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核心素养1综合思维: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掌握各圈层的主要特征。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的划分,掌握各圈层的主要特征。2地理实践力:以某次地震的发生,探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其特征。结合某幅自然景观,探究地球外部圈层结构及其特征。3人地协调观:简述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与人类活动的关系。4区域认知: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地区地壳厚度的差异。一、地震和地震波1地震(1)概念: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_地面震动_。(2)地震的几个要素位置BCABBC名称_震中_震源_震中距_震源深度特征震源在地面上的_垂直投影_,即地面正对着震源的
2、那一点地球内部岩石发生_断裂_引起震动的地方从观测点到震中的_直线_距离从震中到震源的_垂直_距离(3)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地震释放出来的_能量_越大,震级越高。一次地震,只有一个_震级_。(4)烈度:表示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_破坏_强弱的程度。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_烈度_。(5)等震线:将_烈度_相同的点连成的封闭的曲线,图中位于其上的点是_D_。2地震波(1)定义:地震的能量以_波动_的方式向外传播。(2)分类与特点分类能传播的介质速度代表字母共同点纵波固体、液体、气体_快_P波横波_固体_慢S波波速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的变化而变化(3)利用:“透视”地球内部的结构。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3、科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圈层。圈层名称不连续面及深度特征地壳地幔上地幔下地幔地核外核内核_莫霍面_(平均17千米)_古登堡面_(平均2 900千米)地面以下,_莫霍面_以上的固体外壳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为510千米)。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_厚_;海拔越低,地壳越_薄_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由上而下,铁、镁的含量逐渐增加_软流_层一般被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壳和_上地幔顶部_(软流层以上)合称_岩石圈_组成地核的物质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_横_波
4、不能在外核中传播,表明外核的物质在高压和高温下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它们相对于地壳的“流动”,可能是地球_磁场_产生的主要原因。一般认为地球内核呈固态三、地球的外部圈层1大气圈(1)组成:包裹地球的气体层。(2)密度:近地面的大气密度大,随着_高度_的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减小。(3)意义:地球生命存在的基础条件之一。2水圈(1)组成:液态水、_固态水_和气态水。(2)分类:海洋水、_陆地水_(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3)意义:_陆地水_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3生物圈(1)组成: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_生存环境_的总称。(2)分布:渗透于_大气圈_的底部、水圈的_全部_和_岩石圈_的
5、上部。(3)意义: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思辨】1判断正误(1)地震发生时,震中的人先感到地面上下颠簸后感到前后左右晃动。()(2)从地面向下依次为古登堡面、莫霍面。()(3)地面海拔越高,地壳越薄。()(4)海拔越高,大气的密度越大。()(5)生物是生物圈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2连线将下列地震波及界面与其对应的特点用直线连接起来。纵波A传播速度较慢横波 B传播速度较快莫霍面 C波速下降(横波完全消失)古登堡面 D波速突然增加【答案】BADC3特别提醒(1)分析地震烈度大小的方法地震发生时,烈度大小要考虑震级、震中距、震源深
6、度、地质构造、地表建筑物和发生时间等因素。如下图所示:(2)地壳上层为硅铝层,以硅和铝为主,密度较小。地壳下层为硅镁层,以镁和铁为主,密度较大。硅镁层是连续的,硅铝层主要分布在大陆地壳上,海洋底部很少。(3)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是组成地球内部圈层最外面的一个圈层,平均厚度17千米。岩石圈则包括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和地壳的全部,平均厚度100110千米。如下图所示:(4)地球外部圈层之间是相互渗透的,没有明确的分界面。如生物圈渗透于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中,而组成水圈的水有陆地水、大气水等。【体系构建】【地理情景】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一: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示意
7、图。材料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局部图。材料三:2020年7月12日6时38分,我国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发生里氏5.1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 km。材料四:我国部分大陆地壳等厚度线图。(1)据材料一判断A为_横_波,B为_纵_波,并说明判断理由。(2)据材料一分析地震波经过C和D界面时波速的变化特点。(3)据材料二分析地壳厚度的分布规律。(4)分析材料三中地震震源位于地球的哪个内部圈层,并说明地震发生时,街道上的行人与轮船上的游客感觉有什么不同。(5)分析地壳等厚度线0 km表示哪个不连续面。【答案】(1)在同一深度传播速度慢的为横波,传播速度快的为纵波。(2)地震波穿过C界面时,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
8、度都明显增加;穿过D界面时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3)陆地地壳厚,海洋地壳薄;高山厚,平原和盆地薄。(4)地壳。街道上的行人先感觉上下颠簸,后感觉左右摇晃。轮船上的游客只感觉上下颠簸。(5)莫霍面。【思维点拨】1地球的内部圈层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图的判读技巧可提取的信息种类:地震波的类型、莫霍面、古登堡面、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判断:横波传播速度慢,只在固体中传播;纵波传播速度快,在固、液、气三态中都可传播。莫霍面的判断:在地下(陆地部分)平均3941千米处,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都突然
9、增大不连续面(莫霍面),即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古登堡面的判断:在地下2 900千米处,横波突然消失,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减小不连续面(古登堡面),即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根据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球内部圈层物质状态的判断:根据地震波的传播情况可判断出物质的状态。3地壳的结构特点及厚度差异(1)地壳的结构特点水平方向上:地壳厚度不均(陆壳厚,洋壳薄)。垂直方向上:硅铝层不连续分布(大洋部分缺失或罕见)。大陆地壳为双层结构,而大洋地壳以单层结构为主。(2)地壳的厚度差异【迁移应用】2021温州联考2020年2月3日0时5分在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区(北纬30.
