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13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6303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13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13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13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13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13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13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13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13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13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13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13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13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13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13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13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13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13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13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13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13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13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6页
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13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6页
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13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6页
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13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6页
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13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6页
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13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3讲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考纲展示核心素养定位考查方向1.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2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人地协调观:理解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通过合理布局交通线路和聚落,实现人地协调。综合思维:对比地质构造的特点、形成及其对地貌影响,能够判断地质构造。区域认知:不同地形条件下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差异。地理实践力:调查当地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并分析其成因。1.以示意图、景观图为背景考查地质构造、构造地貌的形成和变化,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2以示意图、景观图为背景,考查河流地貌的分布、特征及成因。3以示意图、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

2、布、密度、形态等影响;考查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形成的影响。基础全面梳理一 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1褶皱山(1)褶皱:岩层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2)褶皱的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名称地形判断依据背斜未受侵蚀,成为山地;久经侵蚀,形成谷地中部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未受侵蚀,成为谷地;久经侵蚀,地形倒置,形成山岭中部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2断块山(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2)断层的位移类型和地貌位移类型地貌类型水平方向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垂直方向相

3、对下降形成谷地或低地相对上升发育成山岭或高地3火山(1)熔岩高原:岩浆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而形成。(2)火山: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形成,由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组成。二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运输方式线路分布延伸方向表现以公路运输为主,铁路运输为辅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迂回前进原因修建公路的成本和难度均低于铁路地势相对和缓,施工难度较小、建设和运营成本低避开地势起伏大的地区,以降低线路坡度三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时期(或部位)作用过程地貌类型侵蚀地貌初期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侧蚀为辅河谷不断加深和延伸,形成“V”型谷中期下蚀减弱,侧蚀加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谷弯曲,出

4、现连续的河湾成熟期以侧蚀作用为主河谷进一步展宽,呈“U”型堆积地貌山前泥沙堆积洪(冲)积扇平原河流中下游河漫滩平原河流入海口三角洲平原四 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作为水源地,为聚落提供生产、生活用水;作为交通运输通道,方便聚落对外联系和运输;河流冲积平原,利于耕作,为聚落提供农副产品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耕地破碎地区:乡村的规模相对较小;耕地连片地区:乡村的规模较大1“华山天下险”“自古华山一条道”。华山险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华山是地壳抬升形成的,是著名的断块山。2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是我国著名的古文明遗址。这里孕育古文明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提示:地形平坦开阔;受洪水影响小;土壤肥沃

5、;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从而孕育了古文明。考点深度研析考点1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1褶皱与地貌背斜向斜岩层形态岩层新老关系(岩层由老到新)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图示(岩层由老到新)2断层与地貌(1)断层成因及其图解岩体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错动、位移(即发生错位)的断裂构造叫断层,如下图所示:(2)断层的地貌表现断层在山区是经常可以看到的,常常表现为悬崖、陡壁、峡谷等。在断层构造地带,由于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河流。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或高地,统称为断块山地

6、,简称断块山。断层形态上升岩块下降岩块断裂带构造地貌块状山地或高地谷地或低地裂谷与河流实例庐山、泰山渭河平原、汾河谷地东非大裂谷3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1)利用地质构造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向斜岩层向槽部倾斜,利于地下水向槽部汇集,故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断层地下水出露成泉(2)利用地质构造找矿向斜槽部探矿、背斜处找油。煤矿向斜部分的地下(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油、气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油、气质量轻,分布于背斜顶部,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3)利用地质构造确定工程建设避开断层带,在背斜处建隧道。避开断层断层地带易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坍塌隧道避开向

7、斜向斜是地下水汇集区,隧道可能会变为水道隧道选在背斜背斜的岩层呈天然拱形,结构稳固(2018江苏高考)下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读图,回答(1)(2)题。(1)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2)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A志留系 B石炭系C二叠系 D第四系思维探究答案(1)A(2)A考向1褶皱与地貌(2019广东二模)下图示意意大利南部沿海某地等高线分布,该地地表分布有三种不同的岩层,其分布范围分别是M、N、P。经观测发现,该三处岩层在形成时间上连续,且岩层年龄为MNP。据此完成(1)(2)题。(

