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学案:第3单元 第7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7604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学案:第3单元 第7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学案:第3单元 第7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学案:第3单元 第7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学案:第3单元 第7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学案:第3单元 第7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学案:第3单元 第7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学案:第3单元 第7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学案:第3单元 第7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学案:第3单元 第7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21新高考历史(通史版)择性考试一轮复习学案:第3单元 第7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7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主干梳理 巧点妙拨一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1农业(1)生产工具: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的曲辕犁,安装了犁评,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标志着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成熟。(2)耕作技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田实行耕耙耱技术,南方水田采用耕耙技术。(3)灌溉工具:曹魏时出现翻车、唐朝时发明筒车。(4)土地制度:魏晋南北朝和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实质是封建土地国有制,主张均田、限田,保证了国家的赋税收入,促进农业的发展。(5)经济重心:唐代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2手工业(1)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北朝烧制出成熟的白瓷。(2)隋唐(3)纺织业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

2、著称,同时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唐末以后,伴随经济重心南移,南方丝织业发展迅速。3商业(1)发展历程(2)“市”的发展二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1思想(1)魏晋南北朝:佛教盛行,道教也广为传播,儒学独尊地位动摇。(2)隋唐时期:佛道盛行,形成“三教合一”的局面。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2科技(1)雕版印刷术:隋唐之际,中国出现雕版印刷术。唐代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2)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3)药学: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编写千金方。(4)农学: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3文学艺术(1)文

3、学魏晋南北朝:出现搜神记等志怪小说。隋唐时期,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同时情节曲折离奇的短篇小说传奇产生。a李白(盛唐):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后称“诗仙”,是屈原之后中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b杜甫(唐帝国由盛转衰):凝重与沉郁的风格,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与人道主义色彩。诗有“诗史”之誉,人有“诗圣”之名。唐代出现诗的另一种形式词。词的句子长短不齐,更便于抒发感情。(2)书法(3)绘画知识拓展 均田制(北魏到唐朝前期)在不触动原私有土地的基础上,把国家掌握的无主荒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农民耕种,农民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的一种土地管理制度。均田制的推行是以政府掌握大量无主荒地为前提的,并没有取消土地私有

4、制,更没有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均田制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保证了国家兵役、徭役的征发和国家的财政收入;但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成为国家的佃农,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加强。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实行两税法,均田制被废止。问题探究 “三教合一”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吗?“三教合一”中的“一”指什么?提示:“三教合一”只是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并未动摇儒学正统地位。“三教合一”中的“一”指儒学。知识拓展 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1)中原人口的南迁,不仅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2)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自然条件优越,蕴含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3

5、)统治者的政策:南方统治者为增强实力,重视发展经济。(4)江南经济发展:新的农作物在江南引种,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海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江南商品经济的繁荣。(5)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劳动。家国情怀 让传统文化浸润时代人心从成语大会到诗词大会,近期汉语文化类节目的火爆,充分展示出年轻一代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的理想、情怀和能力。古典诗歌热潮的兴起不是偶然,而是先贤诗人几千年的智慧与情感集结,是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长期热爱与广泛积累。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必将有效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条件。轻巧识记 书体演变及其特点互动探究 史料研读主题1封建经济的恢复与发

6、展魏晋至隋唐的农耕经济一南朝将领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后发出感慨:“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洛阳伽蓝记二唐朝长安城的坊市布局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唐六典三一个大都市的形成,总有其特定原因。在唐统治的近三百年中,扬州是一个比较安定的区域处于江淮之间的重要地理位置,周围资源丰盛,物产富饶,经济基础雄厚又是南北交通的枢纽,江淮的漕米、盐铁和各种货物,都要由扬州转运至各地。王鸿扬州散记教你读史史料一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前,中原地区战乱较多,农耕经济发展缓慢;孝文帝

7、改革后,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商业经济繁荣。史料二主要说明唐代坊、市分开,商业经营活动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政府依然采取“抑商”政策。史料三主要说明唐代扬州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安定、地理位置优越、物产富饶、交通便利。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二归纳魏晋至唐代商业发展的特点。(2)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答:_答案(1)魏晋时期,商业发展一度中断;孝文帝改革后北方商业恢复并发展。唐代商业活动受到限制,坊、市分离;城市发展多元化。(2)唐代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发达;具有开放性、包容性;道路畅通。唐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和原因1特点交通发达不仅以运河、长江为主的水运便利

8、,而且从长安、登州、扬州、广州等地出发的对外交通也很发达;唐代在广州等地还设有市舶使,掌管海外贸易、关税等;一些交通要道上有接待客商的私家邸店城市商业繁荣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不仅是唐朝的大商业都市,当时的长安还是世界性的大都市。坊市分离,具有现代大都市的规划特点市场比较发达特别是到了唐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交通便利、人口众多的大城市,在偏远的农村小镇也大行商业,草市更盛,有的甚至发展成为新兴城镇商人众多商人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外商和胡商云集货币的统一和汇兑的出现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唐朝出现了新的统一的货币开元通宝;还出现了储蓄与支付钱币的柜坊,与柜坊同时出现的还有飞钱,

9、这是我国最早的银行和汇兑制度2.原因(1)唐朝政府重视商业的发展,为商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2)唐政府对外采取较为开放政策,中外经济交往频繁。(3)唐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发展创造了物质基础。(4)人们以追求物质财富为荣的理念得到了提升。(5)唐代柜坊产生、飞钱的出现、货币的统一都加速了商业的发展。主题2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唐代古文运动与儒学复兴运动一南北朝时期占统治地位的骈文,一味追求声律、词藻、用典,文风萎靡,形式僵化,内容空洞,已成为表达思想的障碍,严重束缚了文学的发展。随着唐朝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势力日益占据优势,士族地主势力迅速衰弱,唐代出现了韩愈等人倡导的古文运动。

