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高考语文双一流冲刺大二轮冲刺练:第2部分 专题二 必读个文言实词小故事 群文通练4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2179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语文双一流冲刺大二轮冲刺练:第2部分 专题二 必读个文言实词小故事 群文通练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高考语文双一流冲刺大二轮冲刺练:第2部分 专题二 必读个文言实词小故事 群文通练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高考语文双一流冲刺大二轮冲刺练:第2部分 专题二 必读个文言实词小故事 群文通练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高考语文双一流冲刺大二轮冲刺练:第2部分 专题二 必读个文言实词小故事 群文通练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高考语文双一流冲刺大二轮冲刺练:第2部分 专题二 必读个文言实词小故事 群文通练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20高考语文双一流冲刺大二轮冲刺练:第2部分 专题二 必读个文言实词小故事 群文通练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20高考语文双一流冲刺大二轮冲刺练:第2部分 专题二 必读个文言实词小故事 群文通练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20高考语文双一流冲刺大二轮冲刺练:第2部分 专题二 必读个文言实词小故事 群文通练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20高考语文双一流冲刺大二轮冲刺练:第2部分 专题二 必读个文言实词小故事 群文通练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20高考语文双一流冲刺大二轮冲刺练:第2部分 专题二 必读个文言实词小故事 群文通练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20高考语文双一流冲刺大二轮冲刺练:第2部分 专题二 必读个文言实词小故事 群文通练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20高考语文双一流冲刺大二轮冲刺练:第2部分 专题二 必读个文言实词小故事 群文通练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群文通练四读透一个文化坐标扬州(散文阅读)对应学生用书P207通练导语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扬州以其特定的地理、人文环境,含英咀华,钟灵毓秀,孕育了在中华文化中呈放异彩的奇葩。它固然不同于北方地域的文化,也大有别于江南的吴文化或徽文化。它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创造风格,是一个自成体系的地域文化。在这里,美丽的扬州有着诗情画意的美景,有着悠久丰厚的历史积淀,她会时时出现在热爱中华文化的我们的梦里。提升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烟雨江南,千年扬州孙晓龙烟雨江南,千年扬州,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的驻足,在瘦西湖畔,杨柳树下,挥笔成文,泼墨成章,成就了这座古老的城池。早在秦始皇铸九鼎,天下分九州,就有扬

2、州雄居东南,为其沿海门户。后经汉唐历代的经营,成为东南名城。唐宋多有文人到此游历,留下诸多为后世称颂的名句。李白送别友人孟浩然,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让后世文人墨客为之倾倒,踏平了扬州三月的门槛。孟浩然自然是三月春花烂漫时来到扬州的,在那个春意盎然的季节,走过这样的扬州,如诗如画的景色在诗人内心深处烙下无限的印记。客居他乡多年后的孟浩然念念不忘曾经的扬州,便有“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之作。走遍大江南北,唯有扬州给他留下了无法抹去的回忆,所以才有了孟浩然这唯一与扬州有关的诗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中唐诗人徐凝的这句脍炙人口的名句书写了唐扬州的另外一番意境。徐凝

3、没有留下太多传世的佳句,但唯独这一首忆扬州,让后人为之称赞。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无法得知,诗人到底是为心底的那个扬州人而忆,还是为扬州的明月而忆?或许从“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觉愁”能有所感悟吧!扬州的风花雪月,让多少人为之倾倒。风流倜傥的杜牧与扬州有着不解之缘。时到晚唐,虽胸有万千抱负,却无法施展,而唯独扬州能解其愁。“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乱世中的安逸,让杜牧在二月春风得意,抛却北国那战乱的烟火,隐藏在这春风和煦的江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也许是时代的无奈,也许是郁郁不得志,唯有扬州能安其心,十年一觉足可终其一生。也许扬州确实是

