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86941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近几年来,“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说法时常见诸舆论。在诸如顶级高校农村娃比例渐少、招聘市场越发偏爱城市青年的报道中,人们似乎发现,尽管中国人口素质、教育水平有了巨大提升,但物质条件、生活阅历方面的差距仍然是一大批“寒门青年”出人头地的障碍。情况是否如此有待验证,但“寒门再难出贵子”的社会焦虑却现实存在。谁才是今天社会中的“贵子”?“贵”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升官发财,也不意味着必须拥有多么高的社会地位,而是代表着人生进步的可能性以及实现人生价

2、值的机会。富二代、官二代无疑符合传统意义上的“贵”,但如果没有一技之长,不能凭借自身本领干事创业,所谓“贵”也不过停留在人生的浅表。相反,白手起家的寒门青年,凭借自身努力打拼出一片天地,创造了属于自己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贵子”称谓自然当之无愧。作为哈佛大学优秀毕业生代表之一的中国寒门学子何江,曾讲到自己成功的经验:“每到一个更大的地方、更大的平台,你会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很多,而我相对来说,好奇心比较多,我就会有压力去把它学会,让自己不断补足短处。”同时,网络文化高度繁荣的今天,寒门青年逆袭的方式也更加多元。之前,网名为“搬砖小伟”的湖北青年石神伟,凭借一系列自制的高难度健身视频,在短视频分享

3、平台上吸引了超过百万粉丝。这位寒门青年从留守儿童、网瘾少年一路走来,用健身不断磨炼和改变自己,传递着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正能量,感动了无数网友。今天,许多像“搬砖小伟”这样寒门出身的“网红”,借助网络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也为社会进步传递着正能量。有人感慨,小伟的坚韧、低调和朴素,是这个时代的奢侈品,他是真正属于今天的“寒门贵子”。可以说,传播结构扁平化的互联网,为不少寒门青年打开了一扇改变人生的窗户,也创造了另外一种生命的可能。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与他拥有的社会信任和社会支持力量相关。家庭出身、教育背景和工作平台确实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路径。然而在价值多元化、传播渠道扁平

4、化的今天,不仅“贵子”的意涵有了更为丰富的面向,同时由网络构成的“强大朋友圈”,也时常能为寒门青年走向成功提供强大的社会支持力量。一篇流行于网络的演讲词寒门贵子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出身豪门的,我们都要靠自己!所以你要相信: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这并不是鸡汤,而是说出了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寒门能否出贵子,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一个关于“命运”的话题,而是一个关于“奋斗”的故事。1. 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3分)A寒门再难出贵子。B寒门贵子,贵在“奋斗”。C寒门青年成功

5、的方式多元。D寒门贵子具有新的时代意义。2. 下列对第段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A社会地位不高、经济实力不强的人也可以成为今天社会中的“贵子”。B人生不断进步以及有机会实现人生价值的人,就是今天社会中的“贵子”。C官二代、富二代符合传统意义上“贵子”的标准,一定是时代的“贵子”。D寒门青年只要通过努力,创造了属于自己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就是今天社会中的“贵子”。3. 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3分)A第段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谁才是今天社会中的“贵子”。B第段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寒门青年取得成功的方式多元。C第段的观点是寒门青年不具备取得成

6、功的必要条件,不会取得成功。D第段引用演讲词意在告诉读者,起点低的人可以通过奋斗逆袭成为“贵子”。(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材料一 中国书法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一朵奇葩。它是由中国方块文字生发出来,凭借视觉语言,通过线条技巧、字体样式、章法布局和风格特征来抒情达意的艺术形式。它寄托着中国文人对自由精神的终极追求。传说在黄帝时代仓颉创造了文字。从字体的演变发展来看,中国文字大体经历了商代甲骨文、周代金文、春秋战国时期金石竹帛文、秦代小篆、汉代隶书、魏晋至今的楷书等六个阶段。从字体的审美角度来看,汉字大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篆、隶、楷书,它们结构均衡内

