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3542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 书录载:田氏取齐,六卿分晋是以传相仿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盖为战国。材料反映了当时A. 兼并战争不断B. 分封制崩溃C. 完成社会转型D. 封建制确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遂相吞灭”可知说明当时诸侯国间相互吞并,说明兼并战争不断,故选A;分封制崩溃与材料无关,排除B;战国时期处于大变革时代,还没有完成社会的转型,排除C;封建制通常指的是“封邦建国”,在西周时期就已经确立,排除D。2. 战国时期李悝提出了“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的名言。其主张的实质是A. 严刑峻法B. 维护下层民

2、众利益C. 察举选官D. 废除世袭贵族特权【答案】D【解析】【详解】“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是要按照实际功绩进行赏罚,实际上是废除了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世袭贵族特权,故选D;AB不是李悝该主张的实质,排除;察举制是在西汉时期出现的,C排除。故选D。3. 汉书记载:“秦既称帝,患周之败,以为诸侯力争,四夷交侵,以弱见夺。”秦始皇“患周之败”而采取的措施是A. 建立中朝中B. 推行郡县制C. 焚书坑儒D. 颁布法律【答案】B【解析】【详解】秦始皇认为周朝的灭亡是因为推行分封制,导致诸侯纷争,所以他废除了分封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故选B;建立中朝是在汉武帝时期,排除A;焚书坑儒是为了

3、强化思想专制,颁布法律是为了巩固统治,都与题意不符,排除CD。4. “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这是汉武帝时期哪一措施的结果A. 力推分封制度B. 削减王国封地C. 强化行政监督D. 实行中外朝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王国势力的发展威胁了中央集权,为了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颁布了推恩令以削减王国封地,导致“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故选B,排除A;强化行政监督并不会导致这种结果,排除C;中外朝制度的实行是在中央,与地方无关,排除D。5.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思想资源。下列属于民本思想的主张是A. 无为而治B. 民贵君轻C. 相生相胜D. 严

4、刑峻法【答案】B【解析】【详解】民本思想是指以民为本,重视民生。所以能够体现民本思想的是民贵君轻,故选B;无为而治、相生相胜都属于道家思想,没有体现出对民本的重视,排除AC;严刑峻法是要严格管理人民,也不属于民本思想,排除D。6. 董仲舒在天人三第中向汉武帝这样陈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下列措施最符合这一思想的是A. 设立中朝B. 推行郡国并行制C. 实施“推恩令”D. 三家分晋【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反映了大一统思想,它迎合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再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施“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力

5、量削弱,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C正确;设立中朝属于中央官制,与中央集权无关,A排除;郡国并行制会造成地方势力膨胀,不利于中央集权,B排除;三家分晋与题干“董仲舒向汉武帝这样陈述”无关,D排除。7. 从曹魏到陈朝,已入仕的正史传主中出身寒门的比例从41.3%持续下降到15.2%,西晋27.7%的中正出身寒门,陈朝就只剩下5.6%。这一变化反映出A 中央集权加强B. 经济重心南移C. 选官制度异化D. 阶层流动频繁【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已入仕的正史传主中出身寒门的比例从41.3%持续下降到15.2%,西晋27.7%的中正出身寒门,陈朝就只剩下5.6%”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九品中正制逐

6、步出现了异化,选官标准逐步倾向于门第,寒门子弟入仕的机会减少,故选C;选官更加看重门第说明中央集权是受到了挑战,而非加强,排除A;材料没有提及南方经济的发展状况,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寒门子弟入仕机会的减少,说明阶层是逐步固化了,而非流动频繁,排除D。8.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发展的突出特征是A. 对外交往活跃B. 文化成就世界领先C. 民族交融加强D. 实现盛世统【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诸多民族政权并立,北方少数民族南迁,所以这一时期的突出特征是民族交融加强,而非对外交往活跃,故选C,排除A;文化成就世界领先与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不符,排除B;这一时期

7、民族政权并立,没有实现盛世统一,排除D。9. 南史郭祖深传记载:“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这一现象的主要影响是A. 三教并立持续存在B. 国家赋税收入减少C. 社会文化走向多元D. 南北加剧走向分裂【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主要反映了南朝时期佛教的兴盛,佛教的兴盛使大量人口出家,还占据了大量土地,这都使国家赋税收入减少,故选B;材料内容没有涉及三教并立的信息,排除A;材料仅有佛教的信息,无法体现走向多元,排除C;当时南北正处于分裂的局面,排除D。10. 780年,唐朝实行两税法。两税法推行后A. 彻底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B. 富国强兵得以实现C. 国家对农民控制相

8、对松弛D. 法律建设卓有成效【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两税法使中国古代的赋税征收由以人为主到以资产为主,这种转变使国家对农民的控制相对松弛,故选C;“彻底解决”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两税法并没有使唐王朝再度兴盛,实现富国强兵,排除B;两税法属于赋税制度的变革,不属于法律建设的内容,排除D。11. 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又增设了许多藩镇。藩镇管辖地区,大者十余州,小者三四州。这一现象带来的直接影响是A. 削弱了中央集权B.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 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D. 黄巾起义全面爆发【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唐朝安史之乱后设置的藩镇拥有较大的军政权力,地方权

9、力的扩大削弱了中央集权,故选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是在南宋,排除B;这种现象削弱了中央集权,不利于工图统一多民族国家,排除C;黄巾起义的爆发是在汉代,排除D。12. 北宋统治者鉴于唐后期以来藩镇割据、政局动荡的教训而采取的中央集权措施是A. 派文臣担任地方官B. 杯酒释兵权C. 大力提倡文治D. 实行二府三司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鉴于唐后期以来藩镇割据、政局动荡的教训”可知宋代有鉴于唐末的藩镇割据,派遣文官担任地方官,从而削弱了地方,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A;杯酒释兵权和实行二府三司制都是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排除BD;大力提倡文治和削弱地方,加强中央集权没有必然关系,排除C。13.