4、一个疗伤的好地方,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举家流浪途中,穷困潦倒,但也不忘畅想江南的繁华盛世,笔下无意间流露出自己的内心,“胡商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为问淮南柴米贵,老夫乘兴欲东游”。飘泊一生的杜甫走到人生最后的那一刻,都没有实现自己的这个夙愿,也只能用这首解闷道出自己对扬州的无限畅想。“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一首脍炙人口的名句,让扬州人寻寻觅觅一千年,只为寻找二十四桥的踪迹!历史的远去和战乱的硝烟,让诗人笔下的二十四桥成为一个千古之谜!究竟是有二十四座桥,还是某一座桥的名字?争议颇多。唯独有历史记载的是在北宋沈括梦溪笔谈里,说它是一座桥的名字,桥名为二十四桥,但也仅有寥寥几句

5、,亦无从考证,这也是几百年后的事情,其真实性不得而知。逝去的时光无需过分追究,且说当下。今人为纪念文人笔下的二十四桥,特地在瘦西湖上建了一座石拱桥,命名为二十四桥。因仅有的一句诗,再无其他相关的历史踪迹可循。后人结合江南小桥流水的特色,建起了这座小巧玲珑略显袖珍的石桥。在这座桥上,唯独可以与“二十四”这个词有关联的就是这些数字,桥长二十四米,宽两米四,栏杆立柱二十四根,两头上桥处各有二十四个台阶供游人上下桥。这也许是后人刻意追求这座桥与名最理想的做法吧!时光更替,繁华尽头是没落。“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当晚唐诗人韦庄路过盛世尽头的扬州时,满目怆然,看到了凋敝的这一幕。当年“扬一益二

6、”的繁华盛世,如今早已不知踪影,唯独留下了空寂的二十四桥,守望曾经的这段辉煌。时过境迁,往事亦不堪回首,经历了五代十国的乱世和北宋的安逸,扬州再一次惨遭浩劫。金兵南侵,扬州沦陷,在胡马的铁蹄下,往日的烟花烂漫瞬间凋零。南宋诗人姜夔痛心疾首而作:“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文武双全的辛弃疾,志在收复失去的大好山河,却郁郁不得志。多少年来的一再失望,让这位曾经铁骨铮铮的男儿,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泪水,舞剑手书“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宋词的弹奏唱曲之优雅律韵依旧在瘦西湖的游船里摇曳,旧时的故事依稀可见,只是佳人不在。扬州在繁

7、华与乱世中交替前行,转眼便是千年。与扬州一起见证着这一切的京杭大运河依旧默默地承担着历史赋予它的责任。沧桑的河道,古老的杨柳,讲述着运河过去的故事(文章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点题,大气包举,以烟雨江南,千年扬州,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的驻足与留恋,为下文展开铺叙打下铺垫。B作者歌唱扬州的厚重,从李白送别友人孟浩然的诗句写起,照应“烟雨江南”主题,后世文人墨客踏平了扬州三月的门槛,都是倾慕李白的才华。C“诗人不幸江山幸”。扬州吸引了一大批失意落魄的文人墨客,他们用生花妙笔把这座城市点缀得乱花迷眼。D本文多处引用诗文名句,这些诗句显然增强了文章的

8、诗意境界,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假若去掉,文章表达效果上恐怕要大打折扣。解析“后世文人墨客踏平了扬州三月的门槛,都是倾慕李白的才华”,这句表述过于绝对,其中不乏文人们对扬州三月烟雨的迷恋。答案B2文中结尾说到“扬州在繁华与乱世中交替前行,转眼便是千年”,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解析本题需要筛选信息,仔细阅读原文,找出相关语段,提炼中心意思。答案作者以时间交替变化为线索,梳理了扬州经历的繁华与衰落,具体概括为:秦时为沿海门户;汉唐时为东南名城;唐宋文人墨客众多,留下为人称颂的名句;经历了五代十国的乱世和北宋的安逸;金兵南侵,扬州沦陷,往日繁华瞬间凋零。3文中作者时而沉溺在对历史的遐想中,又时而回到眼前