7、敛,如雄兵列阵,壁垒森严,具有静态美;另一类是行、草书,它们结构欹斜飘展,如花飞花发,云卷云舒,具有动感美。正如清代学者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指出的:“书凡两种:篆、隶、楷为一种,皆详而静者也;行、草为一种,皆简而动者也。”正是汉字深奥玄妙、变化多端的形态,扩展了我们对书法艺术摹写和创作的审美维度,由此产生了中国历代的书法大家。汉字发展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创作已成为中国文人的自觉常态,出现了以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为代表的书法家群体。历经唐宋元明清时期,欧阳询、颜真卿、苏轼、米芾、赵孟頫、董其昌、邓石如等众多书家群星灿烂,他们留下的作品也成为后世临摹和借鉴的典范。正如古希腊艺术遵循“黄金分割”一样,

8、汉字也有其独特的造型规律和结构组织。故而在书法的表现上,历代书家都注重字的形体结构,遵循一定的法则。所谓“点画调匀,上下均平”“左缩右伸,画短直长”就是对书法形体构造很好的概括与归纳。当然,书法单纯地追求稳妥、均衡和秩序,易导致法度森严,压抑人的情感,束缚人的创造。因此,精神上的审美追求构成了书法创作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自书法艺术产生以来,历代书家都强调书法创作是情感的抒写过程,是对自然理想化的摹写。他们在书法临摹与创作过程中,注重心灵的感受和精神的追求。据周易系辞下载:“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仰天”与“俯地

9、”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思维,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历代书家的文化性格特征,甚至直接被用来作为书法审美的基本原则。从汉唐时期开始,书法又始终围绕着“载道”这个轴心。说文解字云:“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这是中国文字独有的精神审美所在。中国古代书家在创作中灌注了精神上的寄托,企图以此获得心灵上的自在。他们在作品中追逐书法个性的张扬,试图达到用语言无法形容的精神境界。如钟繇的宣示表结体自然,沉雄浑厚;陆机的平复帖古朴秀美,潇洒随意;王羲之的圣教序风流高华,俊逸清新;米芾的蜀素帖不激不励,雍容大雅;王铎的草书诗卷恣肆奇崛,参差错落所有这些

10、伟大作品,无不以意蕴深醇、风规自远感染并浸润着我们。(取材于罗中玺的书法的审美意识与评判标准)材料二当代书法是从传统文化的“断层”“决裂”中走过来的。传统士阶层的消亡,社会文化土壤的改变,促使书法与其实用性逐渐剥离,使其艺术性更显纯粹。20世纪以来,殷墟甲骨、武威木简、楼兰文书、敦煌经卷等丰富的书法文物的出土,改变了传统书法史的叙述,也改变了书法审美、书法品评的标准。在此背景之下,“民间书法”“艺术书法”“学者书法”“现代书法”等流派纷纷登场。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碰撞、交流与相互影响,加上全球一体化的潮流,古老的中国书法即使再“艺术”,也不能关起门来无视“窗外的风景”。何况,中国文化向来具有极

11、大的包容性,它有吸收、融合一切外来文化的气度与能量。一些当代中国书法作品在装饰装潢等方面就汲取了西方艺术的灵感。这些既是传统的书法艺术在当代的境遇,也是书法品评标准“多元化”的表征。虽然“多元化”是当代书法的一大特征,但书法品评也存在着共同的标准,那就是品评的“视觉化”。“视觉化”将依附于书法中的非书法因素(如创作者的道德情操、社会影响等)进一步剥离,可以说是更“本体化”了。“视觉化”特征的不断强化是基于这样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即展览成为当代书法创作与审美的主导力量,书法艺术已经从传统的书斋式进入了现代展厅式的艺术语境。在书斋语境下的书法品评,注重的是作品与作者的合一,甚至更关注作为创作主体的

