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胡僧祐字愿果,南阳冠军人。少勇决,有武干。仕魏至银青光禄大夫,以大通二年归国,频上封事,高祖器之,拜假节、超武将军、文德主帅,使戍项城。城陷,复没于魏。中大通元年,陈庆之送魏北海王元颢入洛阳,僧祐又得还国,除南天水、天门二郡太守,有善政。性好读书,不解缉缀,然每在公宴,必强赋诗,文辞鄙俚,多被嘲谑,僧祐怡然自若,谓己实工,矜伐愈甚。晚事世祖,为镇西录事参军。侯景乱,西沮蛮反,世祖令僧祐讨之,使尽诛其渠帅,僧祐谏,忤旨下狱。大宝二年,侯景寇荆陜,围王僧辩于巴陵,世祖乃引僧祐于狱,拜为假节、武猛将军,封新市县侯,令赴援。僧祐将发,谓其子曰:“汝可开两门,一门拟朱,一
2、门拟白。吉则由朱门,凶则由白门,吾不捷不归也。”世祖闻而壮之。至杨浦,景遣其将任约率锐卒五千,据白塉,遥以待之。僧祐由别路西上,约谓畏己而退,急追之,及于南安芊口,呼僧祐曰:“吴儿,何为不早降?走何处去。”僧祐不与之言,潜引却,至赤砂亭,会陆法和至,乃与并军击约,大破之,擒约送于江陵,侯景闻之遂遁。世祖以僧祐为侍中、领军将军,征还荆州。承圣二年,进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余悉如故。西魏寇至,以僧祐为都督城东诸军事。魏军四面起攻,百道齐举,僧祐亲当矢石,昼夜督战,奖励将士,明于赏罚,众皆感之,咸为致死,所向摧殄,贼莫敢前。俄而中流矢卒,时年六十三。世祖闻之,驰往临哭。于是内外惶骇,城遂陷。(节
3、选自梁书胡僧祐传)1文言文中说传主胡僧祐“有武干”,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概括。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赠黄生序袁枚唐以词赋取士,而昌黎下笔大惭。夫词赋犹惭,其不如词赋者可知也。然昌黎卒以成进士,其视夫薄是科而不为者,异矣。今之人有薄是科而不为者,黄生也。或且目笑之曰:“四书文取士,士颇多贤,其流未可卒非。”吾代黄生对曰:“昔管仲遇盗,得二人焉。盗可以得人,而上不必悬盗以为的也。”论者语塞。吾不敢谓荐辟策试之足以尽天下士也,亦不敢谓为古文者之足以明圣道也。然访某某者,必询其邻人,为其居之稍近也。汉、唐之取士也,与古近。其士之所为古文也,与圣道近。近斯得之矣。宋以后制艺道兴,古文
4、道衰。士既非此不进,往往靡岁月,耗神明,以精其能,而售乎时。出身后,重欲云云,则嘘唏服臆,忽忽老矣。予喜生年甚少,意甚锐,不徇于今,其于古可仰而冀也。又虞其家之贫,有以累其能也。为羞其晨昏,而以书库托焉,成生志也。既又告之曰:天下有不为而贤于其为之者,有为之而不如其不为者,无他,成与不成而已。不为而不成,其可为者自在也;为之而不成,人将疑其本不可为,而为者绝矣。今天下不为古文,子为之,安知其不为者之不含笑以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生自揣不能一雪此言,且不宜为古文;吾望于生者厚,故反吾言以勖之。2通读全文,概括作者是如何勉励黄生学好古文的。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董卓,字仲颖,