8、1)图示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处于()A背斜顶部 B向斜槽部C向斜右翼 D背斜右翼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岩层年龄为MNP,右侧岩层老,左侧岩层新,结合背斜、向斜的岩层弯曲的特点可知,地质剖面示意图位于向斜右翼或背斜左翼,C项正确。(2)处地貌的形成原因最可能是()A处于断裂带,岩石破碎B向斜槽部地势凹陷C夏季汛期流水侵蚀严重D地表岩层差异侵蚀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三处岩层在形成时间上连续。断裂带岩层发生明显的位移,岩层有错位,岩层在形成时间上会不连续,即该处不可能是处于断裂带,A项错误;据上题可知,该处不是向斜槽部,B项错误;由于图示地区是意大利南部沿海某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流水侵蚀弱

9、,C项错误;处起伏较大,且地势走向与岩层分界线走向一致,故处应是两个岩层地表差异侵蚀造成,D项正确。考向2断层与地貌(2019河南九师联盟质检)元谋干热河谷地处金沙江南岸攀西大裂谷中,谷内年均温约21 ,年均降水量约623.9 mm,年蒸发量却高达3 507 mm,是典型的“热坝”地区。土桥是元谋干热河谷内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之一,主要由黏土、粉砂、细砂和中砂组成,直立性强。元谋土桥一般发育于冲沟沟底,是由于沟底地下通道扩展导致局部塌陷,或陷穴扩展使陷穴间地变窄,其残存的保留原始沟底地面的部分形成了天然桥的形态,土桥的洞高普遍大于洞宽。下图示意冲沟上游横剖面。据此完成(1)(2)题。(1)形成元

10、谋干热河谷的主要自然作用是()A风力沉积 B流水侵蚀C流水沉积 D断裂下陷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元谋干热河谷地处金沙江南岸攀西大裂谷中,故形成元谋干热河谷的主要自然作用是断裂下陷,D项正确。(2)土桥的洞高普遍大于洞宽,其主要原因是()A地震频发,土桥中部易断裂B土桥土层节理发育,易崩塌C雨季冲沟流水冲刷土桥顶部D冲沟内流水的下蚀作用强烈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土桥是元谋干热河谷内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之一,土层的直立性强,因而土桥易崩塌,造成土桥的洞高普遍大于洞宽,B项正确。考向3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2019湖北荆门元月调考)某科考队沿图中虚线所示线路对某大型褶皱区进行地质考察,其依次记录的7个观

11、测点信息如下表所示,(岩层abcd由老到新)。据此完成(1)(2)题。观测点海拔(米)440471500526500477500出露岩层abcdcbc(1)图中甲处是很好的()A储水构造 B储油构造C铁矿带 D储气构造答案A解析据材料中“岩层abcd由老到新”可知,图中甲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是向斜,是天然的储水构造,故A项正确。(2)沿图中虚线方向作地质剖面图,下列最符合乙处地貌特点的是()答案C解析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乙处是背斜,岩层上拱;海拔比两翼低,形成谷地。地质构造的判断和实践意义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实践意义,具体如下图所示。考点2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1河流侵

12、蚀地貌河流的侵蚀方式主要有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不同河段,河流所受的侵蚀方式不尽相同,地貌各有差异。如下图所示:2河流堆积地貌冲积平原是典型的堆积地貌,有三种类型组成部分分布形成机制地貌特点图示洪积冲积平原山前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搬运能力降低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道或继续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宽广三角洲平原河口地区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三角

13、洲平原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1)河流“凹凸”岸的判别依据图示,可用“凹凸”两字掌握河流的凹凸岸。(2)认识流水沉积作用的规律河流流速降低,导致泥沙堆积,在沉积时,颗粒大、密度大的总是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后沉积,因此顺着河流流向,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具有明显分选性。但是,这个规律只适合于连续发生沉积的某个河段,对于整条河流来说,由于受地形等因素影响,河流的侵蚀、堆积往往是交替进行的,因此自上游到下游,堆积物的颗粒并非都是由粗到细。(2017全国卷)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

14、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1)(3)题。(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有()降水较少山地相对高度较小河流较长风化物粒径较小A B C D(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思维探究答案(1)C(2)B(3)B考向1河流侵蚀地貌(2019湖北宜昌元月调研)侵蚀基准

