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 高三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据表1可知A.科学研究必须以考古发掘为基础B.探究人类起源是各学科研究共同责任C.研究推测具有主观性可信度较低D.科技的发展有利于拓宽史学研究视野2.春秋时,楚国国君熊渠仿效周天子分封众子为王,周厉王继位后,熊渠悄悄取消了王号。战国时,齐、魏两国国君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此后,其他国君纷纷效仿,甚至,秦、齐国君一度称“帝”。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A.列国争霸有利于国家统一B.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逐渐丧失C.社会变革推动封建制建立D.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被认同3
2、.西晋鲁褒在钱神论中写到“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其积如山,其流如川。动静有时,行藏有节。市井便易,不患耗折故能长久,为世神宝。”该论述A.讽刺政治腐败卖官鬻爵的世风B.肯定货币促进商品交流的价值C.反映作者浓厚的拜金主义思想D.体现了财富具有流通性的特点4.唐代,“每宰相奏事,谏官随而入,有阙失,即时规正,其实皆中书、门下之属官”,台官(御史台)“进退从违,皆出宰相”。至宋代,“时选谏官、御史,有执政制臣所荐举者,皆以嫌不用”,而由皇帝“自择举”。这一变化表明A.政府防范内部动乱B.监察制度日臻完善C.宰相的权力被削弱D.文官士人地位提高5.元代杂剧通常在城市勾栏或乡村神庙等固定的场所演出,演出
3、前先以“招子”或“纸榜”等形式向观众预告,它们主要悬挂或张贴在勾栏、茶肆、通衢大道上或神庙前,预告伶人姓名、演出时间、演出剧目、收费标准等内容。据此可知,元代A.文艺演出具有商业化特征B.民间通过杂剧创新祭祀礼仪C.市民阶层呼唤通俗性文学D.统治者以文化消弭民族隔阂6.图1为20世纪初某画报刊登的漫画,画中描绘了“东亚病夫”接受治疗的场景。该漫画的作者意在A.谴责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指责维新派与革命派间搞内讧C.说明清政府的统治已日薄西山D.展示自己对世界的独特观察力7.洋务运动时期,洋务学堂除了语言类外,算学、物理、地理、轮机等课程也纷纷开设,甚至旧式书院也开设了一部分西学课程。甲午战
4、后,实业学堂逐渐取代洋务学堂,纺织、商业等科目纷纷进入课程内容。这表明当时A.近代学校制度已经建立B.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C.人才培养适应实际需求D.西方器物传入刺激传统教育8.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中倡导“兽性主义”(意志顽狠,善争不屈;体魄强健,力抗自然)。1917年,毛泽东在新青年指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两者旨在A.塑造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B.说明近代体育教育的缺失C.倡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D.宣传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9.1941年,解放日报曾报道晋察冀边区“男人去选举了。为了能有人守家门、带孩子,男人总是让女人留在家里。而女人不愿意放弃权利,大胆地锁了门,抱了娃,去
5、赶会(选举会场),甚至老太婆也不甘落后。”由此可见,当时A.敌后战场抗日热情高涨B.妇女社会地位有所提高C.减租减息政策成效显著D.边区的民主具有广泛性10.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在“变”与“不变”中不断充实、发展和完善。一方面,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外交经历了几次大的战略调整;另一方面,中国外交既有对核心原则的一贯坚守,也有对普遍价值的普遍捍卫。符合上述观点的理解是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一以贯之B.倒向社会主义阵营方针不变C.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的战略始终不变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因时而变11.公元前3世纪,在奥克苏斯河畔(今阿富汗境内)的阿里坎拉姆城中,人们经常在剧场中欣赏索福克勒斯(雅
6、典作家)的悲剧;在埃及,对希腊酒神狄奥尼索斯崇拜盛行,人们在酒神节举行节日游行。这反映了A.希腊化推广对社会生活的影响B.古希腊人以殖民方式扩展其文明C.多神崇拜和自然崇拜较为盛行D.非洲地区农耕文明的发展程度低12.1209年,牛津大学因3名教士被英国国王下令处死,便组织近3千人全部离开。1229 年,巴黎大学因师生与市民的冲突而整体罢课、迁移,大学由此关闭了两年。这些做法A.保证了大学对知识的垄断地位B.使大学确保了一定的学术自由C.缓和了教权与世俗势力的矛盾D.是城市自治在教育层面的实践13.中世纪欧洲,世界地图主要由神职人员绘制,描绘了一个由上帝创造的不可改变的世界。16世纪,世界地图
