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7 《儒林外史》——匡超人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87070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6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7 《儒林外史》——匡超人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7 《儒林外史》——匡超人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7 《儒林外史》——匡超人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7 《儒林外史》——匡超人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7 《儒林外史》——匡超人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7 《儒林外史》——匡超人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7 《儒林外史》——匡超人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7 《儒林外史》——匡超人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7 《儒林外史》——匡超人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7 《儒林外史》——匡超人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7 《儒林外史》——匡超人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7 《儒林外史》——匡超人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7 《儒林外史》——匡超人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7 《儒林外史》——匡超人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7 《儒林外史》——匡超人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7 《儒林外史》——匡超人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7 《儒林外史》——匡超人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7 《儒林外史》——匡超人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7儒林外史匡超人课文导读“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这是儒林外史开篇语,也是整本书的灵魂所在。“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为了权势,为了财富,儒林学子废寝忘食地读书,从黑发垂髫考到白发苍苍。吴敬梓以其幽默诙谐的语言,把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面刻画得入木三分。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小说中,被鲁迅许以“伟大”二个字的只有两部作品,一是红楼梦,一是儒林外史。匡超人一文中,匡超人在马二先生的训导下,逐渐热衷功名,并且到京城攀高结贵,停妻再娶,作者通过一系列的人物活动,揭示了八股文、科举制度怎样使一些朴

2、实的年轻人逐渐堕落为追名逐利的庸人,甚至变成了忘恩负义的无赖、文痞的现象,充分揭露了封建礼教和科举制度的罪恶。思路梳理国学知识诵读区背名句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2论语中孔子用“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两句,强调不仅要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要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两句,从内外两个方面阐释了导致亡国的原因。读经典经典: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3、大学翻译:之所以说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是因为不能管教好家人还能管教好别人,是没有的事。所以,有修养的人在家里就受到了治理国家方面的教育。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侍奉君主;对兄长的恭敬可以用于侍奉官长;对子女的慈爱可以用于统治民众。赏析:从词语关系看,国和家的关系是如此血肉相连,密不可分;尤其是在以家族为中心的宗法制社会时代,家是一个小小的王国,家长就是它的国王;国是一个大大的家,国王就是它的家长。国与家中,无论是国王还是家(族)长都有生杀予夺的至高权力;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规范贯穿其中;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理解,“治国必先齐其家”。不过,进入现代社会,情况已发生了极大变化

4、:一方面,国已不允许实行家长制,另一方面,家已大大地民主化。不仅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规范已成为过去,就是孝、悌观念也日渐式微,丧失了“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的基本条件。而且,“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的现象也不是“无之”,而是不难见到了。课文助读预习区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1754),清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字敏轩,号粒民,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吴敬梓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的生动描绘,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作品:文木山

5、房诗文集文木山房诗说、小说儒林外史等。背景回放吴敬梓生长在累代科甲的家族中,一生时间大半消磨在南京和扬州两地,官僚豪绅、膏粱子弟、举业中人、名士、清客,他是司空见惯了的。他在这些“上层人士”的生活中愤慨地看到官僚的徇私舞弊,豪绅的武断乡曲,膏粱子弟的平庸昏聩,举业中人的利欲熏心,名士的附庸风雅,清客的招摇撞骗,加上他个人生活由富而贫,那批“上层人士”的翻云覆雨的嘴脸,让他很容易察觉到。他一生经历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当时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呈现了某种程度的繁荣,但这也不过是即将崩溃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大厦将倾的事实。吴敬梓看透了这种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

6、社会风气,所以他不愿参加考试,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他的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这些丑恶的事物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作者逸事吴敬梓妙语嘲公子吴敬梓的家庭,本是安徽全椒县的名门大户,家里奴仆成群,门前宾客如云。可传到吴敬梓这一代的时候,家道开始衰落。吴敬梓常常戴着土里土气的“马虎帽子”,到茶馆里自斟自饮,消愁解闷。有一天,吴敬梓正在茶馆里喝茶,全椒城里几个有名的花花公子也来了。他们一瞧吴敬梓这副“寒酸”样,就你一言我一语地奚落起来:“这是什么打扮?百姓不像百姓,朝举不像朝举。”“你们看,他那帽子里蹲着只乌龟呢!”吴敬梓实在听不下去了。本来,他真想冲上

