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选择题(2021天津高三月考)下图反映了鄂尔多斯地区在湿润期和干燥期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读图完成12题。1影响图示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水分B热量C光照 D海拔2气候变化导致鄂尔多斯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纬度地带性特征 B经度地带性特征C垂直地带性特征 D整体性特征解析:第1题,图中自然带东西更替、南北延伸,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水分。A正确。故选A。第2题,鄂尔多斯位于我国半干旱地区,据图可知,在湿润期,鄂尔多斯的植被以森林、草原为主;在干燥期,鄂尔多斯的森林面积变少,沙地变多,表明气候变化导致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体现了自然
2、地理环境“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性特征。D正确。故选D。答案:1.A2.D(2021福建八县期中)琵拉大沙丘坐落于法国西南部波尔多市(东经0度34分,北纬44度50分)的大西洋畔,它东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琵拉大沙丘以每年5米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进,它吞没了部分房屋、道路乃至森林,给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便。据此回答34题。3琵拉大沙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盛行西风将沙吹向岸边,使沙丘增生B山地阻挡海洋水汽的深入C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D寒流流经具有降温减湿作用4该地景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地方性分异规律D垂直分异规律解析:第3题,根
3、据材料,琵拉大沙丘位于大西洋畔,读图,图示没有山地阻挡,与背风坡降水少无关,B错。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不会推动沙丘移动,C错。寒流流经具有降温减湿作用,但不能使沙丘向内陆扩展,D错。所以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盛行西风将沙吹向岸边,使沙丘增生,向内陆扩展,A对。第4题,根据区域位置,该地地带性景观应是落叶阔叶林,出现沙丘景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地方性分异规律,C对。答案:3.A4.C(2021重庆高三模拟)青藏高原是全球生态环境最脆弱和最敏感的地区之一。有学者研究发现,2002年以来雅鲁藏布江流域不同高程积雪覆盖率及积雪面积变化明显(下表)。据此完成56题。海拔(m)积雪状况 2 0003
4、0003 0004 0004 0005 0005 0006 0006 0007 0007 000积雪覆盖率(%)143850505193积雪面积(104 km2)0.851.929.158.440.110.000 255.海拔3 000 m以下地区,积雪覆盖面积小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 B降水C气温 D坡度6由积雪状况可推测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量最大的地区分布在海拔()A3 000 m以下 B3 0005 000 mC4 0006 000 m D7 000 m以上解析:第5题,海拔越高,气温越低。3 000 m以下地区温度较高,积雪不容易保存,积雪覆盖面积相对较小。故选C。第6题,山地降水随着海
5、拔的上升先增加后下降,依据材料中的积雪覆盖率、积雪覆盖面积推测降水量最大的地区位于4 0006 000 m。故选C。答案:5.C6.C(2021安徽皖南八校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山地不同海拔动物构成种类比重变化统计图。据此回答79题。7该山地最可能位于()A秦岭山脉 B横断山脉C喜马拉雅山脉 D南岭山脉8该山麓广泛分布的植被类型是()A热带季雨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9该山地()A北方类型数量最多出现在5 000 mB南方类型数量最多出现在500 mC山麓因人类活动干扰北方类型少D南北方类型数量均受食物限制解析:第7题,该山地海拔约5 000 m,山麓海拔约500 m
6、,且山麓地带南方类型动物占主导,表明该山地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因此该山地最可能位于横断山脉。第8题,由上题可知该山地位于横断山脉,因而该山山麓最广泛分布的植被类型应该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第9题,动物数量多少不能只看不同高度的动物构成比例;山麓地带是人类活动相对强烈的地区,这不仅影响北方动物,同样影响南方动物;不同高度南北方动物构成比例不同,但存在的数量均受该高度上食物的丰富程度制约。答案:7.B8.C9.D(2021济南高三模拟)多年冻土又称永久冻土,是指持续2年或2年以上的冻结不融的土层。下图示意我国主要山地多年冻土下界分布。据此完成1011题。10影响东部山地多年冻土下界分布的主要因素
7、是()A热量 B水分C风速 D光照11西部山地多年冻土下界较同纬度的东部山地高,主要原因是()A土温高 B土质硬C土壤干 D土层厚解析:第10题,从图中看,东部山地多年冻土下界随纬度的降低而升高,说明影响东部山地多年冻土下界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热量,A正确。故选A。第11题,由材料可知,多年冻土是指持续2年或2年以上的冻结不融的土层,可分析出影响冻土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土质软硬和土层厚度对冻土下界分布影响不大,B、D错误。东、西部纬度相同地区热量条件差别不大,因此土壤温度差别不大,A错误。西部山地因距海远,降水少,土壤更干燥,土壤含水量在较高海拔增多,形成冻土,冻土下界上移,因此西
