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化学同步导学鲁科第一册课件: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3节 第2课时 课时作业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8678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化学同步导学鲁科第一册课件: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3节 第2课时 课时作业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鲁科第一册课件: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3节 第2课时 课时作业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鲁科第一册课件: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3节 第2课时 课时作业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鲁科第一册课件: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3节 第2课时 课时作业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鲁科第一册课件: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3节 第2课时 课时作业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鲁科第一册课件: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3节 第2课时 课时作业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鲁科第一册课件: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3节 第2课时 课时作业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鲁科第一册课件: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3节 第2课时 课时作业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鲁科第一册课件: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3节 第2课时 课时作业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鲁科第一册课件: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3节 第2课时 课时作业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鲁科第一册课件: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3节 第2课时 课时作业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鲁科第一册课件: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3节 第2课时 课时作业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鲁科第一册课件: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3节 第2课时 课时作业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鲁科第一册课件: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3节 第2课时 课时作业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鲁科第一册课件: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3节 第2课时 课时作业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鲁科第一册课件: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3节 第2课时 课时作业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鲁科第一册课件: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3节 第2课时 课时作业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鲁科第一册课件: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3节 第2课时 课时作业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鲁科第一册课件: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3节 第2课时 课时作业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鲁科第一册课件: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3节 第2课时 课时作业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鲁科第一册课件: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3节 第2课时 课时作业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35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鲁科第一册课件: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3节 第2课时 课时作业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35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鲁科第一册课件: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3节 第2课时 课时作业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35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鲁科第一册课件: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3节 第2课时 课时作业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35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鲁科第一册课件: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3节 第2课时 课时作业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35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鲁科第一册课件: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3节 第2课时 课时作业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35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鲁科第一册课件: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3节 第2课时 课时作业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35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鲁科第一册课件: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3节 第2课时 课时作业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35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鲁科第一册课件: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3节 第2课时 课时作业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35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鲁科第一册课件: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3节 第2课时 课时作业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35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鲁科第一册课件: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3节 第2课时 课时作业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35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鲁科第一册课件: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3节 第2课时 课时作业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35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鲁科第一册课件: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3节 第2课时 课时作业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35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鲁科第一册课件: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3节 第2课时 课时作业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35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鲁科第一册课件: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3节 第2课时 课时作业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学习理解1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B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C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D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钝化答案 D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浓 H2SO4 的特性。浓 H2SO4 表现吸水性的前提是物质中含有水分子,利用此性质可干燥除氨气、还原性气体外的气体;而表现脱水性时,一般是物质中无水分子,但含氢、氧元素,浓 H2SO4 使 H、O 原子按 21 的个数比脱出,故 A、C 皆不正确;浓 H2SO4 具有强氧化性,在加热时可与金属和非金属反应,但在常温下不与 Cu 反应却能使铁、铝等钝化,

2、故 B 不正确。解析 2在下列物质中,能用铝槽车盛装的是()浓盐酸 浓硝酸 浓硫酸 稀硫酸 稀硝酸ABCD答案 B答案 解析 常温下,Fe、Al 在浓 H2SO4、浓 HNO3 中发生钝化,利用此原理可用铝槽车装运浓 H2SO4、浓 HNO3。解析 3下列对酸雨和雾霾的理解正确的是()A酸雨是指 pH7 的降水(包括雨、雪、霜等)B酸雨放置后酸性会降低C酸雨和雾霾的形成只与空气中的 SO2 有关D对化石燃料的不合理利用是导致酸雨、雾霾的原因之一答案 D答案 解析 pH5.6 的降水称为酸雨,A 项错误;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SO2H2OH2SO3,H2SO3 在空气中能被 O2 氧化成

3、 H2SO4 使酸性增强,B 项错误;雾霾的形成与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有关,汽车尾气中的 NOx是指 NO、NO2,它们会形成硝酸型酸雨,C 项错误。解析 4下列化学反应中浓 H2SO4 只起酸性作用的是()ACu2H2SO4(浓)=CuSO4SO22H2OB2FeO4H2SO4(浓)=Fe2(SO4)3SO24H2OCCuOH2SO4(浓)=CuSO4H2ODC2H2SO4(浓)=CO22SO22H2O答案 C答案 解析 H2SO4 只起酸性作用,在生成物中只以硫酸盐的形式存在。解析 5区别浓硫酸和稀硫酸,既简单又可靠的方法是()A常温下与铜片反应B与石蕊溶液反应C用玻璃棒各蘸少许溶液涂在纸上