7、前去,用拳头狠狠地教训他们一顿。可转念一想,自己势单力薄,弄不好,会吃亏的。 于是,便端起面前那把茶壶,先是端详、抚弄了一番,然后旁若无人地赋起一首诗来: 嘴尖肚大柄儿高, 壶水未满先摇晃。 量小不能容大佛,半寸黄水起波涛。寥寥数语,尖锐、辛辣地嘲讽了这伙道貌岸然、不学无术的公子哥们。诗毕,吴敬梓昂然起身,拂袖而去。茶馆里,花花公子们你看我,我看你,一个个都变成了“哑巴”“傻瓜”。人物速览封建科举的牺牲品匡超人身份地位:本是一个事亲孝顺、勤劳好学的农村青年,后成为混迹于名利场的伪名士。性格特点:毫无廉耻的吹牛家,虚伪透顶,狡诈至极。主要情节:原本是一个农村青年,自小上过几年学,少年时期手脚勤快

8、,心地善良,事亲孝顺。一日被路过的知县李本瑛发现,感其嘉行,提携他中了秀才,岂料李知县被人诬告,可能会累及匡超人,于是他来到杭州躲避风头。到了杭州后,与一班假名士交往,思想开始蜕变,于是匡超人转身投入到西湖斗方名士们所吹捧的“终南捷径”之中了。在认识了潘三以后他又顶替金跃上考场,并中了秀才,又赚了二百两银子。在潘三被捕后,他逼妻子回大柳庄乡下,导致其妻郁闷忧虑而死;潘三入狱后他翻脸无情;考取教习后他自命不凡,因吹嘘自己为读书人所供奉的“先儒”而贻笑大方。形象特点:在追求名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迷恋权势的泥沼中越陷越深的封建士子。傲然正直的才子王冕身份地位:元代著名画家、诗人,出身农家。性格特点

9、: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轻视功名利禄、同情人民苦难。主要情节:自幼嗜学,放牛时入学舍听诸生读书,后往依僧寺,每晚坐佛膝上,映长明灯读书。后从会稽学者韩性学习,终成通儒。但屡次应试不第,遂将举业文章付之一炬。隐居会稽九里山,种梅千枝,自号“梅花屋主”,以卖画为生。面对“灭门知县”的威逼,王冕宁可风餐露宿逃亡在外,也不肯低头。形象特点:勤奋好学、不拘于时、正直磊落的艺术家。吝啬成性、敛财成癖的人物严监生身份地位:是个胆小有钱的吝啬鬼。性格特征:寡义薄情、苛刻贪婪、卑微可怜。主要情节:严监生对财产的聚敛,主要靠两种方式:一是靠剥削来占有;二是靠惨淡经营,精打细算,甚至靠生活方式上的自虐来减少开支。他爱

10、财、聚财,吝啬到了极点,家里良田万顷,钱财万贯,临死的时候不肯咽气,原来是嫌灯盏里多点了一根灯芯,浪费了灯油!形象特点:吝啬鬼、寡情无义。基础自主学习区一、认字音1单音字可憎(zn)诰命(o)招赘(zhu) 装奁(lin)衣衾(qn) 装殓(lin)权厝(cu) 缭乱(lio)孝悌(t) 泥淖(no)2多音字吓 粘拗 冠二、记字形 三、辨词义1刻不容缓迫在眉睫辨一辨这两个成语都形容非常紧急。其中,“刻不容缓”侧重于不容拖延,可用于形容客观的形势紧急,也可以形容主观的要求迫切;而“迫在眉睫”侧重于已在眼前,只能形容客观的形势紧迫。我国公众的版权教育十分缺乏,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11、的今天,版权教育进教材进课堂,已经刻不容缓。东南沿海地区出现的“民工荒”现象,说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已经迫在眉睫。2顾名思义望文生义辨一辨两个成语都是连动结构,但意义差别很大。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望文生义:不懂某一词句的正确意义,只从字面上去附会,做出错误的解释。后者有明显的贬义色彩。桂花蝉,顾名思义,想是香味如桂花,或因桂花开时乃有,未详。这几天“智运会”三个字频繁地出现在媒体上,一些不明就里的人容易望文生义,把它和残疾人联系在一起。四、积词语背一背1光天化日:指大家看得很清楚的地方。2大吹大擂:比喻大肆宣扬。3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惊恐。

12、4天灾人祸:自然的灾害和人为的祸患。也比喻使人无法达到目的的因素。练一练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近日,两名男子打着“维修”的幌子,在光天化日下割断了价值8万元的通信电缆。二人在返回作案现场取电缆时被哈尔滨市香坊警方现行抓获。B因和脂肪抗战的过程往往会有疲劳、气色差的副作用,这常使减肥的女性面如土色!C桂林叠彩山景区内的游客遭遇天灾人祸,巨石突然坠落,致使7死25伤。据分析,事故原因除自然因素外,也含管理责任。D拉莫斯不仅是一名中后卫,也是中场和前锋,被安排在球场的任何位置,他都能胜任这一角色,他的水平不容置疑。解析选B。A.“光天化日”指大家看得很清楚的地方。使用正确。B

