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烟台市中英文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3198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烟台市中英文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省烟台市中英文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省烟台市中英文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省烟台市中英文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省烟台市中英文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山东省烟台市中英文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山东省烟台市中英文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山东省烟台市中英文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山东省烟台市中英文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山东省烟台市中英文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山东省烟台市中英文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三语文月考试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2020,全国卷II)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在美术史领域根深蒂固。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我们需要对美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提出质疑。这种反思和质疑并不是要否定这些藏品。恰恰相反,它们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藏品作为历史材料的潜在意义。一旦美术史家取消“实物”和“原物”之间的等号,他们就必须认真考虑和重构二者间的历史关系。这会引导他们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的问题,其核心就是美术的“历史物质性”。有研究者追溯郭熙早春图的渊源,提出这幅卷轴画原来是北宋宫殿一套建筑画中的一幅。邓椿画继记载,他祖上被

2、赐予一个宅子,他父亲被任命为提举官时,朝廷派遣一个中官监修这所宅第。一天,邓椿的父亲看到裱工用“旧绢山水”擦拭桌子,他拿过来一看,发现竟是郭熙的作品。那位中官说:“昔神宗好熙笔,一殿专背(即裱)熙作,上(徽宗)继位后,易以古画,退入库中者不止此尔。”邓父请求徽宗赏赐这些“退画”。徽宗答应了,并派人把废弃的郭熙壁障整车拉到邓宅。这个记载透露了宋神宗时期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早春图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这也就是说,目前人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早春图只是这幅画的“实物”而非“原物”。也许有人会

3、说:如果研究者的关注点是郭熙的笔墨技法的话,这种研究则似不需要。但是笔墨9离不开观看,而观看必然和绘画的形式和空间有关。邓椿的记载还引导我们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即郭熙绘画的“历史物质性”甚至在徽宗时期就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从形式上说,这些画作从建筑绘画转变为卷轴画;从空间上说,它们从皇宫内的殿堂进入了私人宅第。从观赏方式上说,它们从要求“远观”的宏大构图转变为鼓励“近视”的独幅作品。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历史物质性”的转换并非是少数作品的特例。一幅卷轴画可能在它的流传和收藏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形态上的重大变化,但是各代的藏家在上面盖上图章、写下题跋,尤其是乾隆等帝王把这类操作全面系统化之后,即使是形状

4、未改但也是面貌已非。那些表面上并没有被改换面貌的艺术品,因为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的变化,也会成为再造的历史实体。一面原来悬挂在墓室天顶上代表光明的铜镜被移到了美术馆的陈列柜里,和几十面其他同类器物一起展示,以呈现铜镜的发展史。一幅“手卷”变成了一幅“长卷”,因为观众再不能真正用手触摸它,一段一段地欣赏移动的场景所有这些转化都可以成为美术史研究的课题,这些研究所探求的不再是一件作品的原始动机和创作,而是它的流传、收藏和陈列它的持续的和变化中的生命。(摘编自巫鸿实物的回归:美术的“历史物质性”)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美术馆所收藏、陈列的部分艺术品的真实性值得

5、怀疑,因为实物并不等同于原物。B宋徽宗的美术趣味与神宗不同,这都是郭熙为宫廷创作的画流出皇宫的原因之一。C历代藏家和帝王在古画上盖章、题跋,导致这些画作的原初状态已不可考。D艺术品在流传中经历的各种转换和变化,使得它们获得了更有价值的生命。2.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明确反对美术史领域中将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并提供了新的理解和欣赏美术馆藏品的思路,富有启发意义。B文章从多个角度探讨了艺术品在历史流传中可能发生的形式、形态、功能、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等方面的变化。C文章第二、三两段对画继所记掌故的讨论,是为了证明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早春图并非“原物”。D

6、文章末尾一段举例阐明,一些外表没有发生变化的艺术品所经历的转化,也可以成为美术史研究关注的课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一件艺术品的历史形态并不好自动地显现于它的现存状态,而是需要通过深入的历史研究来加以重构。B郭熙的早春图很可能是北宋宫廷建筑画中的一幅,观看它时,只留意细部的笔墨技法,未必符合其最初的创作状态。C从寺庙、墓葬中发现的壁画、石刻等,在它们从原址移出转入美术馆陈列后,将不可避免地被赋予新的属性和意义。D考虑到艺术品普遍经历了“历史物质性”的转换,美术馆应当改变布展方式,还原它们本来的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二)实用类文本阅读(2020,浙江卷)材料