12、人的因素。例如,在领会了颜真卿视死如归、为国捐躯的精神之后,再来欣赏他的书法作品,会更深入地体会到其中大气磅礴、雄浑豪迈的气势。但是在展览语境下,作品是首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因素,人的因素隐逸于作品背后。而且更多时候观者与作者是分离的、陌生的,观者只对作品品评,可以说是针对作品的纯形式品评。尤其在竞赛性展览中,品评是通过作品而认识人的。“视觉化”带来的另一个改变是书法作品欣赏方式的变化。传统书斋式的书法欣赏与品评大多是文人间的展玩、交流,对其展玩的过程更感兴趣,书法作品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媒介。例如,古人欣赏手卷的方式是从右往左看,如同我们阅读古书一般。观看时每次从圆形木轴那侧展开,看过的部分暂时先

13、松散地卷在手卷的木条周围,欣赏时每次展开约一臂的长度。在欣赏完之后,观者需要从后往前、一段一段地将手卷再卷回去。当然他完全可以只是迅速而机械地回卷一遍,但有些鉴赏家更喜欢在回卷的过程中从左到右反向欣赏一遍,且不时地停下来回顾一些特别有意思的细节。现代展厅语境下的书法品评则是“看图式”的,观众对作品一览无遗,并没有机会亲自展开作品慢慢欣赏。当代书法品评与展览关系紧密,学书之人莫不口言展览。展览的兴起,评选机制的逐步完善,更加突出了品评书法以作品说话的特征。总之,当代书法品评标准的“多元化”与“视觉化”推动了当代书法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弊端。近年来在重要书法展评中,多次强调了对貌似个性张扬实则书

14、写技能低劣的“丑书”的批判;利用高科技手段丰富了书法作品欣赏的方式;增加了现场面试作者的要求,重新强调了对作品背后人的因素的重视可以说,传统书法品评正在做当代的回归。(取材于梁文斌的书法品评的标准问题)4.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古代书法家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家的艺术成就远不如唐宋以来的众多书法家。B. 中国古代书法家在现实中饱受压抑,企图以书法获得心灵自在。C. 中国古代书法家个性张扬使作品达到了语言无法形容的精神境界。D. 中国古代书法家创作了诸多特色鲜明、意境深厚、风格高远的作品。5.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当代书法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15、)A. 当代书法因为社会文化的改变已经失去了它的实用价值。B. 当代多种书法流派出现与书法文物的新发现密切相关。C. “展厅式”的书法品评决定了当代书法艺术走向“视觉化”。D. 在书法品评标准多元化的背景下出现了技法低劣的“丑书”。6. 欣赏当代书法作品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条概括。(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5分)解读凉州离开兰州,我乘上汽车,直奔武威古称凉州的边塞名城。时值阳春四月,我离开故城济南时已是春色酽酽、绿意沸腾了,而这里却是一派边塞景象:左边是霸气粗豪的祁连山,白雪冠顶,渗透出一缕缕凛凛寒气;右边是雄浑苍莽的龙首山,呈现出一抹冷

16、漠的灰黄。看不见山泉流水,听不见莺歌燕语,稀稀落落的村庄里偶尔传来一两声鸡鸣犬吠,传递出一缕生命的气息。天地间一片旷达的静寂,一片枯涩的静寂。汽车穿行在河西走廊,历史的密码从时间隧道里蹦跳出来,扑落在大脑的屏幕上两千多年前,张骞途经古凉州,出使西域,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以河西走廊为核心的古凉州地带便成为中原通往西域及中亚、西亚的重要通道。在这条历史通道上,作为丝路重镇的武威,见证了丝绸之路上无数的历史变迁和美好梦想的时空流转,而历史变迁中沉淀孕育的凉州文化,成为丝路文化融汇的结晶和典范。秦汉之际,匈奴在中国北方崛起,从汉高祖刘邦到汉景帝,数十年间没有力量与匈奴抗衡,只好采取和亲政策,