13、.“面如土色”用来形容惊恐,此处是指减肥的女性表面看来营养不良,应用“面有菜色”。C.“巨石突然坠落”属于“天灾”,“管理责任”则表明有“人祸”因素。使用正确。D.“不容置疑”意思是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使用正确。一、阅读第二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1选文第四段中写匡超人知道潘三落难后的恐慌和逼迫娘子的蛮横,主要用了哪些手法刻画人物?表现了匡超人什么性格?明确(1)神态描写(“面如土色”)、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2)躲避遭祸的潘三,表现了他的虚伪、势利;逼娘子下乡,表现了他的急功近利。2匡超人为什么逼自己的娘子到乡下去?明确自己想去老师那里避难却不敢跟娘子实说,只有蛮不讲

14、理地把娘子逼到乡下去。3小说叙述匡超人停妻再娶妻一事,有什么深刻的社会含意?明确停妻再娶一事,并非匡超人一人所有,作者意在借助此事讽刺当时士林阶层攀龙附凤、嫌贫爱富的畸形心理。二、阅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4小说通过哪些情节来表现匡超人蜕变的轨迹的?明确小说中主要写了匡超人发迹、潘三遭祸、匡超人停妻再娶、回乡取结、路遇牛布衣等几件事,集中表现了匡超人的蜕变。转折点是岁考成功,此时的匡超人可谓踌躇满志,春风得意,也就在此时,他心里开始添出一些势利见识来了。果然,他其后的言行暴露出一副“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嘴脸,这集中表现在对待潘三的态度转变和停妻再娶两件事上。此外,匡超人对待原配妻子丧事的态度以及

15、与牛布衣的谈话,也都表现了步入官场之后的匡超人人格的蜕变。5(链接考点)“匡超人听见这话,吓了一跳,思量要回他说已经娶过的,前日却说过不曾;但要允他,又恐理上有碍;又转一念道:戏文上说的蔡状元招赘牛相府,传为佳话,这有何妨!即便应允了。”这段文字描写,反映了匡超人怎样的心理活动?明确这段心理描写,首先体现了匡超人对于自己停妻再娶的行为,有过踌躇,但为了圆谎,不得不自欺欺人地安慰自己。其次,细腻传神地表现出匡超人的厚颜无耻,揭示出匡超人想方设法为自己开脱,使自己的行为合理化的阴暗心理。6课文中的匡超人,已经由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成无耻之徒,他的无耻行为是通过哪些具体事情反映出来的?表现了其怎样

16、的性格特点?明确匡超人无耻行为对自己行为的开脱辩解(语言、心理描写)人物性格对待家人的态度不顾夫人肯否,执意送她去乡下“这些事,也有两件是我在里面的如何了得”“你有所不知。有甚么不快活?”急功近利隐瞒婚史,与辛小姐再结夫妻“戏文上说这有何妨!”败德丧行闻夫人之死,要母亲、兄长争名分“他是个诰命夫人,到家请会画的不可自己倒了架子。”寡廉鲜耻对待儒林旧友的态度闻潘三入监,怕承担赏罚不明之虞,不去探望“本该竟到监里去看他一看赏罚不明了。”虚伪势利,忘恩负义路遇衣冠人物的态度恬不知耻自夸,误用“先儒”,酿成笑话“不瞒二位先生说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无智无耻7.辛辣而又不动声色的讽刺手法的运用,是儒林外

17、史主要的写作手法之一。请结合文本,对这一手法进行分析。明确辛辣而又不动声色的讽刺手法的运用,是本小说的风格,在节选的文本中仍有相当鲜明的体现。对于匡超人发迹前后言行的变化,作者不落一字褒贬,全凭匡超人的言行来表现。比如,匡超人对牛布衣胡吹自己选文的精妙,却不料露了丑,作者把它客观地记录下来,不做任何评论,但匡超人无智且无耻的嘴脸昭然若揭。再如,做官之后,对家人的嘱咐,作者不着一字评论,匡超人那种得志猖狂、颐指气使的神情历历在目,不由使人产生一种深深的厌恶之情。匡超人由一个淳朴善良的农民子弟最终堕落为士林的丑恶之人,责任到底在谁?请谈谈你的看法。我的理解(示例1)责任在于儒林众生,是他们的熏染、