7、一: 一般来说,阅读是和文字相关联的。当然人们有时也会把欣赏一幅好画说成“读画”。用在这里的“读”,强调的是欣赏的深度了,就此也微妙地点出了看画与读画间的差异。但是,在网络时代,在网页挤占书页、读“屏”多于读书、纸和笔逊位于光和电、机器的规则代替着汉字的规范、数字的操作颠覆了铅字的权威、“输入”代替着书写的潮流中,在“拇指文化”无限深入人群的今天,在消费的欲望热烈拥抱大众的背景下,“读”和“看”的界限似乎日渐模糊起来。入“网”者众,正如一位著名诗人的著名短诗:“生活网。”技术的战车把新媒介数码技术送进人间,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圣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看图被称为“读图”,

8、而这里的“读”已不再意味着欣赏的深度。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替代着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这应该说是一种阅读的革命。(摘编自铁凝阅读的重量)材料二: 与文字阅读不同的是,人们在阅读图像出版物时既不需要在“既有的轨道”中理解文本的意义,也不需要遵守传统逻辑的同一律、矛盾律与排中律。久而久之,人类便形成了一种“读图的逻辑”:整体观看。事实上,阅读文字与阅读图像的视线投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当人们在阅读文字时,习惯于将视线聚焦到每一个字词上,然后按照从左到右或由上至下的顺序移动视线,在字与字、句与句的联结中获取信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逐字逐句地读”。但是,当人类面对图像时,其视线往往不会聚焦

9、到某一个点,而是整体性地投射至全部视觉元素,在各个视觉元素的结合、互动与交融中领会图像意义。倘若说文字阅读是字与字“相加”,那么图像阅读便是元素与元素的“相乘”。视觉形象远远不止于对感性材料的机械复制,而是针对现实赋予观者一种创造性的领悟,这种领悟蕴藏着丰富的形象力、创新力。正是由于阅读逻辑的转化,图像在人类思维活动中的比重才得以提升,视觉思维也在读图的实践中慢慢壮大,促进了读者的灵感闪现和意义顿悟。(摘编自刘晓荷、董小玉读图时代的阅读嬗变与出版调适)材料三: 语言是线性的、抽象的和思考性的,语言的阅读不但给读者以反思的可能性,而且为读者自己的想象提供了更多空间。相比之下,影视图像的传递是单向

10、的,是从影视作品到观众,它培育了观众的被动型接受;另外,影像的动感超越了文字的静态特性,提供了感性直观的当下体验,同时也取消了观众掩卷沉思的契机。显然,文字性的静观体验被影像动态的感性直观所取代。视觉文化时代的法则是:人们爱看图像更胜于文字。道理很简单,看图是直觉的、快感的和当下的;与文字相比,图像显然更具诱惑力。我们似乎正在冷落那种独自沉思的阅读状态,失去对文字阅读的热爱!这便使得图像的狂欢成为新的文化仪式!(摘编自周宪重建阅读文化)4.下列对材料中“文字阅读”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字阅读习惯于将视线聚焦于文字,按照文字排列的先后顺序,移动视线。B.文字阅读是字与字“相

11、加”,从字词与字词、句子与句子的关系中获取信息。C.语言是线性的、抽象的,可引人深思,文字阅读给读者以想象空间和反思的可能。D.文字阅读是单向的,需要遵循传统逻辑、安安静静地体验、细嚼慢咽、掩卷沉思。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网络时代,读“屏”多于读书,“输入”代替书写,图像阅读和文字阅读变得越来越相似,“读”和“看”的界限似乎日渐模糊起来。B.有一位著名诗人早就预见了网络时代的到来,他写了一首著名短诗,“生活网”,明确告诉我们上网的人越来越多,生活已然网络化。C.技术的战车把新媒介送进人间,不断颠覆和碾轧印刷媒介;印刷媒介长期积累起来的权威性和神圣性,正

