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跨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下列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内外朝制2.下图是江苏镇江丹徒区出土的一件青铜器宜侯矢簋。簋内底有铭文120余字,大意为西周康王册封矢为宜侯,并赏赐他鬯酒(一种香酒)、铜器、弓箭和土田、山川、奴隶等。该文物的价值包括()说明了铭文最早使用于丹徒区体现了西周完整的宗法结构佐证了西周实行过分封制反映了西周的青铜冶炼技术A.B.C.D.3.“(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2、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4.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5.陈胡公妫满系舜帝之子商均的32世孙。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周,把他封于陈,侯爵,并将长女太姬嫁给他。对此,以下解读不正
3、确的是()A.西周初年曾经分封过异姓贵族B.周统治者通过政治联姻巩固统治C.陈胡公在封国内居于大宗地位D.陈胡公可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继承人6.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宗法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天”是指()A.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B.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C.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D.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7.(2013福建泉州一模)直到近代,浙江新安地区“千年之冢不动一坯,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丝毫不紊”的观念依然深入人心。其主要原因是()A.宗法传统的影响B.封建政府的提倡C.小农经济的稳定D.儒家思想的流传8.(2013江苏连云港摸底)“
4、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表明“新皇帝”的重大举措是()A.建立皇帝制度B.废分封,立郡县C.设立三公九卿D.统一货币、度量衡9.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A.皇帝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10.“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从制
5、度沿革的角度看,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A.皇帝制度B.郡县制度C.官僚制度D.朝议制度11.(2012课标全国文综)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1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的内容中说:“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
6、,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秦朝开创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地方的基础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A.B.C.D.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材料二春秋时犹宗周王,
7、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日知录材料三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四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
8、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3)根据材料四,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并谈谈你对官僚体制的认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
9、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材料二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音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
10、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知封建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2)材料二中李斯主张建立什么制度?根据材料,指出他的理由是什么。(3)概括材料三中顾炎武的主要观点。(不得照抄材料)(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
11、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认识。答案1.B2.C3.C4.B5.D6.C7.A8.B9.D10.B11.C12.C13.(1)指分封制。特征: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与国家政治制度相结合);层层分封、等级森严。(2)原因:王室的衰落;宗法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血缘关系逐渐疏远。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3)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从世袭到任命;从地方分治到集权。(4)认识:官僚体制一方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或维护国家的稳定);强化了皇帝的专制,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14.(1)变化: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功臣;天子由诸侯之长变为诸侯之君(或君臣之名分确定)。影响:加强了对地方控制,巩固了周王室统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维护了西周较长时间的强盛。(2)主张:郡县制。理由:分封制下诸侯混战,天子失势;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3)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分封制的弊端在于容易导致地方权力过大和国家分裂;郡县制的弊端在于中央权力过大,影响地方的建设(或容易产生君主专制和独裁);应该在郡县制中加入地方分权的因素。(4)任何管理制度都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完善;中国的地方管理制度应该把中央集权和适当的地方分权相结合;制度一定要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