4、D加入锌片看是否有气体生成答案 C答案 解析 常温下浓硫酸和稀硫酸都不能与 Cu 反应;锌与浓硫酸反应产生SO2,与稀硫酸反应产生 H2,可以区别,但不是最简单的方法;C 项利用浓硫酸有脱水性而稀硫酸没有脱水性来区分两种溶液,较简单。解析 6下列事实与浓硫酸表现出的性质(括号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大(难挥发性)B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强氧化性、酸性)C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绵状的炭生成(吸水性)D浓硫酸使 pH 试纸先变红后变黑(脱水性)答案 B答案 解析 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溶液的质量增大,表现的是浓硫酸的吸水性,A

5、错误;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部分硫元素化合价变化,体现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和酸性,B 正确;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绵状的炭生成,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C 错误;D 项体现浓 H2SO4 的酸性和脱水性,D 错误。解析 7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将造成某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分为 4 种:A燃烧农作物秸秆B燃烧含硫煤C粉尘污染D机动车尾气污染并就造成某市空气污染最主要的原因,调查了某市 100 名市民和 100位环保部门人士,调查结果如图所示:(1)该市市民认为造成本市空气污染最主要的原因是_,环保人士认为造成该市空气污染最主要的原因是_。(2)上述调查结果说明该市市民对_造成的

6、空气污染认识不足。该原因造成的大气污染的主要有害成分是_,空气中该成分含量较高时,在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下,会形成酸雾,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答案(1)粉尘污染 燃烧含硫煤(2)燃烧含硫煤 SO2 2SO2O22H2O=2H2SO4答案 解析 正确认识人类活动对硫在自然界中转化的影响。含硫煤和石油的燃烧,除了产生二氧化碳外,还会产生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是空气的一种污染气体,它在氧气和水蒸气的共同作用下,会形成酸雾及酸雨。解析 应用实践8飘尘是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粒状漂浮物,颗粒很小,不宜沉降,它与空气中的 SO2、O2 接触时,SO2 会部分转化为 SO3,使空气的酸度增加,飘尘所

7、起的作用可能是()氧化剂 还原剂 催化剂 吸附剂ABCD答案 D答案 解析 SO2 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作用下,会被 O2 氧化成 SO3。飘尘在上述变化中,起催化剂和吸附剂的作用。解析 9浓硫酸和 2 molL1 的稀硫酸在实验室中敞口放置,它们的质量和放置天数的关系如图。分析 a、b 曲线变化的原因是()Aa 升华、b 冷凝Ba 蒸发、b 吸水Ca 蒸发、b 潮解Da 冷凝、b 吸水答案 B答案 解析 在两种溶液中都存在吸收水分与水分蒸发两个过程,只不过在浓硫酸中以吸收水分为主,溶液质量增加;而 2 molL1 稀硫酸中以水分蒸发为主,溶液质量减小。解析 10有四位学生设计下列四个方案验证溶

8、液中含有 SO24,你认为合理的是()A试液BaCl2溶液白色沉淀 足量盐酸沉淀不溶解B试液 足量盐酸无沉淀BaCl2溶液白色沉淀C试液足量稀硝酸无沉淀BaNO32溶液白色沉淀D试液BaNO32溶液白色沉淀 稀HNO3沉淀不溶解答案 B答案 解析 A 中白色沉淀可能为 AgCl;B 中加盐酸无沉淀,确认无 Ag,同时也排除了 CO23、SO23 等的干扰,加入 BaCl2 溶液后白色沉淀只能为 BaSO4;C 中加稀 HNO3 后,若有 SO23 或 HSO3 则可被氧化为 SO24;D 中若白色沉淀为 BaSO3,加入稀 HNO3,沉淀被氧化为 BaSO4,也不溶解。解析 11向浓盐酸中加入

9、浓硫酸会产生大量白雾,下列关于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盐酸具有挥发性 盐酸具有还原性 气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ABCD答案 B答案 解析 向浓盐酸中加入浓硫酸会有白雾产生,说明加入的浓硫酸吸水放热,导致溶液温度升高,加快了 HCl 的挥发,因此该实验现象表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盐酸具有挥发性,且气态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该实验现象与浓硫酸的脱水性、氧化性及盐酸的还原性无关。解析 12硫是很重要的一种元素,下列关于硫的说法正确的是()ASO2 和 SO3 都是酸性氧化物,二者的水溶液都是强酸B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现象是因为铜片

