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满分: 考试时长:60分钟 第I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2本卷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文、武等先王注重“敬德保民”“明德慎罚”。春秋时期,孔子则从个体的人格修养出发,提出“修己安人”“泛爱众,而亲仁”,这反映了()A.儒家伦理道德始于西周 B.个人道德修养的共同主张C.仁政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D.重视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2.相较于程朱理学,王阳明提出“良知”说,反对教条主义
2、的束缚。此外,他还提出了人人皆可为圣人的“成圣”论,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社会阶层的意识形态界限。据此可知,王阳明的心学()A.摆脱儒学思想束缚B.彰显人的自我意识C.维护纲常伦理道德D.批判君主专制统治3宋代农学家陈敷说农事必知天地时宜,则生之、蓄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无不遂矣。明代农学家马一龙说故知时为上,知土次之。知其所宜,用其不可弃;知其所宜,避其不可为,力足以胜天矣。知不输力者,虽劳无功。这表明( )A农业生产应遵循自然规律B宋明时期人地矛盾逐渐显现C农业生产中稻麦种植减少D封建国家重视农业技术创新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认为:“儒家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
3、道德体系。”这主要是指儒家思想()A.强调礼义和社会责任 B.强调“德治”和“君轻民贵”C.强调“仁”和“仁政” D.强调“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5宋明理学家们无一不以“辟异端”的态势激烈地反对佛教,但其自身的理论建构却又往往离不开自己所要反对的佛教的帮助。经过理学家们的“批判”,本来被视为“异端”的佛教的思想观念反而进入了中国正统学说的内部核心。这说明,宋明理学的理论建构过程中( )A佛教文化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儒佛思想在互补中出现合流C佛教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D儒学正统地位一度出现动摇6、中国许多大学的校训出自古代文化典籍。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易经;中国农大校训“解民生
4、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出自离骚;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论语;厦门大学校训中“止于至善”出自礼记。这表明()A传统价值追求具有旺盛生命力 B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源远流长C高等教育致力于复兴传统文化 D儒家思想传统影响着教育发展7当代印度著名政治家、哲学家、作家拉贾戈帕拉查理曾经说过:“一个人旅行了全印度,看到了一切东西,可是除非他读了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否则他不能了解印度的生活方式。”在此,他所要强调的是两部作品的()A文学价值 B艺术价值 C史学价值 D精神价值8.“开始于沙漠中的一个宗教,在短短一个世纪内,已发展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到750年,它统治了从比利牛斯山
5、到信德,从摩洛哥到中国边境的广大地区。”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里所说的这一帝国和宗教是()A罗马帝国 基督教 B阿拉伯帝国 伊斯兰教C拜占庭帝国 东正教 D基辅罗斯帝国 东正教9. 考古学家在今中国辽宁朝阳、韩国庆州地区的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俑的形象既有来自地中海地区的东罗马人、波斯人,也有中亚地区的回鹘人、粟特人。这表明当时()A东亚风俗深受西方文化影响 B中西交流主要依赖于海上交通C丝绸之路已延伸到朝鲜半岛 D中国与东罗马建立了外交关系10. 汉谟拉比法典中称其条文是太阳神的旨意,摩奴法典被称为摩奴神的旨意,古兰经被称为真主的旨意。而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是“十人立法
6、委员会”制定的,并未称是神意,相反,其中还有调整宗教关系的条文。这表明罗马法()A.否定宗教和神学 B.重实际而不尚理论C.体现自然法精神 D.具有人文主义精神11.在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初创之时仅是一种记账的工具,朴素而简陋。其后, 两河流域的居民用楔形文字来辅助记忆。接着,楔形文字成为记录口头语言的体系。最后,楔形文字则成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这表明( )A.文字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B.文字的功能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C.文字产生之后就具备完善功能 D.文字的书写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演变12.赫梯人的冶金技术曾长时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亚述人在征服赫梯人之后,迅速吸收了赫梯的铁器技术,
7、成为当时著名的铁器技术王国,亚述人依靠着这一绝对优势,一度横扫了整个近东地区。这反映了( )A.铁器技术推进社会制度变迁B.生产力的传播推动民族扩张C.文明传播导致战争频繁发生D.对外征服带动经济快速发展13. 下面是18601970年美国移民情况变化的曲线图。其中两个时段分别是移民的最高峰和最低谷,其原因分别是( )A.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B.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前列;经济大危机的影响C.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冷战的影响D.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前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4. 有学者研究美国外来移民地位1789-1880年移民是备受欢迎的财富;1880-1924
8、年移民逐渐被看做是威胁而加以限制;1924-1934年移民在美国的地位跌入谷底。这一变化说明( )A世界形势变化影响移民走向B外来移民是国家崛起的重要力量C社会环境影响外来移民地位D社会发展程度导致移民数量变化15. 法国将军福煦曾经称赞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劳工:“第一流的工人,可以培训成一流的军人,在现代战争下堪称楷模。”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工人的作战英勇 B.法国缺乏作战的兵力C.中国劳工技术水平高 D.华工对协约国贡献大16. 17世纪初期,100多名男子乘三艘帆船从不列颠起航,远涉重洋,登上了大西洋彼岸。从此,这片土地开始在剑与火中孕育了一种崭新的文明,人种构成也发生了迅
9、速的变化。(如下表所示,以1700年为100)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由此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时间(年)土著人口白种人口黑种人口合计170075.022.32.7100.0182032.5788.4177.2998.1186016.02724.0400.03140.0A.白种人和黑种人成为当地主体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速确立C.促进经济发展,形成统一市场 D.英国建立“日不落”帝国17.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说过:“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1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丝绸之路的开通 B中西交往频繁C中华帝国的强大 D新航路的开辟18.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十分发达,唐朝时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泛指东南亚)等舶,不计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 B.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C.唐朝只特许广州一处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D.唐朝时的海上丝绸之路具有全球化意义19.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张骞在公元前127年之发现西域,其对于当时中国人的刺激,就正像后来1492年哥伦布之发现美洲对欧洲人的刺激是一样的。”这一观点说明(