15、面是影响某一河段或全河发育的顶托基面,通常分为总侵蚀基准面(即海平面)和地方侵蚀基准面,其升降引起河段的冲淤和形态上的变化。夷平面是地壳在长期稳定的条件下,外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形成的近似平坦地面,其发育过程受侵蚀基准面的控制。夷平面被抬升以后即成为残留在山坡或山顶上的古夷平面。读图,完成(1)(2)题。(1)若侵蚀基准面下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河流的侵蚀作用减弱 B河流的堆积作用加强C河流的长度将会加长 D河流的宽度将会变窄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若侵蚀基准面下降,河流与侵蚀基准面高差增大,河流的侵蚀作用增强,A、B两项错误;河流到基准面的距离增大,河流的长度将会加长,C项正确;河流侵蚀加

16、强,侧蚀也会加强,河流的宽度将会变宽,D项错误。(2)在岩性差异不大的可溶岩石中,若在当地岩溶基准面的控制下,岩溶发育速度与深度的关系是()A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强 B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弱C与深度无关 D在不同地区关系不同答案B解析在岩性差异不大的可溶岩石中,若在当地岩溶基准面的控制下,随着深度的增加,岩石与基准面的高差减小,侵蚀逐渐减弱,岩溶发育速度减慢,故B项正确。考向2河流堆积地貌(2019湖北四地七校2月联考)天然堤位于河漫滩上,是由多次洪水不断堆积形成的,洪水期河水溢出河道,流速减小、挟沙能力降低,大量泥沙在河床两侧堆积形成的沿河分布的长堤。读天然堤示意图。回答(1)(3)题。(1)推断下

17、列河段容易出现天然堤的是()A黄河中游 B黄河下游C长江上游 D长江三角洲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天然堤分布在地势平坦,河水流速小,泥沙大量沉积的河流下游地区的河漫滩附近的河床两侧。长江上游和黄河中游地区落差较大,河流流速快,不易形成天然堤;长江三角洲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形成河口三角洲的地貌,不易形成河漫滩;因此黄河下游地区最容易出现天然堤。(2)推断河流的哪个部位更易发育天然堤()A凸岸 B凹岸 C出山口 D入海口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天然堤是因河水溢出河道而形成。河流凸岸在河流洪水期流速要慢于河流凹岸,洪水在凹岸更容易溢出河道,进而在凹岸附近泥沙大量沉积,河流的凹岸天然堤发育较好,B项正确。

18、(3)下列关于天然堤沉积物颗粒大小及剖面形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外侧任一层沉积物越靠近河床颗粒越细B天然堤剖面形态内侧陡,外侧缓C水平方向上同层沉积物有分选性D垂直方向上沉积物具有层理结构答案A解析天然堤沉积物的外侧受河床摩擦力和颗粒重力作用影响,越靠近河床流速慢,颗粒物大的先沉积,A项符合题意;距河床越近河流流速越快,因此朝向河床的一坡较陡,而背向河床的一坡较缓,B项不符合题意;在天然堤水平方向上受河流流速影响,越往下游,河流流速越慢,颗粒物越来越细,因此同层沉积物具有分选性,C项不符合题意;天然堤垂直方向上沉积物主要受重力分选,从而使得沉积物具有层理结构,D项不符合题意。考向3河流阶地的

19、发育(2018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1)依据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A年降水量的差异 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C植被覆盖率不同 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甲、乙、丙三地位于同一河谷地区,年降水量和地质构造相同,植被覆盖率基本不影响地貌,故排除A、B、C三项;组成三地地貌的基岩不同,石灰岩、页岩、砂岩岩石坚硬程度不同,受侵蚀程度不同,页岩和砂岩岩性相对坚硬,不易被侵蚀。石灰岩易溶于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经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故D项正确。(2)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

20、古河床沉积物。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A间歇性抬升 B持续性抬升C间歇性沉降 D持续性沉降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古河床沉积物,这说明乙地为河流阶地中的堆积阶地,沉积物高度不同、形成时期不同,两处堆积物不是连续性的,故排除B、D两项;由于地壳间歇性抬升,从而形成不同高度的两处河床沉积物裸露,故A项正确,C项错误。河流流向的判断1根据一条等高线判定河流流向河流在山谷中流动,河流流经处的地势比两侧低。只要知道一条等高线的弯曲状况,就可以确定河流的流向,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2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定河流流向湖泊或水库对河流径流有调