10、所谓古文运动,名义上是恢复周秦两汉的古代散文体,好像是一个复古运动,实际上却是要在继承古代散文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以自由质朴、注重内容的新散文体来代替骈文,是一个试图使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适应时代要求的革新运动。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二长期的战乱、分裂、民族杂糅,中原价值观,尤其是儒学价值观被破坏。,继续开展儒学复兴运动。它和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一样,采取的相同方式,越过汉唐诸儒,回复到先秦儒典,去重读圣贤著作。这个复兴,不是单纯的一种回复,它确实和先秦时代的儒学有很大的不同。摘编自彭永捷漫谈唐宋儒学复兴运动教你读史史料一主要从经济、阶级关系、思想及文学特点等角度阐述了唐代古文运动的社会背景。从史

11、料一看,唐代经济发展和阶级关系的变动;南北朝以来的骈体文格式束缚了思想的表达和文学的发展等,推动了唐代古文运动的兴起。史料二主要从思想角度说明了儒学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史料认为长期战乱使唐代传统儒学价值观受到破坏,佛教传入并和道教一起挑战儒学地位等。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古文运动的社会价值。有何重要启示?(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学复兴运动的特点。答:_答案(1)社会价值:适应了新兴阶层的需求;改变了人们的观念,推动了儒学的复兴和思想解放;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启示:加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顺应时代发展,进行

12、文化创新。(2)采用复古方式,重视传统经典价值;受到外来文化影响,实现思想文化创新;适应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等。唐代复兴儒学的作用(1)韩愈对佛教进行了批判,他提出以“仁、义”为儒学之“道”的内容,以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为儒家的传授谱系,并且自己以继道统自任,开儒学讲“道统”之先河,所有这些都启发后来的儒者产生一种复兴儒学的意识。(2)柳宗元以“阴阳元气”为“天道”、以“仁、义”为“人道”,并由此构筑了一个以“道”为核心范畴的合天地自然、社会伦理一体化的理论体系,实开宋明理学之端绪。(3)韩、柳等人企图建立一个能融汇“百家之学”的学说以取代佛、道,为宋代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高考

13、研析 把握考向1(2019全国卷)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可知唐代推崇阳刚与力量的社会风尚,故选C项。材料仅涉及拔河渊源于荆楚民间,无法得出江南文化成为主流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只是表明拔河风俗,没有体现“耕战结合”,B项错误;仅从材料判断不出唐诗主要描写宫廷生活,而且也

14、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2(2017全国卷)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土地规模(亩)户数户数比例20以下2417.3%2013010374.1%131300107.2%300以上21.4%小计139100%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可知,该地占有130亩以下土地的户数占总数的90%以上,反映了当地自耕农占主体,盛行自耕农经济,故A项正确。根据表格可知,占有较多土地的户数所占比例不大,不能反映土地集中现象突出,故B项错误;均田制是政府将掌握的无主土地进行分配,表格反映不出其是否遭到破坏,故C项错误

15、;表格没有体现农业生产效率的情况,故D项错误。3(2016全国卷)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答案C解析皇帝好恶影响而不能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A项错误;B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唐太宗推崇王羲之书法是因为其有“丈夫之气”,与唐代尚武、开拓进取的时代风貌一致,故C

16、项正确;D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1(2019安徽马鞍山二中高二期末)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 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 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答案A解析材料“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反映了神农、尧等对农业的重视,“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体现了儒家的农本思想,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2(2019四川绵阳高二期末)唐代以前,官营作坊的工匠主要都是无偿服役的民间工匠,唐代开始出现了临时雇

17、佣工匠,双方两厢情愿,公平交易。这一变化()A动摇了官营作坊垄断地位B利于民间手工业的发展C推动了新的生产方式出现D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朝前后工匠的征用方式经历了由无偿服役到有偿雇佣,这种转变有利于调动工匠的劳动热情,促进更多人从事手工业生产,故B项正确。结合史实可知,唐宋时期官营手工业一直处于垄断地位,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故C、D两项错误。3(2020山东等级考模拟)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颁布诏令:“货物兼通,将以利用。自今以后,所有庄宅以(及)马交易,并先用绢布绫罗丝绵等,其余市价至一千以上,亦令钱物兼用。违者科

18、罪。”该诏令在当时()A打破了原有交易规范 B抑制了土地兼并活动C妨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D顺应了经济发展趋势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货物兼通,将以利用。自今以后,所有庄宅以(及)马交易,并先用绢布绫罗丝绵等,其余市价至一千以上,亦令钱物兼用。违者科罪。”说明唐玄宗时期绢布绫罗丝绵可以当货币进行物物交换;“其余市价至一千以上,亦令钱物兼用。违者科罪。”可知,交换的在市价一千以上的,也可以钱物兼用,否则违者科罪。这说明政府没有认识到物物交换与货币交换之间的区别,没有认识到货币交换对商品经济的促进作用,故C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打破原有交易规范,只是以立法的形式维护物物交换,A项错误;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4(2020海南等级考模拟)唐高祖下诏:“老教孔教,此土先宗,释教后兴,宜崇客礼。令老先、次孔、末后释。”此诏旨在()A文化建构 B厚古薄今C崇内抑外 D政教合一答案A解析唐高祖制定三教共存、道先儒次佛后的政策,重新对文化进行建构,以三教并用来维护唐的统治,故选A项。李唐统治者为了提高其门第,神化其统治,尊老子为始祖;且以三教共存巩固统治,这不叫厚古薄今,排除B项;唐高宗认为道教、儒教是本土思想的基础,佛教后兴,也“宜崇客礼”,据此可知这不是抑制外来宗教,排除C项;政教合一制度是指政权和教权合二为一的政治制度,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