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滕州市二中新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87587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滕州市二中新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省滕州市二中新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省滕州市二中新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省滕州市二中新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省滕州市二中新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山东省滕州市二中新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山东省滕州市二中新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山东省滕州市二中新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山东省滕州市二中新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山东省滕州市二中新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山东省滕州市二中新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4-2015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二中新校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A将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关系结合以强化王权 B通过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2、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

2、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等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江浙行省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统治者这么划分的主要意图是( )A便于中央直接管理 B实行民族分化政策C推行汉蒙二元统治 D防止出现地方割据3、中国通史载秦始皇为黔首改化,远迩(近)同度(法度),五次出巡,与颁布统一的各种制度、订定文字、大规模移民、经济上各种措施结合起来,在荀派儒学和法家刑名之学的思想基础上,促进了全国范围内行同伦的巨大任务。”这表明“行同伦”的目的是( )A彰显皇帝无上权威 B抑制儒学倡导法家C形成共同行为规范 D防止人民反抗斗争4、“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

3、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道: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政治基础B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C“大一统”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D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5、下图是光绪二十七年的一份吏部档案,但是残缺不全,原文有:“上年月间,入都

4、,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检查署内所存档案则例等件,全行遗失。”与这份档案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下表是某一阶段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情况,分析该表不能得出的结论是年代商办官办或官商合办外商企业设厂数资本(千元)设厂数资本(千元)设厂数资本(千元)1872-1894年5346971916196103280001895-1913年463908018628469136103153A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力量相对弱小 B甲午战争后外商企业严重阻碍民族资本发展C甲午战争后到20世纪初民族资本发展较快 D一战前官办资本在近代工业中的比重逐渐降低7

5、、蒋总统集中记载“国民党党员成分中,70%以上是工农,20以上是小资产阶级。”国民党党员组成的这一状况可能出现的年份是A1925年 B1931年 C1939年 D1945年8、近代申报曾评述道:“这是华北战争以来的第一次胜利,也是国共宣布合作以后的第一个喜讯。我们的抗战是全面的持久的抗战。不过,从这次晋北的初步进展中,我们却得到了一个深切的教训,那就是要保证抗战的胜利,政治工作必须和军事相配合,武力必须和民众相联络。”下列结论正确的是文中“第一次胜利”指台儿庄战役文中“初步进展”指平型关大捷 报道实际上肯定了中共发动民众的策略报道反映了抗战相持阶段中国政府的抗战路线A B C D9、我国古代逐

6、步发展起来的集市贸易,在新中国成立后一度销声匿迹。但在1962年到1965年间,城镇中重现集市贸易,农民也有了自留地,一些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主要说明A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B农村中的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C农村中“左”倾错误部分得到纠正D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已经全面完成 10、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新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文中“最大胆行动”是指A开发开放浦东新区 B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C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D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11、在2012年6月第四届海峡论坛大会上,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洪秀柱说:“过去金

7、门、厦门炮火隆隆,充满硝烟。而今根据我们保守地估计,金门每4个家庭,就有1户在厦门购地置产,每10个金门的居民,就有1个拥有人民币账户。”这表明海峡两岸A由对峙走向全面合作 B民间交流得以加强C都认同“一国两制” D统一成为历史潮流12、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一款规定“法勿因私而立”,第三款规定“授权之狱官或仲裁者,经查决狱讼而取赂者,当诛”;第八表第十二款规定:“适逢夜盗,杀之无罪。”上述规定体现了公正的法律观念反映了平民斗争成果 强调了司法程序的严格 保护有产者的利益AB C D13、15世纪末,下图中卡里库特的国王请某位航海家转交给一封信,同意与葡萄牙人进行商品贸易,但是要求他们带着金银、珊

8、瑚和红呢绒来换取肉桂、丁香、胡椒。这位航海家是A达伽玛 B迪亚士 C麦哲伦 D哥伦布14、英国安妮女王(17021714年在位)缺少主见,一旦出现另一种意见,她立刻就会改变初衷,接受新的建议,这使大臣们难以与她打交道。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大臣们逐步形成一个习惯,即遇事先在他们自己内部磋商后再报告女王,让她无可选择。这一习惯开创的先例是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B责任内阁制的形成C内阁所有成员对国王负责 D内阁保持一致集体负责15、“引起我们注意的还不仅是资本数额的巨大同时还有消除竞争,用有计划的生产组织代替资本主义生产中占统治地位的无政府状态。”由此可知材料作者的意图是A用机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