21、节作用,所以湖泊或水库下游的河流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水位变化曲线的起伏较小。3根据河床的深浅判定河流流向在河岸弯曲处,受水流的冲刷,凹岸河床较深,而凸岸往往形成河漫滩,即河床较浅;在河岸平直处,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右岸河床较深,左岸则较浅,南半球正好相反。4根据河流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一般河流上游沉积物颗粒较大且棱角分明,河流下游沉积物颗粒较小,且呈浑圆状,入海口处沉积物颗粒最小。考点3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影响1地表形态对聚落的影响一般而言,河流上游多位于高原、山地,以侵蚀作用为主,中游以搬运作用为主,下游以堆积作用为主。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22、冲积岛等。受此影响,聚落分布也不同。地形区高原山区平原聚落分布深切河谷两岸的狭窄河漫滩平原洪(冲)积扇、河漫滩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形态多呈狭长的带状条带状 团状、带状聚落密度小 较小大成因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丰富,土壤肥沃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农业发达;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运输和海上运输举例青藏高原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甘肃省兰州市的分布四大文明古国发祥地2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的影响(1)地表形态对线网密度的影响(2)地表形态对线路走向的影响原则原因山区的线路一般选择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且线路多呈“之”字形弯曲山间盆地

23、和河谷地带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呈“之”字形弯曲可以减缓道路的坡度平原地区线路受限较小,但一般避开沼泽、少占耕地、少过河、尽量经过村镇、小城市且离大中城市的距离最近节约建设成本、保证运输安全、节约用地避开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的地区保证运输安全,减少灾害的影响(2018海南高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思维探究答案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

24、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考向1地表形态对聚落的影响(2020九师联盟质量检测)南宋都城临安城三面环山一面临江,河流穿城而过,南宫北市,南北狭长,形似“腰鼓”,其选址与布局体现了与地形、水文、气候等自然要素的高度融合。下图为南宋临安城位置及布局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临安城选址于山环水绕之地主要原因是()A气候较适宜,可以缓解热岛效应B易守难攻,减少防御建设C地势起伏和缓,可减轻洪涝灾害D交通便利,便于对外贸易答案B解析临安城为古城,三面环山,易守难攻,战略位置优越,可以减少城市防御设施建设,利于自卫。(2)临安城的商业网点最可能()A沿河分布 B沿城区界分布C沿湖

25、分布 D沿山麓分布答案A解析商业网点应布局在交通便利的地区。河流是临安城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因此,临安城的商业网点最可能沿河分布。(3)临安城形成“南宫”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 B水源C人口 D交通答案A解析临安城南部多山地,地势较高,山麓之上远离密集的水网和潮湿的空气,可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宜居条件优越。考向2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的影响在陡崖的石壁上凿石打孔,植入木桩(石桩),在木桩(石桩)上设横木,以通行人或者车马,谓之“栈道”。秦岭的“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四大古栈道闻名全国(如图)。读图,完成(1)(2)题。(1)秦岭的四大古栈道都是沿溪开道,其主要原因是()A海

26、拔低,地形坡度小 B距河近,施工、取水方便C有充足的劳动力可用 D利用河运,施工方便答案A解析古时候修路靠人力,设备落后,因此修路要考虑选择较为平坦地形修建,以降低成本且修建较容易,同时,聚落也主要聚集在平坦地形区域。秦岭的四大古栈道都是沿溪开道,其主要原因是海拔低,地形坡度小,居民多、通过聚落多;距河近,施工、取水方便是建居住地的原因;有充足的劳动力不是沿溪开道的理由;施工用材多就地取材,并非利用河运输送而来,故A项正确。(2)碥道是在有坡度的崖壁上削坡铲石筑成的土石路。用铲凿下来的石块在路下、坡上砌成石墙,内填土石以加宽道路。碥道逐渐取代栈道,主要是因为栈道()耐久性差修建费时费力比碥道弯