18、腐蚀导致他的变质。从文中所写来看,在他的身上,统治阶级所宣扬的人生价值取向对他的腐蚀最为明显。在封建主流意识中,功名富贵是衡量一个人人生价值的最重要的砝码。生活其中的青年士子,精神无所依归,只能按照统治阶级规定好的路线前行,为了达到目的,他们学会了溜须拍马、坑蒙拐骗、装腔作势,逐渐丧失了淳朴的本性。(示例2)责任全在于他本身,如果他坚守自己的善良,就不会变质。人很难改变黑暗的社会,但可以坚守自己的操行。如果在自己周围形成一道坚强的精神屏障,做到百毒不侵,那么就能够使你在任何复杂、污浊的环境中,出淤泥而不染。如何解答小说中指定文段分析人物的心理或性格题课内挖掘课文在塑造匡超人这一形象时,运用讥讽

19、而夸张的语言艺术,通过独特的心理描写,从匡超人对待家人、儒林旧友的态度转变上,揭示出匡超人已经从一个淳朴善良的青年堕落成为无耻之徒,以及其追求功名富贵、冷酷自私、人性扭曲的极端无赖的心理特征。考点讲解指定文段分析人物的心理或性格题是对人物形象的局部考查,往往结合小说中对人物的某一方面的描写进行,多侧重要求考生揣摩人物的心理、情感活动。把握这一考点需要借助上下文语境,看看在这一语段或句子前后发生了什么,哪些情节与这些描写相关,并要分清指定内容属于语言、动作、肖像、正侧描写中的哪类描写。一、考题试做(2018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微纪元(节选)刘慈欣先行者知道,他现在是全宇宙中唯一

20、的一个人了。那事已经发生过了。其实,在他启程时人类已经知道那事要发生了。人类发射了一艘恒星际飞船,在周围100光年以内寻找带有可移民行星的恒星。宇航员被称为先行者。飞船航行了23年时间,由于速度接近光速,地球时间已过去了两万五千年。飞船继续飞向太阳系深处。先行者没再关注别的行星,径直飞回地球。啊,我的蓝色水晶球先行者闭起双眼默祷着,过了很长时间,才强迫自己睁开双眼。他看到了一个黑白相间的地球。黑色的是熔化后又凝结的岩石,白色的是蒸发后又冻结的海洋。飞船进入低轨道,从黑色的大陆和白色的海洋上空缓缓越过,先行者没有看到任何遗迹,一切都熔化了,文明已成过眼烟云。这时,飞船收到了从地面发来的一束视频信

21、号,显示在屏幕上。先行者看到了一个城市的图像:先看到如林的细长的高楼群,镜头降下去,出现了一个广场,广场上一片人海,所有的人都在仰望天空。镜头最后停在广场正中的平台上,那儿站着一个漂亮姑娘,好像只有十几岁。她在屏幕上冲着先行者挥手,娇滴滴地喊:“喂,我们看到你了!你是先行者?”在旅途的最后几年,先行者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虚拟现实的游戏中度过的。在游戏里,计算机接收玩者的大脑信号,构筑一个三维画面,画面中的人和物还可根据玩者的思想做出有限的互动。先行者曾在寂寞中构筑过从家庭到王国的无数个虚拟世界,所以现在他一眼就看出这是一幅这样的画面,可能来自大灾难前遗留下来的某种自动装置。“那么,现在还有人活着吗

22、?”先行者问。“您这样的人吗?”姑娘天真地反问。“当然是我这样的真人,不是你这样的虚拟人。”姑娘两只小手在胸前绞着,“您是最后一个这样的人了,如果不克隆的话呜呜”姑娘捂着脸哭起来。先行者的心如沉海底。“您怎么不问我是谁呢?”姑娘抬头仰望着他,又恢复了那副天真神色,好像转眼就忘了刚才的悲伤。“我没兴趣。”姑娘娇滴滴地大喊:“我是地球领袖啊!”先行者不想再玩这种无聊的游戏了,他起身要走。“您怎么这样!全城人民都在这儿迎接您,前辈,您不要不理我们啊!”先行者想起了什么,转过身来问:“人类还留下了什么?” “照我们的指引着陆,您就会知道!”先行者进入了着陆舱,在那束信息波的指引下开始着陆。他戴着一副视

