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后限时作业(九)(建议用时:40分钟)一、基础巩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也许,你只是理所当然地享受着父母的关爱,却从来就无心注意他们两鬓日益斑白的发丝;也许,你只是运用自己过人的智慧,将商场上的对手攻击得_,甚至倾家荡产,而此时你会说“这就是竞争”,但你可曾想过,这会招来更多的“虎视眈眈”。也许,你只是为了自己的一些_而欺诈行骗,到头来_,却喜滋滋地沉醉于苦心赚得的“战利品”上。也许,在自己心的舞台上,你一直是一个独舞者。()。然而,事物往往都有一个“度”,人总是生活在一个群体之中,如果眼中只有自己,而不给别人留下_的话,那么,他将永远
2、生活在“自我”之中,直至孤独地死去。我们生活在人群中间,我们总希望得到别人的关爱,那么,就别做那个独舞者,看到自己的同时也看到别人吧。凭栏回首,我们得到了什么付出了什么,赠与了什么收获了什么都无关紧要,即使心中装着他人,也可以无怨无悔了。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舞台,上面的舞蹈者,要看一看舞台有多大;而舞台有多大,就要看你的心有多大!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狼狈不堪蝇头小利众叛亲离立足之地B体无完肤蝇头小利分崩离析弹丸之地C狼狈不堪蜗角虚名分崩离析立足之地D体无完肤蜗角虚名众叛亲离弹丸之地A解析第一处,狼狈不堪:形容处境困顿窘迫,难以忍受。体无完肤:形容浑身受伤,也比喻论
3、点被全部驳倒或文章被删改得很多。根据前文“将商场上的对手攻击”可知,应填“狼狈不堪”。第二处,蝇头小利:比喻微不足道的一点小利。蜗角虚名:比喻微不足道的虚名。语境强调为了自己的一点小利益而欺诈行骗,应填“蝇头小利”。第三处,众叛亲离:众人反对,亲信背弃,形容十分孤立。分崩离析:形容集团、国家等分裂瓦解。语境强调欺诈行骗带来的恶果,应填“众叛亲离”。第四处,立足之地:比喻可供容身的地方。弹丸之地:形容很小的地方。根据语境可知,应填“立足之地”。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他不可能心中只装着自己而不看到别人,他也会有私欲B人“个体”的本性,决定于他不可能心中
4、不装着自己或只看到别人,他也会有私欲C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他不可能心中不装着自己而只看到别人,他也会有私欲D人“个体”的本性,决定了他不可能心中不装着自己而只看到别人,他也会有私欲D解析A项,“他不可能心中只装着自己而不看到别人”与“他也会有私欲”表意矛盾,排除。B项,“ 人个体的本性,决定于他不可能心中不装着自己或只看到别人”指“他不可能心中不装着自己或只看到别人”是人个体的本性的先决条件,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人的社会性”与“他不可能心中不装着自己而只看到别人”表意矛盾,排除。故选择D项。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凭栏回首,我们付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赠与了什么
5、收割了什么也无关紧要,只有心中装着他人,才可以无怨无悔了。B凭栏回首,我们得到了什么付出了什么,赠与了什么收割了什么都无关紧要,只要心中装着他人,就可以无怨无悔了。C凭栏回首,我们付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赠与了什么收获了什么都无关紧要,只要心中装着他人,就可以无怨无悔了。D凭栏回首,我们得到了什么付出了什么,赠与了什么收获了什么都无关紧要,只有心中装着他人,才可以无怨无悔了。C解析画线句有两处语病:其一,语序不当,根据文意可知,“得到了什么付出了什么”应为“付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其二,不合逻辑,“即使也”应为“只要就”。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石榴日川端康成一夜的大风,把石榴树
6、的叶子都刮光了。落叶在树根处围成了一个很圆很圆的圆圈。清晨,仁子看见光秃秃的树干吃了一惊,而那落叶围成的圆圈又使她惊奇不已。她想,风本该把这些树叶吹乱的。石榴树上还残留着一个饱满的石榴。“来看呀!”她喊她母亲。“我真把它给忘了。”她母亲抬头看了看石榴,然后走进了厨房。这使仁子联想起她们的孤单处境。站在走廊上看,那石榴也是孤单的,像是被人遗忘了似的。大约两星期前,仁子七岁的外甥来看她们。这孩子一下便注意到了石榴,于是爬到树上。这可使仁子嗅到了生活的气息。“上面有个大的!”她在走廊里喊道。“要是摘了这石榴,我就下不来了。”是啊,手里拿着石榴要从树上下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仁子笑了,外甥真可爱。这孩
