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普通高中模块监测高二历史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1.B 2.B 3.B 4.A 5.B 6.B 7.B 8.C 9.B 10.A 11.C 12.C 13.D 14.D 15.A 16.D 17.A 18.B 19.A 20.D 21.A 22.C 23.C 24.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其中第25题10分,第26题10分,第27题9分,第28题11分,第29题12分,共52分。25(1)主要内容:农奴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2分)原因:农民没有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农民需要额外支付土地
2、赎金。(2分)(2)看法:材料一,改革没能缓和阶级矛盾;材料二,改革影响重大而深远。(4分)特点:立场、视角等会深刻影响历史认识。(学生能回答一点即可赋分)(2分)26(1)涉及面广;针对性强;措施具体明确;影响深远。(答出三点即可,6分)(2)克服了严重的统治危机,延续了明朝的统治,但在“纵百官”等方面问题依然严重。(4分)27(1)原因:古代中国通过分封制和宗法制建立了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礼乐制度盛行;古希腊城邦体制相对民主,有平等和公有的传统观念。(4分)(2)完美之处:通过不流血(妥协)方式实现民主。(1分)办法: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国王逐渐成为统
3、而不治的虚君。(4分)28.(1)特点:崇尚宽简;强调皇权至上(或皇权高于法律);礼法并用(或刑礼一体);儒家思想成为法律的基础。(4分) 原因:秦律严酷繁杂,吸取教训;汉初经济残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儒学融合法家等思想形成新儒学,强调礼法并用。(3分)(2)局限性:保留了奴隶制;存在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2分)平衡的问题:大州(人口多)和小州(人口少)的矛盾、自由州和蓄奴州的矛盾。(2分)29.示例一:英国权利法案:(1)背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要求获得政治权利。(2分)(2)内容:将国王手中的立法、司法、财政、军事大权转交给议会。国王
4、仅保留了行政权。(4分)(3)影响: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权利。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确立。有利于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条件。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4分)(4)重要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是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为工业革命提供条件。(2分)示例二:辛亥革命:(1)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了历史舞台;西方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民族危机加深。(2分)(2)内容: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是它的开始,一直到推翻清政府,建立民国。1911年10月武昌首
5、义。11月下旬革命风暴席卷全国,各省区宣布起义或独立,1912年1月成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4分)(3)影响:积极: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二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生活近代化。局限:辛亥革命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反帝反封建任务并没有完成。(4分)(4)重要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2分)示例三:西安事变(1)背景: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2分)(2)内容: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的历史事件。最后得以和平解决。(4分)(3)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4分)(4)重要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重要事件。(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