5、陇西临洮人也。性粗猛有谋,少尝游羌中,尽与豪帅相结,后归耕于野,诸豪帅有来从之者,卓为杀耕牛与共宴乐,豪帅感其意,归相敛得杂畜千余头以遗之,由是以健侠知名。及帝崩,大将军何进、司隶校尉袁绍谋诛阉宦,而太后不许,乃私呼卓将兵入朝,以胁太后。初,卓之入也,歩骑不过三千,自嫌兵少,恐不为远近所服,率四五日辄夜潜出军近营,明旦乃大陈旌鼓而还,以为西兵复至,洛中无知者。寻而何进及弟苗先所领部曲皆归于卓,卓又使吕布杀执金吾丁原而并其众,卓兵士大盛。乃讽朝廷策免司空刘弘而自代之。因集议废立,百僚大会,卓乃奋首而言曰:“大者天地,其次君臣,所以为政,皇帝暗弱不可以奉宗庙,为天下主。今欲依伊尹、霍光故事,更立陈
6、留王,何如?”公卿以下莫敢对。卓又抗言曰:“昔霍光定策,延年案剑,有敢沮大议,皆以军法从之。”坐者震动。尚书卢植独曰:“昔太甲既立不明,昌邑罪过千余,故有废立之事。今上富于春秋,行无失徳,非前事之比也。”卓大怒,罢坐。明日复集群僚于崇德前殿,遂胁太后,策废少帝。曰:“皇帝在丧,无人子之心,威仪不类人君,今废为弘农王。”乃立陈留王,是为献帝。(选自后汉书董卓列传)3(1)概括第2段体现董卓“性粗猛有谋”的两件事。答:(2)根据第3段内容,推断董卓废帝的“理由”。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书关桥老僧事朱辰应里巷之侠,有尺寸之长,则思自表见于世。予读徐丈学观所传关桥老僧事至奇,顾溷迹浮屠以
7、老,何与?予考其行,盖亦失志于时者之所为也。呜呼!有明之季,戎政不修,而御下过急,试一不效,即从而弃之。既已无所归,则往往颓坠放废,老憎殆其流欤?惜乎老僧英略武备,仅见于关桥,而社稷已堕壤矣。关桥吾禾郡治东南之通衢也。崇祯间,者僧偕其徒结庐驻锡,气昂藏,不善作缁流态。常终日危坐,有过之者,瞠目不起。问其出处,笑不应。乡之人多忽之。顺治二年秋,大兵南下,游骑及关桥。老僧出所持杖,荷以前,负桥而立。骑至,厉声叱之,不退。乃引弓射,三射,三握其镞,兵刃交进,鼓声四起。老僧迎锋前敌,击杀数十人,骑皆咋舌惊去,戒弗犯。当是时,举乡人扶老携幼,狐兔窜伏,从苇茅中探首窃望。遥见老僧出门前斗时,旌旗蔽空,甲盾
8、森列,奋身搏战于白刃中,闪烁腾伏,左右冲突,所向莫当,乡之男妇,罔弗战栗流汗,拊手叫号。自是无问知与不知,始叹老僧固非常人也。既免,各归家,率老幼然香礼拜,老僧笑不纳。后数年,老僧出访名山,竟不知所终。或曰:“老僧尝自号海涵,谓其徒曰月照。精拳棍,类少林家数。”或曰:“人尝从老僧游,道遇官兵,急不及避。俄营帅传入见帐中,握手泣下,劳苦如平生。窃听其语,若故为军官者,终莫得其真。”徐丈云。予既慨老僧溷迹浮屠,不克表见于世,而复惜徐丈有文,而行之不远也。爰节次纪之,以备外史氏采择。(选自清谷文钞,有改动)4文中说“关侨老僧事至奇”,请结合文中意概括“至奇”在哪些方面。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
9、题目。陈谨斋,字纯侯。休宁有陈村,在县治西南山谷之间,俗尚淳朴,陈氏世居之。谨斋之曾祖仁琦,以孝悌称,为乡饮宾。其子耀然、孙世墱,皆敦厚不欺为长者。世墱又为乡饮宾,仅一子,守其家法尤谨,故自号曰谨斋也。谨斋以行贾往来江上,或居吴,或居六合、江浦。所居货尝大利矣,而辄舍去之,既去而守其货者果失利,其明智绝人如此。而内事亲孝,养寡姊甚厚。姊亡,尽力上请,获旌其节。在里则岁以米平粜。建陈氏宗祠,置祀田,设为条制甚备。倡修邑乡贤祠。其村南有巨溪,越溪道达婺源,而溪涨辄阻为人患。谨斋为造舟设义渡,置田以供其费。在六合、江浦,遇公事所能为者,必以身先,如其在休宁焉。其自奉甚简陋,而济人则无所惜。人或欺忤之
