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学习抒情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时第1课时同学们,有人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而你们每天都朝夕相处,这是多么深厚的缘分啊!现在给你们一个表达真情的机会对同桌说一句或感激对方,或珍惜友谊,或相互鼓励,或其他能表达你此时此刻的情感的话,限时两分钟。情景导入第1课时学习抒情什么是抒情?抒情可以分成几类?请结合教材学习抒情的知识短文,勾画出相关内容。生活中,我们常有动情之时,古人曾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就是抒情。常见的抒情方式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认识抒情抒情指作者在文中自然真挚地表露思想感情(喜怒哀乐),引起读者共鸣,从而增强文章感染力的一种表达方式,是作者或文中人
2、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一种写作笔法。请同学们结合在黄河颂和土地的誓言中学到的有关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知识,判断下列片段哪些运用了直接抒情,哪些运用了间接抒情。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史铁生秋天的怀念间接抒情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冰心荷叶母亲直接抒情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光未然黄河颂直接抒情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
3、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莫怀威散步间接抒情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间接抒情作者或人
4、物不借助别的事物,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情感,就是直接抒情。没有直白的抒情语句,而把情感渗透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由读者自己体会,则是间接抒情。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五个片段,说说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哪一种更好,哪一种更适合用于写作中。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它的好处是情感炽烈、直接坦露、有强烈的感染力。而间接抒情则是融入叙事、描写和议论中,它的好处是情感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没有高下之分。写作时,根据抒情的位置和文章的内容,可以选择合适的抒情方式。需要注意的是,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互配合往往能令文章产生更为强大的感染力。抒情以表达个人的主观感受为主。它通过抒发自己对生活的鲜
5、明而强烈的体会和认识来表达情感体验。它不具体刻画人物,不展开故事情节。运用抒情表达可增加吸引力和感染力。总结存储间接抒情是委婉含蓄、耐人寻味的。直接抒情则是思想感情的直接袒露,它直陈肺腑,发自内心,有极强的感染力、爆发性。在写作时,合理地运用这两种抒情方式可使文章增色,也更容易打动读者。片段作文。写一段文字,合理运用抒情方式,表达你对某人、某事、某景的情感。要求情感真挚,200字左右。课后作业作业展示步骤:1.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先小组内逐一展示习作。2.小组内同学互评习作,并推选出小组内的优秀习作在班级展示交流。3.全班评价习作:小作者运用了哪种抒情方式?抒发的感情是否真挚?你还有其他感受想表
6、达吗?展示交流第2课时我们以土地的誓言为例,看看直接抒情的方法是什么。品析抒情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感情?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人称变换呼告土地母亲比作拟人运用呼告的修辞手法,直接对土地母亲倾诉自己的热爱、怀想、眷念等情感,更加炽热、直接地表达情感。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就是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别的手段,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直抒胸臆的特点是:不要任何“附着物”,而是直截了当地宣泄思想感情;不
7、讲究含蓄委婉,而是毫无遮掩地坦露思想感情。这种直陈肺腑的抒情方式,往往显得坦率、朴质、诚恳,很能打动人心。两种抒情方式没有高下之分,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崇尚含蓄美,情感抒发也以间接抒情为主。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比,必须得有一种凭借,即要有一种“附着物”作为依托:或人,或事,或景,或物,或议论中,或叙述时,将其与人的思想感情互相融合,创造一种独特的意境,让你去感受、去品味。常见的间接抒情的方法有哪些呢?借事抒情是一种寓情于事的抒情方法,叙述中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是饱含情感的叙述。借事抒情借物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理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
8、,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臧克家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记事抒情不能停留在客观的交代与陈述中,而应处处表露出作者的情感,将情隐含在叙中。借景抒情这种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事物,通过景物来抒情。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
9、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深刻、独到的感受,情景协调。借物抒情是借对具体事物的描写,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情感,常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借助咏物,曲折委婉地把感情表达出来,使文章含义隽永,耐人寻味。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
10、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茅盾白杨礼赞选择对象要准确,物与情要有相通、相似之处。寓情于理是将感情融注在议论之中,以富有感情的议论使说理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既能以理服人,又能以情感人。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
11、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许地山落花生论理要精辟、深刻,富有哲理性。课堂习作:体验抒情1.请将下面这段景物描写进行加工,融入抒发主观感情的语句。我们在湖边走,在山上走。湖水在脚边,时来时退,有鱼有虾,登高还可望见太湖。习作步骤:自由写作;小组内交流习作,推荐最好的一个片段,全班朗读展示;师生共同评议。参考原文,揣摩名家笔下抒情方式的运用。我们在湖边走着,在不高的山上走着。四周的风物秀隽异
12、常。满盈盈的湖水一直溢拍到脚边,却又温柔地退回去了,像慈母抚拍着将睡未睡的婴儿似的,它轻轻地抚拍着石岸。水里的碎瓷片清晰可见。小小的鱼儿,还有顽健的小虾儿,都在眼前游来蹦去。登上了山巅,可望见更远的太湖。郑振铎石湖2.写一段话,抒发某种情感,如幸福、喜悦、痛苦、忧伤等。200字左右。提示:(1)情感的抒发要具体,有依托。可以描写场面、事物,也可以叙述故事。(2)根据内容特点和表达需要,选择合适的抒情方式。抒情方式的运用可以根据需要恰当选择,可以只运用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中的某一种,也可以综合运用两种抒情方式。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互配合着使用,往往能使文章的感染力更强。巩固抒情下面两个题目,按照教材提示,二选其一,完成习作。1.以乡情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2.选择你熟悉的某个人物或某一群体,写一篇作文,记述其感人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板书设计写作学习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事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寓情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