12、在逐步被网络媒介所消解。D.视觉文化时代,人们爱看图像更胜于文字,正在失去对文字阅读的热爱,而转向对图像阅读的狂欢,甚至要为此举行一种新的文化仪式。6.概括材料二和材料三有关图像阅读的不同特点。(4分)材料二:_ _, 材料三: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20,新高考全国卷II)大师(节选)双雪涛母亲还在的时候,我就跟着父亲出去下棋,父亲走在前面,我在后面给背着板凳。母亲常说:儿子,你也不学好,让你妈还活不活?我说:妈,作业也写完了,去看大人玩,算个什么事儿啊。你好好活着。就背上板凳跟着父亲走。父亲从不邀我,也不撵我,愿意跟着走就走,不跟着也不等,自己拿起板凳放在自行车后座,骑上车走。只

13、是看了两年,父亲的棋路还没看懂,大树下,修车摊,西瓜摊,公园里,看父亲下棋,大多是赢,有时也输,一般都输在最后一盘。终于有一天,我好像明白了一些,回家的路上,下起了雪,我把板凳抱在怀里,肩膀靠着父亲的后背。我说:爸,最后一盘你那个“仕”支得有毛病。到了家,父亲拿出象棋,说:咱俩来三盘,不能缓棋,否则不下。那次我输了个痛快,每一盘棋都没有超过十五分钟,我心中所想好像全被父亲洞悉,而父亲看起来的闲手全都藏着后续的手段,每个棋子底下好像都藏着一个刺客。父亲说:现在来看,附近的马路棋都赢不了你,但你还是个臭棋,奇臭无比。今天教你仕的用法。现在我回想起来,那个夜晚特别长。从那以后出去,背上了两个板凳。我

14、十一岁的时候,有人从新民来找父亲下棋。那人坐了两个小时的长途车,到父亲常去的大树底下找他。“黑毛大哥,在新民听过你棋好,来找你学学。”那人戴着个眼镜,看上去不到三十岁,穿着白色的衬衫,汗把衬衫的领子浸黄了,用一块手帕不停地擦着汗。眼镜不是第一个。从各个地方来找父亲下棋的人很多,高矮胖瘦,头发白的黑的,西装革履,背着蟑螂药上面写着“蟑螂不死,我死”的,什么样子的都有。有的找到棋摊,有的径直找到家里。找到家里的,父亲推开一条门缝,说:辛苦辛苦,咱外面说。然后换身衣服出去。一般都是下三盘棋,都是两胜一负,最后一盘输了。有的人下完之后说:知道了,还差三十年。然后握了握父亲的手走了。有的说:如果那一盘那

15、一步走对了,输的是你,我们再来。父亲摆摆手说:说好了三盘,不能再下了。不行,对方说,我们来挂点东西。挂,就是赌。所谓棋手,无论是入流的还是不入流的,都有人愿意挂,小到烟酒,大到房子、金子和存款,一句话就订了约的有,找个证人签字画押的也有。父亲说:朋友,远道而来别的话不多说了,我从不在棋上挂东西,你这么说,以后我们也不能再下了,刚才那三盘棋算你赢,你就去说,赢了黑毛。说完父亲就站起来走。还有的人,下完棋,不走,要拜父亲当师傅,有的第二天还拎着鱼来,父亲不收,说自己的棋,下可以,教不了人,瞧得起我就当个朋友,师徒的事儿就说远了。那天眼镜等到父亲,拿手帕擦着汗,说要下棋,旁边的人渐渐围过。父亲坐在板

16、凳上,树上的叶子哗啦哗啦地响,他指着自己的脑袋说:老了,酒又伤脑子,不下了。那年父亲四十岁,身上穿着我的校服,胡须长了满脸,比以前更瘦,同时期下岗的人,有的人已经做生意发达了,他却变成一个每天喝两顿散白酒,在地上捡烟蒂抽的人,话也比过去少多了,只是终日在棋摊泡着,确实如他所说,半年来只是坐在板凳上看,不怎么出声,更不下场下棋。眼镜松开一个纽扣说:我扔下学生,坐了两小时汽车,又走了不少路,打听了不少人,可是你不下了。父亲说:是,脑袋坏了,下也没什么用。眼镜用手帕擦着汗,看着围着的人,笑了笑,说:如果新民有人能和我下,我不会来的。父亲想了想,指着我说:朋友,如果你觉得白来了的话,可以和他下。眼镜看