10、,夷然未尝较也。人或频以事求索之辄应,未尝厌也。暇则以忠谨之道训其家人,而未尝言人之过。少时遇一术者,为言君某岁当少裕,某岁大裕,及他事成毁,后皆奇验。又言君当五十三岁死矣,故谨斋至五十即归卧陈村不出,以待终,然寿七十八乃没,人谓其修善延也。既没,而其家不失长者风,谨斋之教也。谨斋子四人:有灏、文龙、有沺,皆笃谨为善人,皆先之卒。惟幼子有涵送其终,时年五十矣,而以尽礼致毁有称。有涵之子兆麒,从姚鼐学为文,尝为鼐述谨斋之行。姚鼐曰:谨斋生平皆庸行,无奇诡足骇人者。然至今人多称之者,以其诚也。夫使乡里常多善人,则天下之治无可忧矣。如谨斋者,曷可少哉!曷可少哉!(选自姚鼐惜抱轩文集,有删改)5陈谨斋
11、的形象是怎样的?请简要概括。答:答案精析1去救援王僧辩,遇任约精锐部队,胡僧祐避其锋芒,一直到陆法和到来,才开始反击,从而大破任约。西魏敌寇来犯,从四面发起进攻,许多股军队同时出击,胡僧祐冒着危险,昼夜督战指挥,奖励将士,赏罚分明,士卒都被他感动,都愿意屡他拼死杀敌,使敌寇闻风丧胆。参考译文胡僧祐,字愿果,南阳冠军人。年少时就勇敢、果断,有军事才干。在魏国出仕,官至银青光禄大夫,他在大通二年回归京城,频频上呈密奏,高祖器重他,封他为假节、超武将军、文德主帅,派他去戍守项城。项城被攻陷,胡僧祐又沦落到魏。中大通元年,陈庆之送魏北海王元颢去洛阳,僧祐又得以回到京城,被任命为南天水、天门两个郡的太守
12、,留下了好的政绩。胡僧祐生性喜欢读书,但不通晓写诗作文,然而每次在朝廷宴会上,还一定要竭力赋诗,诗句文辞粗野,常常被人调笑戏谑,胡僧祐欢悦如常,认为自己的诗实在作得精巧,自负夸耀就更加厉害。(胡僧祐)晚年侍奉世祖,任镇西录事参军。侯景叛乱的时候,西沮蛮也反叛,世祖命胡僧祐去讨伐西沮蛮,命他把蛮人的首领全部诛杀,胡僧祐进谏,因为违背了世祖的旨意而被关入狱中。大宝二年,侯景进犯荆陜,把王僧辩围困在巴陵,世祖就把胡僧祐从狱中释放出来,封他为假节、武猛将军,又封他为新市县侯,命令他前去救援。僧祐将要出发的时候,对他的儿子说:“你可以开两扇门,一扇门准备成红色,一扇门准备成白色。(我此次出征回来的时候,
13、)吉就由红门进来,凶就由白门进来,我不取胜就不回家。”世祖听说了这件事,认为他勇壮可嘉。胡僧祐率军来到杨浦,侯景派遣手下将领任约率领五千名精锐士卒,据守白塉,远远地等着胡僧祐的军队来交战。胡僧祐从另外的道路向西前进,任约认为他是害怕自己而退兵,急忙率军去追击他,在南安芊口追上了胡僧祐,任约向胡僧祐大声喊叫说:“吴儿,为什么不早早投降?要逃到什么地方去?”胡僧祐不与他搭话,悄悄地带兵退却,到了赤砂亭,恰逢陆法和率军来到,于是和陆法和的军队一起攻击任约,大败任约的军队,捉住任约把他送往江陵,侯景听到任约被擒的消息就率军逃跑了。世祖就任命胡僧祐为侍中、领军将军,把他征召回荆州。承圣二年,胡僧祐升任车
