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或宦于荆宦:做宦官。B.称此以求,则天下不足矣称:相称,配得上。C.而越人跣行跣:赤脚。D.三虱食彘,相与讼讼:争论。解析:宦:做官。答案:A2.下列句子中的“亡”字,与例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今我已亡之矣A.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B.醉足以亡裘乎C.亡之,命矣夫D.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解析:例句和B项都是动词,“丢失”。A项,“逃亡”;C项,“死亡”;D项同“无”,没有。答案:B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圣人见微以知萌今晋与荆虽强,而齐近,鲁患其不救乎子虽工自树于王,而欲去子者
2、众,子必危矣A.和相同,和相同。B.和不同,和相同。C.和不同,和不同。D.和相同,和不同。解析:见:动词,引见、介绍;动词,看见、看到。虽:均为关联词语,虽然。答案:B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变是心也,居晋而可;不变是心也,虽远越,其可以安乎?(2)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3)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答案:(1)改变这作乱的心思,居住在晋国就可以了;不改变这作乱的心思,即使居住在遥远的越国,难道就可以安宁了吗?(2)凭着你们夫妇的特长,到用不着这些特长的国家活动,想要使自己不穷困,难道可以做到吗?(3)有才有德而去掉自以为有才有德的心思,到哪里能不
3、美呢。二、阅读鉴赏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绍绩昧醉寐而亡其裘。宋君曰:“醉足以亡裘乎?”对曰:“桀以醉亡天下,而康诰曰毋彝酒,彝酒者,常酒也;常酒者,天子失天下,匹夫失其身。”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或宦于荆。犁锄曰:“假人于越而救溺子,越人虽善游,子必不生矣。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今晋与荆虽强,而齐近,鲁患其不救乎!”曾从子,善相剑者也。卫君怨吴王。曾从子曰:“吴王好剑。臣相剑者也。臣请为吴王相剑,拔而示之,因为君刺之。”卫君曰:“子之为是也,非缘义也,为利也。吴强而富,卫弱而贫。子必往,吾恐子为吴王用之于我也。”乃逐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
4、确的一项是()A.绍绩昧醉寐而亡其裘亡:丢失。B.假人于越而救溺子假:假如。C.卫君怨吴王怨:怨恨。D.臣请为吴王相剑相:鉴别。解析:B项,假:借。答案:B6.关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表述正确的一项是()假人于越而救溺子吴强而富子之为是也吾恐子为吴王用之于我也A.和相同,和不同。B.和相同,和相同。C.和不同,和相同。D.和不同,和不同。解析:而:表目的关系;表并列关系。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代词。答案:D7.下列关于文段的内容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绍绩昧故意醉酒亡裘,是为了对经常饮酒的宋君进行讽谏,告诫他不要因此亡国。B.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或宦于荆,是为
5、了将来鲁国有难,能够得到晋国和楚国的帮助。C.犁锄认为要真正使鲁国避免祸患,首先要同近邻齐国搞好关系,因此应让众公子宦于齐。D.曾从子欲为卫君而行刺吴王,可是卫君认为他是为了“利”而行刺,因而不会成功,所以最终拒绝了他。解析:A项,“故意醉酒亡裘”错;C项,“因此应让众公子宦于齐”错;D项,“因而不会成功”错。答案:B8.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假人于越而救溺子,越人虽善游,子必不生矣。(2)臣请为吴王相剑,拔而示之,因为君刺之。答案:(1)跟遥远的越国借人来抢救淹在水中的孩子,越国的人虽然善于游水,这孩子也一定是没命了。(2)请让我去给吴王鉴别宝剑,我把剑拔出来给他看,乘便为您刺杀
6、他。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3题。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公曰:“安信?”曰:“信名、信事、信义。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则近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吴起出,遇
7、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令返而御。吴子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
8、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李悝警其两和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也。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予汝金,因遣之。”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略有改动)注: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的官。两和: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遂与大夫期十日期:约定。B.会天疾风会:适逢。C.犯风而罢虞人犯:冒着。D.过而击之也过:经过。解析:D项,“过”应为“犯过错”。答案:D
9、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攻原得卫者假舆马者B.待公而食信而见疑C.为鼓以与百姓为戍洎牧以谗诛D.敌人旦暮且至击汝若属皆且为所虏解析:A项,第一个“者”表原因,可译为“的原因”;第二个“者”是“的人”。B项,第一个“而”是表顺承关系的连词;第二个“而”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却”的意思。C项,第一个“以”是表目的关系的连词,“来”的意思;第二个“以”是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因为”的意思。D项,两个“且”都是副词,意思是“将要”。答案:D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诚信的一组是()遂罢兵而去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故人来,方与之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
10、罢虞人曾子欲捕彘杀之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A.B.C.D.解析:本文是典型的“一事多人型”的文言文阅读。此种体裁近几年高考出现频率不高。本文共讲了七个人关于“诚信”的故事。四个事例从正面直接体现,三个事例从反面间接体现。第二段是对“诚信”的阐释。故直接体现诚信的事例是第一段“晋文公”,第三段“吴起”,第四段“魏文侯”,第五段“曾子”。所以该题六句话中直接表现诚信的有四句,故选B项。答案:B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邑而主动撤兵。由于坚守诚信,文公感动了原邑和卫国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孔子对此表示赞赏。B.吴起在“故人至暮不来”时仍坚持不食
11、而等待,魏文侯在“会天疾风”时仍不失信于虞人,体现出了高尚的诚信品格,令人钦佩。C.楚厉王因醉酒击鼓为戏而失信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来;李悝因欺骗将士而失信于军,险致全军覆没。这两个故事从反面强调了诚信的重要。D.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客商并接受了贿赂。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他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解析:D项对“因遣之”的理解错了。遣的是“客”,不是“关市”,所以“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是错误的。答案:D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2)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3)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
12、,非以成教也。解析:(1)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其”指代词“这样”,“信”是“讲信义”,“归”是“归附”。另外固定用法“可乎”翻译成“能够吗”。(2)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止”是“使留下来”,使动用法;“故人”是“老朋友”。(3)注意重点词语,“而”表顺承关系,译为“就”;“信”是“相信”。固定用法“非以也”译成“不是用来的方法”。答案:(1)有了像那样讲信用的国君(或“有国君像那样讲信用”),能不归顺他吗?(2)吴起出门,遇见一位老朋友,便留他吃饭。那朋友说:“好的。”(3)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的办法啊。三、语言表达14.下面是北京某中学新蕾文学社社长
13、刘水给著名作家王蒙写的邀请函。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尊敬的王老:您已荣幸地被邀请为我社顾问。您已八十高龄,能够应允忝列我社顾问之职,我们不胜唏嘘。同时,我们敬请您能够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为新蕾的发展建言献策。本社兹定于本月23日上午9时在本校礼堂举行文学社成立一周年大会,届时恭请您务必莅临指导。刘水顿首2014.6.19答案:“荣幸地”应删去;“忝列”改为“屈就”;“唏嘘”改为“感激”;“务必”应删去;“刘水顿首”改为“北京某中学新蕾文学社”(或改为“北京某中学新蕾文学社社长刘水”,或删去“顿首”)。15.随着空气质量日益引发公众的广泛关注,自行车又备受人们青睐,“无烟出行”“绿色出行”等成为时尚,请你以志愿者的身份,为宣传自行车出行的好处拟写两条宣传语。要求:语言得体,语气亲切,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每条不超过20字。答案:双脚踏出健康路,铃声响起平安曲。轻盈穿行无纤尘,双轮一转有闲情。我骑车,我环保,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