23、频眼镜,可以从其中一个镜片上看到信息波传来的画面。画面上,那姑娘唱起歌来: 啊,尊敬的使者,你来自宏纪元!伟大的宏纪元,美丽的宏纪元,你是烈火中消逝的梦人海沸腾起来,所有人都大声合唱:“宏纪元,宏纪元”先行者实在受不了了,他把声音和图像一起关掉。但过了一会儿,当感觉到着陆舱接触地面的震动时,他产生了一个幻觉:也许真的降落在一个高空看不清楚的城市了?他走出着陆舱,站在那一望无际的黑色荒原上时,幻觉消失,失望使他浑身冰冷。先行者打开面罩,一股寒气扑面而来,空气很稀薄,但能维持人的呼吸。气温在摄氏零下40度左右。天空呈一种大灾难前黎明或黄昏时的深蓝色。脚下是刚凝结了两千年左右的大地,到处可见岩浆流动

24、的波纹形状,地面虽已开始风化,仍然很硬,土壤很难见到。这片带波纹的大地伸向天边,其间有一些小小的丘陵。先行者看到了信息波的发射源。一个镶在岩石中的透明半球护面,直径大约有一米,下面似乎扣着一片很复杂的结构。他注意到远处还有几个这样的透明半球,像地面上的几个大水泡,反射着阳光。先行者又打开了画面,虚拟世界中,那个小骗子仍在忘情地唱着,广场上所有的人都在欢呼。先行者麻木地站着,深蓝色的苍穹中,明亮的太阳和晶莹的星星在闪耀,整个宇宙围绕着他最后一个人类。孤独像雪崩一样埋住了他,他蹲下来捂住脸抽泣起来。歌声戛然而止,虚拟画面中的所有人都关切地看着他,那姑娘嫣然一笑。“您对人类就这么没信心吗?”这话中有

25、一种东西使先行者浑身一震,他真的感觉到了什么,站起身来。他走近那个透明的半球,俯身向里面看。那个城市不是虚拟的,它就像两万五千年前人类的城市一样真实,它就在这个一米直径的半球形透明玻璃罩中。人类还在,文明还在。“前辈,微纪元欢迎您!”(有删改)考题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答: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思路、把握人物情感的能力。要先依文本顺序找出小说中对先行者的心理描写,然后要结合相关情节分析其心理,答出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答案先行者着陆之前,已经知道地球灾难的发生,一方面心存侥幸,一方面又深知连侥幸也不过是幻想,心情复杂纠结;着陆后亲身感受到地球的荒凉,自认是宇宙间最后一个人类,巨大的孤

26、独感和绝望使他濒临崩溃;意识到画面有可能并非虚拟,感到震撼,重新燃起了希望。二、技巧点拨(一)明确此类题型,通过审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1常见设问方式(1)(2018高考全国卷)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2)(2014高考江苏卷)安娜投到铁轨上之后有什么样的内心活动?这样写有什么意义?(3)(2014高考浙江卷)赵老板在鉴定钧瓷时,小说先用“淡淡”,后用“朗声”来描写他的神态,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高考湖南卷)文中两处画横线的文字对农民夫妇的描写,表现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5)语句,可以看出人物怎样的心态?(6)小说人物的行为折射

27、出人物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文本分析。(7)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的心理变化过程。2审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1)题干中有“内心活动”“心理”“性格特点”“心情”“心理变化过程”等字样,可以确定题目需要从“人物心理”或“人物性格”角度来解答。(2)题干中有“画横线的文字”“语句”等字样,可以确定题目要求从“限定的文段或语句”来分析解答。(二)掌握解题技法三个结合准确分析指定语段人物心理或性格1锁定场合,结合具体情境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往往把人物置于一个特定的场合,通过人物在这个场合中的表现来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制于这个场合。如林黛玉进贾府里的同一个问题对于女孩子读书,林黛玉前后的回答就

28、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林黛玉刚进贾府不知道老祖宗对女孩子读书的看法,就说了实话;后来知道了,就说了假话,由此可以看出林黛玉寄人篱下的小心、敏感,当然还有她的聪慧。锁定了相关场合,从“人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这个角度去理解,就能准确理解人物此时的心理了。2整体感知,结合上下文小说中对人物的心理(或心情)描写自有作者的一番苦心,更是具有一种画龙点睛之妙。因此,在解读文本时必须结合上下文,整体感知。全面了解事情发生的背景、发展和结局,掌握具体人物的心理在全文描写中所处的地位,从而更好地剖析人物心理描写的别具匠心。从“人物在整个事件中产生了怎样的心理或表现”这个角度去理解。3抓关键词,结合外