9、现实,这种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的叙述议论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解析本题考查散文写作虚实结合的表达技巧。散文的“虚”与“实”是相对而言的。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答案作者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既能显示出扬州厚重繁华的历史,又能激发人们对历史的追溯与反思,使主题意蕴更加深邃;可以拉开时间距离,让读者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扬州,使扬州更加立体感人;灵活引用古人诗句,使扬州形象更加丰满,激发人们对千年古城的惋惜之情。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烟花三月下扬州熊召政扬州古称广陵,人们又叫它维扬。清代之前,扬州因靠着大运河,

10、一向被誉为南北枢纽,淮左名邦。以今天的地理概念,扬州在苏北,不属江南。但古人自北方舟船而来,一入扬州,心理上便感觉到了江南。江南是以长江为界的,从这层意义上,扬州不算江南,但它处在淮河以南,属不南不北之地,且扬州的人文风气,山水风光,都是近南而远北。杜牧在扬州留下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便绝不是凛冽的北地所能产生的情境了。历史上的扬州,自隋至清一千多年间,虽屡遭兵燹,却不掩其繁华锦绣的气象。大凡一个城市,就像一个人那样,命运各异,有好有坏。扬州属于那种“贵人多难”一类,但每遭蹂躏之后,它总能顽强地恢复生气。“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八字用在扬州身上,也是合适的。记载扬州古时的

11、繁华,典籍甚多,但最好的要数清代李斗撰著的扬州画舫录了。杭州、苏州乃人间天堂,值得记载的盛事比扬州还要多。但无论是张岱的西湖梦寻还是顾禄的桐桥倚棹录,都不及李斗的这本书。古扬州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当在小秦淮与瘦西湖两处。其繁华、其绮丽、其风流、其温婉,扬州画舫录皆记述甚详。西湖之名借于杭州,秦淮之名借于南京,但前头各加一“瘦”与“小”字,便成了扬州的特色。我一直揣摩扬州人的心理,天底下那么多响亮的词儿,他们为何偏爱“瘦”与“小”呢?这两个字用之于人与事,都不是好意思。我们说“这个人长得又瘦又小”,便有点损他不堪重用;说“他专门做小事儿”,便暗含了鼠目寸光。时下有种风气,无论是给公司起名,还是为项

12、目招商,均把名头拔得高高的。照这个理儿,瘦西湖完全可以叫“大西湖”或“金西湖”,小秦淮也可叫“中国秦淮”或“银秦淮”了。古扬州城中,虽然住了不少点石成金的商人,但铜臭不掩书香,负责给山水楼台命名的,肯定还是李斗这样的秀才。这两处名字最令人寻味:西湖一瘦,便有了尺水玲珑的味道;秦淮一小,便有了小家碧玉的感觉。如此一来,山水就成了佳丽一族,而扬州城也就格外的诗化了。如是,话题就回到“烟花三月下扬州”上头,知道扬州的地理与历史,就知道什么季节到扬州最好。因为没有红枫,更没有与红枫相配的壮阔逶迤的峰峦沟壑,秋老时分到扬州的意义就不大。杜牧说“秋尽江南草未凋”,未凋并不等于葳蕤,失了草木欣欣的气象。莺歌

13、燕舞的三月却不一样:那杨柳岸畔的水国人家,那碧波深处的江花江草,园林台榭、寺观舫舟,一色儿都罩在迷离的烟雨之中。此时的扬州,那些硬硬的房屋轮廓都被朦胧的雨雾软化了下来,曲折的小巷浮荡着兰草花的幽香。湖上的画舫,禅院的钟声,每一个细节上,都把江南的文章做到了极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句子把我们东方人的审美意趣,写得如同梦境。在三月的扬州,我们是可以寻到这种梦境的。为了这梦境,我曾动了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念头。2007年,我打听何处可以雇一条船,邀二三好友于黄鹤楼下出发,一路吟诗作画,听琴吹箫到扬州去。结果人家告诉我,现在从武汉到扬州,根本无水路可通。后来打听到,从杭州或苏州出发

