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第一节【A基础练等级考测试】时间:20分钟总分:44分知识点1:自然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及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知识点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知识点1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然灭绝。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的气候剧变所致。据此完成第12题。1使得恐龙生存的环境更加恶劣的原因是()A气候变化B植物变化C分解作用的减弱D自然环境各要素都发生了变化2恐龙灭绝后,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这体现的自然环境功能是()A光合作用 B生产功能C分解功能 D稳定功能【答案】1.D2.D 解析
2、第1题,自然地理环境中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恐龙生存环境的变化是自然环境各要素都发生了变化。第2题,恐龙灭绝后,自然环境通过稳定功能,使得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知识点1读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主要循环示意图,完成第34题。3人类在使用化石燃料过程中向大气排放大量CO2,但大气中的CO2浓度仍基本稳定,原因是()A大气本身具有减缓CO2增加的功能B自然环境具有生产功能C自然环境具有稳定功能D组成自然环境的各要素都具有稳定功能4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结合上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
3、B地球表面植被覆盖率越来越低,原因在于大气层中的CO2越来越少C绿色植物在阳光下能放出氧气,同时也放出氮气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把有机质转化为元素和简单化合物【答案】3.C4.A解析第3题,自然环境各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环境具有能够自我调节、保持性质稳定的功能,这就是自然环境的稳定功能。人类在使用化石燃料过程中向大气排放大量CO2,但大气中的CO2浓度仍基本稳定,原因是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稳定功能。第4题,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太阳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地球表面植被覆盖率越来越低,原因在于人类活动的破坏;绿色植物在阳光下能放出氧气
4、,不会放出氮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知识点2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第56题。5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A地处赤道附近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D地形复杂6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A气温日较差大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答案】5.B6.C 解析第5题,由于科隆群岛长期与世隔绝,动植物自行生长发育,从而形成了独自的特点,造就了岛上独特而完整的生态系统。第6题,气温日较差大,一般是大陆性强的地区所具备的特征,该地四面环海,A项错误
5、。该地远离大陆,与世隔绝,也确实有部分动物迁徙从此经过,但与“耐寒”“喜暖”无关,B项错误。该地地处赤道附近,温度较高,符合“喜暖”动物要求,同时秘鲁寒流会影响到该地,又符合“耐寒”的要求,故C项正确。该地地处热带,最高海拔1 707米,垂直分异不显著,D项错误。知识点2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7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ABCD8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B地形C水文D生物【答案】7.A8.D解析第7题,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湖泊泥沙堆积量逐渐增加,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到后期陆生生物生长,演变过程结束。结合四幅图可知,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
6、故A项正确。第8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生物。二、非选择题(共20分)知识点1、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材料巴西热带雨林(如图)是世界上生态系统保护较好的地区,但由于人类活动以及火灾等,巴西热带雨林的面积不断减少。2019年1月至8月,巴西境内森林着火点达到了75 336处,较2018年同期增加85%,其中,超过半数是在亚马孙雨林。(1)分析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世界最大的自然原因。(8分)(2)分析巴西热带雨林保留面积大的人文原因。(6分)(3)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简述森林大火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6分)【答案】(1)流域内为世界面积
