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届高三历史能力测试(35)(05年5月30日)第I卷(选择题,共5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5小题,每小题1分,共5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国自古代以来,十分重视兴修水利工程。回答1-4题。1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修的芍陂 A与黄河相连 B与长江相连C与汉水相连 D与淮河相连2、以下对唐朝兴修水利工程的表述,正确的是首次开通大运河有利于农田灌溉 江南兴建和修复的水利工程超过六朝总和 中央政府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 唐太宗曾下令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 A、 B C、 D3著书介绍西方水利技术的学者是 A徐光启 B徐霞客C宋应星 D贾思勰4下列
2、项目是按一定标准归类的,按同样标准在各选项中再选一个大亚湾核电站京九铁路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A 包头钢铁公司 B南京长江大桥 C宝山钢铁公司 D武汉钢铁公司5为加强对地方官员和诸侯王的控制,汉武帝颁布并推行的法令包括推恩令“附益之法”刺史制度郡国并行制A B C D6清朝人认为朝廷尊崇喇嘛教是由于“漠南北与青海各蒙古及滇蜀各边土司皆宠信黄教(喇嘛教的一支),边民强横,故因慈悲以镇残杀,假灵异以降服其心”。对这段材料最恰当的认识是清朝统治者利用宗教加强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控制清朝统治者利用宗教的欺骗性麻痹人民的斗志蒙古等少数民族生活动荡不安易接受宗教信抑清朝统治者加强宗教管理以控制人民的思想伴随着列
3、强的炮火、西学的浪潮和传统文化的衰微,中国文化同政治、经济一样,艰难地迈上了近代化的征程。回答7-9题。7陈独秀在辛亥革命后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主张 A、动员民众关心国家大事B、首先在思想上进行启蒙 C、批判孔孟的愚民政策D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8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最重要的意义是 A、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奠定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C、促成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兴起和发展 D、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方向9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4、思想三者共同的本质特征是 A、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D、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一个时代的潮流,往往表现在一种新制度的出现。谁能做到制度的创新,谁就能走到潮流的前面。回答10-12题。 10府兵制起源于西魏,隋唐沿袭并加以改革。下列对唐朝府兵制的描述中正确的是:府兵制“兵农合一”,有利于农业生产 府兵服役期间,免征赋役 府兵出征时要自备武器、粮食,农民负担沉重 武则天时均田制被破坏,府兵制崩溃A. B C D11李鸿章说:“自秦政变法而败亡,后世人君遂以守法为心传。自商鞅、王安石变法而诛绝,后世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悦。今各国一再变法而蒸蒸日上,独
5、中土以守法为兢兢,即败亡灭绝而不悔。”材料中所反映的李鸿章的思想是A必须坚持中国的守法传统B为人臣必须取悦于人君C必须学习西方的法律及政治体制D必须改变传统的守旧思想12、20世纪50年代,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下列历史事件未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性质的是A农业合作化运动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C没收官僚资本企业 D土地改革运动对外交往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内容,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重点。回答1317题13秦汉时期中国已走向世界,其主要表现不包括A、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臣从海道来中国 B、丝绸等传播到中亚、欧洲等地区C、甘英出使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D、中国与欧亚非许多国家有直接
6、往来14、有关明清时期传教士在中国活动的评价,正确的是传播了西方科学和艺术知识,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 造成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兴起 企图使中国皈依基督教,促使天主教在中国迅速发展 对于明清的科技发展有一定影响A、 B、 C、 D、15、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内涵中的“非攻”“和为贵”等思想。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中,主张“非攻”的是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荀子16、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多次出现波折,但经过努力,又使双方关系得到恢复和发展。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双方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 B、双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在逐渐趋同C、美国历届政府对台湾
