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语文基础保分题型精选精练05(语言文字运用+古代文化常识+情景默写) 【教师版在前,学生版在后】一、补写出下列两组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蜀道难中,表现面对危山高耸,行人只好无可奈何地抚胸叹息的句子是:“_,_”。(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的三句是:“_,_,_”。(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_”句直叙其事,将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答案】(1)扪参历井仰胁息 (2)以手抚膺坐长叹 (3)元嘉草草 (4)封狼居胥 (5)赢得仓皇北顾 (6)闻道龙标过五溪(1)荀子劝学中以“故木受绳则直,金
2、就砺则利”设喻引出论断的两句是“_,_”。(2)李商隐锦瑟中“_?_”两句巧妙设问,抒发了一种怅然若失而又无可奈何的深沉感喟,余音袅袅,余韵悠长。(3)阿房宫赋中作者情不自禁发出连续的慨叹,用两个假设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息息相关:如果六国各自爱护它的人民,“_”;假使秦王朝又爱护六国的人民,“_”。【答案】(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此情可待成追忆 (4)只是当时已惘然 (5)则足以拒秦 (6)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二、 完成下边两道古代文化常识题。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纪”简称纪,是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帝王传记。始于司马迁
3、的史记,在该书中,历代的帝王传记称为“XX本纪”,不过也有例外,如吕雉不是皇帝,但其传记也称本纪。B.“公卿”是“三公九卿”的简称,夏朝始设,周代沿袭,“公”即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如晋国六卿。另外古时,公卿也指丈夫。C.“武库”,古代官名。汉代置武库署,有武库令丞,掌藏兵器。本属执金吾,晋以后属卫尉,历代因之,到宋代才废。明置武库司,属兵部,清末废。D.“谥”,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如谥号等。另外也有叫做、称为的意思,如“身死无名,谥为至愚”。【答案】C【解析】“武库”,是指古代储藏器物的仓库。汉代置武库署,有武库令丞,掌藏兵器。本属执金吾,晋以后属卫尉,
4、历代因之,到宋代才废。明置武库司,属兵部,清末废。也有称誉人的学识渊博,干练多能的意思。 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辞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最早见于诸子散文中,后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称“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B“九拜”是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C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D“会试”是明清两代每四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
5、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答案】D【解析】“会试”是每三年在京城举行一次。三、语言文字综合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镌刻着“娄山关”字样的巨石下凝神定气,然后_地穿过横亘在大尖山和小尖山之间的石桥,一步一步踏上大尖山的石梯。苔痕深绿,森林_,这是走进娄山关的历史深处了吗?耳畔又传来了轰隆隆的枪炮声,激越的号角声又响起来大尖山的半山腰上,今天_残留着几个敌我双方交战时的战壕,它们被小心翼翼地保护起来,周围有护栏“站岗放哨”,不允许游人进去。战争已经远去,烽火硝烟殆尽,从前
6、的战壕变成了寂静的土坑。静静观看,“土坑”依次错落,里面_着几块石头,( )。那些青草和花儿在山风中摇曳,似乎想要努力诉说些什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万山千壑,林木苍翠,一草一木皆是情。它们一定还依然记得这样一个人,那时候他已不是血肉组成的躯体,而且是一道钢铁长城。在娄山关激烈的战斗中,他不幸中弹负伤,右小腿伤势过重,血如泉涌。即使这样,他依然坚守阵地,拒不离开,后被红军战士们强行抬到后方进行抢救治疗。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战战兢兢 浓荫蔽日 还 排列B战战兢兢 遮天蔽日 竟 散落C小心翼翼 遮天蔽日 还 散落D小心翼翼 浓荫蔽日 竟 排列C 解
7、析:第一处,“战战兢兢”形容因十分恐惧而谨慎小心的样子。“小心翼翼”形容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不敢疏忽。“恐惧”之意不合语境,此处是形容穿过石桥时的谨慎,应使用“小心翼翼”。第二处,“浓荫蔽日”形容树木枝繁叶茂,可以遮住阳光。“遮天蔽日”形容数量极多,遮盖的范围极大。从后文“走进娄山关的历史深处”看,语境应强调遮盖的范围极大,而不应强调树木长得茂盛,应使用“遮天蔽日”。第三处,“还”表示从前有,现在依然保存着;“竟”表示其保存是出人意料的。“竟”似有战壕不应保存下来的意思,所以不很恰当,应使用“还”。第四处,“排列”,按次序站立或摆放。“散落”,分散,不集中。“排列”显示的是整齐,与战壕里的石头的
8、特点不吻合,所以使用“散落”。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四五平方米的面积上长出的一丛丛青草甚至还开出了几朵艳丽的花儿B四五平方米的面积上,却长出了一丛丛青草,甚至开出了几朵艳丽的花儿C四五平方米的面积上,甚至开出了几朵艳丽的花儿,长出了一丛丛青草D四五平方米的面积上,长出了一丛丛青草,而且开出了几朵艳丽的花儿B 解析:A是一个长句,与语境多短句的特点不太吻合,所以不恰当。C把长草与开花颠倒了顺序,所以不恰当。D可以用,但少了“却”,且把“甚至”改为“而且”,语气变得很弱,缺少了出人意料的意味,也不恰当。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9、 )A它们一定还记得这样一个人,那时候他已不是血肉铸就的躯体,而是一道钢铁长城。B它们一定还记得这样一个人,那时候他已不是血肉组成的躯体,而是一道钢铁长城。C它们一定依然还记得这样一个人,那时候他已不是血肉铸就的躯体,而且是一道钢铁长城。D它们一定依然记得这样一个人,那时候他已不是血肉组成的躯体,而是一道钢铁长城。A 解析:原句有三种错误:一是成分赘余,“依然”与“还”应删掉一个,排除C;二是用词不当,“组成”属于说明性语意,“铸就”是比喻性语言,后者才能表达战士的顽强,排除B、D;三是关联词搭配不当,“不是而且是”不搭配,“不是”一般与“而是”搭配,表并列,“而且”表递进,此处“而且”应改为