17、了看我,说:你儿子?父亲说:是。眼镜在眼镜后面眨了眨眼,说:你什么意思?父亲说:他的棋是我教的,你可以看看路子,没别的意思,现在回去也行,我不下了。脑子坏了。眼镜又看了看我,用手摸了摸我的脑袋说:你几岁了?我说:十一。他说:你的棋是你爸教的?我说:教过一次,教过仕的用法。大伙儿笑了。眼镜也笑了,说:行嘞,我让你一匹马吧。我说:别了,平下吧,才算有输赢。大伙儿又笑了。眼镜蹲下,我把板凳拉过去,把棋子摆上。到了残局,我一车领双兵,他马炮单兵缺仕象,被我三车闹仕赢了。眼镜站起来,从兜里掏出一支钢笔放在我手上,说:收着吧,自己买点钢笔水,可以记点东西。父亲说:钢笔你拿回去,他有笔。我们下棋是下棋。眼镜

18、看了看父亲,把钢笔重新放进兜里,走了。回家的路上,我在后座上想着那支钢笔,问:爸,你真不下了?父亲说:不下了,说过的话当然是真的。又说,你这棋啊,走得太软,应该速胜,不过这样也没什么不好。在学校不要下棋,能分得开吗?我说:能,是个玩嘛。父亲没说话,继续骑车了。(有删改)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开头母子之间的对话,间接表明父母的关系已因父亲痴迷于下棋而变得紧张。B.父亲下棋多在街头,这表现出一个民间高手始终得不到正式认可的郁郁不得志。C.“我”拒绝“眼镜”让马,表现的是孩子下棋时的心理,既充满自信,又在意输赢。D.“眼镜”是个温和友善的人,又是个和父亲一

19、样的棋痴,他们相互理解彼此尊重。8.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写回忆父亲教“我”用仕的“那个夜晚特别长”,表述虽然平淡,却写出了“我”的心理感觉,以及对父子雪夜论棋那一场景深深的怀念。 B.本文在“眼镜不是第一个”话头之后,插入一段下棋人众生相的描写,烘托了父亲的“大师”形象,为下文“眼镜”与父亲对弈的高潮做了铺垫。C.父亲评价儿子的棋“走得太软”,但又说这样也好,看似不无矛盾的态度中,包含着父亲对儿子下棋之道及处世之道的指点。D.本文的叙述整体而言沉静克制,偶尔出现的幽默语句,不仅生动有趣,而且写出了追忆中的少年时光那不乏温情轻松的一面。9.本文多次提

20、到“板凳”,这是富有意味的细节。请分析这里“板凳”的用意。(6分)10.父亲说“我们下棋是下棋”,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4分)二、古诗文阅读(一)诗歌鉴赏(2020,浙江卷)秋江送别唐王勃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送柴侍御唐王昌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11.这两首送别诗在情感上,秋江送别突出_;而送柴侍御突出_,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情怀类似。(2分)12.前人评送柴侍御“翻新脱妙”。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6分)(二)理解性默写13.

21、(1)温庭筠菩萨蛮中通过描写女主人公的服饰,用反衬手法写出其孤独之情的句子是 , 。(2)“愁”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体的。虞美人中与“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3)柳永在雨霖铃(寒蝉凄切)中,用细节描写来表现离别时依依不舍之情的句子是 , 。四、语言表达(2020,新高考全国卷II)风筝,是中国古人的一项重要发明,放风筝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活动。早期有关风筝的记载多与传递信息等军事活动有关。到唐代,风筝开始出现在文人诗歌中。宋代以后,逐渐演变成一种老少皆宜的玩具,而清明时节放风筝也成为一项普及的民俗活动。明代以后,风筝传播到世界各

22、地,并深受各国人民喜爱。( ),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筝专家、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和竞技。早期的风筝制作十分简单,用竹篾做骨架,贴上素绢或白纸,结好线绳,便可放飞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的制作技艺不断炉火纯青,样式也逐渐丰富起来,从动物、植物、器具、文字,到人物、仙佛,不一而足,风筝于是有了很强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有些风筝还安装了声响装置,如著名的“板鹞”风筝,通体安装笛哨,少则数十个,多则成百上千。放飞时百哨齐鸣,宛若空中交响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大大增加了放风筝的趣味性。14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A喜闻乐见B老少皆宜C炉火纯青D不一而足915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

23、的一项是( )(3分)A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B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的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C山东潍坊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国际风筝节D山东潍坊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的国际风筝节16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5分)17.(2020,浙江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在出生20天左右,比目鱼的眼睛开始搬家,一只眼睛向上移动,越过头部上缘到身体另一侧。眼睛之所以能够这样,_。比目鱼的头骨,