7、描绘的是异域的土地和欧洲船只,以欧洲亲王名义所征服的最新区域也做了准确的标记,且图上的世界是不断变化的。由此可知A.欧洲各国对外殖民争夺愈演愈烈B.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C.新航路开辟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D.人们摆脱了教会的思想束缚14.1896年,巴西工人报纸社会主义者创刊,该报的副标题是“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1898年,资本论被译成西班牙文,不久便在拉丁美洲传播。1920年,中国第一本共产党宣言出版;同年,共产党的早期组织纷纷建立。这表明,亚洲和拉美A.殖民体系已经完全崩溃B.社会主义制度纷纷确立C.民族民主革命赢得胜利D.新兴的力量在逐步成长15.1921年,苏俄废除了工业企业国有化法
8、令,规定部分企业可以出租或出让。如允许德国人在莫斯科的近郊制造飞机,在中亚建造生产大炮的工厂。苏俄此举A.调整了国家与农民的关系B.凸显了国家宏观调控职能C.旨在与德国建立友好关系D.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二、非选择题共4题,第16题15分,第17题16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2分,共55分。16.(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东汉以来,分布在西、北边疆的少数民族陆续向内地迁徙,内迁的少数民族很多,迁徙持续不断,此起彼伏。北方汉族人口向江南、西北和东北地区大规模流亡迁徙。魏晋时期,汉族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各少数民族的控制,并补充内地居民的不足,经常招引或强制他们入居内地与汉人杂居
9、的少数民族与汉人一样要纳租调、服劳役,即“服事供职,同于编户”。十六国时期,北方政权多为少数民族所建立,兴亡不定,冲突激烈,他们大多推行汉族传统政治制度。摘编自王子今、方光华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材料二 日耳曼人的家乡在欧洲北部,他们不断向西迁徙,公元2世纪开始居住在罗马帝国的东部和北部边境。376年,日耳曼人当中的东哥特人在匈奴人西进的压力下,向东罗马帝国皇帝请求许可他们成为帝国的臣民,并许诺提供赋税和军队。戏剧性的是,他们在两年后打败了不可战胜的罗马军团。几年后,日耳曼人中最著名的西哥特人也开始了大迁徙。6世纪,西哥特人在西班牙建立的王国日渐兴盛。东哥特人所建立的王国则包括多瑙河沿岸的多
10、个行省和意大利。英格兰、法兰西、德意志也由日耳曼人各支所建立。法兰克国王克洛维在496年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礼。589年西哥特国王卡列德宣布基督教为国教。摘编自【英】诺曼戴维斯欧洲史(上卷)等(1)据材料一,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迁徙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所产生的原因。(7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日耳曼人迁徙对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5分)(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6世纪中西方历史发展的共同特征。(3分)17.(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自明朝中期起,商品经济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商业性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全国各地区的商业联系,也引起了农业各部门及
11、其手工业部门之间的连锁反应和相互依赖。许多重要商品的贸易,已不再局限于地方局部范围内的狭小市场,而是被长途贩运到很远的地方销售,乃至行销全国。有关海禁、开海的斗争由地方达到中央,隆庆开放海禁之后,大批中国商品以东南为跳板流入欧洲和美洲,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出现了白银货币化的趋势。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时,即规定赋税折银征税,政府财政也以白银为计算单位。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市场迅速与世界市场衔接,变成世界市场的一部分,一个依附的部分。市场的变化影响产业的变化。受影响的部门,第一是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他们逐渐地与世界市场发生了关系,处在这种关系中的农业和手工业,其命运便逐渐地
12、由市场摆布,被操纵在国际资本主义手里。第二是现代工业,机器、设备、技术、资金方面依赖外国市场。在工业结构与部门方面,那些有限满足世界资本主义市场需要的行业优先发展,如丝、茶等出口加工业。第三是金融业,中国的货币愈到后期对世界金融市场依附性愈浓。摘编自赵德鑫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材料三 2018 年后,中国推动自主开放,如主动降税,构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向全球提供公共产品,如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随着经贸发展的需要,中国不断地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反垄断法、外商投资法等相继出台。摘编自薛荣久、杨凤鸣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1)据材料
