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落实训练:8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6693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落实训练:8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落实训练:8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落实训练:8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落实训练:8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落实训练:8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落实训练:8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落实训练:8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落实训练:8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后素养落实(八)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1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并产生了“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思想。这反映出先秦时期()A神权统治的思想根深蒂固B统治阶层等级意识淡薄C敬天保民的思想观念萌发D儒学深受天人感应影响C根据材料“有夏多罪,天命殛之”“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可知,先秦时期敬天保民的思想观念逐渐萌发,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不是神权统治的思想,而是人民的意志,排除A项;先秦时期统治阶层内部等级森严,排除B项;儒学深受天人感应影响是在西汉时期,排除D项。2下表整理自考工记中对

2、西周城邑的记述,这表明西周()类别天子的王城诸侯的国都卿大夫的采邑城墙面积九雉(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七雉五雉南北向道路宽度九轨(九辆车的宽度)七轨五轨A.天子严控诸侯与卿大夫B建筑等级突出礼制观念C统治者对城邑进行改建 D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B根据材料可知西周城墙面积和南北向道路宽度体现了等级划分,突出了礼制观念,B项正确;A、C两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材料中不能体现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排除D项。3商鞅在推行新法的过程中,实行“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的治国政策,以取代“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传统治国政策。这表明()A集权行政体制建立B“礼治”逐步让位于“法治”C郡

3、县制取代分封制D商鞅治国立足普通民众利益B材料强调的是“法令至行”“以取代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即要用法治来取代原来的礼治,故选B项;材料并未涉及集权行政体制的问题,A项排除;材料未涉及郡县制,C项排除;商鞅治国并非立足普通民众利益,D项排除。4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D材料涉及的应该是父亲的权利,不是儿子的权利,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宗法观念到现在都还根深蒂固;材料中并没有涉及与宗族利益相关的内容,排除C项;西汉以后儒

4、家学说成为独尊的思想,材料中西晋法律的变化体现了三纲五常中的父为子之纲,说明这一时期儒家伦理得到强化,故答案选择D项。5据记载,汉宣帝“师受诗论语孝经”;成帝“壮好经书,博览古今”;光武帝“受尚书”;明帝“通春秋尚书”。这说明()A儒学对治国理政产生重要影响B儒学复兴维护国家政治统一C儒家经典成为帝王治国依据D儒家纲常提升了君主治国能力A宣帝、成帝、光武帝和明帝都对儒家思想较为感兴趣,说明儒学对统治者治国理政产生影响,故选A项;统治者熟悉儒学不能体现维护国家统一,排除B项;题干表明儒学对统治者有影响,不能体现成为帝王治国依据,排除C项;题干体现了儒学对君主治国的影响,体现不了提升君主治国能力,

5、排除D项。6唐律疏议是我国封建法典的集大成者,“德本刑用”、以礼为纲是其立法指导思想。由此可见唐朝()A完成专制向法治转型 B推崇仁政而排斥法治C重视法治与教化相济 D主张法本而以礼辅之C德礼是行政教化的根本,刑罚是行政教化的表现,重视法治与教化,以稳固统治,故选C项;“德本刑用”“以礼为纲”等都不是真正意义的法治,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重视法治与教化,而不是推崇仁政而排斥法治,排除B项;德礼是行政教化的根本,刑罚是行政教化的表现,不是主张法本而以礼辅之,排除D项。7唐律疏议对官吏贪污贿赂作了严密规定,从而与官吏铨选、考课、监察制度一起,构成了行之有效的廉政机制。在当时很多官员看来,“廉慎”思

6、想不仅是一种律例规范,还是一种内在自省和心性追求。这反映了()A唐政府注重廉政的制度建设B儒家思想影响了唐代的廉政建设C唐律以提高官员素质为宗旨D廉政是促成唐代繁荣的主要原因A由题干“对官吏贪污贿赂作了严密规定,从而与官吏铨选、考课、监察制度一起,构成了行之有效的廉政机制”可知,唐政府注重廉政制度建设,故选A项;B、C两项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D项说法不正确,唐朝的繁荣受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8宋代以后,“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逐渐成为中国大多数家族推崇的经典家训之一,该家训反映出儒家学者所强调的()A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 B“存天理,灭人欲”主张C道德与知识修养并重 D“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7、C儒家学者强调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但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儒家学者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但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可知该家训反映出儒家学者所强调的道德与知识修养并重,故C项正确;“格物致知”的认识论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9据统计,明代有社学1 438所,遍布城乡,其中1 330所为官办,占比92.49%。社学以朱元璋的御制大诰、明代律令、朱子小学孝经孝顺事实百家姓千字文等为教材。明代社学的兴办()A有利于加强教化服务统治B使儒、法思想走向合流C促进了程朱理学新发展D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A根据材料可知明代官办社学占主导地位,其教授内容为国家律令和儒家伦理孝

8、道等著作,这种社学有利于加强教化,稳定统治,A项正确;董仲舒吸收先秦儒家思想,并结合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思想创立汉代新儒学,实现了儒法合流,B项排除;理学的新发展在材料中没有提及,C项排除;材料没有提及传统教育模式的改变,排除D项。10张集馨在道咸宦海见闻录中说:“绅士居乡者,必当维持风化,其耆老望重者,亦当感劝闾阎,果能家喻户晓,礼让风行,自然百事吉祥,年丰人寿矣。”材料说明()A清代重视基层教化与文化发展B中国清代乡村实行宗族自治C清代儒家思想在乡村实现普及D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受到冲击A古代乡绅是地方管理的核心,代表着一方的风气和文化,他们在乡间承担着传承文化、教化民众的责任,同时参与地方

