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同步学案一、知识考点: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2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知识梳理:(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 的 物质性活动。(1)凡是实践,都是以 为主体、以 为对象的 活动。(2)实践是一种 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2实践的特征(1)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 、实践的 和实践的 。在实践活动中,不仅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而且实践活动的 及其 也具有客观性。(2)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_ _、_ _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3)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 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_ _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
2、活动是 发展着的。3实践的形式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1)改造 的生产实践。(2)变革 的实践。(3)探索世界规律的 活动。(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_ _ 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_和_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于_ _作为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并从中获得对_ _的认识。(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 的产物。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认识产生于_ _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_ _,这些工具延伸
3、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_ _。因为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_ _ ,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实践处在 和 的交汇点上。(2)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 的存在变为_ _。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_ _和实践中产生的_ _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_ _中来,最终还要回到_ _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_ _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三)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
4、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则会阻碍人的实践活动。2方法论:坚持 第一的观点,重视 指导作用。做到理论和实践具体地 统一,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三、易混易错点:1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3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4实践的历史性在于它是有目的的,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5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生产实践。6错误认识不是来源于实践,正确认识才来源于实践7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认识的来源。8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指导人们的实践。四
5、、巩固练习1“世界无车日”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 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A B C D2“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完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这表明A书本知识比亲身实践更为重要 B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书本知识要和具体实践相结合3下列句子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蕴涵哲理一致的是A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B士
6、别三日,刮目相看C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 D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4当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许多国家传播时,世界各国通力合作,严加防范,以抗击这一流感的蔓延和肆虐。这种实践活动是一种 客观的物质活动 纯粹主观的活动 自觉能动的活动 社会历史的活动A B C D 5古人云:“知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明。”古人的话体现了: A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B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C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D实践是获得正确理性认识的唯一途径6下列活动中属于实践基本形式的有 医生治病 法官办案 文艺演出调节分配结构 A B C D7“山寨春晚”,无疑是2010年初最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社会各界对它
7、的评说也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是赤裸裸的侵权行为,也有人为其贴上了“草根创新、群众智慧”的标签。这表明A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B认识是有差异的C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条件的 D认识是客观的8“嫦娥奔月”表达的美好理想,经过人们千百年的努力,在现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通过“嫦娥一号”探月活动的成功正在成为现实。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这表明 社会实践是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认识能力的提高是科学实践成功的首要因素 认识能否达到目的依赖于实践的社会历史条件 正确的实践目的是认识获得成功的决定因素A. B. C. D. 9“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从认识论角度看,其哲学寓意是 A实践是客
8、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0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社会主义新农村” 这一概念。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这种变化所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正确认识只有在同错误认识的不断斗争中才能获得 B.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C.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改造世界离不开认识世界11达芬奇曾经说过“热衷于实践而不要理论的人好像一个水手上了一只没有舵和罗盘的船,拿不稳该往哪里航行。”这表明A理论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B科学的理论是实践的基础C理论和实践是始终
9、统一的 D实践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12万卡特拉曼一莱马克里斯南、托马斯一施泰茨和阿达一尤纳斯三位科学家因“对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得200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核糖体在细胞中的工作,是根据DNA所含有的各种指令,合成不同的蛋白质。如果细菌的核糖体功能得到抑制,那么细茵就无法存活。在医学上,目前许多抗生素通过阻滞细菌核糖体的功能而治愈多种疾病,但出现病原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抗性新问题,进一步了解核糖体,有助于研制出疗效更好的抗生素。3名获奖者通过独立的研究和科学实验,使用了X射线结晶学的方法得到了核糖体的三维结构,绘制出3D模型。在原子水平上分析了由几十万个原子构成的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扫清了目前
10、抗生素研究中的许多障碍,并弄清了一些细菌的抗药机制。如今已被应用于开发新的抗生素,直接帮助了挽救生命及减少人类的痛苦,也为科学探索提供了新工具。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关系的知识,说明三位科学家的科学实验过程。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答案易混易错点:12345678错错错错对错错错单选:1234567891011BDDCCBBCBBD主观题:12答:(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通过科学实验,获得了核糖体的三维结构,绘制出3D模型。(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针对病原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抗性新问题,通过科学实验,在原子水平上了解核糖体结构和功能,扫清了抗生素研究中的许多障碍。(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通过科学实验,开发出新的抗生素,帮助挽救了生命及减少人类的痛苦。(4)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研究成果应用于开发新的抗生素,为科学探索提供了新工具。