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过程性训练(三)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50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上交答题卡。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
2、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下列各项与“平民得姓”关系最直接的是A郡县制度的发展 B小农经济产生C儒家思想的发展 D宗法制度的影响【答案】A【解析】考点:郡县制。依材料可知:有无姓氏是西周重视血缘分封原则选拔人才时代的区分贵族和平民的标志之一,随着战国时期选才标准逐渐转向以军功爵、才能为主的郡县制,平民也可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政治地位,姓氏也不再成为区分等级高低的标志了,所以战国时,平民也可以有姓氏,故和战国时平民逐渐可以获得姓氏这一历史现象关系最直接的应是受当时的选官,选才制度和标准变化的影响。2自18世纪开始。英国历任首相须率
3、其全体僚属向国会负责,若国会不支持政府决策,可能造成政府官员总辞职,届时国会需解散重选或改由反对党执政。英国此种政治运作方式,开创了什么制度的先河A君主立宪制 B代议制 C责任内阁制 D政党制度【答案】C【解析】考点:责任内阁制。18世纪,国王退出内阁,内阁一方面对议会负责,议会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另一个方面,内阁首相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3“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上述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A南京条
4、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C【解析】考点:马关条约。“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显然体现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那么“在此以后”是指签订马关条约以后,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反映了西方列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要求。4以下是四位同学在评价李鸿章及其领导的洋务运动时得出的不同结论,各结论所体现的历史史观依次是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机器大生产的第一步。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科学技术,也引发了社会风气的新变化。洋务运动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中国不再是“天朝
5、之国”,而是远不如西方国家富强的世界各国中的一员。A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 全球史观B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社会史观 全球史观C全球史观 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D革命史观 全球史观社会史观 近代化史观【答案】B【解析】考点:洋务运动;史观的考查。常考的史观主要有唯物史观、全球化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近代化史观等。全球化史观是站在全球的立场上分析问题的史观;唯物史观强调的是历史发展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代化史观站在生产力发展的角度,从经济的角度思考为主;文明史观强调文明是多元的,相互包容学习的。5巴黎公社客观上实践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这主要表现在A工人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B成
6、立公社委员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C政府全体成员均由市民选举产生D公社委员会没收私营企业【答案】A【解析】考点:巴黎公社。本题主要考查巴黎公社与共产党宣言的联系。共产党宣言主张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而巴黎公社革命就是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符合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6“周恩来、乔冠华等人不仅亲自与美国重庆战时新闻处费正清处长建立了朋友关系,而且还介绍了中共地下党员参加到美国的新闻机构中去开展工作,使战时新闻处成了中共与美方联系的一个成功的通道。”这一现象发生于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C中苏关系破裂后 D中美关系正常化后【答案】A【解析】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本题切入点
7、是了解到共产党与美之间的关系。显然B两项是不符合题意,此时意识形态斗争激烈;CD两项时间不符合,注意“美国重庆战时新闻处”。7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宣称:“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美国庇护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其意图在于A建立一个强大的单边主义的欧洲 B建立平等的欧美伙伴关系C重新确立欧洲的国际中心地位 D努力构建一个统一的欧洲【答案】B【解析】考点:欧洲的全方位外交。欧洲一体化加强了欧洲的力量,使得欧洲成为了冲击两极格局的多极化力量。欧洲力量的增强,要求建立与美国平等的关系。81975年,邓小平访问法国时指出:“中国是坚决支持西欧联合的。我们认为,西欧
8、国家为维护独立和保证自己的安全,在联合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展,这有利于世界局势朝好的方向发展。这反映了中国政府A争取法国支持,重返联合国 B意在打破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C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D主动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答案】C【解析】考点:多极化趋势。邓小平支持欧洲国家的联合,欧洲的联合有利于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 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故选C。A项是在1971年;B项中美关系在1972年已经缓和;D项应该在改革开放后。9马克思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 B欧洲主导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C商业经营方式
9、发生变化 D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产生【答案】B【解析】考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美洲大陆的发现为资产阶级提供了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101819年8月,一份讣告说:“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是指A织布机 B蒸汽机 C发电机 D内燃机【答案】B【解析】考点:工业革命。材料中“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说明这位伟人的贡献涉及到机械领域。AC错误,1819年尚未产生;B项与机械无关。故选D11李超明同学在一本小说里看到了以下几个隋景,据此可以判断这部小说创作于李莎尔娜穿着人造纤维
10、的衣服去拜访亲戚丽尔克斯与杜克谈恋爱不用面对面地进行爱尔法兰在远洋轮船包厢里订了上海的旅馆洛克尔家族投资开始兴起的石油工业,获利丰厚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中期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四五十年代【答案】C【解析】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从题中材料信息如人造纤维、石油工业等内容看,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状况,故选C。12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它”是指苏联的A农业集体化道路 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C社会主义制度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答案】D【解析】考点:斯大林体制。20世纪30年代,美国爆