7、的立场都一致 D、中美双方始终恪守中美三个公报的原则17、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对外开放对我国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A、改变了我国经济所有制结构 B、冲击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D、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在工业化和民主民族运动的历史潮流冲击下,世纪中叶以后的晚清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迁,其直接原因就是从世纪年代到世纪初,清政府先后施行的三次新政,即洋务新政、维新新政和清末新政,首尾交错衔接的三次新政,分别代表了近代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演进的三个历史变革阶段,也反映了晚清政府决策由点及面,由浅入深的递进轨迹。洋务运动(同光新政)、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和190
8、1年开始的清末“新政”,被称为晚清三次“新政”,回答1824题。18、关于晚清政府的第一次新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以“西学为体,中学为用”、“变器不变道”为基本原则B、以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为主旨和根本目的C、以技术和器物变革为重点D、主要涉及工业、交通、教育和军事等领域19、清政府在洋务新政中的第一个重大举措是A、提倡新式教育,培养急需人才B、在采矿、冶炼和纺织等部门兴办一批民用工业和督练新兵C、致力于近代交通和邮电设施的建设D、建立机器工业,其中尤以军事工业为主20、洋务新政A、在技术、器物变革的刺激下,引起社会各阶层成员结构的更新B、从广度看,涉及工业、教育和军事等领域,是一
9、次深刻的社会变革运动C、洋务派怀着实用主义的功利思想推行新政,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全面变革社会体制D、改革摊子铺得最大的教育领域,出现了一些新式学校,从根本上代替了传统教育21、下列关于百日维新的内容概括,不准确的是A、政治方面:改革政治体制,注重内政及吏治的改革,实行君主立宪B、经济方面:注重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倡办各种实业C、军事方面:兼及编制及操练,着手全盘整顿D、文教方面:改革教育制度,推广学科范围22、戊戌变法是对洋务新政的调整和深化,它把对制度的变革摆上了议事日程,主张全面变革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深层次领域,在文化教育领域的突出表现有近代教育组织朝系统化方向发展学校类型更加多样化解
10、除报禁,允许民间自由办报取消闲散重迭机构,裁汰冗员,组织商会、农会 A、 B、C、D、23、年,刚刚镇压了戊戌变法的慈禧统治集团双手尚沾满了维新志士鲜血,却又无奈地接过了维新改革的旗帜。其根本目的是 A、适应帝国主义需要 B、安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系 C、缓和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 D、挽救封建统治24、三次新政的共性不包括 A、内容均涉及经济、文化教育、军事方面,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结果归于失败B、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早期的近代化,对历史发展进程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C、在重大对外民族战争中国失败后出现,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背景下发生D、兴起的原因都是要解决民族危机问题,抵御外来侵略25近代新思
11、想萌发时期的代表人物中最具先进性的是A魏源B洪秀全C林则徐D洪仁玕26“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与改变这种现象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兴中会等革命团体的建立 B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 C 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诞生 D 中国同盟会成立27、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指出:“在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需要尽可能地利用城乡私人资本主义的积极性,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建国初期体现这一思想的政策和措施是:A、限制私人资本主义 B、合理调整工商业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D、没收官僚资本28、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
12、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邓小平认为后来的苏联模式比新经济政策退步了B、邓小平认为中国比苏联先搞清楚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C、邓小平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必须长期实行新经济政策这种模式D、邓小平认为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对建成社会主义的一次有益探索29、对于中国无产阶级产生,有直接影响的因素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五口通商后外商企业的出现 C洋务运动的兴起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30、促成三国“干涉还辽”事件的决定因素是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帝国主义争夺在华侵略权益的矛盾 C.日本贪图300
