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章末综合检测卷(五)(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下图1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图2为某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12题。1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A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B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C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D导致了黄河与长江水文特征的不同2图1中表示塑造图2地貌的箭头是()ABC D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表示气候对土壤的影响,黑土退化主要是人类不合理地利用耕地造成的,A错误;是水文对土壤的影响,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流水的侵蚀作用造成的,是水文对地貌的影响,B错误;是地貌对土壤的影响,而喀斯特地貌是在特定的
2、环境条件下形成的,是气候对地貌的影响,C错误;是气候对水文的影响,黄河与长江所处的气候区不同,河流的水文特征不同,D正确。第2题,图2景观为沙丘地貌,是气候对地貌的影响,即对应图1中的。A正确。答案:1.D2.A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A BC D4图示演变过程体现了自然环境的()A区域性 B整体性C差异性 D开放性解析:第3题,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湖泊泥沙沉积量逐渐增加,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到后期陆生生物生长,演变过程结束,结合四幅图可知,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第4题,图示演变过程最初是由生物因素发生的变化,导致水文、地形等因
3、素的改变,最终导致整个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发生变化,故演变过程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答案:3.A4.B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可持续发展从概念走向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表示碳物质在地理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读图,完成56题。5低碳经济的本质是要限制碳物质流动的圈层是()A大气圈 B岩石圈C水圈 D生物圈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循环的过程B地球上的碳物质主要蓄积在生物圈中C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D控制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解析:第5题,低碳经济就是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则本质上就是限制碳物质向大气圈流动。第6题,图
4、中的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循环的过程,A错误;地球上的碳物质并不是主要蓄积在生物圈当中,B错误;环节是大气圈和水圈的碳物质的循环,如果这个环节的速度加快,碳排放的速度也会加快,C错误;表示人们利用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因此要减排就要控制环节,D正确。答案:5.A6.D读下面某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完成78题。7该山地可能位于()A北半球温带地区 B南半球温带地区C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8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A盛行西风影响B冬夏季风影响C低纬度信风影响D西风和副热带高气压交替影响解析:第7题,根据该山地自然带北坡向上倾斜可判断,北坡为阳坡,表示南半
5、球;山麓的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判断该山地可能位于温带。第8题,温带落叶阔叶林对应的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而南半球没有温带季风气候,故判断该地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是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而形成。答案:7.B8.A下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地区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读图,完成910题。9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10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 B水分C风力 D光照解析:第9题,由E到O的变化中,已知的自然带变化是森林、灌丛草甸草原荒漠,且是水平自然带变化,主要是水分越来越少的结果;从“温带及山地针阔叶混交
6、林带R温带荒漠带”的变化可以看出是水平自然带变化,又由自然带的变化规律可推知,R是温带草原带。第10题,OF方向三组自然带的变化,是海拔越来越低、热量条件越来越好的结果。答案:9.B10.A雪莲是新疆的著名特产,生于高山雪线附近的岩缝、石壁和冰碛砾石滩中,种子在0 发芽,幼苗能够抵御21 的低温,在35 生长,在1525 生长旺盛,以天山所产最多且质亦最佳。其既可作药用,也有一定的观赏价值。1996年中国将天山雪莲列为二级保护植物。下图是天山自然带谱垂直分布图。读图,完成1112题。11影响天山南北坡自然带谱种类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光照 B风向C海拔 D坡度12天山雪莲最可能的分布区在()A
7、高山冰雪带 B高山草甸带C山地草甸草原带 D云杉林带解析:第11题,图中显示天山北坡有森林带分布,自然带谱较南坡复杂,说明北坡水分条件较南坡优越。北坡地处潮湿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所以影响天山南北坡自然带谱种类差异的主导因素是风向。第12题,因为雪莲生于高山雪线附近的岩缝、石壁和冰碛砾石滩中,而雪线以上常年冰雪覆盖,温度在0 以下,雪莲难以生长,所以是生长于雪线下方的高山草甸带。答案:11.B12.B下图为一地理科考小组在某山地不同海拔收集到的主要植被叶片。读图,完成1314题。 13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A BC D14是香樟树树叶,是下列哪个地区的典型植被()A东北平原