10、“而”排除C。(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其含义是渐有春雷,天上的春雷_。其实,动物并不是被雷声惊醒的,大地回春,气温回升,雨水增多,才是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_,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的气候规律相吻合。“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这是当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宝贵经验。沿江江南小麦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见花,对水、肥的要求均很高,_,干旱少雨的地方应适当浇水灌溉。南方雨水一般可满足菜、麦及绿肥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防止湿害则
11、是最重要的。4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答:_答案:惊醒蛰居的动物 春雷始鸣的时间不一 应适时追肥5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个字。(5分)答:_答案:惊蛰时动物并不是被雷声惊醒的。“惊蛰始雷”的说法并不能适合全国(或:惊蛰时并非各地都能听到雷声)。惊蛰时不能忽视给庄稼施肥、灌溉。 高考语文基础保分题型精选精练05(语言文字运用+古代文化常识+情景默写) 【教师版在前,学生版在后】一、补写出下列两组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蜀道难中,表现面对危山高耸,行人只好无可奈何地抚胸叹息的句子是:“_,
12、_”。(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的三句是:“_,_,_”。(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_”句直叙其事,将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1)荀子劝学中以“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设喻引出论断的两句是“_,_”。(2)李商隐锦瑟中“_?_”两句巧妙设问,抒发了一种怅然若失而又无可奈何的深沉感喟,余音袅袅,余韵悠长。(3)阿房宫赋中作者情不自禁发出连续的慨叹,用两个假设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息息相关:如果六国各自爱护它的人民,“_”;假使秦王朝又爱护六国的人民,“_”。二、完成下边两道古代文化常识题。下列对
13、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纪”简称纪,是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帝王传记。始于司马迁的史记,在该书中,历代的帝王传记称为“XX本纪”,不过也有例外,如吕雉不是皇帝,但其传记也称本纪。B.“公卿”是“三公九卿”的简称,夏朝始设,周代沿袭,“公”即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如晋国六卿。另外古时,公卿也指丈夫。C.“武库”,古代官名。汉代置武库署,有武库令丞,掌藏兵器。本属执金吾,晋以后属卫尉,历代因之,到宋代才废。明置武库司,属兵部,清末废。D.“谥”,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如谥号等。另外也有叫做、称为的意思,如“身死无名,谥为至愚”。下
14、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辞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最早见于诸子散文中,后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称“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B“九拜”是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C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D“会试”是明清两代每四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
15、叫会元。三、语言文字综合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镌刻着“娄山关”字样的巨石下凝神定气,然后_地穿过横亘在大尖山和小尖山之间的石桥,一步一步踏上大尖山的石梯。苔痕深绿,森林_,这是走进娄山关的历史深处了吗?耳畔又传来了轰隆隆的枪炮声,激越的号角声又响起来大尖山的半山腰上,今天_残留着几个敌我双方交战时的战壕,它们被小心翼翼地保护起来,周围有护栏“站岗放哨”,不允许游人进去。战争已经远去,烽火硝烟殆尽,从前的战壕变成了寂静的土坑。静静观看,“土坑”依次错落,里面_着几块石头,( )。那些青草和花儿在山风中摇曳,似乎想要努力诉说些什么。“霜晨月,马
16、蹄声碎,喇叭声咽”万山千壑,林木苍翠,一草一木皆是情。它们一定还依然记得这样一个人,那时候他已不是血肉组成的躯体,而且是一道钢铁长城。在娄山关激烈的战斗中,他不幸中弹负伤,右小腿伤势过重,血如泉涌。即使这样,他依然坚守阵地,拒不离开,后被红军战士们强行抬到后方进行抢救治疗。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战战兢兢 浓荫蔽日 还 排列B战战兢兢 遮天蔽日 竟 散落C小心翼翼 遮天蔽日 还 散落D小心翼翼 浓荫蔽日 竟 排列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四五平方米的面积上长出的一丛丛青草甚至还开出了几朵艳丽的花儿B四五平方米的面积上,却长出
17、了一丛丛青草,甚至开出了几朵艳丽的花儿C四五平方米的面积上,甚至开出了几朵艳丽的花儿,长出了一丛丛青草D四五平方米的面积上,长出了一丛丛青草,而且开出了几朵艳丽的花儿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它们一定还记得这样一个人,那时候他已不是血肉铸就的躯体,而是一道钢铁长城。B它们一定还记得这样一个人,那时候他已不是血肉组成的躯体,而是一道钢铁长城。C它们一定依然还记得这样一个人,那时候他已不是血肉铸就的躯体,而且是一道钢铁长城。D它们一定依然记得这样一个人,那时候他已不是血肉组成的躯体,而是一道钢铁长城。(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18、成45题。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其含义是渐有春雷,天上的春雷_。其实,动物并不是被雷声惊醒的,大地回春,气温回升,雨水增多,才是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_,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的气候规律相吻合。“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这是当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宝贵经验。沿江江南小麦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见花,对水、肥的要求均很高,_,干旱少雨的地方应适当浇水灌溉。南方雨水一般可满足菜、麦及绿肥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防止湿害则是最重要的。4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答:_5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个字。(5分)答: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