29、部表情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往往通过人物外在的表情动作来显现。因而我们在分析人物心理时,还必须抓住关键词语,借助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描写来分析理解人物的心理(或心情)。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暮鼓铁凝日落之后,天黑以前,是黄昏。黄昏好像是一个有形的、硕大无朋的器皿,正承接着她的投入。她相信运动,只有运动才能年轻,才能保持整体的青春感。迎面偶尔过来几个遛狗的人,她避免和他们打招呼、搭讪。住在美优墅的业主,房子不小,院子挺深,喜开车不喜走路。她在这里走路十年,从来没和一个业主讲过话。只有一次,她在小区会所门前的林荫道上差点被一条叫“斯通”的狗扑倒。那主人一手搂住奔回他身边的斯通

30、的脖子说,他不大,还是个孩子呢,才六个月。刚才他是跟您逗着玩儿呢!她压抑着胸中的气愤说,它再是个孩子也不是人类意义上的孩子,它毕竟是条狗啊!说完,她掉转身拔腿就走。两条腿发软且发抖,继而涌上更强烈的一股铁灰色的感觉,叫作悲从中来。 她十年前提早退休了,去农民工子弟学校当志愿者。老师给女孩子们穿小旗袍,让男孩子穿燕尾服。这些盛装的男女子弟有时也会在臂弯里擓上一只柳编的小篮子,篮子里装着各种形状的馒头,让孩子分赠给嘉宾。老师们说馒头是真正在大铁锅里蒸出来的,用的是烧柴火的灶。嘉宾们手捧“原生态”的小馒头,惊喜交加。出身乡村的大亨说是母亲的味道,母亲站在黄昏的村口喊他回家吃饭的味道。新近走红的电视女

31、星亲吻了一个女孩子,称赞学校的成功:少年版燕尾服和柴草灰构成的强烈反差本身就是成功。 她穿着哈伦裤在黄昏里走路。她喜欢往小区东北角走,那儿有一片柿子林。尚存这片别墅开发之前的自然景象。灰色路面上,黑色沥青补丁好似一条条压扁了的巨蟒,正无声地爬行。马路对面,一个老者几乎正和她齐头并进。老者拖着一把平头铁锨,那哧拉、哧拉的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噪音,就来自铁锨和柏油路面的摩擦。她有点抱怨,偏过脸扫了一眼老者这老头! 她心说。黄昏已是尾声,整个的老头就像整个的柿子林那样,模糊起来。风吹拂着他的齐耳乱发,一件辨不清颜色的肥大的中山式制服,过长的袖子几乎盖住了闲着的那只手。他的脚步声,他身后那把铁锨的哧拉声,

32、把黄昏以后这条静僻的柏油路鼓捣得乱糟糟的。在她斜后方的老头停住脚,摸出烟和火柴,腾出手点着烟,狠狠吸了一大口。他咳着喘着向路边的冬青树丛里吐着痰,向那树丛吼着痰,费力地把喉咙深处的痰给吼出来。那吼犹如老旧的轮胎隆隆碾轧着碎石。她看见一个体型壮实的工人正朝她和老头这边张望,望了一阵,就快步朝他们走来。“妈 !妈 !”他喊着“妈”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路上没有别人。是在喊她吗?错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或者她竟然很像这位施工队成员的妈?她的心一阵轻微地抽搐,那铁灰色的感觉又浮了上来。 她疑惑地看着端着空饭盆的年轻工人,就见他很确定地走到老头跟前,从他手里接过铁锨,又叫了一声“妈”,他催促说快点儿!菜

33、汤都凉了!“老头”不急不火,由着儿子接过铁锨。 他没有把身穿哈伦裤的她错认成自己的妈,他是在管那老头叫“妈”;那么,她一路以为的老头并不是个老头,而是个老太太,是妈。 年轻人扛着铁锨在前,引着他的妈走,一笸箩馒头和一只一抱粗的不锈钢汤桶,白菜汤味儿就从这桶里漾出。母子二人舀了菜汤,每人又各拿两个大白馒头,找个暗处,把汤盆放在地上,并排站在路边吃起晚饭。过分雪白的馒头衬着他们黧黑的手,泛着可疑的白光。 她佯装在近处溜达,耳边又响起一路上“老头”那粗砺的吼痰声。 但是,假如生活的希望在于能够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生活的残忍也在于能够让不可能居然成为可能。 路边的年轻人很快吃完,从地上端起妈那份菜汤递到

