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素养检测卷(五)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在冷湿环境下,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逐级堆积,形成泥炭。据统计,全世界85%的泥炭分布在纬度较高的湿润和半湿润气候区。据此完成12题。1泥炭主要分布在(A)A亚寒带针叶林植被区B常绿硬叶林植被区C常绿阔叶林植被区D冰原植被区【解析】材料中信息“泥炭分布在纬度较高的湿润和半湿润气候区”,故可判断泥炭分布区的植被主要为亚寒带针叶林。常绿硬叶林和常绿阔叶林都分布在亚热带。冰原植被区因为植被稀少,很少有泥炭形成。2低纬度地区泥
2、炭分布少的原因是(B)A植物生长量低B植物残体分解速度快C缺少堆积条件D气候干旱【解析】泥炭是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逐级堆积而形成的,而低纬度地区热量充足,植物残体分解速度快,不利于植物残体的堆积。3下图所示a、b、c、d、e为等值线,若此图为树桩年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靠一侧为阴面,生长快、长青苔B靠一侧为阴面,生长快、长青苔C靠一侧为树干向阳面,生长快D靠一侧光合作用强烈【解析】靠一侧树桩年轮宽,说明生长条件较好,靠一侧树桩年轮窄,说明生长条件较差。故选C项。地下生物量是指地下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干重)总量。下表为某地区三个观测点的基本概况,下图为这三类植被地下生物量垂
3、直分布图。据此回答45题。草地类型海拔/m年平均降水量/mm年平均气温/高寒草原3 4452523.1山地草甸3 1343005005.40山地荒漠草原2 8612543.64、分别表示(A)A为山地草甸 B为山地荒漠草原C为高寒草原 D以上皆不是【解析】从表中可知,山地草甸的分布地区降水较多,因此植被稠密,而且植被的根系主要集中在表层,向下延伸较少,因此地下生物量主要集中分布在表层,而深层地下生物量较少,图中符合山地草甸的分布特点,故A对,D错;高寒草原所在地降水较少,但由于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水分条件较好,植被密度相对较大,根系向下延伸较少,也主要集中在表层,图中符合高寒草原的分布特点
4、,故B错;山地荒漠草原分布在降水较少的地区,水分条件差,植被密度较小,地下生物量较少,根系向下延伸幅度较大,表层生物量较少,图中符合,故C错。5山地草甸地下生物量最大的季节为(C)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解析】根据生物的生长特点分析,春季植被开始生长,根系开始延伸,不是生物量最大的季节;夏季生长旺季,根系延伸快、生物量还在积累,并非达到最大;秋季生物停止生长,根系发达,生物量最大;冬季植被开始枯萎,地下生物量开始减小,故选C。6土壤是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之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A人工培育的水稻土是四川盆地的地带性土壤B黄河三角洲冲积土比江南丘陵红壤发育程度差C火山喷发对东南亚群岛肥沃
5、土壤的形成有一定影响D刚果盆地因为常年高温多雨,风化壳较厚,土壤有机质较多【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土壤的形成。水稻土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方性土壤,A选项错误;黄河三角洲的冲积土是由泥沙堆积而成,土壤质地细,肥力高,而江南丘陵的红壤受气候、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形成酸、黏、瘦的特征,黄河三角洲的冲积土比红壤发育程度好,B错误;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能够提供肥沃的土壤,而东南亚地区地处板块交界地区,火山喷发频繁,对本地区肥沃土壤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C正确;刚果盆地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风化壳厚,但由于温度高,微生物的分解速度快,有机质积累得少,因此D选项错误。正确答案为C。 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6、”说明(B)A生物是土壤形成中最活跃的因子B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C春季,微生物分解作用非常迅速D生物风化使有机残体归还多【解析】诗句说明的是植被最终落叶归根,成为土壤的一部分,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并没有强调说明生物是土壤形成中最活跃的因子,A错误,B正确。夏季气温高时微生物分解作用非常迅速,C错误;生物风化是指生物对岩石、矿物产生机械的和化学的破坏作用,并不能使得有机残体归还多,D错误。8四川盆地紫色土的形成主要是由_决定的(A)A成土母质 B气候C植被 D地形【解析】四川盆地的紫色土是由盆地周围的紫色砂岩和页岩风化物(成土母质)在盆地堆积形成。读图,回答910题。9下列有关土壤的说
7、法,错误的是(D)A土层厚、层次多或分层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高B土壤的颜色、有机质含量等,可以反映环境因素对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C我们到田地中观察到的土壤不全是自然土壤D陆地表面的疏松表层就是土壤 【解析】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才是土壤,D选项错误。10关于土壤剖面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B)A腐殖质层颜色较深,呈棕色或红棕色B淋溶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C淀积层有机质在此积累,含量高D母质层为坚硬的岩石【解析】腐殖质层因土壤腐殖质积累而形成暗色土层,呈灰黑色或黑色,A错;淋溶层由于淋溶作用使物质迁移,有机质含量低,色泽较淡,B项正确;淀积层主要是矿物质沉淀积累,C错;母质层