7、最大的亚马孙平原;赤道从平原穿过,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流域内全年高温多雨;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向大洋敞开,有利于大西洋湿热气流的深入;东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作用显著等。(2)开发历史较晚,人口分布稀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相对较小;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生产、生活方式落后;国家政策保护等。(3)局部小气候发生变化,旱涝灾害增多;燃烧时产生的烟雾造成大气污染;森林覆盖率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土壤肥力下降等。【B培优练核心素养提升】时间:20分钟总分:47分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综合思维某干旱地区通过引水灌溉扩大耕地面积。下图示意农田灌溉初期该地区环境要素的
8、关联。据此完成第13题。1图中甲、乙、丙、丁,表示蒸发增大和云量增多的分别为()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2长期来看,图示地区空气湿度变化表现为()A一直减小B一直增大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3下列举措,有利于促进退耕还草的是()A实现河流梯级开发B实现土地生态恢复C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D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答案】1.A2.D3.D 解析第1题,由日照强度减弱可知其与云量增多有关,由此可推断空气中水汽增多,蒸发增大。第2题,干旱地区通过引水灌溉扩大耕地面积,在早期能一定程度增加植物蒸腾和地面蒸发,能增加空气湿度,但后期会因引水造成地表水减少,因土地盐碱化和沙漠化,植被减少,下垫面趋于
9、干燥,空气的湿度下降。第3题,通过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可提高粮食单产,进而可减少对耕地面积的依赖,有利于促进退耕还草。区域认知狐猴是世界濒危野生动物。马达加斯加岛的狐猴已经历了长达5 500万年的进化历程。下图为马达加斯加岛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第46题。4影响R城市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较低B气候凉爽C地形平坦D水源充足5该岛狐猴进化缓慢的原因是该岛()A与非洲大陆分离时间长B人类开发的历史悠久C地理环境单一,天敌少D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小6狐猴集中分布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A气候终年高温少雨B地势比该岛西部更加陡峭C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D自然景观为热带草原【答案】4.B5.A6.B解析第4
10、题,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为热带雨林气候,环境湿热,R城市海拔高,气候凉爽,利于城市的分布。第5题,马达加斯加岛因为与非洲大陆分离时间长,受其他物种侵袭少,所以狐猴进化缓慢。人类开发会加快生物进化;该地区山地垂直差异明显,地理环境复杂;与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小无关。第6题,通过等高线疏密确定地势陡缓,读图可知该岛东部等高线密,西部等高线疏,地势东部比西部更加陡峭。狐猴集中分布区(马达加斯加东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小,自然景观为热带雨林。区域认知逐渐走向北极,就会发现树木愈来愈小,愈来愈稀,最后竟完全消失。这时,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则占据了优势(如下图),这是北
11、极地区一种极端环境下的生物群落。据卫星图像显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已有局部变成了森林。据此完成第79题。7该生物群落所属自然带为()A苔原带B温带草原带C冰原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8该生物群落的植物常具大型鲜艳的花,其适应环境的主要功能是()A收集大气降水B获取更多光照C抵抗冬季寒冷D吸收地下水分9导致该生物群落局部变成森林的原因是()A人工播种B降水减少C气候变暖D冻土增厚【答案】7.A8.B9.C 解析第7题,北极地区,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占据了优势,该地为典型的苔原气候,因此该生物群落所属自然带为苔原带。第8题,苔原植被处于极不利的生态条件下,气候严寒,冬季漫
12、长,多暴风雪;夏季短促,热量不足,土壤冻结,沼泽化现象广泛。苔原植物常具大型鲜艳的花,以便尽可能多地采集太阳光。第9题,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已有局部变成了森林,其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与人工播种无关;全球气候变暖,使得高纬地区降水会有所增加;气温升高,冻土层会变薄。二、非选择题(共20分)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材料斑海豹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在我国主要栖息在辽东湾一带,栖息的环境主要是海水、河水、浮冰、泥沙滩、岩礁和沼泽地等。斑海豹生性胆小机警,每年13月繁殖,将幼崽产在浮冰(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上,以各类鱼虾为食。近年来,我国斑海豹种群数
13、量急剧减少。下图为辽东湾斑海豹分布示意图。(1)分析辽东湾冬季易结冰的原因。(6分)(2)分析斑海豹栖息于辽东湾的主要自然条件。(6分)(3)指出斑海豹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保护斑海豹的措施。(8分)【答案】(1)纬度较高,获得的光热较少,冬季气温较低;有河流注入,海水盐度较低;海湾较封闭,水体流动性差;该地区冬季常有强冷空气带来的大风和寒潮天气。(2)栖息条件:辽东湾北侧有辽河入海,沿海多浅滩、沼泽等,是斑海豹的优良栖息地。食物条件:沿海有河流注入,形成咸淡水混合区,给海洋生物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多鱼虾,便于斑海豹觅食。繁殖条件:纬度较高,易结冰,浮冰较多,有利于斑海豹繁育。(3)原因:人类过度捕杀;水体污染,生存环境恶化;鱼虾等食物减少,影响斑海豹生存等。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管理;加强宣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