14、,可从运河到达扬州。我又来了兴趣,让朋友去觅一只画舫。事情也未做成,其因是这一段运河虽然畅通,但除了运送货物的商船,渡客的帆舟早就绝了踪迹。由此我想到,坐一条船于烟雨濛濛的江上,去拜访唐代的扬州,已是完全不可能了。扬州的繁华还在,但唐代的风流不再。若有意去欣赏今日生机勃勃的扬州,只能自驾车从高速路上去了。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与凛冽阔大的北地气象相比,扬州城的景色显得温婉绮丽。B扬州在历史上虽屡经战乱,但繁华的气象却并未因此颓败。C烟雨迷离的扬州城诗意盎然,体现了东方人的审美意趣。D作者以古衬今,满怀深情地赞美了今日生机勃勃的扬州。解析作者写扬州是追寻诗意的梦境,表现了对“唐代

15、的风流不再”的叹惋,表现了作者的失落与惆怅。答案D2作者在描述扬州景物时切入的角度及语言的运用很独特,请结合第段和第段加以赏析。答案(1)切入角度:作者从“小秦淮”与“瘦西湖”的命名方式切入,提示了扬州景物“尺水玲珑”“小家碧玉”的诗化意味。(2)语言运用:运用古诗和四字词语,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整句和散句交错使用,言辞清丽,格调典雅。3作者为什么说“扬州的繁华还在,但唐代的风流不再”?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答案扬州还有美丽的风景、人文,繁华锦绣的气象,但是水路不通、画舫绝迹,难于寻觅梦境般的东方审美意趣,令人叹惋。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史可法的扬州肖复兴扬州,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4

16、0多年前,我读到清人全祖望那篇著名的梅花岭记,看到他记述的史可法壮烈殉国的场面:大兵如林而至之际,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死前,他留下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下。”少年的心,被一腔壮怀激烈所燃烧。扬州,在我的心里,是史可法的扬州,是一地梅花怒放的扬州。真的来到扬州,已经是十多年之后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那时的扬州,没有如今那样多的高楼大厦,史可法墓前的护城河那样的清澈,河边的杨柳在夏日里浓荫四溢,为史可法祠堂遮挡着骄阳的炙烤,祠堂前的小路,水洗过一样干净而幽静。只可惜,我来的季节不对,梅岭没有一朵梅花。第二次来到扬州,是20年过后,上个世纪90年代末了。那是一次会议结

17、束之后游览瘦西湖和个园,在参观个园的时候,我独自一人悄悄地溜了出来。记忆中史可法墓应该离个园不远,果然,往北一走,很快就到了护城河边,依然是杨柳依依,依然是小路幽幽,更奇特的是,祠堂里,梅岭下,依然只有我一个人。这样更好,可以独自一人和忠烈喁喁独语。和瘦西湖的游人若织相比,这里的空旷和幽静,也许正适合史可法。还是没看得到梅岭的梅花,不过,没关系,好的风景,杰出的人物,遥远的历史,永远都在想象之中。2009年的初春,我第三次来到了扬州。真的是和史可法和扬州有缘,来扬州前不久,在国家大剧院看过昆曲桃花扇,那里面有史可法率兵于梅花岭下“誓师”一段史阁部言道:众位请起,听俺号令,你们三千人马,一千迎敌

18、,一千内守,一千外巡。上阵不利,守城;守城不利,巷战;巷战不利,短接;短接不利,自尽。面对清兵的入侵史可法表现出的民族气节,让今人叹为观止,甚至汗颜。是他让扬州这座城市充满血性,荡漾着历史的波纹涟漪。我一直以为,扬州区别于一般的南方城市,区别于那种小桥流水的婀娜多姿。由于地理的关系,它地处江苏的北大门,照史可法说是“江南北门的锁钥”。所以,扬州不仅具有江南一般小城女性的妩媚,同时具有江南一般小城没有的男性的雄伟。无疑,史可法为扬州注入了这样雄性的激素,壮烈的舍生取义,惨烈的扬州十日,让这座城市气吞吴越,拒绝后庭花和脂粉气,让扬州不仅有精致的扬州炒饭、扬州灌汤包子和扬州八怪,而且有了遥想当年铁马