10、发生了钝化C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可以生成大量的 SO3D富含硫黄的矿物在工业上可用于制造硫酸答案 D答案 解析 SO2 与 H2O 生成的 H2SO3 是弱酸;无论 O2 是否过量,S 在 O2 中燃烧只生成 SO2。解析 13向 50 mL 18 molL1 H2SO4 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 H2SO4 的物质的量()A小于 0.45 molB等于 0.45 molC在 0.45 mol 和 0.90 mol 之间D大于 0.90 mol答案 A答案 解析 Cu 与浓 H2SO4 的反应中,Cu2H2SO4(浓)=CuSO4SO22H2O,被还原的 H2SO4

11、是参加反应的 H2SO4 的一半,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变小,变成稀硫酸时,反应不能进行,因此 50 mL 18 molL1H2SO4 溶液中的 H2SO4 不能全部反应,被还原的 H2SO4 小于它的一半。解析 14一定量的浓硫酸与足量 Zn 充分反应时,有 SO2 和 H2 生成。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此进行如下探究。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微热试管 A,观察到 C、D、E 中均有气泡产生;随后品红溶液退色,气泡量减少,D 中先出现浑浊后浑浊消失,反应一段时间后,C、D、E 中的气泡量又会明显增加。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 A 中需用浓硫酸,用两种简单的方法确定一瓶试剂是浓硫酸还是稀硫酸:_。

12、(2)从甲、乙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填入 B、C 中,并进行正确连接,a 接_、_接 b,c 接_、_接 d;D、E 两支试管中CCl4 的作用是_。(3)能证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的实验现象为_;反应一段时间后气泡量又会明显增加的原因是_。(4)D 中浑浊消失的离子方程式为_。答案(1)用火柴梗蘸取少量试剂,火柴梗若变黑,证明该试剂是浓硫酸;用滴管吸取少量试剂,滴加在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若试管壁发热,则证明该试剂是浓硫酸(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3(或 4)4(或 3)2 1 防倒吸(3)C 中品红溶液退色 浓硫酸变成稀硫酸,稀硫酸与 Zn 反应放出 H2(4)SO2H2OCaSO3=Ca22HSO

13、3答案 解析(1)可根据浓硫酸的特性选择简单易行的实验方法进行确定,如利用其脱水性及稀释时放热等。(2)C 装置应是检验 SO2 气体的,故应选择甲,且应长管进短管出;则 B处需要接一个防倒吸的安全装置,故应选择乙。解析 迁移创新15为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甲、乙两同学分别设计了图 1、图 2 所示装置,将足量铜和 10 mL 18 molL1 的浓硫酸共热,直到无气体生成为止(假定反应前后试管中溶液的体积不变)。(1)比较两实验装置,图 2 装置的优点是:_;_。(2)乙同学在实验结束后拆除图 2 装置时,在不打开橡胶塞的情况下,为使装置中的残留气体完全被吸收,应采取的操作是_。(3)为测定

14、铜与 H2SO4 停止反应时剩余 H2SO4 的浓度,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反应产生的气体(不含水蒸气)缓慢通过预先称量过的盛有_的干燥管,反应结束后再次称量,干燥管质量增加 m g。则反应后的溶液中 H2SO4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答案(1)能更好地吸收有毒气体 SO2,防止其污染环境 停止加热时,能防止倒吸 通过铜丝的上下抽动可以控制反应的停止和发生(任意两点均可)(2)通过 A 中的玻璃导管向 A 中鼓入大量空气(3)碱石灰(18258)m molL1答案 解析(1)比较两个实验装置,图 2 装置的优点是通过铜丝的上下抽动可以控制反应的进行;用 NaOH 溶液能更好地吸收 SO2,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更环保;停止加热时,图 2 装置中的玻璃导管能平衡压强,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3)由于 SO2 是酸性气体,能与碱发生反应,将反应产生的气体缓慢通过预先称量过的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反应结束后再次称量,所得质量差 m g即为 SO2 的质量,即 n(SO2)m64 mol,反应消耗的 H2SO4 的物质的量为m32mol。剩余的 H2SO4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 L18 molL1m32 mol0.01 L(18258)m molL1。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