17、以缓和边境危急。到了汉武帝时,这位有囊括四海之志的一代君王,决心要开疆拓土,疏通丝绸之路,连续派卫青、霍去病、李广出击河西走廊。骠骑将军霍去病首战告捷,一举击垮了匈奴休屠王,占领河西走廊东端。为了纪念这场战争的胜利,此战场被命名为武威。汉武帝在河西走廊开设郡县,武威郡即凉州刺史的治所,这样,武威便有了凉州的别称。到了唐朝初年,河西走廊先后被匈奴人的后裔突厥和吐蕃、吐谷浑割据。唐王朝建立后一百多年中,与西北少数民族发生了多次战争,大都是以凉州为根据地进行的。整整一个唐朝,在丝绸之路上进行了上百次的大战役,前后三百年,前仆后继,为开拓这条人类文化的运河、中西友谊之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在唐朝国力极

18、度强盛时,西域诸国与大唐的关系进入了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水乳交融的阶段,凉州作为河西走廊的桥头堡,自然也达到了繁华鼎盛时期。那时,凉州的知名度极高,仅次于都城长安。凉州词、凉州乐、凉州伎舞,风靡全国。温子升描述当时凉州的繁华景象:“车马相交错,歌吹日纵横。”由此可见盛唐时期这西北边塞重镇一幅歌吹喧天、文化葱茏的画面。我知道,凡是文化名城,街巷里总是要飘曳着文化人的衣袂。王之涣、王维、高适、岑参、李益多少诗人钟情凉州,用生命和卓越才华写下了中国文化史上流韵千古的凉州词,让凉州这座边塞小城在唐诗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形象。在凉州活动时间最长的是高适和岑参。高适二十岁时在长安求仕不遇,经人举荐混了个县尉

19、,是官吏中最低的一级。“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他毅然辞职,投奔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做掌书记,驻守凉州。凉州虽然没有江南的杏花春雨、烟柳画舫,但这里边风浩浩,大漠茫茫,山岭峻拔,戈壁旷大,他在这里度过一段充满审美体验的浪漫人生。无独有偶,岑参也是二十岁时到长安求仕不遇,“诗赋满书囊,胡为在战场?” 满腹诗书,经天纬地,在京都却不能施展,只好另辟蹊径,投笔从戎,仗剑出塞。“风萧萧兮夜漫漫,琵琶一曲肠堪断”,“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这首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写出了凉州的繁华,胡人云集,琵琶声喧。书剑飘零的诗人,在前线与老友相会,热酒冷梦,吟诵如潮。这不是江南才子的浅斟低吟,而是

20、军旅诗人的狂饮浪醉。也只有边塞重邑凉州,那边月凄清、风沙萧萧、战马嘶鸣的大景象,大氛围,才能酿就这一腔豪迈悲壮的诗情!我在武威的街巷里寻寻觅觅。青砖斑驳的鸠摩罗什【1】古塔,古色古香的城门钟楼,出土铜奔马的擂台,气宇轩昂古树千章的孔庙,还有稀世珍宝的西夏碑【2】边塞古城仍保留着一角静谧和肃穆,展示着这片土地的厚重。漫步街头,触目所及,更多的是高楼、绿树、宽街、阔路,一爿爿商店、酒肆、咖啡馆、网吧、舞厅,人影飘动,熙熙攘攘。流行歌曲在大街小巷横冲直撞,却不闻胡人的琵琶羌笛;舞厅里传来舞曲强烈刺人的节奏,却不见凉州乐伎婀娜优雅的舞姿,没有凉州曲的悲怨苍凉,没有凉州词的雄沉宏阔,更没有“此时秋月满关