11、发了经济危机,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不能使美国摆脱危机,而此时苏联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指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答案为D。13时任山东范县党委书记的谢惠玉说:“到那时: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大盘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为建立“新乐园”,全国开展了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C【解析】考点:人民公社化运动。本题较简单,考查了教材有关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有关知识点。1958年,在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指导下,“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同时,在全国农村又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
12、。人民公社化运动浪费了大量资源,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民劳动积极性受伤害,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14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提到:“计划经济是一门不仅为更早时期苏联的经验展现出来,而且为当代资本主义本身证明的艺术”。对这句话最准确的理解A计划经济体制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独有B计划经济体制是各国经济改革的必然选择C计划经济体制曾在苏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D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曾经并正在发挥作用【答案】D【解析】考点:计划经济。从材料“而且为当代资本主义本身证明的艺术”可以看出计划的手段在现代西方世界依然发挥作用。故选D。15“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
13、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作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下列哪位是“他们”的杰出代表A彼特拉克 B莎士比亚 C马丁路德 D伏尔泰【答案】D【解析】考点:启蒙思想。根据材料“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即可明确这是指启蒙运动,而A、B两项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C项是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只有D项符合。16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体现他主张A制定契约限制官吏滥用职权 B
14、个人意志凌驾于公权之上C反对用暴力手段解决官民对立 D官吏行使权力需接受人民监督【答案】D【解析】考点:启蒙思想。材料认为行政权力的受任者是为人民服务的,官员行使权力的时候应该受到人民的监督,人民可以撤换官员。人民与官员之间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因此A错误;B项与材料意思相反;C项材料并未体现。故选D17药发表于1919年4月。在小说中,鲁迅着力刻画了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无知。革命者夏瑜的牺牲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无论是年轻的“二十多岁”“驼背少爷”,还是年长的“花白胡子”都对夏瑜在狱中的正义之举表现出鄙夷,为夏瑜被狱卒打嘴而喝彩。作者这样刻画人物的最主要用意在于A号召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B揭露中国社
15、会的愚昧落后C抨击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 D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答案】A【解析】考点:新文化运动。药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精神上还处于麻木状态,对求民主、反专制的革命很不理解。作者这样做,就是为了唤醒民众,使思想解放,故A正确。B项揭露中国中国的社会的愚昧落后,不是最主要的目的,而是要唤醒民众;鲁迅的目的主要是在精神方面,CD主要是在政治方面,故BCD错误。18下表是广州某校高三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 B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C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 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答案】A【解析】考点:西学东渐。从表格中翻译西方书
16、籍的类别看,在1860年以后的三十年主要学习西方的技术,而20世纪初开始,学习西方的制度和思想的比重不断地上升,从而看出A项正确。19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借,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A继续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B在民族主义问题上有了新的认识C在反帝问题上仍模糊不清 D对帝国主义尚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答案】B【解析】考点:三民主义。1920年,孙中山已经认识到推翻清王朝并没有完成民族主义,帝国主义还在
17、压制着中国,因此可以看出,此时的孙中山对民主主义有了新的认识。20二十世纪初,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A政党力量多元化 B政权更替频繁C社会思潮演进加快 D民主革命进程加速【答案】C【解析】考点:近代救亡运动。材料所说的“制造派”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维新变法使维新思潮达到高潮,但是也是以失败告终;20世纪初的几年主张民主革命。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各种思潮轮番上台,反映了此时社会思潮演进加快。材料与ABD三项无关。故选C2l1919年,陈独秀指出:“立宪政治在19世纪总
18、算是个顶时髦的名词,在20世纪的人看起来,这种敷衍不彻底的政制,无论在君主国、民主国,都不能够将人民的信仰、集会、言论、出版自由权完全保住,不过做了一班政客先生们争夺政权的武器。”这表明他A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B倡导民主共和政体C全面学习西方文化 D转变救国探索方略【答案】D【解析】考点:近代救亡运动。从材料可以分析得出,在19世纪末君主立宪思潮是主要的思潮,20世纪初流行民主共和政体,但是这些运动都没有成功,陈独秀转变策略,主张思想领域里的解放,探索救国新方略。221925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提出了A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 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C政权是由枪杆子取得 D建立各革命阶
19、级的统一战线【答案】A【解析】考点:毛泽东思想。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进行了广泛调查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他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查报告等文章,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23中共十五大是在世纪之交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历史性会议。下列各项属于中共十五大内容的是A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B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C将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党章D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答案】C【解析】考点:中共“十五大”。A项是在十四大是提出;B项是