14、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其余职位全都不变。西魏敌寇来犯,世祖命胡僧祐为都督城东诸军事。魏军从四面发起进攻,许多股军队同时出击,胡僧祐亲自冒着被箭雨石块伤到的危险,昼夜督战指挥,奖励将士,赏罚分明,士卒都被他感动,都愿意为他拼死杀敌,胡僧祐所到之处敌寇被摧毁消灭,没有一个敌寇敢再上前进攻。不久胡僧祐被乱飞的箭射中而死,死时六十三岁。世祖听到这个消息,骑马赶去哭吊。因此朝廷内外都惶恐惊骇,城最终被攻下。2首先,对黄生不愿仕进,唯愿学习古文的态度表示赞赏;接着,分析古文的好处以及科举和时文的弊病;最后,为其提供物质等方面的帮助,用反话激励黄生除非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做成功。解析答案散布于全文,作答时应先
15、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思路和观点态度。参考译文唐代用考试词赋来选拔人才,但韩愈对写词赋应试感到十分羞愧。连词赋都这样,那些不如词赋的(文体)就可想而知了。但韩愈终究还是靠词赋中了进士,比那些看不起这种科目而不愿写这种文体的人,有所不同。如今有看不起科举时文而不愿写作时文的,就是黄生。有人看着他讥笑道:“以四书文选拔人才,考中的有很多是贤才,对这类人恐怕不能完全否定。”我替黄生回答说:“从前管仲遇到盗贼,从中获得了两个人才。尽管可以从盗贼中得到人才,但君主不必把是盗贼当作用人的标准。”议论的人无话可说。我不敢说推荐、征召和以策问试士等选拔人才的方式能把天下的人才收罗完,也不敢说写古文的就足
16、以阐明圣贤之道。但如果访问某个人,必然要问他的邻居,因为他们住得比较近。汉代、唐代的科举,因为离古代近,士子所做的古文,离圣贤之道也比较近。接近就容易有所得。宋代以后八股文渐兴,古文慢慢衰落了。既然不熟习八股文就不能做官,士子往往耗费时间和精力,力争精通八股文而在当时有出路。等到做官后,再想要如此这样,就叹息悲伤,感叹自己倏忽之间就老了。我喜欢黄生年纪很轻,志气很高远,不肯顺从现在的风气,他对于古文应是可以努力向上并且期望有成的。(我)又担心他家里贫穷,会因此影响他才能的发展,所以为他供应早晚食物,又把书库托付给他,想帮助他实现志向。然后又告诉他说:天下有不做却比做了还好的,有做了却不如不做的
17、,这没有别的原因,就看他成功不成功罢了。不做而不成功,之后做这件事的人自然还是有的;做了而不成功,别人就会怀疑这件事本来就无法做,从此再也没有肯去做的人了。现在天下的士子都不做古文,你偏去写作,又怎么知道其他不做的人不面带笑容等待着呢。“如果五谷长不熟,那么还不如荑稗一类的野草”。黄生如果自料无力洗刷这种言谈,那也就不应去做古文。我对黄生寄予很大的希望,所以说这些反话来激励他。3(1)虚张声势貌似兵多使远近畏服,让吕布杀了丁原兼并其部众。(2)少帝昏庸懦弱,少帝不遵从父丧的孝德,有辅政大臣废帝的旧例。参考译文董卓字仲颖,陇西郡临洮县人。他生性粗犷而又有谋略,年轻时曾游历羌人的聚居地,广交部族首