21、山,何处关山无此曲”的场景。一切远去了。造物主早把一段盛世的历史撕下来深深地埋葬在时间的泥土里,它还能萌发出新的故事、新的传奇吗?我走向郊野。高邈深邃的夜空,满天晶莹闪烁的星斗,裹着寂寞裹着孤独的祁连山,依然呈现出狂飙卷澜般的雄姿,庄严、沉郁,每一座山峰都高贵地矗立着,平静而肃穆,从容而大度。望着远处隐隐的长城、烽燧、垛堞,还有身后的边城,我肃然起敬。感谢武威,感谢古凉州,我应该脱帽叩首。是凉州这个伟大的支撑点,支撑着汉唐历史的一页苍穹,支撑起中华民族一个辉煌的时代。凉州,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中,有谁能像你一样既有镞矢如雨、战马长啸的战争画卷,又有汹涌的诗情、滂沛的乐章以及那充塞天地之间的至

22、大至刚的浪漫主义情怀呢!(取材于郭保林同名散文)注释:1、鸠摩罗什:东晋时期后秦高僧,生于西域龟兹国,曾在凉州生活17年,弘扬佛法。2、西夏碑:即“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是迄今所见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西夏文和汉文对照字数最多的西夏碑刻,原置凉州大云寺。7.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汉唐时同西北民族的征战,护卫了国家西北边境,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凉州文化的发展。B. 鼎盛时期的凉州知名度极高,既是有“桥头堡”作用的边塞重镇,又是瑰丽的诗词歌舞之城。C. 诗人们钟爱凉州,因为这里景致雄浑阔大,激发他们吟咏出大境界、大悲壮,一吐胸中块垒。D. 时代的变迁已经改变了

23、凉州的面貌,作者认为武威已经很难再创造出新的故事、新的传奇。8. 第段中,作者说武威的街巷里有“青砖斑驳的鸠摩罗什古塔,古色古香的城门钟楼,出土铜奔马的擂台,气宇轩昂古树千章的孔庙,还有稀世珍宝的西夏碑”,又说“一切远去了”,你认为这样说矛盾吗?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6分)9. 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凉州文化”的内涵并做简要解说。(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5题。(共6小题,21分)佚之狐,郑人,佚之俅之子也。狐少善思辩,多才识。为幕僚,常得郑君宠之。晋侯、秦伯围郑,郑危在旦夕。狐求见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武使秦,秦晋师还

24、,郑遂安。郑伯欲厚赏武。狐闻之,言于郑伯曰:“武,舌辩之士,以口舌退师,功高莫大,厚赏,理也;然,武终为隐者之徒,非臣举之,终老亦未见其名,何功之有?窃以为当赏者,臣也。”郑伯愕然,赏之。异日,村夫有拜于郑廷者,郑伯迎之。问之,乃烛之武之兄文也。文曰:“君恩四海,天下惠之,万民之幸也。武以口舌还军秦晋,三军不能敌,厚赏以利郑也。然,家有老母,八旬又三,日必侍之。武往说师,老母系之,臣昼夜侍母,目不交睫,亦宜赏之。况武本不欲说秦,臣数劝方为之也!”郑伯赏之。未几,宫廷左右及三军将士上书求赏者络绎不绝,郑哗然。晋闻之,复攻之,郑危矣。史臣曰:“郑危而遂安者君明而士贤也郑安而复危者赏功之过欤抑邀功妒

25、贤欤”10. 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是( )(3分)A.郑危而遂/安者君明而士贤也/郑安而复/危者赏/功之过欤/抑邀功/妒贤欤B.郑危而遂安者/君明而士/贤也/郑安而复危者/赏功之过欤/抑邀功/妒贤欤C.郑危而遂/安者君明/而士贤也/郑安而复/危者赏/功之过欤/抑邀功妒贤欤D.郑危而遂安者/君明而士贤也/郑安而复危者/赏功之过欤/抑邀功妒贤欤11. 下列对古代文化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相传为左丘明所作,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B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如孔子,孟子;也用以尊称对方,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中的“子”

26、。C三军,周制,诸侯大国三军。中军最尊,上军次之,下军又次之。后为军队的通称,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D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12.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秦晋既还,郑遂安 还:撤军。B.君恩四海,天下惠之 惠:得到恩惠。C.厚赏以利郑也 利:利益。D.武往说师,老母系之 系:挂念。1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言于郑伯曰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B.郑伯愕然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C.乃烛之武之兄文也使杞子戍之,乃还D武以口舌还军秦晋