8、为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D错。当某一土壤中体积比分别为矿物质45%,有机质5%,水分和空气各20%30%时,该土壤能很好地满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称为理想土壤。下图为某地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分数图。读图,回答1112题。11该土壤中有机质的来源是(D)A母质 B气候 C地形 D生物【解析】土壤中有机质是指土壤中形成的和外部加入的所有动、植物残体不同分解阶段的各种产物和合成产物的总称。所以土壤中有机质的来源是生物。12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该地高温多雨,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高B该土壤矿物质比重大,应发育在酸性母质上C该土壤水分较多,空气偏少D该土壤水分和矿物质偏多,有盐碱化现象【解析
9、】矿物质45%,有机质5%,水分和空气各20%30%时,该土壤能很好地满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称为理想土壤。由图可知,该土壤水分较多,空气偏少。读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关系图,回答1314题。13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的相互关系是(B)A正相关B负相关C不相关D有时正相关,有时负相关【解析】据图可知植被覆盖率越高,土壤侵蚀率越低,故二者呈负相关。故B正确,ACD错误。14影响土壤侵蚀程度的因素不包括(D)A地形 B降水 C风力 D洋流【解析】注意要求选择不影响土壤侵蚀程度的因素。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地形起伏越大,坡度越大,则对土壤的侵蚀越严重,故影响土壤侵蚀程度,A错误。同等情况
10、下,降水越集中,降水强度越大,则地表径流越强,侵蚀能力越强,故影响土壤侵蚀程度,B错误。风力越大,对地表土壤粉尘的侵蚀越强,故影响土壤侵蚀程度,C错误。洋流是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大规模海水运动,处于海域之中,与土壤侵蚀没有关系,故D正确。生物土壤结皮是由细菌、真菌、藻类、地衣、苔藓等生物及其菌丝、分泌物等与土壤砂砾黏结形成的复合物,是干旱半干旱沙漠地区最具特色的微自然景观,其通过代谢等方式影响、改变周围的微环境。据此回答1516题。15生物土壤结皮形成和演化过程中(D)A生物多样性没有变化B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C会破坏原生生态环境D可增加沙漠表层有机质含量【解析】生物土壤结皮是由细菌
11、、真菌、藻类、地衣、苔藓等生物及其菌丝、分泌物等与土壤砂砾黏结形成的复合物,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生物多样性变多了,多了微生物,故A选项错误;受人类活动影响,人类一旦破坏环境,生物结皮可能会消失,故B选项错误;会保护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防止沙漠化,故C选项错误;会增加表层有机质含量,故D选项正确。故选D。16生物土壤结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D)A增加大气降水 B增强地面蒸发C减小昼夜温差 D减少风蚀、水蚀【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生物土壤结皮主要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地区特点是降水少、风力强势,蒸发旺盛,生物土壤结皮可有效地减少蒸发、减少风力侵蚀,但不影响大气降水形成条件,故D正确
12、,A、B、C选项错误。17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图示区域(A)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陡坡上的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地下径流量受当地气温影响大A BC D【解析】植被覆盖率越高,水体下渗越多,地表径流越少,因此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正确;陡坡上由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水土迁移较快,因此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正确;土壤中的矿物养分来自成土母质,错误;地下径流量受当地降水和植被的影响大,错误。因此正确,故答案选A。读我国秦岭附近自然带分布图,完成第18题。18图中甲和乙自然植被分别为(B)A雨林和针叶林B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C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D
13、针叶林和冰川【解析】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以南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甲位于秦岭以南的山麓地带,因此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乙接近主峰,位于针阔混交林与灌丛草甸之间,因此为针叶林。故B正确。下图是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图。读图,完成1920题。19按图中a、b、c、d字母顺序将地表侵蚀、地表起伏大、水土流失、植被条件差填入图中方框,其顺序正确的是(D)A BC D【解析】读图可知,降水集中等导致的直接结果是水土流失,故d是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造成土壤退化、地表侵蚀,故c为地表侵蚀;土壤退化后会使植被条件变差,故b为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后起伏变大,故a为地表起伏
