店迅速兴起”;四、五句为第三层,关键信息为“实体书店存在的问题”。结合三个层次,进行概括即可,注意字数要求。四、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材料一:当代正经历复杂而深刻的变革,风险与挑战与之相随,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要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材料二:疫情期间,在线办公、云端上课、线上消费等宅经济迅速崛起,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等

67、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这些都是危中有机的现实写照。材料三:老字号餐厅主动触网,增设外卖窗口,打通线上线下;农业部门推出网上订购、网上培训、网上贷款等春耕备耕新方式虽然疫情给经济发展带来严峻考验,但反应及时、应对有方,有助于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材料四:俗话说:“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疫情结束后,面向未来,也要善于化危为机,更要善于创造和把握发展的新机遇。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例文:时代的新号令:善化危为机,也善创造把握新机遇“病退风清日,已是万木春。”

68、进入疫情防控后半段,对于国家、社会、个人来说,要何去何从呢?我以为,当前要着眼实际,运筹帷幄,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还是其它方面,既要善于化危为机,也要善于创造把握新机遇,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或最大限度降低损失!的确,疫情给我们国家、社会及个人带来了巨大挑战,也带来极大损失;但人是有积极能动性的,是能危中寻机、化危为机的。如疫情期间,在线办公、云端上课、线上消费等“宅经济”迅速崛起,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这些都验证了人们在灾难、磨难面前也不是束手待毙的,也是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的。但要危中寻机、化危为机,需要的是超前的智慧、眼光与谋略。可以想象一下,若灾难磨难扑

69、面而来,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人惊慌失措,缺乏主心骨,没有超前智慧、眼光和谋略,怎能自如应对危机,更遑论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应对这次疫情,我们国家、社会及绝大多数公民做得很好,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就成功控制住疫情,并顺利分阶段复工复产,将经济发展损失降到了最低,为国际社会树立了典范,这体现了我们国家和社会强大危机治理能力和高超危机处置智慧,这也是我们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体现!或许有人会问,危中寻机、化危为机需要超前智慧、眼光和谋略,仅此而已吗?答案是否定的,除此之外,还需要对灾难、磨难要及时反应和应对有方。大年初一,最高决策机构一声令下,“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这就是及时反应和应对有

70、方;中央防控指导组和院士领衔的医护组千里驰援武汉,汇集八方力量,这就是及时反应和应对有方;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冲锋在前,构筑起社区防控的第一道防线,赢得了小区的赞许,这就是及时反应和应对有方;还有老字号餐馆主动“触网”,农机部门推出网上订购、网上贷款等等,这些也是及时反应和应对有方“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放眼未来,要突破,要发展,要实现伟大中国梦,仅仅危中寻机和化危为机、及时反应和应对有方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善于创造把握新机遇。疫情过后,国家要乘势而上,创造领先时代和世界的时机,把握好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带来的新机遇;社会要激浊扬清,创造风清气正的时机,把握好新时代公民道德

71、建设带来的新机遇;个人要励精图治,创造凡事争先的时机,把握好个人梦想融汇大梦想的新机遇对于我们高三学生而言,疫情让我们居家学习很长时间,使得这个学期备考复习极不完整,我们也要化危为机,搞好居家学习和到校学习的对接,把失去时间找补回来;更要创造把握新机遇,学习差一点的要向学习好一点的学生多请教,要把线上线下学习结合起来,把握好高考延期带来的到校学习的黄金期,我们高三每一位学生也能以最美姿态来跨越高考这道门槛的!变化的时代,孕育伟大精神;变化的时代,发出伟大的新号令,那就让我们则耳倾听吧善于化危为机,也要善于创造把握新机遇,国家便是强盛国家,社会便是和谐社会,人民便是幸福人民!【解析】【分析】【详

72、解】本题重点考查写作能力。审题:本题属于材料作文。本题由四则材料构成,第一则和第四则属于观点型材料,第一则材料讲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要危中寻机,化危为机。第二则材料讲了面向未来,也要善于化危为机,更要善于创造和把握发展的新机遇。两则材料合二为一可提炼出行文论点既要善化危为机,也善创造把握新机遇。考查学生思维整合能力,引导学生辩证思考危与机之间关系,并要有前瞻意识。第二则材料和第三则材料属于事例型材料,材料二讲了疫情期间,在线办公、云端上课、线上消费等宅经济迅速崛起,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材料四讲了疫情结束后,面向未来,也要善于化危为机,更要

73、善于创造和把握发展的新机遇。这两则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危中有机”和“应对有方”的时代内涵,为学生写作开阔思路并提供写作“弹药”。立意:(1)危机与机遇并存;(2)要善于化危机为机遇;(3)要创造把握机遇;(4)化“危”为“机”,是一种生存之道。素材:(1)善于化危为机、赢得发展主动权,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必须清醒地看到,新冠肺炎疫情不会动摇我国长期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有党的坚强领导,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有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有庞大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有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和充足的政策空间,

74、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化危为机,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2)准确把握“危”和“机”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对立统一规律即事物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危”和“机”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努力克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正确总结应对危机的经验教训,就能够创造发展机遇。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我们要不断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牢防线。疫情对产业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些传统行业受冲击较大,而智

75、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将这些潜力有效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动力,有利于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进一步释放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3)“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履险如夷、化危为机不可能自动实现,靠的是主动应变、奋力攻坚,靠的是善于找到化危为机的对策、路径和办法。我们需要继续向改革要动力,深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取得更多实质性、突破性、系统性成果,在逆境中强身健体,助力经济加快恢复活力。疫情的影响是暂时的,而且并没有改变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我们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在抢抓机

76、遇中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4)坚韧而又富于智慧的中国人,面对生活里的“麻烦”不会怨天尤人,总会选择准确识变、辩证面对。随着境外疫情加速扩散蔓延,国际经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反过来也给我国加快科技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带来新的机遇。在线办公、云端上课、线上消费等“宅经济”迅速崛起,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这些都是疫情危中有机的现实写照。这充分提醒我们,“失之东隅”之后有可能“收之桑榆”,“危机”可以向着“生机”不断转化。疫情扩散风险也好,经济下行压力也罢,信心不垮希望就在,斗志坚毅胜利可期。结构层次:例文题目“时代的新号令:善化

77、危为机,也善创造把握新机遇”。开头由诗句“病退风清日,已是万木春”引入话题,提出论点:当前要着眼实际,运筹帷幄,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还是其它方面,既要善于化危为机,也要善于创造把握新机遇,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或最大限度降低损失!论述疫情期间我们的正确做法,论证疫情期间给我们国家、社会及个人带来的巨大挑战,也带来极大损失;但人是有积极能动性的,是能危中寻机、化危为机的,并举例论证;接着分论点进行论证:危中寻机、化危为机需要超前智慧、眼光和谋略;需要对灾难、磨难要及时反应和应对有方;善于创造把握新机遇。最后提出倡议:善于化危为机,也要善于创造把握新机遇,国家便是强盛国家,社会便是和谐社会,人民便是幸福人民!【点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