27、曲,里程长通过的行人数量少A B C D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碥道修建时填土石,较为坚实;栈道修建费时费力且耐久性差,因此碥道逐渐取代栈道。故A项正确。1山区交通线选址的技巧在山区修建公路、铁路线时,要从以下几点考虑:(1)尽量沿等高线修建:这样可以减少工程量,同时道路平坦,利于车辆行驶安全。(2)尽量穿过等高线稀疏地区:如果交通线要穿越等高线,要选择等高线比较稀疏的地方,这里坡度较缓,利于建设和安全。(3)选择地势较低处修建:鞍部相对较低,可修建公路或铁路线;河谷地区海拔较低,修建交通线的工程量比较小。2聚落合理选址的判断技巧(1)根据地形判断聚落应布局在地形平坦的地区。(2)根据水源判断聚

28、落应布局在水源丰富或靠近水源的地区。(3)根据交通判断聚落布局应有便利的交通,位于沿海、靠近河流、有公路或铁路通过等。(4)根据灾害判断聚落布局应避免灾害的影响,应位于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影响不到的地区。素能专项突破聚焦核心素养13湖泊的成因和特征2018年10月10日22时6分,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境内发生山体滑坡,堵塞金沙江干流河道,形成堰塞湖,长约5 600米,宽约200米,高70多米。12月7日,武警云南总队圆满完成持续27天的金沙江堰塞湖抢险救援任务,官兵们顺利返回营区。堰塞湖的形成会加剧洪水危害,进一步加剧滑坡、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使灾害的危害加大

29、。核心素养定位:区域认知湖泊的成因和特征类型成因举例构造湖陆地表面因地壳位移所产生的构造凹地汇集地表水和地下水而形成的湖泊贝加尔湖、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青海湖、滇池海迹湖原为海域的一部分,因泥沙淤积、地壳运动等与海洋分开,形成封闭或接近封闭状态的湖泊里海、咸海火山口湖死火山口积水所成的湖泊长白山主峰白头山天池堰塞湖河流被外来物质堵塞而形成的湖泊黑龙江五大连池冰蚀湖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湖泊瑞士日内瓦湖、北美五大湖(2018全国卷)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13题。1贝加尔湖形成于()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C河

30、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这说明贝加尔湖位于地壳断裂下陷区,故A项正确。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答案C解析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湖盆不断地下陷,即湖盆在加深,故C项正确。3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湖面蒸发弱 B湖泊面积大C湖水盐度低 D湖水深度大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蓄水量大,造成湖水更新速度慢,故D项正确。突破图表技能13地质剖面图(2017江苏高考)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

31、2)题。(1)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2)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A1 B2 C3 D4答案(1)B(2)B地质剖面图的判读技巧(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根据岩层层序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如上图中沉积岩的形成时间晚于沉积岩。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如上图中岩浆岩的形成时间晚于沉积岩和沉积岩。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且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

32、,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2)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判断根据岩层是否连续判断褶皱或断层。根据岩层弯曲形状或新老关系判断背斜和向斜。如上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为背斜。根据地表起伏状况判断地貌类型,如背斜山(谷)、向斜谷(山)、断块山、断层谷、陡崖等。(3)地壳运动过程的判断根据岩层上下关系。若岩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根据岩层的弯曲。若岩层出现弯曲、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岩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运动。如上图中甲处岩层弯曲说明其受到了水平挤压作用。根据岩层的缺失。若岩层出现缺失,可能是缺失岩层所代

33、表的时代地壳发生隆起,使当地的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或者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也可能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根据侵蚀面。若上下两层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遭受到外力侵蚀。若侵蚀面上覆新的岩层,是因为之后该地又经历了沉积作用。如上图甲处上部岩层的不完整说明经历了侵蚀作用,沉积岩的覆盖说明又经历了沉积作用。根据侵入岩。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如上图中花岗岩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岩浆入侵。(2019江苏高考)右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

34、“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读图回答12题。1界面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的是()A沉积物变化 B古气候变化C古环境变化 D构造运动变化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M是水平岩层的下界,主要以外力作用为主,水平方向的岩层没有经过挤压作用。N是向斜构造中岩层的层面,岩层经过水平挤压形成褶皱。故D项正确。2该区域()A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B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C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D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答案C解析M界面以下与向斜构造之间为不整合接触,反映了甲岩层形成之前乙岩层已经形成,并且褶皱抬升后经历长期侵蚀,然后再下沉接受沉积形成甲岩层,A、B两项错误,C项正确;甲岩层及其以上为水平岩层,没有发生褶皱,即没有形成背斜或向斜,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