13、0万两“赎辽费” D.日本无力抵抗欧洲列强31下列关于中国新、旧民主革命的评述,正确的是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两个阶段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领导阶级不同两者的指导思想和革命前途不同革命的性质和根本任务始终没有变化A B C D32一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A一革命党人在街头张贴“实现民主共和”的标语B孙中山在灯下翻阅民报C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游动,向革命党示威施压D1912年1月各大报刊竞相刊登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33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建立的革命根据地与抗战时期的敌后根据地相比,其共同点是均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以合法形式建立均处
14、在远离城市的农村地区因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而获得农民支持A B C D34权利法案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相似之处是 A都规定了民主共和的政体 B强调国民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力C限制了国王或总统的全部权力 D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步趋势35、关于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南京条约是最早破坏中国关税主权的不平等条约B、瑷珲条约是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C、辛丑条约是中国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D、马关条约是强迫清朝开放通商口岸最多的不平等条约36. 我国著名民族实业家刘鸿生讲家史时说:“我读完大学一年级时,为了担负起家用,做了开滦煤矿的买办。开滦煤矿当时在英国人手中,销路不好,我曾绞尽脑汁使
15、开滦的煤在长江流域打开销路。在一战中,由于煤的销路增加,我的收入突然大增,短短几年的推销煤炭工作使我突然从一个贫寒的大学生成了百万富翁。用这些钱先后投资火柴厂、水泥厂、手纺厂等工厂。”下列评述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状况的是他靠帮助外国人剥削中国人积累资本,具有落后性的一面其发家史和一战期间业务迅速发展的史实,说明民族资本与外国经济侵略有密切的联系他赚钱后投资兴办民族工业成为民族资本家,是其进步的一面由买办到民族资本家是中国不少民族资本家所走的路A B C D37亚当斯密提出“用看不见的手”去自动调节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与分配,反对用人为的制度加以控制”,这一理论提出的社会背景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顺利进展
16、 B机器生产正逐步代替手工劳动C启蒙思想在欧洲的流行 D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达38.普法战争对欧洲的政治形势和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表现在促成意大利王国的建立使得德意志完成统一引发巴黎公社革命导致德奥同盟和法俄同盟形成导致萨拉热窝事件发生A. B. C. D.39.热月党人摒弃雅各宾派的激进措施,这A是历史的倒退B.是对革命成果的否定C符合历史的客观要求D.违背了资产阶级的革命目的40.在苏俄新经济改革的内容中,最能体现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的是A农业领域 B流通领域 C工业领域 D分配领域41.列宁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召开 B.通过决议将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纲C.布
17、尔什维克党的出现 D.布尔什维主义的形成 42.对苏联30年代历史的评价,正确的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确立苏联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当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对斯大林个人崇拜已经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A. B.C. D.43.威尔逊认为:“我们应当以资本供给世界,而谁以资本供给世界,谁就应当管理世界。”下列史实体现这一愿望的是A.放弃中立参加一战B.提出十四点原则C.召集华盛顿会议 D.提出对华“门户开放”政策44、苏美英三国首脑举行德黑兰会议的背景是A、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B、盟军从东西两面攻入德国C、法西斯德国已经投降 D、法西斯轴
18、心国集团开始瓦解45工业革命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主要是指 A工业革命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壮大了资产阶级队伍 B工业革命证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工业革命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D工业革命缓和了社会矛盾46、读下图,该图表明的美国国家职权的分配原则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白宫联邦法院国会大厦A利维坦 B论法的精神 C百科全书 D社会契约论47、下图所反映的事件发生,所依据的是其本国哪位思想家的思想A霍布斯的思想B卢梭的思想C伏尔泰的思想 D洛克的思想48、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所承担的最根本的历史使命是A.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B.推翻封建势力和完成国家统一C.建立资本
19、主义世界体系 D.镇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49在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美术作品中,有许多以宗教为题材,但他们的作品与神学宗教画的区别在于A表现真实人物形象与世俗世界B批判封建专制制度,追求政治民主C借助传说故事使群众易于接受D宣传唯物主义与追求完美理想50法国思想家卢梭说:“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上述引文的基本观点是()A全体社会成员应当团结,保证社会安定B人民享有结社与言论的自由C君主代表公意指导社会,实行开明专制D.每个人都应当尊重公共意志51英国小农经济在本土基本消失的重要原因是()A资产阶级革命B.