27、越国以鄙远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因为烛之武劝退秦师有功于国,郑伯打算重重地奖赏他,可是这一奖赏刚有动议,就引起了来自各方面的连锁反应。B.佚之狐凭借自己是老臣,德高望重,平时对郑伯尊重有加,觉得这次举荐烛之武有功,要奖赏,首先应该奖赏自己。C.烛之武的哥哥烛之文认为自己在侍奉老母亲、劝说烛之武面见秦君退秦师有功,应该得到奖赏;其他大臣也想分功。D.史臣认为,导致郑国从安定陷入危局的原因并不是郑伯设立奖项,而是郑国上下抢夺别人的功劳嫉贤妒能的风气。15. 翻译下列句子。(6分)(1)非臣举之,终老亦未见其名,何功之有? (2)况武本不欲说秦,臣数

28、劝方为之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杜甫的诗,完成下面题目。【甲】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注】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16.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

29、”字,让人满目凄然。B. 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C. 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D. 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17.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8. 参观了“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同学们深受鼓舞,纷纷引用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 , ”来表达锐意进取、勇于拼搏的壮志豪情。诗歌如一壶香茗,芬芳了四季,诗意了人生。微雨润

30、深巷,我们同白居易一同体味“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盎然;夏意醉琅琊,我们随欧阳修感受“ ”的清凉;秋韵满湘江,我们与毛泽东同享“ ”的生机;冬雪飘边塞,我们和岑参共赏“ , ”的春意雪景。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文物是历史的“活化石”,是传承文化最好的物质载体,生动体现着祖先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 着古人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让文物“活起来”,发挥出更大的价值,作为文物收藏的博物馆 。在中国的博物馆拥有的文物资源极为丰富,应广泛探索让文物发挥更大作用的方式和方法。故宫博物院利用曾是明清皇宫这一 的优势,开发出系列文创产品,他们的思路值得其他博物馆借鉴。通过

31、旅游放松心情、释放压力,在旅游中增加对各种文化的了解,已成为当下流行的一种生活方式。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使旅游的品质得到提升,旅游使文化得以广泛传播,( )。博物馆深厚的文化底蕴 了游客对文化旅游产品的需求,日渐成为国人的热门旅游目的地,“文化热、旅游火”成为了一个最鲜明的特点。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蕴含 责无旁贷 得天独厚 契合B.蕴藏 责无旁贷 天时地利 契合C.蕴含 义不容辞 天时地利 迎合D.蕴藏 义不容辞 得天独厚 迎合20.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文化的大趋势是和旅游产业融合成

32、为一体B.旅游的大趋势是和文化产业融合成为一体C.文化和旅游的产业融合成为了不可阻挡的大趋势D.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大趋势已经势不可挡21.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拥有极为丰富的文物资源的中国博物馆,应广泛探索让文物发挥更大作用。B.在中国的博物馆拥有极为丰富的文物资源,应广泛探索让文物发挥更大作用。C.在中国博物馆极为丰富的文物资源,应更广泛探索让文物发挥更大作用的方式和方法。D.中国的博物馆拥有极为丰富的文物资源,应广泛探索让文物发挥更大作用的方式和方法。2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A.追溯(s) 隽(jn)永

33、 挑大梁(tio) 返璞(p)归真B信笺(qin) 洗漱(sh) 一溜(li)烟 恪(k)守不渝C寥廓(lio) 蕴藉(ji) 一刹(ch)那 泥古不化(n)D整饬(ch) 框(kung)架 病恹恹(yng) 心无旁鹜(w)23.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A. 我刚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B. 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C. 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D. 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24. 下面律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4、( )(3分)总为浮云能蔽日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三山半落青天外晋代衣冠成古丘长安不见使人愁凤凰台上凤凰游一水中分白鹭洲ABCD四、作文(60分)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英雄是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坚守正道宁死不屈,忧国忧民心系天下,扶贫济困声援弱者,艰苦奋斗攻克科技难题,精益求精铸造大国重器,坚守平凡岗位几十年如一日的人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