34、她手上。妈吃完馒头喝完汤,拍打拍打双手,在裤子两侧蹭蹭,从肥大中山式上衣的肥大口袋里掏出两只壮硕的胡萝卜,递给儿子一只,另一只留给自己,好比是饭后的奖赏。 她发现,吃饭的这段时间里,妈一声也没咳嗽,像是珍惜和儿子并肩的吃饭,又好似铁了心不让咳嗽和喘去败坏这片刻的安宁。会所传来一阵鼓声,是某个庆典或者某场欢宴开始了。她迎着鼓声回家。在凉飕飕的晚风中,会所旁门的一辆“路虎”的车顶上,端坐着一只老猫,她和老猫脸朝着同一个方向,“肩并肩”地抻着脖子静听、观望起那些窗子里的鼓声和人影。(原文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文中的“她”是一个生活比较优裕的退休女

35、职工,她热爱生活,对社会弱势群体怀有爱心,又对某些现象很看不惯,颇有几分愤世嫉俗。B文中两处写到“铁灰色的感觉”,前一处表现的是对狗主人的愤懑,后一处则是由于对青年工人呼唤的不解。她因而感觉到了世间的阴冷坚硬,对未来感到极其迷茫。C“她”对“老者”的态度有着复杂的变化过程:抱怨疑惑同情惊讶悔恨羡慕。这些描述表现了作者对“老者”和她的儿子虽苦犹甜的生活的肯定。D“假如生活的希望在于能够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生活的残忍也在于能够让不可能居然成为可能”这一议论句,既反映了“她”的感慨,更表达了作者的愤怒。解析:选A。B项,“她因而感觉到了世间的阴冷坚硬,对未来感到极其迷茫”说法错误,第二处是她看清过来的

36、是一个体型壮实的工人,这个工人喊妈,她误以为工人把她认作妈。是对自己竟然像那位工人的妈妈感到“心一阵轻微地抽搐”。C项,“悔恨”说法错误,文章中的“她”对“老者”态度没有悔恨。D项,“更表达了作者的愤怒”说法错误,这句话主要是表现“她”的感慨,以及从打工母子身上得到了心灵启示。故选A。 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标题 “暮鼓”的含义。(6分)答:答案:(1)指会所傍晚时分传出的鼓声;(2)指暮年的“她”内心涌动的思绪;(3)有“晨钟暮鼓”之意,表达出作者写此文有促使自己及他人警醒、警觉的意愿,希望能让社会的一些不合理、不完满的地方(比如贫富差距大等)有所改变。 3.试探究文中“她”的复杂情感。(

37、6分)答:答案:(1)渴望过比较宁静但又充满活力的生活。(2)充满对“老者”及农民工子弟等基层百姓的关爱与同情。(3)对现实世界中的繁杂、喧嚣的不满,对人际冷漠的愤懑,对城市化进程中的负面因素的忧虑。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5分)革 命 头嘉男黄昏时,她潜进了一个村子。她在村边一户人家的柴草垛与院墙之间的空隙中蹲伏下来。其实她已筋疲力尽,肚子咕咕响着,胳膊上的伤口灼灼地痛着。但她深吸了一口气,用以支撑自己,眼睛警惕地盯着四周。这户人家的院门吱呀一响,一个大闺女迈出门槛,向柴草垛走来。这闺女,一根乌黑的大辫子垂到腚下,留着长长的辫梢,红头绳系了有三指宽。她屏住呼吸,看着这根长辫子。她

38、也曾有这样一根长辫子,绸缎一样亮光光油滑滑的,村里的姐妹们羡慕,她自己也暗自得意。两年前,两支共产党的队伍来到她的家乡,她一下子羡慕起那些女兵来了,她们个个都梳着齐耳短发,又新潮又神气,村里人把那叫革命头。女兵们把村里的女子组织起来唱歌:“人人来宣传,妇女听一番,宣传的话儿好好听,放足闹革命,打败鬼子兵,保家保和平!”于是,会唱民歌的她瞒着娘,跳下火炕,冲出家门,去了区政府,也成了一名“女宣传”,辫子咔嚓一声落了地,她也有一个革命头了。没想到,只一年,日本鬼子被打跑了,又开始打国民党。最近的一仗打得不顺,她和战友们被打散了。怕吓着这闺女,她一动不动,一声不吭。闺女抱了一抱柴,扭身离去,辫子晃悠