20、推行圈地运动C工业革命完成D.大量移民海外52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美国也有许多发明,其中有许多突破,这主要表现在:交通运输业冶金炼铁的机械化生产农业机械机器零部件标准化生产()A.B.CD5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马恩河战役的结果表明()A.英法转入反攻,德丧失主动 B.德军长驱直人,英法被迫撤退C转入阵地对峙,对英法不利D转入阵地对峙,对德军不利54、20世纪30年代国际形势的特点是全世界面临法西斯侵略的威胁法西斯同盟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逐渐瓦解A. B. C. D. 55、民国初年,在“实业救国”思潮影响下,形成了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新浪潮。其中成为民族工商业楷模
21、的是A孙中山 B荣宗敬、荣德生兄弟 C张謇 D周学熙第卷 (非选择题,共45分)56、自17世纪以来,在中西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各国以富民强国为基本目的,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革。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尼布楚条约中俄边界示意图 俄国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示意图(1)对比材料1,可以看出两百年间中俄力量对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5分)这种变化与康熙皇帝和彼得一世的改革有一定关系。这种变化与康熙皇帝的改革有何关系?(5分) 材料2:“近来仰窥皇太后圣意,不愿将法尽变,并不欲将此辈荒谬昏庸之大臣罢黜,而用通达英勇之人令其议政,以为恐失人心朕亦岂不知中国积弱不振,至于阽危,皆由此辈所误。但必欲朕一旦痛切
22、降旨,将旧法尽变,而尽黜此辈昏庸之人,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果使如此,则朕位且不保,何况其他?” 光绪大事汇鉴卷九 材料3:此次藩制改革,有如另纸布告。兹仅揭示其纲领,至于实施细节,诸藩当体察朕之旨意,斟酌其宜。务必铲除旧弊,不致有名无实,力求收效显著为要。明治天皇(2)根据材料2、3,分析中日改革结果有何不同?(8分)原因何在?(10分)材料4: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
23、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邓小平1992年南方讲话材料5 :事情已沿着另外一条道路发展下去。主张国家肢解、国家分离的路线占了上风,这是我无法同意的。所有局部的改革(已为数不少)均先后以失败告终。国家没有前途可言。再也不能这样生活下去了。应当从根本上改变一切。戈尔巴乔夫(3)指出邓小平领导中国改革与戈尔巴乔夫领导苏联改革的背景主要的相似之处。(4分)与戈尔巴乔夫相比,邓小平对改革有何不同理解?(10分) (4)综合以上材料,简评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3分)05届高三历史能力测试(35)参考答案 15 D D A C B 610 A B C C B 11
24、15 DDDCC 1620 ACADA 2125 ABDDD 2630 DBDBB 3135 DDADD 3640 DBCCC 4145 DDBDA 4650 BCAAD5155 BBDBC56、(1)对比材料,可以看出两百年间中俄力量对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与康熙皇帝的改革有何关系?变化:尼布楚条约签订时,中国在与俄国两次雅克萨之战中取胜,中国在综合国力上略胜一筹;而19世纪后半期,俄国已经强于中国。(4分)关系:康熙设在政治上设南书房,把中枢权力一分为三,加强皇权,强化专制统治;在经济上,重农抑商,关卡林立,直接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继续推行八股取上,在思想上大兴文字狱,实行文
25、化专制政策,加强思想控制,强化中央集权,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康熙皇帝的改革只局限于传统领域,虽然增强了国力,可也加强了封建专制,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中国落后埋下了隐患。(6分)(2)根据材料,分析光绪帝改革与明治天皇的改革结果有何不同,其原因何在?结果:光绪帝的改革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以失败而告终(2分)。 明治天皇的改革改变了日本封建落后状况,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收回国家主权,使日本摆脱民族危机和西方殖民侵略,成为亚洲强国;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国力,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开始了对亚洲邻国进行
26、侵略扩张,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6分)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较充分,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非常有限;日本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以资产阶级化的中下级武士为主的倒幕派拥有较大的实力,推翻腐朽的幕府统治,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具有时代和阶级局限性,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勇气,脱离广大人民群众,把希望寄托在皇帝和袁世凯及外国侵略者身上,在封建顽固势力的进攻镇压下很快失败;倒幕派建立新政权后,以天皇为首的明治政府大刀阔斧地实施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而没有任何实权的光绪帝的诏书基本上是一纸空文;日本改革是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和镇压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斗争,客观上使日本发展资本主义有一个相对宽
27、松的国际环境,而中国改革时,没有这么好的外部国际环境。(10分) (3)结合所学,根据材料,指出邓小平领导中国改革与戈尔巴乔夫领导苏联改革的相似和他们对改革的不同理解。 相似: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束缚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4分)不同:邓小平认为改革应该是变革不合理的政治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8分)戈尔巴乔夫则认为改革应该从“根本上改变一切”。(2分) (4)综合以上材料,简评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历史人物是对历史影响较大的人物,历史人物的产生和所作所为均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而其个人的决策、胆识、谋略和外部环境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不同的历史影响或历史结局;在一定历史阶段上体现社会发展规律,顺应社会和时代潮流,符合历史前进方向,反映时代进步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历史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起着加速作用和进步作用,反之,逆历史潮流的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起着延缓作用;历史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作用,但它不能决定历史发展进程,不能改变历史发展方向和总的发展趋势,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着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活动。对历史人物所起的作用要进行具体的、历史的、阶级的分析。(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