11、)A当时中国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B欧洲和中亚各国普遍希望与中国广泛交流C张骞通西域加强了人们对外部世界的关注 D张骞通西域刺激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活动20.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世界各地进口牛肉、羊毛、咖啡、硝酸盐等物资;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这说明()A.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世界逐步建立起合理的经济秩序C.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D.全球资源通过世界市场流向欧洲21. 阅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关税与贸易总额发展情况变化趋势图。你认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世界关
12、税平均水平在不断下降 世界贸易总额持续增长各国经济持续繁荣 关税增长和贸易增长成正比ABCD22.远征以前,亚历山大认为只有希腊民族才真正具有开化的文明。随着远征,他却产生了一个伟大的想法,想让波斯人、希腊人与马其顿人结为友好的同伴。这表明()A.非希腊民族都是野蛮的民族 B.马其顿顺利征服了波斯帝国C.亚历山大处事优柔寡断 D.远征改变了亚历山大的思想观念23. 汉密尔顿说:“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力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汉密尔顿的“双重保障”是指(
13、)A.天赋人权与社会契约 B.权力的分立与制衡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D.分权制衡与联邦制24. 有学者指出,西属拉美人民经过近16年的浴血战斗,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如果从世界全局来考察,它不仅打击和彻底冲垮了西班牙的封建殖民主义体系,而且对欧洲、美洲的封建制度也是猛烈的冲击。这表明西属拉美独立运动 ()A.与世界各地革命运动相互配合 B.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C.有利于世界近代社会的转型 D.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彻底完成25.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国留学的学生中去美国的人非常少。1906年3月,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到白宫进谒罗斯福总统。他建议总统将中国清政府的庚子赔款退还一部分,专门开办和津贴在中
14、国的学校。1907年,罗斯福给国会提出了一个咨文,指出:“我国宜帮助中国厉行教育,使此巨数之国民能以渐融洽于近世之境地。”1908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罗斯福的咨文。对上述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美国加紧对中国进行经济文化侵略 B.美国重视帮助中国发展文化教育C.美国企图强化对华文化价值观渗透 D.美国企图强化对华思想控制26. 当欧洲“革命圈”闪闪发光之时,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也奏响了“民族曲”,并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震撼了帝国主义的后方。这场运动()A.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B.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C.瓦解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27. 19世纪的英国将军纳皮
15、尔说:法国在(欧洲)大陆上进行的长期流血斗争,不是想在许多野心强国之中争得杰出的地位,也不是为了争夺领土,或获得暂时的政治优势,而是一场贵族制度还是民主制度占支配地位、平等还是特权作为欧洲文明原则的殊死斗争。上述材料反映出拿破仑对外战争() A.是为了抢占殖民地 B.冲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C.是为了争当世界霸主 D.促进了西欧城市的兴起28.阿布辛拜勒神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根本原因是()A.阿布辛拜勒神庙是人们认识古埃及历史文化的教科书B.阿布辛拜勒神庙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源C.阿布辛拜勒神庙是增进世界各民族互相学习的重要资料D.阿布辛拜勒神庙在人类历史上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16、291952年,中国开始第一次大规模扫盲运动。扫盲班遍布工厂、农村、部队、学校。1956年以后,扫盲运动又掀起两次高潮。从1949年到1960年,约有1.5亿人参加了扫盲和各级业余学校学习。新中国的扫盲运动()A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B构建了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C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D反映了国家政权的根本属性30. 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虽然跨越洲际国界,却无法实现全球效应。而戛纳电影节上的一件时装转瞬间即可掀动全球影迷的追捧热潮。这说明()A.大众文化审美的古今差异 B.明星效应远大于历史名人C.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传承 D.技术进步推动文化全球化第卷注意事项:1用黑
17、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2本卷共3题,共40分。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美国实行移民限额制度,严格限制外来移民,甚至将50万墨西哥移民逐回墨西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尤其是美国参战后,为了满足国内对劳动力的迫切需求,1942年,美国先后同墨西哥等国签订了引进劳动合同的协议。同时,鉴于中美同盟、抗击日本,1943年,废除了所有的排华法案,每年给予中国105名移民限额。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决定把移民制度同共产党的实际策略对立起来。1952年颁布的外来移民与国籍法中加强了对移民的政治甄别和管理,禁止共产党人入境。20世纪60年代,随着黑
18、人民权运动的高涨,美国颁布外来移民与国籍法修正案,禁止任何政府官员以国籍、种族和宗教为由歧视移民。该法案生效后,引发了包括中国人在内的移民美国的热潮。1990年颁布了新的移民法,进一步放宽移民的限制。摘编自梁茂信美国移民政策研究材料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资金、信息、技术、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洋插队”到90年代的“闯东欧”,中国海外移民人数发展迅速。20002005年,美国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移民潮,有35.5万中国人移民美国。海外移民的增长,迅速改变了海外华人的结构,其从业范围也在向多元化发展。1993年完全放开自费留学以后,出国接受国际化教育的中国学生大