24、不是坚硬的骨头,而是软骨。眼睛移动时,双眼间的软骨会被身体吸收,眼睛的移动失去了障碍,移动也就更加自如了。除了身体的构造发生改变,_。比目鱼刚出生的时候,是在水面附近活动;当眼睛同处一侧时,比目鱼就转而在海底活动了。比目鱼一般是侧着身子游泳,而且经常平卧在海底。为了能够更快地发现敌人,两只眼睛长在一起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所以说,比目鱼发育过程中的这些改变,其实是_。18.(2020,全国卷II)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6分)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建设海南自贸港做了全面部署和

25、具体安排。海南自贸港建设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方案明确海南自贸港的实施范围为海南岛全岛。方案提出,海南自贸港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到2035年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方案的公布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五、第二十一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国内征文启事大赛主题 本届大赛为非命题作文,不限体裁,写作主题四选一 主题一: 面对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每个国家、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在这场灾难中,我们看到了负重逆行的坚定脊梁、咬紧牙关的硬核勇士、向阳而生的最

26、美身影、铿锵行动的中国力量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做好国内抗击疫情的同时,主动承担大国责任,向世界很多国家派出医疗队或支援医疗物资,赢得了很高的国际赞誉。这场疫情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1000字。 主题二: “90后”“00后”已经成为扛起社会责任大旗的中坚力量,他们用坚守和奉献诠释了自己的责任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责任”,“当代中国青年要在感悟时代、紧跟时代中珍惜韶华,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锤炼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

27、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 写作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背景,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1000字。 主题三: 吕氏春秋孟春纪贵公有这样一则故事: 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 同学们读了这则故事,展开了讨论。甲同学认为,荆人的弓箭被荆人捡到,肥水没流外人田,按照亲疏远近做判断是人之常情;乙同学认为,孔子看重事物的工具理性,只要物尽其用,不必拘泥于荆人或外邦;丙同学认为,老子把弓箭看做是从天地中来的

28、,最终还要到天地中间去,是哲学中的“物自体”理念。这三位同学的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索?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文体自定,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10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 主题四: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从古至今涌现出众多历史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诗词故事、民间故事请选择一个令你印象深刻的故事,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做生动有趣的改编。 写作要求: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1000字。参考答案答案:1.B;2.C;3.D解析:1.A项,“真实性值得怀疑”错误,艺术品有实物和原物之分,实物并不等于原物,“原物”是艺术家创作的艺术品的原始状态,

29、而非艺术品有“真实”与“虚假”的区别;C项,“导致这些画作的原初状态已不可考”于文无据,原文说的是“各代的藏家在上面盖上图章、写下题跋即使形态未改但也是面貌已非”,并没有提到其原初状态“已不可考”;D项,“使得它们获得了更有价值的生命”于文无据,原文最后一段只是说“所有这些转化都可以成为美术史研究的课题,这些研究所探求的不再是一件作品的原始动机和创作,而是它的流传、收藏和陈列它的持续的和变化中的生命”,也就是说经历各种转换和变化的艺术品有了另一种生命,但并未提及这种生命比原初状态“更有价值”。2.原文第二、三段对画继所记掌故的讨论,是为了证明美术馆的藏品实物并不等同于原物,藏品在时间的流逝中发

30、生了“历史物质性”的变化。3.根据原文最后一段可知,作者并没有认为“美术馆应当改变布展方式,还原”,且艺术品本来的环境、组合等是无法还原的,因为其在流传、收藏和陈列的过程中已经成为“再造的历史实体”,即另一种有生命价值的东西。答案:4.D;5.C;6.(1)材料二说明图像阅读的特点:整体性(“互动与交融”或“元素与元素的相乘”),有一种创造性的领悟。(2)材料三突出影视图像阅读的特点:被动接受,感性直观的当下体验(或“直觉的、快感的和当下的”)。解析:4.“文字阅读是单向的”错,材料三中说的是“语言的阅读不但给读者以反思的可能性,而且为读者自己的想象提供了更多空间。相比之下,影视图像的传递是单