14、大。20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造成的不利影响是(A)A河流含沙量增大,河道淤积严重B河流汇水速度快,水位升高C河流落差减小,水流速度减慢D河流含沙量增大,水质下降【解析】水土流失会造成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在河道中淤积,从而影响内河航运。读图,完成2122题。21图中地的植被类型为(B)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C落叶阔叶林 D常绿阔叶林【解析】由轮廓及纬度位置可知图示区域为南美洲,地处巴西高原,其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植被类型为热带草原。22地植被所具有的特点是(A)a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b有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c常见茎花、板根d春季发芽、秋冬季落叶Aabc Babd Cbcd Dacd【
15、解析】地的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的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其特点是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丰富的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常见茎花、板根。读南美洲局部地区地形图,完成第23题。23图示地区火山喷发对周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有(B)降水量大增,气候趋于暖湿山顶冰川大量融化,可能引发洪涝灾害大量岩浆喷出,山地平均海拔升高大量火山灰沉降,土壤肥力提高A B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火山喷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火山喷发会导致大气凝结核在短时间内增多,增加大气的降水,但是不会改变气候,错误;火山喷发,炙热的岩浆会导致冰川融化,从而使地表径流增大,引发洪涝灾害,正确;大量岩浆
16、喷出,经冷却凝固,从而在山顶形成岩浆岩,导致山地平均海拔升高,正确;大量火山灰沉降,而火山灰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从而使得土壤肥力提高,正确。故答案选B项。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选一个且选对给1分,两个都选择正确给3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树干液流是自然环境中营养物质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树干的液流变化特征受环境因素影响明显,下图为我国某地樟树在同一月份内三种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液流速率和液流量变化图。据此回答第24题。24樟树对干旱环境反应敏感,干旱期液流量大大减少,樟树适应干旱的特征表现在(CD)A树干脱皮,抑制水
17、分蒸发B根系枯萎,减少地下水吸收C气孔收缩,削弱蒸腾耗水D干旱后期,树木大量落叶【解析】树木适应干旱应该减少水分蒸发,可以收缩气孔,减弱蒸腾作用,削弱蒸腾耗水,也可以在干旱后期,通过大量落叶,减弱植物的蒸腾作用,因此CD正确;树干脱皮是树木生长的一种表现,并非耐旱的特征,A错误;植被耐旱,根系应该发达,B错误。右图为土壤剖面图,据此回答第25题。25与东北地区黑土相比,南方地区红壤有机层较薄的主要原因是(BC)A风化较弱,有机质来源少B气温较高,微生物活动强C降水较多,淋溶作用强D植被稀疏,枯枝落叶较少【解析】土壤有机质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制造多少、来源多少与被消耗多少。我国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18、,植被茂盛,枯枝落叶层厚,有机质来源多,制造多;但是由于纬度较东北地区低,温度高,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质多,再加上降水量多,强度大,淋溶作用强,最终积累下来的有机质少,因此有机层薄。BC为正确答案。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48分)262020年8月,北京某中学非洲研学小组从赤道附近出发,沿20E向北行进,途中发现该区域的自然景观呈现出明显变化。图中甲、丙为研学小组成员拍摄的照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1)说出甲、丙两地照片反映的植被类型。(2分)(2)描述甲地植被景观特点,并说明其形成原因。(4分)(3)判断到达乙地时可能见到的生物景观,并说明其形成原因。(3分)(4)概括研
19、学小组到达丁地时应注意的问题。(2分)【答案】(1)甲:热带雨林;丙:热带荒漠。(2)植被高大稠密,植物种类、数量繁多,群落结构复杂。原因:纬度低,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多雨(水热充足),进而形成该景观特点。(3)草木茂盛,动物繁多。原因:此季节乙地降水较多,为热带草原气候的湿季。(4)防晒、防暑,尊重当地习俗等。【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甲位于非洲刚果盆地,为热带雨林气候,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丙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植被类型为热带荒漠。第(2)题,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甲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纬度低,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多雨,所以植被高大稠密,植物种类、数量繁多,群落结构复杂。第(3)题