18、领,以后回乡耕田,众部族首领中有和他来往的,董卓就为他们宰杀耕牛,和他们一同摆宴设乐,首领们为他的热情所感动,回去收罗千余头的牲畜送给他,董卓也因此以豪迈侠义闻名。等到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司隶校尉袁绍谋划着要诛杀宦官,而太后不允许,他们就私下召唤董卓带兵入朝,以胁迫太后。当初,董卓进入洛阳时,步兵和骑兵加起来也不过三千人,自己感到兵力单薄,担心不能让远近的人折服,就每隔四五天让士兵趁天黑偷偷溜到城外附近扎营,第二天一早再大张旗鼓地返回洛阳,让人以为西边又有董卓的部队来到,洛阳城中没人知道这一实情。不久,何进以及弟弟何苗原先所统领的部队就都归附董卓,董卓又指派吕布杀死执金吾丁原,吞并了他的部队
19、,董卓的军队因此变得十分强盛。(董卓)又暗示朝廷策免司空刘弘,而让自己顶替他的位置。顺势就召集百官来商议废立之事,百官聚集一堂,董卓就昂首挺胸大声说道:“天地为大,其次才是君臣,遵照这一次序才能治理国家,皇帝昏庸柔弱,无法供奉宗庙,成为天下之主。现在想依照过去伊尹、霍光的做法,改立陈留王为天子,大家看怎么样?”公卿以下的官员没人敢应答。董卓又高声说道:“过去霍光定下计策,延年手持刀剑辅助他,有谁敢阻挠大计的,都要按军法论处。”在座的人听了都震惊骚动。只有尚书卢植说:“过去太甲被立为天子却不贤明,昌邑王犯下千余条的罪过,所以才有废立之事。现在皇上年龄还小,行为又无失德之处,不能照过去的做法行事。
20、”董卓大怒,离座而去。第二天又召集百官在崇德前殿集会,胁迫着太后,下策书废掉少帝,说:“皇帝还在服丧期间,却没有孝子之心,没有君王的威仪,现在把他废为弘农王。”然后就策立陈留王,这就是献帝。4姓名身份不详,有特长却混迹于僧人中。带着徒弟筑屋修行,行为却不同于一般僧人,问他出处,笑而不答。击退清军后,对乡里老幼的焚香叩拜,也笑而不纳。后来出访名山,不知所踪。参考译文里巷中的侠客,稍有一点儿特长,就想在世人面前表现自己。我读了徐学观老人所记载的关桥老僧的事感到非常奇特,但是老人混迹于僧人中而终老一生,(这是)为什么呢?我考证他的行为,大概也是在当时失意的人的作为啊。唉!明代末年,不整治军政,且任用
21、下属操之过急,试用一次不见效,就随即抛置一旁。(这些人)既然已经无处归附,就往往颓废堕落,放纵自己,老僧大概是他们一类人吧?可惜老僧的英略武备,仅仅表现在关桥一战,可是国家已经灭亡了。关桥是我们禾郡治所东南的交通要道。崇祯年间,老僧带领他的门徒在此筑屋修行,气宇轩昂,不善于表现出一般僧人的情状。经常整日端坐,有拜访他的人,只是瞪着眼睛看不起身。问他出自何处,也只是笑而不答。乡里人大多轻视他。顺治二年秋天,清兵南下,游骑到了关桥。老僧拿出所持的禅杖,扛着上前,依桥而立。游骑到了,大声呵斥他,也不后退。于是拉弓射他,多次射,他多次握住箭头,兵刃交接,鼓声四起。老僧迎刃而上,击杀了数十人,游骑都咋舌
22、惊恐离去,告诫不要触犯他。正当这个时候,全乡人都扶老携幼,像狐狸兔子一样逃窜潜伏,从芦苇丛中探头窥视。远远地看见老僧出门上前格斗的时候,旌旗遮蔽了天空,盔甲盾牌排列得繁密森严,老僧奋身在雪白的兵刃中搏击战斗,闪烁腾伏,左冲右突,所向无敌,乡里的男人妇女,没有不颤栗流汗、拍手叫喊的。从此无论知道的与不知道的,(都)才叹服老僧本来就不是一般的人。已经免除战祸,乡人各自回家,带领老人孩童烧香叩拜,老僧笑而不予接纳。后来数年,老僧外出拜访名山,最终不知到哪儿去了。有人说:“老僧曾经自号海涵,称他的徒弟叫月照。老僧精通拳术棍法,像少林派的路子。”有人说:“有人曾经跟从老僧出游,在路上遇到官兵,急忙中来不