39、着。她刚想叫住闺女,一个绾着发髻的中年妇女,挎着篮子从柴垛边的小路经过,她只得又缩了回去。看着妇女的发髻,她想起了母亲,两年没见,不知母亲怎么样了。她发现这个村子和她的家乡一样,女人们的发型就两种,没出嫁的就是一根大辫子,出嫁的,上了年纪的,就是一个发髻。正犹豫着要不要去敲这户人家的大门,那闺女又出来了,又朝柴垛走过来。她四周瞅了一圈儿,没有人,便轻咳一声,站了起来。闺女吃了一惊,一看她的发型和衣服,认得是共产党的女兵,脸上的表情松下来,眼睛倏地放出光芒。闺女也四周看了看,朝她招招手,扭身往家走,她跟了进去。闺女的娘正在做饭,平静地看了她一眼,和蔼地说:“你不用怕,我儿子也在外面打国民党呢。”

40、闺女把她领进自己的屋,让她洗了脸,替她包好胳膊上的伤口,又找出自己的一套衣服让她换上。这时饭也差不多好了,闺女把一碗菜汤和两个红薯摆在她面前,让她趁热快吃,自己又出去了。一会儿工夫,闺女带回一个也是绾着发髻的女人,对她说,这是村里妇救会的会长。妇救会会长上来拉着她的手,问明一些情况,说,让你受苦了,你放心,俺一定会保护好你。她像见到组织和亲人一样,心里踏实了许多,虽然吃了点儿东西,有了点儿力气,但是沉重的困倦又黏上来了。她摇晃了一下,会长和闺女连忙扶她躺下,让她放心好好休息。她躺在闺女的炕上,迷迷糊糊听到会长和闺女去了外屋,加上大娘,几个人在商量事呢。会长说,怕是国民党的人又要来搜查了。大娘说

41、,家里是没地方藏,要不到山洞里躲躲?会长说,天冷了,洞里更冷,谁受得了?再说你知道山上有洞藏,那些人就不知道到洞里去找?闺女说,要不还是老办法,再找个假发髻给她戴上?就说她是俺姐,回娘家来了。会长说,哄不住那些人,你忘了去年,有两个共产党的女兵藏在咱村,我给弄了两个假发髻戴着,还不是叫那些人一把揪下来,露了馅儿,把人给抓走了?闺女说,兴许来的不是那伙人呢?会长坚定地说,不行,还得想别的招儿她的意识越来越模糊,听到的话越来越遥远,慢慢就睡过去了。天亮后,她醒来,见那闺女正站在炕下对着镜子梳头,辫子没了,是齐耳短发,和她一模一样。闺女对她笑笑,她愣了一下,也笑笑。果然,那些人来了,挨家挨户搜,把村

42、里四十岁以下的女人赶到破庙里集合。她也随着闺女去了。她愣在那里,一夜之间,村里的姑娘媳妇们,发髻和辫子都变成了清一色的齐耳短发。那些人更是愣了,眨巴着眼睛,不知从何处下手。革命胜利后,她在文艺单位任职,有机会梳长发,也有机会烫头发,但她一直留着齐耳短发,直到老,病故。(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人物都没有具体姓名,只用“她”“闺女”“妇救会会长”“闺女的娘”等称谓,表明了人物的普通平凡,使故事更能打动人心。B第三段中的插叙,交代了“她”从农村女孩成长为革命女兵的过程及到此村的原因,意在突出环境的恶劣和女兵形象的高大。C妇救会会长和闺女、大

43、娘等商量如何周全保护女兵的情节,表现了群众对革命战士真挚的情感,也体现了救助事件的普遍性。D小说外貌描写采用了简笔勾勒,手法独特,如用不同的发型表现不同人物的身份:大辫子的是姑娘,绾发髻的是出嫁的、上了年纪的。解析:选B。B项,“意在突出环境的恶劣和女兵形象的高大”分析有误。插叙内容是为了交代她当兵的由来,交代她躲在这儿的原因,同时也交代她为什么看姑娘的长辫子。5.小说倒数二、三段中三处加点的“愣”字,分别揭示了人物怎样的心理?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答:答案:第一处,表现“她”发现那闺女发型突然变化时内心的惊讶;第二处,面对村里女人们清一色的齐耳短发,“她”明白了她们的用意,内心震撼、感动;第三处,表现了敌人面对清一色的发型无计可施时的狼狈。6“革命头”这一发型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答:答案:推动情节的发展,村里女人们发型的变化,使小说情节发生突转,更为曲折生动;突出了人物形象,村里女人们集体改变发型,巧妙地保护了受伤的女兵,使战争年代对敌斗争中勇敢智慧的女子群像更加鲜明;深化主题,“革命头”这一特殊发型,既是追求革命、支持革命的象征,也蕴含了战争年代我党我军与百姓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凝结而成的鱼水深情。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