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古诗词诵读 春江花月夜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7820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古诗词诵读 春江花月夜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古诗词诵读 春江花月夜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古诗词诵读 春江花月夜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古诗词诵读 春江花月夜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古诗词诵读 春江花月夜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古诗词诵读 春江花月夜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春江花月夜写作背景春江花月夜原为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相传为陈后主所创,隋炀帝、温庭筠等都曾作此曲。最为出名的春江花月夜是初唐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以孤篇盖全唐”,历来为人们所传诵。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虽已无具体文字资料可考,但根据诗歌内容可作如下推测:作者创作此诗时,也许是宦游在外,也许是羁留异乡,在一个月朗风清、春暖花开的夜晚,作者漫步江边,他仰望挂在天边的一轮皎月,沐浴着湿润的江风,面对滚滚流去的江水,嗅着淡淡的花香,不禁在景色中沉醉,于是他感慨万千,诗兴大发,临江赋诗,从月升写到月落,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抒发孤舟游子的相思之情和明月楼中思妇的相思之苦,同时探索人

2、生哲理与宇宙奥秘。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诗歌。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此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江流/宛转/绕芳,月照/花林/皆似。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江天/一色/无纤,皎皎/空中/孤月。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生/代代/无穷,江月/年年/望相。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青枫/浦上/不胜。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玉户/帘中/卷

3、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此时/相望/不相,愿逐/月华/流照。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昨夜/闲潭/梦落,可怜/春半/不还。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月/沉沉/藏海,碣石/潇湘/无限。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2在诵读过程中感知诗歌内容。这首诗之所以一直令后人传诵不已,主要是因为它以月为主体,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江花月夜的美丽画图,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从整体上看,全诗可分为前后两大部分。从开头到“但见长江送流水”,主要是由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绘,引发出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宇宙永恒,明月常在;而生命呢,就个体而言

4、,何其短暂;就整个人类而言,则又是代代相传,无穷无尽,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从“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至最后,诗人驰骋想象,将人们引入一个情思更为浓郁的诗境:春宵月夜,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明月楼”上的妻子,此刻正望月怀人。她愿随着月光照在夫君的身旁。那远方的游子,则想象着他会在梦中神游故乡,花落月潭,春光将尽,身在天涯,不能乘月回家,情何以堪!游子那无着无落的离情,只能伴着残月之光,洒满江边的树林在这首诗中,作者凭借着对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绘,尽情赞颂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扩展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宇宙精神的探究结合在一起,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

5、交融的优美深邃的意境。【参考译文】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

6、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情境默写1在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描

7、写明月随着潮水从海上升起,与张九龄望月怀远中的“海上生明月”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2在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描写月光照射下波光闪耀千万里的句子是“_,_”。3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用比喻的手法写明月映照下江边原野风光景貌的句子是“_,_”。4月亮是客观事物,但在诗人的笔下,月亮也带有主观感情。诗人张若虚独自一人漂泊在外,孤独之情油然而生,因此他的春江花月夜描写到的月亮给人的感觉也是孤独的,“_”一句就是最好的证明。5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融写景、抒情和哲理于一体,艺术价值很高。写春江花月之夜景,抒思乡孤独之情,其中“_,_”两句则浸透了人事变化、江月永恒的哲理。6在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连

8、用两个问句写出了游子和思妇分别后互相思念的句子是:“_?_?”7在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月光无处不在,处处惹人愁怀的句子是“_,_”。8在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写游子和思妇通过互相望月来表达思念之情的句子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9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写了游人乘月而归、落月洒满了江边的树林的句子是“_,_”。10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写了落月西斜、海雾涌起,回家的道路无限遥远的句子是“_,_”。答案:1.海上明月共潮生2.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3.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4.皎皎空中孤月

9、轮5.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6.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7.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8.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9.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10.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文本深读1这首诗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描写了哪些景物?诗人笔下的景物有什么特点?_答案:诗人选取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等最具表现力的物象,描绘了一幅气势宏伟、幽美恬静而又流光溢彩的绝美的春江月夜风景图。这些景物幽美深远,空明澄澈,美妙绝伦。2“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这句诗中的“卷”和“拂”两个动词为什么用得好?_答案:这句诗把“月”拟人化,它要和思妇做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

10、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中、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惆怅和迷惘。3根据下面这幅文脉结构图,说一说“月”在本诗中有何作用?诗歌借“月”表现了怎样的情感意蕴?_答案:(1)月的作用:“月”在全诗中处于中心地位,它不但作为线索贯穿全诗的意象,而且给全诗景象营造了月光沐浴的背景。(2)诗歌借月描绘了春江花月、月下沉思、游子思妇两地相思三幅图画,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以及对人们向往爱情和憧憬幸福的讴歌之情。阅读鉴赏1下列对这

11、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的前两句通过写“江天一色”、明月皎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天高地阔,宇宙洪荒的雄浑景象,为下文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追问,创设了由景生情的意境。B“江畔何人初见月”,写出了由猿变成了人的远古先民,由树上来到地上,由地上来到江边,看到天空和水中各有一个大大的发光的圆形的意外和惊喜。C“江月何年初照人”是写宇宙形成之后,有了日月星辰;月亮在什么时候把它的光辉倾洒在人间大地上,为先民提供了光明。看似提问,实则是对自然造福人类的礼赞。D“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江月年复一年没有变化,个体的人在江月面前是短暂的,但整体的人类却绵延无已,也可以构成一种与自然相媲美的

12、永恒。BB项,“写出了由猿变成了人的远古先民,由树上来到地上,由地上来到江边,看到天空和水中各有一个大大的发光的圆形的意外和惊喜”错,“江畔何人初见月”,诗人面对这一轮江月深深地思考着,满怀感慨和迷惘;无奈人与天的力量绝对悬殊,明月一岁一千年,看尽人情的薄凉锦暖,世人却伴月初生,望月临终,至死也看不透自然的玄妙。2有人说这首诗抒发的是面对永恒的自然,人生苦短的悲观情绪,实则不然。请结合诗句阐述理由。_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答题关键词“面对永恒的自然,人生苦短的悲观情绪,实则不然”。 解答此题,应结合诗歌关键词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分析作答。答案:尽管明月常在而人生不再,在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确实显得十分短促,但是,一代又一代人,也能形成一个长长的生命链条。作者在礼赞自然的同时礼赞了生命,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人生的热爱与肯定,抒发了一种乐观向上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