19、秋风把栏杆拍遍的想象空间,有了可以反复吟唱的英雄诗篇的清澈韵脚。没错,史可法让扬州不仅是一幅画,而且是一首诗。这次来因有朋友的陪伴和解说,看得更明白一些。享堂前的一副清人的抱柱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古风盈袖,很是沉郁。梅花仙馆外另一副今人的抱柱联:万年青史可法,三分明月长存。嵌入史可法的名字,互为镜像,做今古的借鉴,令人遐思。享堂里有史可法的塑像,享堂后是史可法墓。墓前有石碑和牌坊,墓顶有草覆盖,被人们称之为“忠臣草”。享堂西侧有晴雪轩,里面藏有史可法的遗墨。史可法的书法是真正的书法,草书行书都有,气遏行云,韵击流水。他的遗书最是让我心动,他的第三封遗书,仅仅三句:“可法死矣!前

20、与夫人有定约,当于泉下相候也!四月十九日,可法手书。”可以说是史可法短促一生中最精彩的绝句。墨迹点点,也是血迹斑斑,几百年来依然色泽如润,气韵如生,鲜活如昨。6天后,这一年,即1645年4月25日,史可法殉国。次年清明前一日,他的副将,也是他的义子史德威,在他誓师和血战的梅花岭下,为他筑墓立碑。但是,那只是史可法的衣冠冢。走出晴雪轩,来到梅岭下,春梅未开,冬梅正残,断红点点,飘落枝头,有一种哀婉的气氛,袭上心头。好在祠堂东侧桂花厅前,有紫藤和木香各一架,过些日子就会次第开花,一紫一黄,分外好看。到了秋天,祠堂大门前那两株古银杏树金黄色的落叶,会落满一地,落满祠堂的瓦顶,更是壮观。如果说梅花是史

21、可法的灵魂,那满祠堂种植的紫藤、木香、银杏、桂花、芍药、葱兰,就都是扬州人的怀念和心情。在扬州,还留下了这样特殊而别具情感的地名:史可法路、螺丝及顶街(摞尸及顶的谐音,当年史可法抗敌,巷战血拼时尸体一个摞一个到城墙顶),以及史可法曾经居住过的辕门桥。扬州人把对史可法的纪念渗透进他们的生活,刻印在他们走的路上和日子里,那是扬州人在心底里为史可法吟唱的安魂曲。扬州,不管到什么时候,真的都是史可法的扬州。(摘自人民文学2009年第5期,有删节)1下列对这篇散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引用全祖望的梅花岭记片段,生动再现了史可法的牺牲场景,表达了对英雄的崇敬,解释了向往扬州的原因。B作者

22、之所以写出前两次游览史可法祠堂时游人稀少,是为了与下文第三次来游览史可法祠堂时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C史可法祠堂里两副对联,都富有诗情画意,巧用比兴与对仗,用明月象征史可法,含蓄地赞美了史可法对扬州城的热爱。D这篇文章,写了作者前后三次游览史可法祠堂的经历,最后一次因为距离现在时间比较近,所以浓墨重彩地加以叙写。解析B项,第三次游览,作者并没有提及游人多少,所以说形成鲜明对比不妥当。C项,“都富有诗情画意”与对联的庄严与崇敬不符;“含蓄地赞美了史可法对扬州城的热爱”,不妥当。D项,详写第三次游历,是为集中抒发感情、表达主旨服务的。答案A2作者为什么说扬州是“史可法的扬州”,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23、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区间较广泛,但可以重点阅读6、7、12自然段,总结三点史可法与扬州的关系。答案(1)史可法在扬州壮烈牺牲,从此,史可法和扬州形成密切关联。(2)史可法让扬州城在妩媚之外,增添了男儿血性与英雄豪气。(3)扬州人种花植木、命名街道,都体现了扬州人已经把对史可法的纪念渗透进日常生活。3请结合文中对“梅花”的叙写,探究“梅花”在文中的意蕴及作用。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表现手法。文中一直出现梅花,结合梅花与史可法的关系,可总结出作者在作品中用梅花来象征一种精神。其作用有四点,可从内容及结构上具体分析。答案(1)意蕴:梅花,象征史可法的坚贞不渝的精神,象征后人对英雄的追