35、。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语文答案1B 2C 对应的是“富二代、官二代无疑所谓贵也不过停留在人生的浅表”,分析这一句的意思,可判断出C项中“一定是时代的贵子”的说法过于武断,故C项错误。3 C 从第段最后一句话可知,由网络构成的“强大朋友圈”为寒门青年走向成功提供了强大的社会支持力量,因而寒门青年是“具备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的,所以C项错误。4. D A项,“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家的艺术成就远不如唐宋以来的众多书法家”错误。结合“汉字发展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创作已成为中

36、国文人的自觉常态,出现了以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为代表的书法家群体。历经唐宋元明清时期,欧阳询、颜真卿等众多书家群星灿烂,他们留下的作品也成为后世临摹和借鉴的典范”分析,“也”说明前面所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家同样取得很高的成就,故“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家的艺术成就远不如唐宋以来的众多书法家”错误。B项,“中国古代书法家在现实中饱受压抑”错误。结合“中国古代书家在创作中灌注了精神上的寄托,企图以此获得心灵上的自在。他们在作品中追逐书法个性的张扬,试图达到用语言无法形容的精神境界”可知,这里只是强调书法家对精神的追求,但无法看出他们“在现实中保守压抑”,故选项中“中国古代书法家在现实中饱受压抑”于文

37、无据。C项,“作品达到了语言无法形容的精神境界” 错误。结合“他们在作品中追逐书法个性的张扬,试图达到用语言无法形容的精神境界”分析可知,原文是试图达到。 5. A (“已经失去了它的实用价值错误。结合传统士阶层的消亡,社会文化土壤的改变,促使书法与其实用性逐渐剥离,使其艺术性更显纯粹“分析,原文是说促使书法与其实用性逐渐剥离,并没有说已经失去了它的实用价值。)6. (1)既要注重欣赏字的形体结构,也要关注作品蕴含的心灵感受和精神追求。(2)既可以在展览中作“看图式”欣赏,也可以借鉴传统书斋中的“展玩式”欣赏。(3)要注重作品与作者的合一。7. D(“作者认为武威已经很难再创造出新的故事、新的

38、传奇”说法过于绝对,原文说“造物主早把一段盛世的历史撕下来深深地埋葬在时间的泥土里,它还能萌发出新的故事、新的传奇吗?”,用的是问句,表达不确定的语气。故选D。 ) 8. 不矛盾。文中写到武威的街巷里保留了“古塔”“城门”“钟楼”等历史遗迹,但是古凉州苍凉雄浑的意境、英雄主义的气质和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却早已远去。作者用这种看似矛盾的写法,表达了对古凉州文化即将沉寂的惋惜和忧思。 9. 凉州文化内涵:开拓进取、英雄无畏的精神 融合荟萃、包容共举的心胸 建功立业、悲壮豪迈的诗情。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解说,如:汉武帝夺取河西走廊、唐代多次战役,打通、开拓丝绸之路;与西域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

39、面的交融,至今保留多种文化共存的遗迹;凉州词是诗人们用生命和心血创作的诗篇,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0.D11.A(“叙事详备”限定不可少)12.C项,利:对有利。13.A项都是介词“对”。B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连词“然而”。C项助词“的”,代词“他”。D项介词“凭借”,连词同“而”。故选A。14.B项,“凭借自己是老臣,德高望重,平时对郑伯尊重有加”无中生有。15(1)要不是我推荐,他最终也不会显露名声,有什么建立功劳的机会呢?(2)再说烛之武本来不愿意去劝退秦国军队,是我多次劝说他才去退秦军的!【译文】佚之狐,郑国人,是佚之俅的儿子。佚之狐年轻时擅长思考和辩论,才识很多。