10、74度,东经104.46度)发生里氏5.1级地震,震源深度21千米。据此,完成12题。1 关于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C)A一次地震,只有一个烈度B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震级C地震波是震源释放的能量波D观测点到震源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解析】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距震中距离不同,烈度不同;从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A、B、D错误。故选C。2该次地震震源所处位置位于(A)A地壳 B地幔C地核 D软流层【解析】本次地震的震源深度21千米,位于大陆地壳,故A正确。B、C、D错误。2021浙东北联考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曲线和地球内部结构(为地球内部圈层,甲、乙表示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
11、连续面)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双选题下列对地球内部圈层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CD)A层厚度分布均匀B内部物质组成均匀C呈液态或熔融状态D由高温、高压状态下的铁镍组成【解析】只选C或D可得1分,选CD可得3分。从图中看,为地壳,陆地地壳较厚,海洋地壳较薄,厚度分布不均匀,A错。为地幔,内部物质组成不均匀,B错。为外核,从图中看横波不能通过,说明呈液态或熔融状态,C正确。为内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D正确。4双选题关于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叙述正确的是(AD)A发生深源地震时,地震波向上经过甲界面,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减慢B地震波依次经过圈层,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连续加快C横波的速度比纵波快
12、D经过乙处界面,横波消失,纵波速度减慢【解析】只选A或D可得1分,选AD可得3分。图中甲为莫霍面,地震波向上经过甲莫霍面时,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减慢,A正确。从图中看,地震波依次经过圈层,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加快,但不是连续加快,B错误。横波速度比纵波慢,C错误。图中乙为古登堡面,经过乙界面,横波消失,纵波速度减慢,D正确。【地理情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是地球的外部圈层。材料一: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代表外部圈层。材料二:某学生外出时拍摄的风景照。(1)分析材料一中分别代表哪个外部圈层。(2)据图说明连接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的是哪个部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是
13、哪两个圈层之间的关系?(3)分析材料二中景观图体现出地球的哪些圈层,并说明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哪个圈层。(4)该景观的形成说明了各圈层之间有什么关系?【答案】(1)水圈,生物圈,大气圈。(2)岩石圈。岩石圈和生物圈。(3)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大气圈。该景观的主体要素是瀑布,属于水圈。(4)说明地球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思维点拨】地球外部圈层的特点比较分布与人类的关系特点相互关系大气圈包裹地球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随高度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减小水圈海洋水、陆地水
14、、大气水和生物水陆地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具有液态、固态和气态的三态变化生物圈地壳、大气圈和水圈中的生物世界与地壳(或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共同组成地球的生态系统生物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联系【迁移应用】读地球四个圈层构成示意图,完成12题。1图中所示的圈层甲、乙、丙分别为(D)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解析】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它与其他圈层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岩石圈位于各圈层的底部,水圈位于大气圈和岩石圈之间。故甲、乙、丙分别为生物圈、水圈、岩石圈,选D。2对
15、甲圈层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D)是有机圈层是厚度最小的圈层是质量最大的圈层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存在于地球的外部圈层和地幔之间A BC D【解析】甲圈层(生物圈)是有机圈层,同时为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故说法正确,选D。2021磐安联考地球表面四个圈层联系紧密,存在物质、能量交换,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读下图,回答34题。3圈层的主要特点是(A)A连续但不规则B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C能够进行光合作用D由坚硬岩石组成【解析】根据图示各圏层存在物质分析,降水进入圈层,并且圈层是水蒸气的来源,故圈层是水圈,主要特点是连续但不规则,A正确。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是大气圈,是圈层,B错误。圈层吸收无机盐,产生有机物,为生物圈,能够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圈层是岩石圈,由坚硬岩石组成,D错误。4下列关于图示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B)A各圈层上下平行分布B各圈层相互渗透C圈层单独占有空间D都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解析】各圈层上下交错分布,A错。各圈层相互渗透,B正确。圈层是生物圈,渗透于其他三个圈层中,C错误。其中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构成,属于地球的内部圈层,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