24、思仰慕之情,也象征扬州城的高洁之美。(2)作用:“梅花”是作者结构文章的线索。表现史可法人物形象,写梅花,是为了塑造史可法的形象。作为史可法祠堂的环境,烘托出一种哀婉的氛围,表达作者凭吊时的心情。设置悬念,作者向往着一地梅花怒放的扬州,领起全文,接着写两次未见梅花,心怀遗憾,为下文设置悬念。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扬州的夏日(节录)朱自清扬州从隋炀帝以来,是诗人文士所称道的地方;称道的多了,称道得久了,一般人便也随声附和起来。直到现在,你若向人提起扬州这个名字,他会点头或摇头说:“好地方!好地方!”特别是没去过扬州而念过些唐诗的人,在他心里,扬州真像海市蜃楼一般美丽;他若念过扬州画舫录

25、一类书,那更了不得了。但在一个久住扬州像我的人,他却没有那么多美丽的幻想;他也许离开了三四年并不去想它。若是想呢,你说他想什么?他也只会想着扬州的夏日。扬州的夏日,好处大半便在水上有人称为“瘦西湖”,这个名字真是太“瘦”了,假西湖之名以行,“雅得这样俗”,老实说,我是不喜欢的。下船的地方便是护城河,曼衍开去,曲曲折折,直到平山堂,这是你们熟悉的名字有七八里河道,还有许多杈杈桠桠的支流。这条河其实也没有顶大的好处,只是曲折而有些幽静,和别处不同。沿河最著名的风景是小金山,法海寺,五亭桥;最远的便是平山堂了。金山你们是知道的,小金山却在水中央。在那里望水最好,看月自然也不错可是我还不曾有过那样福气

26、。“下河”的人十之九是到这儿的,人不免太多些。法海寺有一个塔,和北海的一样,据说是乾隆皇帝下江南,盐商们连夜督促匠人造成的。法海寺著名的自然是这个塔;但还有一桩,你们猜不着,是红烧猪头。夏天吃红烧猪头,在理论上也许不甚相宜;可是在实际上,挥汗吃着,倒也不坏的。五亭桥如名字所示,是五个亭子的桥。桥是拱形,中一亭最高,两边四亭,参差相称;最宜远看,或看影子,也好。桥洞颇多,乘小船穿来穿去,另有风味。平山堂在蜀冈上。登堂可见江南诸山淡淡的轮廓。“山色有无中”一句话,我看是恰到好处,并不算错。这里游人较少,闲坐在堂上,可以永日。沿路光景,也以闲寂胜。从天宁门或北门下船。蜿蜒的城墙,在水里倒映着苍黝的影

27、子,小船悠然地撑过去,岸上的喧扰像没有似的。船有三种:大船专供宴游之用。小时候常跟了父亲去,在船里听着谋得利洋行的唱片。现在这样乘船的大概少了吧?其次是“小划子”,真像一瓣西瓜,由一个男人或女人用竹篙撑着。乘的人多了,便可雇两只,前后用小凳子跨着:这也可算得“方舟”了。后来又有一种“洋划”,比大船小,比“小划子”大,上支布篷,可以遮日遮雨。“洋划”渐渐地多,大船渐渐地少,然而“小划子”总是有人要的。这不独因为价钱最贱,也因为它的伶俐。一个人坐在船中,让一个人站在船尾上用竹篙一下一下地撑着,简直是一首唐诗,或一幅山水画。北门外一带,叫做下街,“茶馆”最多,往往一面临河。船行过时,茶客与乘客可以随