13、一,概括明朝中后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5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了哪些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新变化出现的外部因素。(7分)(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4分)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所有将18世纪看做大变革时期的人都必须了解,自近代早期变化便已经开始,随后发生的不过是这些变化的延续。对于那些生活在18世纪的欧洲,他们的生活重心仍旧是农业、陆上财产和拥有土地的贵族的政治权利。在这个世纪,即便是富于变化的社会(包括英国、荷兰和法国)也显示出一些顽固不变的结构要素,如宗教行为、政治理念和领导体制,以及传统社会精英的延续
14、不断的影响。【美】伊塞沃洛克、格雷戈里布朗现代欧洲史材料二【美】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注自然进程指以环境为中心,人与自然的互动。人文进程指以文化为中心,文明与文明、人群与人群的相互作用与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请以“传统与变革”为主题,拟定一个论题,结合世界近代史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 国际稳定和安全取决于至少是所有大国都可接受的正当安排,而当一个国家认为现存国际秩序及其规范根本不正当时,它就变成了一个“革命”国家。这种“革命”国家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它认为只有绝对的、万无一失的安全才具有足够的保障。然而一
15、个国家的绝对安全追求意味着国际体系内所有其他国家的绝对不安全。不仅如此,要是互相疑惧的国家都追求绝对安全,那么它们就必然陷入每每引发和加剧国际紧张、对立甚或冲突。摘编自时殷弘、陈然然论冷战思维(1)据材料一,比较图3和图4,概括北约扩张的特点。(4分)(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1991年前、后北约扩张的影响,论证材料二主要观点。(8分)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DBDCACCADAABCDB二、非选择题:共4题,第16题15分,第17题16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2分,共55分。1
16、6.(15分)(1)表现:少数民族与汉族双向迁徙(作答“北方少数民族由边疆向中原内迁,汉族由中原向四方迁徙”亦可赋分);形成杂居局面;民族迁徙的浪潮持续不断。(3分) 原因:统治者的民族政策;躲避战乱的需要;北方政权更迭频繁;自然灾害的影响。(4分)(2)影响: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世纪西欧政治的分裂;(2分)基督教与政权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基督教地位的提升(1分);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1分);促进区域文化交融与认同。(1分)(3)共同特征:都出现游牧民族向农耕地区大规模迁徙的现象;迁徙民族建立众多政权,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都接受被征服者的先进文明。(3分)17.(16分)(1)主要特征:商品经济
17、空前繁荣;农业、手工业具有商业性;由区域贸易扩展为全国性贸易,并主动参与全球贸易;财政货币化。(5分)(2)新变化:被动开放通商口岸;传统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产生了现代工业。(4分) 外部因素: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革命);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3分)(3)主要趋势:融入全球化由被动到主动;由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分作答“经济秩序逐渐规范”可酌情赋分)18.(12分)示例: 主题:传统与变革论题:18世纪欧洲现代化在传统与变革的交织中发展。(2分)论述:欧洲近代早期变化推动了18世纪的大变革。(1分
18、)1500年以后,欧洲主导的全球性贸易不断发展,为18世纪全球性通航与贸易奠定基础。这一切都为西欧在18世纪开启工业革命创造了有利条件,深刻影响了欧洲历史发展进程。(3分)随着人文主义的传播和近代科学的发展,启蒙运动兴起,为法国大革命等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3分)这一变革时期,基督教、君主专制以及封建势力等传统社会因素在欧洲仍然存在。(2分)总之,欧洲现代化是既是早期现代化的延续,也是自然进程和人文进程相互作用的结果。(1分)19.(12分)(1)特点:成员国数量不断增多;由西欧向东欧和前苏联国家扩张。(4分,作答具体国家不赋分)(2)论证:大国追求绝对安全将破坏国际秩序的稳定,导致国际形势紧张。(2分)1991年前,美国等西方国家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和国家安全,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成立北约,导致以苏联为首的华约成立,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紧张局面。(2分)1991年后,北约不断扩张到东欧和前苏联国家,威胁俄罗斯国家安全,损害其利益,引发俄国与西方国家的对峙,进而爆发俄乌冲突。(2分)北约扩张本质是美西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反映,破坏了国际秩序,加剧了国际局势的动荡。(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