8、部山地多年冻土下界较同纬度东部山地高的主要原因是土壤干,C正确。故选C。答案:10.A11.C(2021河北省选择考模考)某科研小组对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土地覆被的垂直分布进行了调查。下图示意跨越珠峰的10 km宽矩形样带的土地覆被类型及其分布状况。据此完成1213题。12南北两坡土地覆被的垂直分异特点是()A相同覆被类型下限的海拔南坡低于北坡B两坡农田出现的最低海拔差近2 000 mC北坡比南坡少三种土地覆被类型D两坡草地分布的海拔相同13下列南坡覆被组合符合垂直分异规律的是()A农田森林灌丛冰川雪被B森林草地湿地冰川雪被C农田灌丛裸地冰川雪被D森林灌丛草地冰川雪被解析:第12题,由图中信息直接
9、得出,相同覆被类型下限的海拔南坡低于北坡,A正确;两坡农田出现的最低海拔差近4 000 m,B错误;北坡比南坡少森林和灌丛两种土地覆被类型,C错误;两坡草地分布的海拔,南坡较北坡上限更高,下限更低,D错误。故选A。第13题,由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随海拔的上升,温度逐渐降低,热量减少,降水发生变化,土地的覆被类型呈现出森林灌丛草地冰川雪被的分异规律。故选D。答案:12.A13.D二、非选择题14(2021滁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太行山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绵延400 余千米,大部分海拔在1 200 m以上,山区有众多河流发源或流经,使连绵的山脉中断形成“水口”。
10、下图为太行山及其周边地区地貌分布图。(1)说出图中山地东西两侧的主要地形区的地形特征差异。(2)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图中山地对其东侧地形区的影响。(3)说明植树造林改善山地西侧地形区的典型生态环境问题的理由。解析:(1)读等高线图可知,图中区域东侧等高线稀疏,等高线数值小于200, 以平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平坦广阔,图中区域西侧等高线数值大于1 000,以高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千沟万壑,中间区域等高线密集,等高线数值从200 m升到1 000 m,为太行山区。(2)根据上题结论可知,图中山地为太行山,太行山冬季阻挡了西北季风,使山地东侧冬季气温相对较高,夏季时,太行山东坡为夏季
11、风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增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在山麓地带形成冲积扇,提高了平原地区的土壤肥力。(3)山地西侧是黄土高原,在黄土高原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可以涵养水源,滞留降水,减少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植树造林可以降低风速,增加大气湿度,调节气候,维护生态平衡,减轻风、旱、涝等灾害。答案:(1)东侧:以平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平坦广阔。西侧:以高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千沟万壑。(2)山地阻挡了冬季风,使山地东侧冬季气温相对较高;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增加夏季降水;夏季水土流失,在山麓地带形成冲积扇,提高了平原地区的土壤肥力。(3)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可以涵养水源,滞留降水,避免对地表
12、的直接冲刷,并积蓄雨水,减少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或植物根系和枯枝落叶减缓地表径流,泥沙沉积,防止水土流失);降低风速,增加大气湿度,减轻风、旱、涝等灾害;调节气候,维护生态平衡等。15(2021咸阳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山块之间常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典型丹霞地貌海拔大多在300400米,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却形成了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如下图所示)。(1)根据自然带分异规律,指出我国东南丹霞地貌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及气候特点。(2)实际上,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类型发生了变异,请说明原因。
13、(3)在流水作用下,丹霞地貌区山顶和沟谷植被出现垂直分异,试分析原因。解析:(1)我国东南丹霞地貌区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2)依据图示信息可知,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类型由常绿阔叶林变为常绿硬叶矮林或灌丛,说明山顶水分条件差,原因是山顶面积小,保存水分条件差;土层较薄,保水能力差;风力较大,阳光充足,蒸发量大,导致山顶较干旱,发育耐旱的硬叶植被。(3)丹霞地貌区山顶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沟谷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不同的流水作用形成了不同的水土条件,从而引起植被类型的垂直分异。答案:(1)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2)山顶面积小,保存水分条件差;土层较薄,保水能力差;风力较大,阳光充足,蒸发量大,导致山顶较干旱,发育耐旱的硬叶植被。(3)在丹霞地貌的发育过程中,顶部受流水侵蚀,水土流失;沟谷流水沉积,土层堆积,水土汇集,从而引起水土垂直分异,导致植被类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