20、在十二大时提出;D项是在十六大是提出。只有C项是在十五大提出的。24西里西亚纺织工人是德国著名诗人海涅的作品,书中写到“忧郁的眼里没有眼泪,他们坐在织机旁,咬牙切齿:德意志,我们在织你的尸布,我们织进三层诅咒我们织,我们织!”这部作品应属于哪一文学流派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荒诞主义【答案】B【解析】考点:近代西方的文学。从材料可以看出,毛纺织工人对当时的社会相当的不满,作者如实的刻画出来,这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写法。25右框内是新华社对我国某一项科学技术成果发表的评论。根据评论内容和所学知识判断这一科学技术成果应该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市场C中国成
21、功发射“东方红-1”号D中国“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答案】C【解析】考点:文革时期的成就。结合材料中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空间技术”,可以判断应为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1号”号人造地球卫星。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题号26272829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第II卷共4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中。2答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得分评卷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6题15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1分,第29题11分,共50分。26(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马克思、恩格斯给了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很高的评价,认为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
22、史上的又一个新阶段,它的进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袁立马克思恩格斯派生性社会发展观研究(1)据材料一,以英国为例,说明资产阶级对世界政治文明的贡献。并分析它是如何“促进了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的?(6分)材料二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由于人类各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所以人类文明的发展事实上总是首先由少数或个别社会率先创造了新文明,而后才又通过这种新文明的广泛传播而使多数或绝大多数社会逐步地上升到了这种新文明。资本主义文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袁立马克思恩格斯派生性社会发展观研究(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本主义文明的扩张途径。并分析19世纪中期以后它在客观上对推动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什
23、么影响?(5分)材料三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先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3)概括材料三的观点,并结合新中国成立盾的历史论证其合理性。(4分)【答案】(1)贡献:英国创立了代议制、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议会政党制等民主政体形式。(3分)方式:奠定了政治基础;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成为了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3分)(2)途径:殖民侵略;经济扩张(商品倾销,掠夺原料,资本输出)。(2分)影响:经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民族企业产生;政治:资产阶级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24、进行了维新改革和建立共和国的尝试;思想: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掀起思想解放运动。(3分)(3)观点:政治制度建设必须适合国情。(1分)论证: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解析】考点:近代文明的兴起及对世界的影响。(1)英国的制度创新为人类政治文明做出了巨大地贡献,主要是在代议制、君主立宪、责任内阁等方面都是首创;英国确立近代政治制度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促进经济的发展。(2)第一问比较简单,考查西方对外扩张的手段,第二问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要从政治、
25、经济、思想文化全方面的分析。(3)材料三主要是说政治建设要符合本国的国情,建国后我们建立了一整套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学生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得分评卷人27(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为此,中共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的发展战略。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与实践(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加快建设的发展战略”所采取的措施是什么?有何意义?(7分)材料二(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在工业化道路探索上的什么实践活动?结果如何?(3分)材料三
26、 在近30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踩着历史的节奏(指20世纪70年代经济全球化的起步、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形成、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每一步都没有落空。(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中国“每一步都没有落空”的标志性事件。(3分)【答案】(1)措施: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3分)意义: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4分)(2)实践:发动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1分)结果: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2分)(3)事件:1978年十一
27、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91年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任答一项即可)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分)【解析】考点:建国后的经济建设。(1)1953年经济恢复和发展后的中国进行经济建设的主要措施是实行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意义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作答。(2)从图片可以很容易的看出实行了大跃进的运动。大跃进运动产生的影响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30年来,我们国家紧跟世界的步伐,发展自己,主要的事件如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改革开放;迎接世界潮流,加入世贸组织;等等。得分评卷人28(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