10、 宋太祖建国之初,全国军队总额才22万,太宗至道时达66万,真宗天禧年间为91万,到仁宗庆历时激增到126万之多。这一变化促使北宋A. 军队战斗力增强B. 面临财政危机C. 冗官问题突出D. 中央集权加强【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宋代军队数量激增,这导致北宋冗兵现象严重,从而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使北宋面临财政危机,故选B;北宋军队数量虽多,但战斗力并不强,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冗兵问题,不是冗官问题,而且和中央集权的加强无关,排除CD。14. 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这说明辽政治体制的特点是A. 民族分化B. 辽汉分

11、治C. 重文抑武D. 全面汉化【答案】B【解析】【详解】辽代采用南北面官制度,针对不同的民族采用不同的管理措施,这说明辽的政治体制特点是辽汉分治,而非全面汉化,故选B,排除D;辽代对不同的民族采用不同的管理措施,并不是为了分化民族,排除A;重文抑武的说法也无从体现,排除C。15. 元朝管辖今天台湾地区的机构是A. 北庭都元帅府B. 宣慰司C. 彭湖巡检司D. 宣政院【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元朝管辖今天台湾地区的机构是澎湖巡检司,故选C;北庭都元帅府管辖的是北方地区,排除A;宣慰司是介于省与州之间的一种偏重于军事的监司机构,一般掌管军民之事。是地方机构,并不是管辖台湾地区,排

12、除B;宣政院管辖的是今天的西藏地区,排除D。二、非选择题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1)图2、图3中封建王朝为加强地方社会治理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其对封建国家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图1到图3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答案】(1)秦王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汉武帝在全国划分13个州,实行刺史制度。前者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后者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莫定了中华民族国家疆域版图的形成。(2)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中央加强对地方的强化治理,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有赖于制度创新。【解析】【详解】(1)根据图示

13、内容可知图2反映是秦王朝的形势,秦王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图3是西汉时期的形势,汉代汉武帝在全国划分13个州,实行刺史制度。郡县制的建立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刺史制度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奠定了中华民族国家疆域版图的形成。(2)图1是春秋战国时期,从春秋战国时期到西汉,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这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和巩固国家统一。由此可知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有赖于制度创新。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君主集权对简单再生产的破坏,除征发重税与徭役外,还在于空前强大的专制君主权力对社会经济秩序的大破坏、大砍大杀。秦在制度、思想学术、语言文字、宗教意识上

14、与六国存在差异,东方六国与秦在文化上的这种冲突和对抗,并没有随着秦灭六国而消解。摘编自刘泽华专制权力与中国社会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并谈谈你的感受。【答案】原因:秦朝统治具有急政、暴政的特点(滥用民力,徭役沉重;严刑酷法,失去民心);东方六国与秦在文化上冲突和对抗(秦在制度、思想学术、语言文字、宗教意识上与六国存在差异);焚书坑儒。感受:治国务必考虑人民的承受能力,爱惜民力。文化上的冲突、对抗不能靠暴力解决。政策措施要照顾到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不能急于求成。【解析】【详解】根据“ 君主集权对简单再生产破坏,除征发重税与徭役外”、“秦在制度、思想学术、语言文字、宗教意识上与六

15、国存在差异,东方六国与秦在文化上的这种冲突和对抗”可知秦朝灭亡的原因主要和秦朝的暴政以及秦与东方各国的文化冲突有关。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国家治理上必须要考虑人民的承受能够力,在文化上不能依靠暴力,同时在政策上还要照顾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不能急于求成。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僧寺六十四,尼寺二十七,道士观十,女观六,波斯寺二,胡袄祠四。宋敏求长安志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2)上图说明唐朝的什么现象?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佛教和道教盛行;广建寺庙和道观;外来宗教传入;中外文化交流等。(2)现象:对外交通发达、对外联系加强。原因: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经济文化繁荣发达,对

16、周边国家和地区具有吸引力。唐长安是国际大都市。【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内容当时各种寺庙道观众多,这说明佛教和道教盛行,广建寺庙道观;根据“波斯寺”、“胡袄祠”等可知还有外来宗教传入,中外文化交流盛行等。(2)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交通线路繁多,说明对外交通发达、对外联系加强。原因结合所学可从对外政策、经济发展和长安的地位等方面进行作答。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材料二 (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

17、又把全国州郡划分为15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管司法兼监察)按抚使(管军事,有时也兼管民政)提举常平(管长平仓救济、农国水利等)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使用武人。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独相到群相”的实质并以唐朝为例说明。(2)据材料二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材料二中的措施在当时有何积极影响。【答案】(1)实质: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将相权一分为三,分散并削弱了相权强化了皇权。(2)特点:崇文抑武;强化地方监察;收回地方权力。影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解析】【详解】(1)实质:根据“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可知从“独相到群相”的实质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将相权一分为三,分散并削弱了相权强化了皇权。(2)特点:根据“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得出崇文抑武;根据监司的设置可知宋代强化地方监察;收回地方权力。影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宋代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