7、子不来,她们是注意不到石榴的;在这以前,母女俩谁也没想起过石榴。石榴原被遮掩着,现在能清楚地看到了。在这石榴以及树底下围成圆圈的树叶里,似乎有着一种活力。仁子拿了一根竹竿把石榴打了下来。石榴熟透了,里面的石榴籽像是要把它胀裂似的。她把石榴放在走廊上。石榴在阳光下闪着光,晶莹透亮,阳光仿佛从里面透射出来。仁子心中泛起了一阵歉意。大约十点钟,她上楼缝衣服。蓦地,她听到了圭吉的声音,虽然门关着。他好像在花园里,那声音显得很焦急。“仁子,仁子!”她母亲喊道,“圭吉来了!”仁子把线从针上抽了下来,再把针放进针插里。“仁子总在念叨着您,说在您出征之前,很想再见见您。”她母亲说,“但是,未经允许,我们是不能
8、去看您的。而您呢?总不来,总不来!今天,您来了,我们可高兴啊!”仁子母亲要他吃了午饭再走,但是他没有时间。“好吧,那至少吃个石榴,我们自己种的石榴。”她又喊起仁子来。仁子在楼梯上止住了脚步。圭吉用眼神同她打招呼,仿佛只能如此而已。圭吉的眼睛里流露出脉脉深情,石榴不禁从手里掉落到地上。他们互相凝视着,脸上带着微笑。圭吉从走廊里迎了上去。“您多保重,仁子。”“您也多保重。”他又转过身同她母亲告别,然后走了。仁子站在花园门口,久久地望着。“他走得太匆忙了,”母亲说,“多好的石榴。”石榴被圭吉遗忘在走廊上。仁子十分清楚,是圭吉眼睛里充满深情的痛楚的时刻,石榴才掉到地上的。要不,他准把石榴掰开了。可是,
9、石榴掉在走廊上,还是那么饱饱满满的。她母亲把石榴拿到厨房里,用水洗了洗,递给仁子。仁子皱起眉头,把石榴推开,刹那间脸又红了,不知所措地接过石榴。仁子见母亲注视着自己,知道要是不吃,母亲准会感到奇怪的。她心不在焉地嚼了几颗,一股酸味直酸到牙根。仁子感到了某种带苦味的幸福,像是全身都渗透了这种滋味。她走到镜子前坐下来:“看看,我这头发,同圭吉告别时,就这么乱蓬蓬的。”仁子简直能听到梳子的答话。“你父亲死了以后,”母亲温和地说,“我很害怕梳头。每当我梳头时,就感到六神无主,好像你父亲就站在我身边似的,直待我稍稍清醒。”仁子想到了她母亲吃父亲剩饭的习惯。忽然,心中有什么东西在翻腾着,一种幸福感使她几乎
10、要哭泣起来。母亲给她石榴,仅仅是舍不得把石榴扔掉,这是唯一的原因。她从来不喜欢随便扔东西。因为内心充满了悄悄的幸福感,仁子在母亲面前感到害羞了。她想,这可能是圭吉没有意识到的更好的告别,不管多长时间,她都要等他回来。她看着母亲,落日的余晖照在纸糊的墙上。门那一边,母亲正坐在镜子旁。仁子把石榴放在膝盖上,不敢再嚼了(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描绘了在寒风肆虐下树木凋零的景象,为故事的展开营造了凄清、纯美的氛围。B文章写到仁子父亲死后母亲害怕梳头等细节,以此来与仁子、圭吉的恋爱作类比,充分展现仁子内心的爱与痛。C文中画线的句子体现了仁子和圭吾两人
11、刚见面就要分别的尴尬和羞涩的心理。D小说通过描写一场感人的分离,表达了对爱情的珍惜和对战争的厌恶。C解析“尴尬和羞涩”错,从“他们互相凝视着,脸上带着微笑”“站在花园门口,久久地望着”等描写可以看出,两人分别时内心更多的是兴奋、激动和紧张。5“石榴”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作者是怎样围绕石榴展开情节、揭示主题的呢?请简要分析。答:_解析作答本题,需要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划分文章层次,然后归纳概括。本文可分为四层,第一层从开篇到“像是被人遗忘了似的”,写大风吹落石榴树叶,仁子发现孤零零的石榴,由石榴想起孤单的处境;第二层由“大约两星期前”到“仁子心中泛起了一阵歉意”,这一层中写石榴熟透了,“晶莹透
12、亮”,把石榴当作了美好事物的象征,仁子对石榴的歉意,也就暗含了对美好之物易被疏忽的哀叹;第三层由“大约十点钟”到“还是那么饱饱满满的”,这一层重点写圭吉和仁子告别,“出征”表明圭吉要去打仗,石榴掉在地上,暗示美好事物背后潜伏着危机。第四层是余下的部分,写母亲捡回石榴洗净给仁子吃,饱满的石榴给仁子的感觉却是酸的,它让仁子感受到了带苦味的幸福,表明经历磨难才愈发觉得美好的可贵。分点概括即可。答案开篇写寒风中残存的石榴,寓示着仁子和母亲相依为命的寂寞和凄清。仁子对石榴的歉意,暗含了对美好之物易被疏忽的哀叹。圭吉将石榴掉落在地,暗示美好事物背后潜伏着夭殇的危机。仁子品尝和珍视母亲洗净后的石榴,表明经历
13、磨难才愈发觉得美好的可贵。6文中多次提到仁子内心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究竟有哪些含义?请概括分析。答:_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找到文中出现“幸福感”的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第一次是在仁子嚼了几口石榴之后,“仁子感到了某种带苦味的幸福”,这里的“苦味”并不是实写,结合上文可知,这种“苦味”来自与圭吉的分别。第二次是在“仁子想到了她母亲吃父亲剩饭的习惯”之后,“一种幸福感使她几乎要哭泣起来”,仁子意识到,母亲让自己吃圭吉留下的石榴,就像母亲吃父亲的剩饭一样,表明母亲已经认可了她和圭吉的关系,因而她感到幸福。而结合上文母亲对父亲的回忆可知,父亲已经去世,仁子也开始担心即将出征的圭吉的安