28、便招呼说话。船上人若高兴时,也可以向茶馆中要一壶茶,或一两种“小笼点心”,在河中喝着,吃着,谈着。回来时再将茶壶和所谓小笼,连价款一并交给茶馆中人。撑船的都与茶馆相熟,他们不怕你白吃。扬州的小笼点心实在不错:我离开扬州,也走过七八处大大小小的地方,还没有吃过那样好的点心;这其实是值得惦记的。茶馆的地方大致总好,名字也颇有好的。如香影廊,绿杨村,红叶山庄,都是到现在还记得的。绿杨村的幌子,挂在绿杨树上,随风飘展,使人想起“绿杨城郭是扬州”的名句。里面还有小池,丛竹,茅亭,景物最幽。这一带的茶馆布置都历落有致,迥非上海,北平方方正正的茶楼可比。“下河”总是下午。傍晚回来,在暮霭朦胧中上了岸,将大褂

29、折好搭在腕上,一手微微摇着扇子;这样进了北门或天宁门走回家中。这时候可以念“又得浮生半日闲”那一句诗了。(1929年12月11日白华旬刊第4期)1试简要分析文章第一节在行文上的作用。解析此题考查分析特殊句段的作用。此类题一般从内容与结构两方面入手。答案叙写历史上关于扬州的记载,突出扬州作为历史名城的文化含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批评一般人跟在诗人文士的背后,随声附和地称道未曾亲历的扬州,仅靠着“耳食”构筑扬州的海市蜃楼,反衬作者所写内容的真实可信;说自己对扬州没有“美丽的幻想”甚至“憎恶”等内容,欲扬先抑,增加了行文的曲折,从而更加突出了扬州夏日的美。2文章第二节说“瘦西湖”“这个名字真是太瘦了

30、,假西湖之名以行,雅得这样俗,老实说,我是不喜欢的。”请具体说说第二节中画线句子的含意。解析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此类题要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结构,句子的语气语调,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等等,结合句子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联系上下文,对句子本身的含意,或句子的语境意义,或句子的隐含意义,做出恰当的解释。此题突破点是关键词“瘦”“西湖”“瘦西湖”,要注意层次,瘦指什么?为什么“俗”?作者为什么不喜欢?可从此三点答题。答案“瘦西湖”这个名字,只有一个“瘦”字叫得雅一些,太短故曰太“瘦”;而且,名字三个字就借用了杭州西湖两个字,显得很没文化品位,因而太“俗”;这样的名字与美丽的

31、瘦西湖一点也不相称,所以作者不喜欢。3文章结尾第七小节不施雕饰,然而韵味无穷。请作简要赏析。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段的赏析。题目告诉了我们答题方向:不施雕饰是要我们提炼原文分析;韵味无穷是要我们写作用。知道了方向,再分析文段,找到答题点,就可较为容易地作答。答案不经意地交代“下河”的时间,含蓄地表明夏日水上游扬州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作者归来时情状的描写,突显了游玩的满足与惬意;脱口而出的唐诗句,更增添了夏日水上游扬州的情韵。4对于文章的行文思路,有人说,这篇文章有记流水账之嫌;又有人说,这正是作者的匠心独运之处。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解析此题属于观点评价的考查。此类题一定要抓住题目给的信息,然后注重整体把握。此题方向是行文思路,由此产生两种观点,既然是“大家”写的,一般都是匠心独运。然后就说明为什么是“匠心独运”,即为什么不是“记流水账”?有什么特别的构思?答题角度:特点,情感,线索。答案似乎不经意的叙述,正好和扬州休闲的特点吻合;与作者那种闲适愉悦的心境合拍;抓住这座城市的核心“水”构思成文,恰到好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