9、教育和地方管理,“礼让风行”说明清代政府重视文化建设,故选A项;古代皇权不下县,实行的是乡绅治理,而不是宗族自治,B项错误;地方实行乡绅治理,并不是儒家思想在乡村实现普及,C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政府对于地方治理的措施,并不是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受到冲击,D项错误。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礼记中庸材料二“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材料三“圣人之治化也,必刑政相参焉。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其次以政焉。导民以刑,禁之刑,不刑也,化之弗变,导之弗从,伤义以败俗,于是乎用刑矣。”孔子家语刑政材

10、料四“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韩非子五蠹材料五“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韩非子王道(1)归纳材料一、二、三中儒家的治国思想。(2)根据材料四、五总结韩非的治国理念。(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儒家和法家在治国理念上的异同。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材料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材料三“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其次以政焉。导民以刑,禁之刑,不刑也,化之弗变,导之弗从,伤义以败俗,于是乎用刑矣”综合归纳。第(2)问

11、,根据材料四“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材料五“法不阿贵,绳不挠曲”“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概括回答。第(3)问,根据材料四“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材料三“圣人之治化也,必刑政相参焉”可知儒家与法家都强调礼法并用;两者的不同在于礼与法的先后关系,儒家提倡先礼后法,法家提倡以法为主,以礼为辅。答案(1)材料一:政事的兴衰,取决于统治者是否贤明。材料二:儒家在治国理念上主张仁政或德政,强调用道德教化去治理百姓。材料三:孔子主张先礼后刑。(2)强调以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同时也注意维护宗法人伦关系。(3)同:都强调礼法并用。异:儒家先礼后法,

12、以礼为核心;法家以法为主,辅之以礼。12子产执掌郑国国政时,“铸刑书”(把自己所制定的刑书铸在鼎器上),论政宽猛,否定了“刑不可知,成不可测”的秘密法。下面政治主张中,与子产的观点相吻合的是()A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C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D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A题干涉及有关法律的内容。子产“铸刑书”揭开了法律的神秘面纱,让人们清楚法律的内容,这就增加了法律公平性。A项的意思为不管远近亲疏和出身的高低,在法律面前都一视同仁,故正确;B项说明大自然是有规律的,与题意不符;C项与礼制有关,不符合题意;D项涉及臣子对君主的态度,不符

13、合题意。13西汉晚期的一部小学教科书急救篇中说做官为吏必读典籍的次序是:诗经孝经论语春秋尚书律令文。这反映了当时做官之道是()A德治在前,刑治在后 B刑治在前,德治在后C崇儒抑法,摒弃刑罚 D崇尚儒法,抑制道家A根据材料可知,做官为吏必读典籍的次序是:诗经孝经论语春秋尚书律令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经等典籍都属于儒家经典,体现德治特点,律令文体现刑治特点,这反映了当时做官之道是德治在前,刑治在后,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刑治在前,德治在后,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说明崇儒抑法,摒弃刑罚,故C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抑制道家,故D项排除。14唐律疏议职制载:“诸官有数,而署置过限及不应置而置,一人杖三百

14、,一人加一等,十人徒两年。”据此可知唐太宗()A以法制防止官员冗滥 B任人唯贤以提高效能C以法制推进机构精简 D惩治贪官以肃清吏治C材料“诸官有数”“不应置而置”说明唐代法律对各级官员的人数配置作了规定,这种以法定员的方式有利于规范官员的编制,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署置过限及不应置而置,一人杖三百,一人加一等,十人徒两年”可知,对于配置官员过少也要受到惩罚,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官员数量规定,而不是用人标准,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惩治贪官无关,排除D项。15汉代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持棍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依据汉律,子伤其父,应论死罪。但最终判决认为,“父

15、子至亲”,儿子出于孝心持棍救助,应当无罪免刑。这一判决反映了汉代()A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 B司法审判标准极度混乱C儒学成为唯一司法依据 D孝治天下儒家独尊观念A“依据汉律,子伤其父,应论死罪。但最终判决认为,父子至亲,儿子出于孝心持棍救助,应当无罪免刑”表明汉代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所以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中均未体现,皆排除。16宋代,由理学家撰写的乡约是很多士人用儒家思想教化乡民的重要工具。明清时期,地方官广泛推行乡约制度,宣讲皇帝的“圣谕”成为乡约的重要内容。这反映出明清时期()A皇权借助儒学进一步扩张B国家权力全面深入基层社会C理学逐渐成为官方哲学D儒学丧失社会道德教化功能A乡

16、约是利用理学思想教化乡民的工具,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由地方官推行,并把宣讲皇帝“圣谕”作为主要内容,这一变化说明皇权借助乡约向基层社会扩张,故A项正确。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据孟子材料二(王阳明)在南赣建立起一种乡村民众的自治组织“乡

17、约”,并亲自撰写了约规,即南赣乡约。阳明的乡约模式强调乡约格物致知,即格心中之物,而同时见诸行动。南赣乡约颁行以后赣县“人心大约淳正,急公输纳,守礼畏法子弟有游惰争讼者,父兄闻而严惩之,乡党见而耻辱之”。程鹏飞王阳明“知行合一”与南赣乡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的法制观念,分析孟子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2)根据材料二,分析南赣乡约颁行的社会价值。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结合孟子生活的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知识进行概括。第(2)问,南赣乡约颁行的社会价值其实就是回答“致良知”的社会影响,就是回答每个人都有良知的话,社会风气也会好转,社会矛盾也会缓和,社会也会很好治理和安定团结稳定之类的内容。答案(1)法制观念: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2)社会价值:净化社会风气,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基层社会的治理和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