9、 B用这资本输出替商品输出C用垄断组织代替自由竞争 D用国家垄断代替私人资本16、以下文字反映了不同时期苏俄(联)的经济政策,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开垦荒地是增加粮食个重要的而且完全现实的来源,也是最容易做到的和最迅速的办法。”“必须使我国各地区毫无例外地都布满国营农场,它们在向国家缴纳粮食方面不仅能够代替富农而且能够代替个体农民。”“要尽量实现农民的流转自由和尽量发展小工业,给在小私有制和小商业基础上生长起来的资本主义一点自由。”“责成每一个粮食所有者,必须在本法令公布一周内,把超过播种田地和自己到下次收获前的定额消费量的全部余粮呈报交售。”A B C D17、1935年,罗斯福签署了社

10、会保障法,为失业者和老年人提供了救济金和养老金。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财产税法,规定对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5万美元以上的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税,使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稍显公平。这表明新政注重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积极运用立法手段干预经济发展着力增加就业扩大社会购买力 力求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A B C D18、“当西方和平降临之时,却是中国内战爆发之际;当西方开始重建之际,却正是中国内战加剧之时;当西方经济恢复发展之时,中国经济却走向崩溃。”此时西方“重建”和“恢复发展”的有利因素不包括A马歇尔计划实施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C“新经济” 的出现 D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19、2

11、0世纪80、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问世。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在国际经济贸易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建立 成员国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成员国社会制度不尽相同 美国都是重要成员国A B C D20、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兴衰中写道:“国际政治领域的现实主义反对政治一体化,满足于现在的国际无政府状态,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如果他们在理论上和政治上保持强势,世界联邦和世界政府的理想就会遥遥无期。”由此可见,保罗肯尼迪主张A实现世界政治文明一体化 B尊重世界政治文明的多样性C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 D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12、5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0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2分,第25题12分。共60分。21、(12分)国家结构形式是指一个国家的整体和其组成部分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国家结构形式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划分国家的领土,以及如何规范国家整体和组成部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权限问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元代的)行省的职掌,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是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即位后,颁给行省长官虎符,使其就领本省军队。各行省的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执掌军权的中央机构),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材

13、料二 在理论上,我们可以把1787年宪法想象成定义一些封闭的“权力圈子”。对于各州权力,这些“圈子”规定了限制范围:在圈内的权力是被禁止使用的,所有在圈外的权力则被假设允许使用。对于联邦政府,这些“圈子”则规定了授权范围:只有在圈子内的权力是被允许使用的,凡是在圈外的权力都被假设为无效而受到禁止。张千帆西方宪政体系材料三 新帝国由22个邦和3个自由市组成,最大的邦是普鲁士王国,占帝国全部面积的55和人口的61;当时有人讽刺说,这是一个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联邦。新帝国形式上是作为一个联邦组织起来,参加帝国的各邦表面上并未失去各自的原有地位,但是统治权属于普鲁士控制的帝国政府,

14、而不属于各邦。丁建宏德国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元代是如何规定中央和地方的权限的? (2分)分析其作用。(2分)(2)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美德两国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形成的历史背景。(4分)(3)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导致各国国家结构形式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分)22、(10分)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工业化道路的选择直接关系一个国家能否顺利地实现工业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通过与列强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

15、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在:时间电力工业煤炭工业生铁钢1920年772百万千瓦142百万公吨436815吨30000吨1936年1724百万千瓦262百万公吨958683吨556347吨增长率94%7%9%40%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材料二产品名称单位按人口平均产量各国为我国倍数中国苏联美国英国苏联美国英国电力度7921951144651492781448652原煤公斤8307610349804938092421595生铁公斤17*844244516594961

16、438976钢公斤0995337632552105841812836棉布公斤734*202861427038288496 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材料三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 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中的表格,指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材料分析其原因。(4

17、分)(2)据材料二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化面临怎样的问题?(1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2分)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国际因素。(2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特点。(1分)23、(14分)睦邻友好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基础。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地惠及周边国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材料二 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

18、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止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救邻即是自救,保卫祖国必须支援朝鲜人民。中国各民主党派关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联合宣言材料三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材料四 在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就指出:中日两国之间,“不但人民要往来,人民还要影响政府,改变政府的态度,两国才能友好”。周恩来外交文选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