19、幅度增加。据教育部统计,自1978年至2004年底,中国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81.49万人,留学国别108个。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23.29万人,约占出国留学人数的24.95%。有相当一部分中国留学生通过留学途径转变为国际移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美国移民政策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影响移民政策变动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新特点,并说明中国海外移民的影响。(9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春秋时,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战国时,一大批思想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成为后
20、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魏晋玄学,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和发展。到了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化、艺术高度繁荣。明清之际,个性解放的思想出现,清初,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史材料二: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传统
21、文化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4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欧洲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斯坦因西域考古记记载“(汉朝)开始沿路建立屯戍,并把秦始皇所建以防匈奴的万里长城向西边延长出去。古长城之向西延长最初的用意自然是保护新开通的中亚大道”。汉书西域传记载“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古代驻在边境上的烽火台),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资治通鉴记载,元和元年(公元84年)十一月,北
22、单于派人驱牛马万余头与汉商贾交易。北匈奴诸王大人前来,所在郡都设官邸接待。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材料二: 陆上丝绸之路沿途气候异常干燥,地形复杂,加之骆驼、马匹运载能力有限,更为严峻的是唐与吐蕃及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剧增。安史之乱后,“国家用度”尽仰江淮。宋朝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政府转而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利用先进技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海上,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后,海上丝绸之路愈加发达。最终绿洲古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价值。据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等整
23、编材料三:开辟“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在于:沿线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对接,共同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共同为务实合作及大型项目实施提供政策支持。沿线国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宜着力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扩大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
24、民意基础。摘编自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丝绸之路贸易政策的特点及影响。(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时空大挪移”的主要因素。(3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开辟目的的不同之处(2分)2020-2021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质量调查(历史)参考答案12345678910DBAABACBCD11121314151617181920BBBCDCABCC21222324252627282930ADDCCABDDD31.(1)趋势:由严格限制到逐步放宽;逐步消除种族歧视;移民制度逐渐完善。(3
25、分)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国内外形势的变化。(3分)(2)新特点:移民人数有所增加,发达国家为主要聚集地;出国留学人员增多,留学移民呈现扩大趋势;人员构成发生变化,从事职业呈现多元化发展。(3分)影响:海外移民的扩大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是中国走向开放的重要标志;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补充作用;促进了城市的发展,有利于文化交流和传播。海外移民可以帮助中国缓解巨大的就业压力;对中国来说,海外移民也要付出高昂的代价,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流失。移民纠纷有可能演变成国家间政治摩擦的新成因。(6分)32. (1)特点:传承性,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儒家思想贯穿始终;多样
26、性,古代传统文化领域广阔,有思想、文学、艺术、科技等;包容性,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文化,形成新的文化成果;本土性,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社会;重伦理,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注重人伦秩序。(6分)(2)价值: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强化民族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丰富民族精神;为国家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4分)33.(1)特点:综合运用军事、行政手段提高丝绸之路贸易的安全性;发展沿线经济,为丝绸之路贸易提供物质基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中外贸易的交通条件;实施优惠性和保护性的政策,为中外贸易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允许官方朝贡贸易和民间贸易同时发
27、展。(6分)影响:促进了沿线区域的贸易发展、民族交融、稳定了社会秩序(或汉代大一统);促进了东西方贸易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4分)(2)陆上丝绸之路受气候、地形限制;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阿拉伯国家长期对峙;经济重心南移;技术的进步(造船和指南针);统治者的对外开放政策;新航路开辟(或地理大发现)的影响。(3分)(3)不同之处: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主要为实现军事及政治目的,“一带一路”以经济增长为目的。(2分)2020-2021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质量调查(历史)答题纸 班级 姓名 考场_ 座位号 - - - - - - - - - - -
2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得 分阅卷人31(15分)(1) (2) 得 分阅卷人得 分阅卷人得 分阅卷人得 分阅卷人得 分阅卷人得 分阅卷人32(10分)(1) (2) 得 分阅卷人33(15分)(1) (2)_ (3)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