20、,读图可知,图中乙地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在8月份为北半球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多,为热带草原气候的湿季,草木茂盛,动物繁多。第(4)题,读图可知,丁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应注意防晒、防暑等。同时,我们也应学会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胡杨是生长于干旱大陆性气候的树种。科学家以胡杨年生长季始于春季日均温稳定5,止于秋季日均温稳定5的标准,确定胡杨年生长季的起始日、终止日。研究表明,若3月均温每升高1,起始日提前2.21天;10月均温每升高1,终止日推迟2.76天;310月均温每升高1,生长季延长7.78天。可见,胡杨
21、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比较明显。下图是中国绿洲胡杨年生长起始日、终止日的空间分布图。(1)据图描述中国绿洲胡杨年生长季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6分)(2)近50年来中国绿洲胡杨年生长季普遍有变长的趋势,但也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如和田所在地区生长季变长的趋势不明显,而格尔木所在地区终止日推迟明显。试推测两地出现差异的直接原因。(6分)【答案】(1)由西南向东北生长季逐渐变短;和田所在地区生长季最长,东北部和格尔木所在地区最短。生长季长短取决于气温,自西南向东北纬度升高,受冬季风影响程度增强,故呈现由西南向东北生长季逐渐变短的特征;和田周边沙漠广布,夏季强烈升温后热量扩散较慢,整体较暖,故生长季长;
22、格尔木所在地区地势较高,生长期短,积温较低,故生长季短。(2)影响生长季长短的因素主要是气温。胡杨年生长季普遍有变长趋势的原因应是全球气候变暖。但气候变暖有区域差异和时间差异。和田所在地区春、秋季变暖都不明显,起始日提前、终止日推迟不明显,故生长季变长趋势不明显。格尔木所在地区春季变暖不明显,秋季变暖明显,终止日推迟,故生长季变长趋势明显。28杭州某校的地理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南部山区开展了一次“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野外实习,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绘制出下面的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关系图,请你与他们一起探究下列问题。(13分)(1)图中的植被和土壤是_亚热带常绿阔叶林_(植被类型)的直观标志
23、。(2分)(2)同学们将该土壤标本带回实验室进行pH测定,得到的pH_小于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7。(1分)(3)从图中获知_成土母质_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但土壤的形成是_气候_、地形、水文、生物乃至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试分析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6分)(4)试分析东北黑土肥力高的原因。(4分)【答案】(3)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与土壤之间进行着物质的交换,是土壤中有机质的来源,决定了土壤肥力的高低;生物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岩石的风化,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4)东北植被茂盛,有机质丰富;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分解速度慢,有机质积累得多,肥力
24、高。【解析】(1)杭州位于我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当地的地带性植被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此地的土壤以酸性的红壤为主,因此测得pH小于7。(3)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物质基础为成土母质;除了成土母质,土壤的形成还会受到气候、生物、地形、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4)影响土壤肥力高低的主要因素为生物与气候。本题主要从有机质的来源与被分解的速度两方面分析。29某地理小组以“案例法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为课题展开地理探究活动。下面是该小组整理的部分材料及课题。假如你是参与者,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2分)材料一: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上的差异,导致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下图
25、为自然植被与热量、水分关系图。材料二: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植被类型及其分布有着明显差异。下图为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植被分布图。材料三:下图为某地区三种土壤有机质含量垂直分布示意图。(1)材料一中,假设从亚欧大陆中纬度的西部向中部考察,则自然植被依次为_温带落叶阔叶林_、_温带草原_和_温带荒漠_。(3分)(2)材料二中,珠穆朗玛峰南北坡自然植被有哪些差异?试分析原因。(6分)(3)假设材料三中的土壤类型包括荒漠土壤、草原土壤、森林土壤,则、代表的土壤类型依次是_草原土壤_、_森林土壤_、_荒漠土壤_。(3分)【答案】(2)南坡自然植被复杂、完整,北坡自然植被简单(单一)。原因:南坡纬度低,热量高;南坡为阳坡;南坡山麓海拔低,垂直差异显著;南坡为迎风坡,降水较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