31、向的”。5.A项,“图像阅读和文字阅读变得越来越相似”错,与文意相反;B项,“早就预见了网络时代的到来”无中生有;D项,“正在失去对文字阅读的热爱”绝对化,材料三中说的是“我们似乎正在失去对文字阅读的热爱”;“甚至要为此举行一种新的文化仪式”理解错误,材料三中只是说“这便使得图像的狂欢成为新的文化仪式”。6.材料二主要介绍的是图像阅读的特点:人类面对图像时,其视线会“整体性地投射至全部视觉元素,在各个视觉元素的结合、互动与交融中领会图像意义”,图像阅读是“元素与元素的相乘”;视觉形象赋予观者一种创造性的领悟。材料三主要介绍的是影视图像阅读的特点:影视图像的传递是单向的,培育了观众的被动型接受;

32、提供了感性直观的当下体验,看图是直觉的、快感的和当下的。答案:7.B;8.B9.细节真实:板凳作为家常用品,与父亲形象、身份及街头下棋场景相符,写出了日常生活气息;以板凳反映心理:“我”给父亲背着板凳跟他去下棋,既是儿子又像徒弟,包含着“我”对父亲的跟从心理;含有一定寓意:雪夜学棋之后背着两个板凳出去,意味着“我”得到了父亲认可。10.父亲追求的是下棋的纯粹,恪守君子之交,绝不拿棋艺换取世俗利益,这既关乎下棋之道,更关乎个人尊严;父亲这话既是说给“眼镜”听,以拒绝对方馈赠,也是说给儿子听,含有言传身教的意味。11.答案:感伤;达观;12.意象运用上,王勃诗的意象隐于句内;王昌龄诗将青山、明月两

33、个意象前置,形象鲜明突出,富有象征意义(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意境开阔。空间处理上,王勃诗化近为远,强调心理距离之远,为送别诗传统写法(如谢朓诗有“何况隔两乡”);王昌龄诗则化远为近,强调心理距离之近,是创新性的表达。抒情方式上,王勃诗以议论直接表达,意尽句中;王昌龄诗融情入景,反诘收尾,余韵悠长。解析:(1)从“已觉山川是两乡”可以看出第一首诗表达了诗人不忍分别的感伤之情;第二首中的“明月何曾是两乡”含有虽已分别,但共享同一轮明月的达观之意。题干中的“与情怀类似”的提示语,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送柴侍御表达的情感。13.(1)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

34、向东流;(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14C 15B16句中把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的声音比作交响乐,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交响乐由多人共同演奏,二者相似;交响乐很有魅力,笛哨声也很有魅力,二者相似。【解析】14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项,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符合语境。B项,老少皆宜:指老人和儿童都适宜,喻指适用的范围非常广。符合语境。C项,炉火纯青: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此处前面由“不断”修饰,而“完美”境界应该只有一个,因此该词不符合语境。D项,不一而足:同类的事物不止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符合语境。故选C。15.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语境

35、补写句子的能力。“吸引观赏和竞技”的主语应该是“国际风筝节”,CD两项主语是“山东潍坊”,与后句无法搭配,排除;A项,“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作“举办”的宾语,无法同时作后句的主语,同时“已经连续”缺主语,排除。故选B。16本题考查赏析比喻修辞手法的能力。题干明确要求要分析比喻的“相似性”,首先要找出本体和喻体,再分析其相似点;画线句把“百哨齐鸣”比喻成“空中交响乐”,首先是声音上具有相似性;无数风筝上的哨声争相鸣响,正宛如“交响乐”的多人演奏,声音交织,在乐声的特点上也具有相似性;“具有独特的魅力”,风筝的哨声和交响乐一样都具有独特的魅力,体现了二者的相似性。17.答案:示例:是借助了比目鱼独

36、特的身体构造;比目鱼生存的环境也不一样了;自然选择(或自身演化)的结果解析:解答补写句子题,应注重把握语段的中心意思和横线前后的内容。本题语段主要围绕“比目鱼的眼睛”展开论述。处所在句子是对下文内容的概括,结合上句“眼睛之所以能够这样”和下文中的“除了身体的构造发生改变”,可以判断此处可填“是借助了比目鱼独特的身体构造”之类的句子。处所在句子也是对下文内容的概括,结合下文中的“刚出生的时候,是在水面附近活动”“就转而在海底活动了”,可以判断此处可填“比目鱼生存的环境也不一样了”之类的句子。处所在句子是整个语段的结论句,根据上文中的“无疑是最好的选择”等信息,可以判断此处可填“自然选择(或自身演化)的结果”之类的句子。18.答案: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对建设海南自贸港做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这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11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