8、 B青藏高原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解析:第13题,枫树属于温带落叶树种;冷杉属于针叶树种,具有较强的耐阴性,适应温凉和寒冷的气候;樟树属于亚热带常绿树种;在垂直方向上草地应位于森林带之上。根据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可知,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故D正确。第 14题,香樟树是亚热带常绿树种,四地中只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亚热带气候,故D正确。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属温带气候,故A、C错误。青藏高原为高原山地气候,典型植被为高山草甸,故B错误。答案:13.D14.D(2020江苏卷)下图为甲、乙两山地同纬度的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15两山地属于()A昆仑山脉 B秦岭
9、C祁连山脉 D横断山脉16两山地的基带植被类型不同,原因是乙山地()A基带更高,热量不足B海拔更高,山谷风强C基带受焚风作用更强D基带原生植被遭破坏解析:第15题,由材料信息可知,同纬度的甲、乙两山地分别位于 9840E、10030E,两山地海拔均超过5 000米,且甲山地的山麓地带出现常绿阔叶林,可判断两山地属于横断山脉。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位于温带地区,山麓地带不可能出现常绿阔叶林。秦岭海拔在4 000米以下。第16题,当西南季风经过多个山谷时,在迎风坡形成降水,截留部分水分,导致背风坡焚风作用更强,空气更干燥,从而使基带形成了对水分要求较低的干热河谷灌丛。答案:15.D16.C二、综合题(
10、共3题,共52分)17读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6分)(1)我国沿北纬40自东向西的自然带分布,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产生的基础主要是_条件的差异。(2分)(2)A自然带的名称是_,与其对应的气候类型是_,该气候类型的特点是:_、_。(4分)(3)塑造B自然带所在区域地貌的主要外力是_,C自然带所处盆地中的绿洲属于_地域分异规律。(6分)(4)在我国,从海南岛出发,走陆路向北旅行到黑龙江漠河,沿途所见自然带的变化主要体现出自然地理环境_的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的产生以_为基础。(4分)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第(1)题,我国沿北纬4
11、0自东向西的自然带分布,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陆地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产生的基础主要是水分条件的差异。第(2)题,A自然带的名称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其对应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该气候类型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第(3)题,塑造B自然带所在区域地貌的主要外力是风力,C自然带所处盆地中的绿洲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第(4)题,在我国,从海南岛出发,走陆路向北旅行到黑龙江漠河,沿途主要是纬度的变化,体现出自然地理环境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的产生是以热量为基础的。答案:(1)从沿海向内陆水分(2)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3)风力地方性分异
12、规律(4)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热量18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6分)(1)根据三幅图分析地形变化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并解释其原因。(9分)(2)三幅图的变化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哪些特征?(3分)(3)总结自然地理要素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4分)解析:第(1)题,地形变化导致迎风坡和背风坡植被明显不同,也导致垂直方向植被变化。第(2)题,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3)题,自然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答案:(1)图1:(影响)地形起伏小,阔叶林分布范围广。(原因)盛行西风影响的范围大,从沿海向内陆降水
13、的差异较小。图2:(影响)地形起伏大,迎风坡和背风坡植被分布不同。(原因)受地形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图3:(影响)地形起伏越大,垂直方向植被带谱越丰富。(原因)海拔不同,热量和降水状况也不同。(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地理环境的地方性分异规律。(3)自然地理环境是由自然地理要素组成的;各自然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0分)我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山块之间常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典型丹霞地貌海拔大多在300400米,相对高度不超过20
14、0米,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却形成了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如下图所示)。(1)根据自然带分布规律,指出我国东南丹霞地貌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及其指示的气候特点。(4分)(2)实际上,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类型发生了变异,请说明原因。(4分)(3)分析丹霞地貌底部沟谷地带发育季雨林的原因。(6分)(4)在流水作用下,丹霞地貌山顶和沟谷植被出现垂直分异,试分析原因。(6分)解析:第(1)题,我国东南丹霞地貌区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第(2)题,依据图示信息,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类型由常绿阔叶林变为常绿硬叶矮林或灌丛,说明
15、山顶水热条件发生了变化。硬叶林说明山顶水分条件差,原因是山顶面积小,保存水分条件差;土层较薄,保水性差;风力较大,阳光充足,蒸发量大,导致山顶较干旱,发育耐旱的硬叶植被。第(3)题,丹霞地貌底部沟谷地带发育季雨林,说明沟谷地带水热条件好,较为湿润。原因是沟谷地势低,地表径流汇集;沟谷地形封闭,光照相对较弱,蒸发量较小,水分充足,有利于发育喜湿的季雨林。第(4)题,丹霞地貌山顶流水侵蚀为主,沟谷流水堆积为主,不同的流水作用影响了山顶和沟谷的水土条件。具体是丹霞地貌的发育过程中,顶部受流水侵蚀,水土流失;沟谷流水沉积,土层堆积,水土汇集;从而引起水土垂直分异,导致植被类型的垂直分异。答案:(1)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2)山顶面积小,保存水分条件差;土层较薄,保水性差;风力较大,阳光充足,蒸发量大,导致山顶较干旱,发育耐旱的硬叶植被。(3)沟谷地势低,地表径流汇集;沟谷地形封闭,光照相对较弱,蒸发量较小,水分充足,有利于发育喜湿的季雨林。(4)在丹霞地貌的发育过程中,顶部受流水侵蚀,水土流失;沟谷流水沉积,土层堆积,水土汇集;从而引起水土垂直分异,导致植被类型的垂直分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