23、及躲避。不久营帅传令到大帐中见面,老僧与营帅握手流泪,像平生好友一样问劳问苦。私下听他们的谈话,好像老僧过去是做过军官的人,终究没有人得知他的真实情况。”这是徐学观老人所说的。我既感慨老僧混迹在僧人中,不能够在世人面前表现出来,又可惜徐学观老人写了文章,却流传不广。于是加以删改编写,来准备给野史编写者采纳选用。5陈谨斋乐善好施:在乡里,不仅修建陈氏宗祠,还倡议在乡邑修建乡贤祠;设义渡,为民解忧。陈谨斋注重德行与修养:除了强化自身修养,他还会在空闲时间用忠谨之道教育自己的家人。解析就像分析小说或散文的人物形象一样,要抓住主要角色的言行举止以及次要人物或旁观者的评价等,对其进行分析概括,从而归纳出
24、人物的形象特点。参考译文陈谨斋,字纯侯。休宁有个陈村,坐落在县城西南的山谷之间,当地人崇尚淳朴之风,陈氏家族世世代代居住在那里。陈谨斋的曾祖父叫陈仁琦,凭借孝悌出名,是乡饮宾。陈仁琦的儿子陈耀然、孙子陈世墱,都是敦厚老实之人,是名符其实的德高望重之人。陈世墱也做了乡饮宾,他只有一个儿子,他的儿子遵守家中的规矩尤其谨慎,因此自己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叫“谨斋”。陈谨斋在长江上往来做生意,有时候居住在吴地,有时候居住在六合或江浦。他囤积的货物曾经有大利润可赚,但是他总是(及时)卖掉,等到(陈谨斋把货物)卖掉之后,那些守着货物不卖掉的人果然损失了利益,他的聪明过人就像这样。在家庭内部,他又侍奉亲人,十分
25、孝顺,奉养着成了寡妇的姐姐,对姐姐十分优待。等姐姐去世,他又竭力向上请示,使她的节操得到表彰。在乡里,他每年都用平价出售米。修建了陈氏的祠堂,还置办了以田租收入供祭祀用的田,并订立了较为详细的条规制度。倡议在乡邑修建乡贤祠。他们的村子南面有条宽阔的溪流,跨过溪流就能到达婺源,但是溪水一涨就成为阻碍人们行走的障碍。于是陈谨斋为人们制造了船义务为大家摆渡,并置办田地来提供摆渡的费用。在六合、江浦,凡是遇到公事并能办得到的,陈谨斋一定是身先士卒,就好像在他休宁的家乡一样。陈谨斋养活自己十分简单不周全,但是接济别人总是没有什么吝惜的。有人要是欺骗违背了他,他神态镇定,不跟他们计较。有人频繁地求他办事,
26、他总是答应,不曾有什么厌烦的。他还在空闲时间用忠谨之道教育自己的家人,然而从不曾谈论别人的过失。年轻的时候曾经遇到一个算命的人,算命的人告诉他说:你在某个时候会有小财,在某个时候会发大财,还有那些或成或败的事情,后来都得到了验证。他还说:你会在五十三岁的时候去世。因此陈谨斋在五十岁的时候就回到陈村闭门不出,等待终老,然而陈谨斋活到七十八岁才去世,人们都说这是他行善以使寿命延长。陈谨斋去世之后,他的家风仍然不失大家的风范,(这都是)陈谨斋教育的结果。陈谨斋有四个儿子,有灏、文龙、有沺,他们都纯厚谨慎,是善人,但是都去世得比陈谨斋还早。只有他的小儿子陈有涵给他送终,陈有涵当时已经五十岁了,他因为尽孝道,在为父亲守丧期间伤害了自己的身体而被世人称颂。陈有涵的儿子陈兆麒跟随姚鼐学习作文章,常常给姚鼐讲述陈谨斋的事情。姚鼐说:陈谨斋平生都做常人的事情,没做出什么足以让人惊骇的奇特之事。但是至今仍然被人们称赞,是因为他的坦诚。假使乡里常常增加一些(像陈谨斋一样的)善人,那么天下的太平就可以不用担心了。像陈谨斋这样的人,为什么这么少啊!为什么这么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