40、担任幕僚,经常得到郑国国君的赏识。晋侯、秦伯围攻郑国,郑国危在旦夕,佚之狐求见郑伯,说:国家面临危险,如果派烛之武去拜见秦君,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的。郑伯听从了佚之狐的建议。烛之武出使秦国,秦晋联军撤回之后,郑国于是得到了安宁。郑伯打算重重地奖赏烛之武。佚之狐听到这件事之后,对郑伯说:“烛之武,是个善于舌辩的士人,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劝退了秦国的军队,辛勤劳苦,功绩很大,受到重赏,这是上天的法则;然而,烛之武终归属于隐士的一类,要不是我推荐,他最终也不会显露名声,有什么建立功劳的机会呢?我私下里认为应当受到奖赏的是我。”郑伯显出吃惊的样子,奖赏了佚之狐。 第二天,有位村夫到朝堂参拜,郑伯迎接了他。

41、问他何人,原来这人是烛之武的哥哥烛之文。烛之文说:“皇上的恩惠遍及四海,天下的人都得到恩泽,这是全国百姓的荣幸。烛之武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使秦晋军撤回,即使是三军也敌不过他,对他重赏对郑国有利。然而,家里有老母亲,已经83岁了,每天必须有人侍奉。烛之武去劝说秦国撤军,母亲天天记挂在心,我日日夜夜守在母亲身边,眼睛都不眨一下,也应该受到奖赏。再说烛之武本来不愿意去劝退秦国军队,是我多次劝说他才去劝退秦军的!”郑伯奖赏了这位村夫。没过多久,郑伯身边的人和众大臣上书请求得到奖赏的人络绎不绝,郑国国内一片喧哗。晋君听说这件事,趁机来攻打郑国,郑国又陷入危险的境地。编者说:“郑国从危局到安定,是皇上圣明与臣

42、属贤能的结果;郑国从安定到再度陷入危局,是奖赏功臣的过错,还是夺取别人功劳嫉贤妒能的过错呢?”16.B 这种愁情既包括对亲人的思念,也包含国破家亡、离乱衰老的伤痛。17.甲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看到国家沦丧,城池破败,百姓离散,到处一片衰朽景象,内心无比伤痛悲愤而伤心垂泪,这泪是伤心之泪。 乙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听到官军取得战争胜利消息后,内心无比激动和喜悦而落泪,这泪是欣喜之泪。18.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佳木秀而繁阴 万类霜天竞自由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19.A蕴含:包含。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语境重在“含”而非“藏”,应填“蕴含”。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强调

43、的是“责任”。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强调的是“道义”。语境中博物馆应具有相关“责任”而非“道义”,应填“责无旁贷”。得天独厚:独具特殊优越的条件,也指所处的环境特别好。天时地利:指有利的自然条件。语境中的不是“自然条件”,故不用“天时地利”,应填“得天独厚”。契合:符合;合得来,意气相投。迎合:有意使自己的言语或举动适合别人的心意。根据语境,应填“契合”。20.C(括号前文已提示“文化是,旅游是;文化使旅游,旅游使文化”,所以应填入的语句应与“文化与旅游融合”相关,与此同时,作为总结的语句,其主语中心语应为“产业融合”。综上所述,衔接最恰当的为C项。)21.D(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语病在于“文物资源应探索方式和方法”主谓搭配不当,句子的主语应为“中国的博物馆”,所以应将前句改为“中国的博物馆拥有极为丰富的文物资源”。且滥用介词“在”,造成语意不畅。综上所述,修改最恰当的为D项。)22.C(隽(jn)永jun,信笺(qin)jin,病恹恹(yn)心无旁鹜心无旁骛。)23.B(A项,“失陪”一词应是自己不能陪别人时的客套语。C项,“寒舍”是称自己家的谦辞,不能用于别人家。D项,“千金”用于称对方的女儿,不能用于自己的孩子。)24.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