28、题。材料一 用来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文明的“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据材料一,指出“自强”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场运动有何进步意义?(3分)材料二 士大夫阶级都以为法制是祖宗的法制,绝不可变更的,康有为知道非先打破这个思想的难关,变法就无从下手,于是写了孔子改制考,说孔子根本是个改革家。蒋廷黻中国近代史(2)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对待孔子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4分)材料三 我在他们所反对的方面看到的是对全部文化遗产更
29、彻底、更全面的抨击。陈独秀倡导“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并没有什么新奇之处,但种种抨击不仅指向传统的儒家社会,而且指向整个传统。剑桥中华民国史(上卷)(3)据材料三,指出“他们”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谈谈你的认识。(4分)【答案】(1)原因:只学习西方技术,不变革传统文化和封建制度。(1分)意义: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冲击了传统观念,为西学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2分)(2)态度:尊称孔子为改革家,借助孔子的权威宣传变法思想。(1分)原因:传统思想文化影响深远;为减少改革阻力;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3分)(3)态度:对传统文化进行彻底、全面的抨击
30、。(1分)认识:动摇了传统札教的思想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但存在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倾向。(3分)【解析】考点:西学东渐与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1)洋务运动的自强运动注定失败的根本原因材料中已有所交代,意义可结合所学知识作答。(2)康有为为了宣传维新变法,托古改制,把孔子作为改制的先师。原因就是想着减少变法的阻力。(3)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全盘的否定。这种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必然产生消极的影响,但是在当时反封建思想中发挥了积极地作用。得分评卷人29(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62年,京师同文馆创办,首先开设英文馆,并随对外交往形势的发展和洋务运动的深入,增设其它语种和近代西
31、学课程,逐渐由一所外语学校发展成集外语和近代科学于一体的技术学校,其英语教学是我国近代外语教学的开端。(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京师同文馆为什么要首先开设英文馆?(3分)材料二1952年开始院系调整时,撤消合并了大部分学校的英语系科,德语、法语等语种也被缩减。1953至1956年间,全国俄文专科学校纷纷建立,综合性大学俄文系招收人数大幅增加。根据张同冰新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回顾(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促使我国对外语教育实施重大调整的因素有哪些?(3分)材料三1983年高等学校各外语专业在校生人数根据张同冰新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回顾(3)据材料三,指出新时期我国外语教育发生了哪些变化?促成这
32、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5分)【答案】(1)原因:为中外交往培养对外人才;为推动洋务运动不断深入发展;为学习西方先进科技。(3分)(2)因素: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政策;我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一五”期间,苏联援建中国,中苏关系密切。(3分)(3)特点:以俄语为主到以英语为主;外语语种增多。(2分)原因:改革开放发展的需要;实行多边和平外交政策;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3分)【解析】考点:近现代以来的教育。(1)洋务派建立新式学堂是为洋务运动服务的,培养新式人才;更好地学习西方的先进的科技。(2)建国后我国外语教学进行了变革,一方面撤并英语等其他语种的学科,另一方面增加俄语的学习。原因在
33、于西方国家多我们的包围封锁;我们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3)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外语教学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大了对英语教学的比重,俄语教学缩减。原因就在于该哦个开放的需要,我们要面向世界,英语成为必须要掌握的语种。高三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ACCBAABCBBCDC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DDDAABCDACB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5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1分:第29 题11分。共50分。26(1)贡献:英国创立了代议制、君主立宪制、责任
34、内阁制、议会政党制等民主政体形式。(3分)方式:奠定了政治基础;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成为了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3分)(2)途径:殖民侵略;经济扩张(商品倾销,掠夺原料,资本输出)。(2分)影响:经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民族企业产生;政治:资产阶级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进行了维新改革和建立共和国的尝试;思想: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掀起思想解放运动。(3分)(3)观点:政治制度建设必须适合国情。(1分)论证: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27(1)措
35、施: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3分)意义: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4分)(2)实践:发动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1分)结果: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2分)(3)事件: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91年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任答一项即可)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分)28(1)原因:只学习西方技术,不变革传统文化和封建制度。(1分)意义: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冲击了传统观念,为西学的传
36、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2分)(2)态度:尊称孔子为改革家,借助孔子的权威宣传变法思想。(1分)原因:传统思想文化影响深远;为减少改革阻力;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3分)(3)态度:对传统文化进行彻底、全面的抨击。(1分)认识:动摇了传统札教的思想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但存在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倾向。(3分)29(1)原因:为中外交往培养对外人才;为推动洋务运动不断深入发展;为学习西方先进科技。(3分)(2)因素: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政策;我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一五”期间,苏联援建中国,中苏关系密切。(3分)(3)特点:以俄语为主到以英语为主;外语语种增多。(2分)原因:改革开放发展的需要;实行多边和平外交政策;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