19、,指出当时中国“必须一边倒”的原因。(2分)(2)结合近代有关史实,说明朝鲜存亡与中国安危的关联性。(2分)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的原因。(2分)(3)指出材料三所体现的外交思想,说明其对中国外交的积极影响。(4分)(4)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对日外交的方针。20世纪70年代促进中日建交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5)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时外交政策的变化趋势。(2分)24、(12分)新航路开辟前后人类之间的联系经历了从彼此孤立到相互依存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几个世纪以来,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其中的部分制成品是欧

20、洲无法与之竞争的,例如丝、棉织品、地毯、珠宝、瓷器和优质钢,以及部分被加工成半成品的药材和食糖,尤其是香料。欧洲人从未亲自到过东方货物的供应地。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材料二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特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材料三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

21、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同时在旧大陆也很难出现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自由资本主义试验场地。同样,没有把世界联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四 互通有无,吸取一切先进经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动力之一。尽管在这个过程里掺杂着罪恶,但是与文明进步的成果相比,那既是无法避免的代价,同时也是相对微小得多的。刘芃、朱汉国 历史学习精要请回答:(1)根据材

22、料一,指出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动机。(1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1分)并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2分)(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新航路开辟,论证材料四的基本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50字左右)(8分)25、(12分)战后世界格局由两极对峙、新兴力量兴起到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并出现多极化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

23、,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材料二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70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 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材料三 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可

24、见苏联在二战中崛起后没有延续反法西斯同盟的惯性进入既有的世界体系,而是另组一个针对西方的社会主义阵营。 俞邃大国关系调整与世界格局材料四 海湾战争加强了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北约东扩和俄罗斯的削弱使俄无力同美国争夺欧洲和世界。科索沃战争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干涉成员国以外的事务开了先例。美国在同日本的经济竞争中重新占据国际竞争力第一的位置。美国的智库估计,在2015年以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美国的优势地位构成挑战。 李景治世界格局和大国关系的新变化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学派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苏冷战的根本原因。(2分)(2)据材料二,概括美苏“冷战”的

25、主要特征。(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时期制约世界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2分)(3)材料三认为“美苏40余年冷战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以亚洲地区为例,举例说明。(2分)(4)据材料四,概括冷战结束后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1分)并指出美国推行这一目标的有利条件。(2分)(5)综合上述料,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面对国际格局的新挑战? (1分)2014-2015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二中新校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ADCCD BABCC BBADC DCCCA 二、材料解析题:21、(12分)(1)规定: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受中央节制。(2分)作用:加强了

26、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政治局面。(2分)(2)特点:美: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1分)德:普鲁士在帝国联邦中占主导地位。(1分)背景:美:松散的邦联体制不能巩固革命成果,促进美国发展。(2分)德:普鲁士主导了德意志的统一与帝国的建立。(2分)(3)因素:历史传统;基本国情等。(2分)22、(10分)(1)特点:基础工业发展较为迅速(或重工业发展较为迅速)。(1分)原因:实现了关税自主;制定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设置综合经济管理部门。(3分)(2)问题:工业化水平尤其是重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1分)(3)战略:制订“一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国际因素: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对新中

27、国的“遏制和孤立;斯大林模式的影响。(2分)(4)起步落后,艰难发展。(1分)23、(14分)(1)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两大阵营对峙(美苏冷战亦可)。(2分)(2)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出兵朝鲜,继而侵略中国。(2分)原因:吸取历史教训,维护国家安全;中朝两国同属社会主义阵营。(2分)(3)“求同存异”。 (2分)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开创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局面。(2分)(4)“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对日方针。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2分)(5)逐渐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调和平与发展。(2分)24、(12分)(1)主要动机:获得贵重商品。(1分)(2)特点:以欧洲为中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分)

28、原因:经济发展、科技革命(交通革命)、资本输出、殖民扩张。(2分,任答2点得分)(3)互通有无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之一,与文明的成果相比,罪恶无法避免且是次要的。新航路开辟后的交流加速了人类从传统的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促进了思想解放等。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掠夺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共8分)25、(12分)(1)观点:苏联扩张引发冷战。(1分)分析:冷战是美苏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冲突的结果。(2分)(2)特征:外交和武力相威胁(或缓和与紧张相交替)。(1分)因素:美苏力量均势;国际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2分)。(3)理由:朝鲜半岛分裂;新中国优先重工业,一边倒外交。(2分)(4)目标:称霸世界(建立单极世界)。(1分)条件: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2分)(5)认识:把握机遇,增强国力;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