14、全。第三次是在仁子明白了母亲的心意之后,“内心充满了悄悄的幸福感”,“幸福感”前加上了“悄悄”二字,体现出仁子的纯情。再结合下文“不管多长时间,她都要等他回来”可知,这里的“幸福感”还包括她要静静地等圭吉回来的决心。答案仁子咬着圭吉留下来的石榴,有一种“带苦味的幸福”,是因为石榴是她爱人吃过留下的,但如今爱人却已经离去,不知何日再见。仁子想到母亲吃父亲剩饭的习惯,“一种幸福感使她几乎要哭泣起来”。母亲让她吃圭吉留下的东西,说明母亲已经把圭吉当作仁子的丈夫,这是得到家长认可的幸福,但父亲已去世,自己的爱人又是否会安然无恙呢?因为“悄悄的幸福感”,仁子感到了害羞,这是少女纯情的体现。她小心翼翼地保
15、存爱人留下的石榴,决心静静等待爱人的归来。这是一种饱含悲与美的幸福。三、语言运用7某中学将为高三学子举办主题为“青春、成长、感恩、责任”的“成人礼”活动,活动最后环节为“跨越成人门,开启新征程”,请你为这一环节写一段主持词。要求:语言优美,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00个字。答:_解析拟写“成人礼”串台词,一要紧扣活动主题“青春、成长、感恩、责任”;二要注意活动对象,即中学生;三要注意语言优美,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四要注意巧妙串联活动环节“跨越成人门,开启新征程”。答案(示例)同学们,站在十八岁的门口,我们翻开了人生全新的一页。告别浮躁、懵懂,迎来沉稳、睿智;告别空想、迷茫,迎来充实、坚
16、定。让我们铭记师长恩,跨过成人门,肩负天下任,开启远航梦。8阅读下面的材料,在横线上续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看法。要求:先用一句话概括观点,然后给出两条理由;表达连贯、准确;不超过100个字。调查显示,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电子阅读在生活中越来越普遍,人们的阅读也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碎片化特征。关于这种阅读能否提升思维能力,人们有着不同的看法。_解析横线前的一句话是“关于这种阅读能否提升思维能力,人们有着不同的看法”,那么作答时就要先表明“能提升思维能力”或“不能提升思维能力”的观点,然后根据材料中的“碎片化特征”,联系现实,阐述理由。答案(示例1)我认为这种阅读不能提升思维能力。碎片化阅读
17、大都借助电子媒体,虽方便、轻松,但易让人产生思维惰性,不去深入思考。同时,电子阅读容易让人产生视觉疲劳,人们往往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难以提升思维能力。(示例2)我认为这种阅读能提升思维能力。尽管碎片化阅读行为具有零碎性的特点,但人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自我掌控,只要带着明确的目标去阅读,不管是纸质阅读还是电子阅读,都可以进行深入思考,怎么不能提升思维能力?9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生活是一门学问。一般青少年很少有人懂得生活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因为只有成年了才会懂得生活的真谛。懂得生活真谛需要有丰富多样的生活经历,有了生活经历,就一定会有生活体验和认识,进而也就会
18、懂得生活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不是成年了就会懂得生活的真谛。_。_。解析作答本题,要注意文段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有了生活经历,就一定会有进而也就会懂得”句间的逻辑关系不成立:有了生活经历,不一定会有生活体验和认识;有了生活体验和认识,也不一定就会懂得生活的真正意义。参照的方式进行说明即可。答案(示例)不是有了生活经历就会有生活体验和认识不是有了生活体验和认识就会懂得生活的真正意义10下面是某校“孔子诞辰纪念日”大型活动的框架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答:_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框架图中有哪些元素,然后为其划分层次,并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最后组织语言进行表述。如从框架图上来看,图中元素可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活动主题,即“孔子诞辰纪念日大型活动”;第二层是活动对象,即“教师”和“学生”;第三层是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只针对老师的“孔子思想作品讲座”“校本课程”,只针对学生的“尊师礼、成人礼”“儒家诗文朗诵竞赛”以及需要师生共同参与的“参观遗迹”“书画作品展”。答案(示例)“孔子诞辰纪念日”大型活动由全校师生共同参加。教师开设孔子思想作品讲座,开发校本课程;学生参加尊师礼、成人礼活动,开展儒家诗文朗诵竞赛;师生共同参观遗迹,参与书画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